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8期 > 〖央企故事〗黑山之路

〖央企故事〗黑山之路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8-30 22:06:41

初来乍到

2016年4月,在万物复苏、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我和助手小郁踏上了前往黑山的征程。当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可以独当一面负责一个项目,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忐忑的是,我和小郁英语都不精通,黑山语更是一点不懂,又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俩能做好这个项目吗?临近黑山,飞机穿行于朵朵白云间,远处是明净的天空,下方是瓦蓝的海水,这让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放松。

可是现实哪有想象得那么美好啊?黑山在欧洲也算是个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大多依赖进口,蔬菜水果的种类屈指可数,而且物价偏高。为了吃口家乡菜,我们跑遍了住所附近的集市,花了大价钱也没买到几样满意的食材。

黑山国土面积虽然只比天津大一点,但我们的住所、项目现场和中午吃饭的地方相互间离得挺远,而且都是山路。为了节约时间,我一般是头天晚上做两份饭菜,留一份第二天带到现场吃。就这样,这种剩饭我连续吃了好几个月。

莫祖拉山上没有一条路,为了把23台大风机顺利运上去,我们只能立刻进行道路施工。黑山当地关于安全的法律只有《职业安全与卫生法》一部,还有些简单的与安全相关的法规,这显然不能满足项目的要求,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和风险。为了确保项目安全进行,在充分尊重黑山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小郁与黑山当地监理达可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希望他了解和接受中国先进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达可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由于我们仨英语口语都不流利,只能将谷歌翻译当作工具,互相间连说带比画地交流。达可说:“李先生,你放心,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来没出过事,你们就不要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了……”

我态度坚决地说:“不行,这是对你们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一遍又一遍,达可终于被我们说服,他将中国标准逐一传达给了当地的施工人员。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当地的施工人员逐步接受了我们的安全规章体系。

磕磕碰碰

有一天,我们正走在充满机器轰鸣声的施工现场,看着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小郁一笑,说:“李总,我们这也算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吧?”没等他得意完,就见他打了个踉跄,我忙问:“怎么啦?”

“没事,绊了一下。”小郁低头捡起那块绊他的石头,“咦,这块石头蛮漂亮的,正好留着纪念一下我们铺设的这条14公里的路。”我凑近一看,是块巴掌大的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亮光。

黑山的英语普及率低,初来乍到,我们对黑山语也是一窍不通,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不会说“黑话”。记得第一次打车回宾馆的时候,我边说边比画,司机瞪大眼睛看着我,一句没听懂,没办法,我们只能下车步行。走呀走,走了10多公里,距离宾馆还有几十公里的路,我与小郁都做好了一夜露宿的准备。那可是7月的天呀,小郁走得满头大汗,他从背包里取出毛巾,不慎带出了录音笔。咦,好像之前和达可闲聊的时候讲到过宾馆地址,达可还用黑山话给我们讲了一遍。我们找到这段录音,用手机翻录下来,重新拦了一辆车,放录音给司机听,这才顺利回到了宾馆。

忙忙碌碌到了12月,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刚松了一口气,新的问题出现了:风机基础钢筋加工质量不理想,我们和达可所在的监理公司又发生了冲突,这次负责质量的监理是个塞尔维亚族男子,50多岁。这个家伙特别固执,我们几次交涉都没有效果。既然说不通,那只有换人。更换了质量监理后,风机基础钢筋质量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几天后,我到小郁房间找他,他正在仔细看着近期的资料,脸上有些疲惫。聊完近期工作上的事,我看到桌上有块黑色的石头:“咦,这不是你上次捡的石头吗?怎么上面刻字了?”

小郁说,他上次就想着要把这块石头留作纪念。有一天,他去集市买菜,看到有个摊子提供刻字服务,他想着这块石头是在通往风电厂的路上捡到的,上海电力又正在开拓海外之路,所以就刻了个“路”字。

小郁很得意地笑着:“等我们成功吊装风机的时候,我再找他刻个日期。”

一路向前

4月15日是我们吊装首台风机的截止日期,这可是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环,也是最大的风险点。当首批13台风机从山东蓬莱港抵达黑山巴尔港时,距离最后的期限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了。

为了确保吊装顺利,我们从四个国家凑齐了一支经验最丰富的队伍:750吨的主吊来自克罗地亚,350吨的辅吊来自黑山当地,风机运输车辆来自塞尔维亚,风机吊装的30名工人来自中国。队伍凑齐了,最大的问题也来了:怎么快速在当地取得各类资质许可?在各类证件中,最难获得的就是运输许可证,因为风机属于大件特种运输,需要提交路勘报告、桥梁承载力评估等一系列申请文件。

我们第一次去黑山巴尔市政的时候,工作人员听到我们的想法,一脸的不可思议:“这么短的时间,要办出这个证件几乎不可能,你们申请延后吧。”

通过一年多的练习,我和小郁的口语有了显著的进步,我说:“请你告知一下这个流程,我们立刻就办。”“好吧,你要先去经济部、安监局,再去乌尔奇尼市政,接着再去警察局……等这些材料都弄好了,你们再到这里来盖章。”

回到住地,小郁十分沮丧,他觉得肯定赶不及在4月15日之前完成吊装,我瞪了小郁一眼,说:“先别说这丧气话,我们来打个赌,要是能按期完成,你就把你那宝贝石头给我,怎么样?”“一言为定!”

说干就干,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只为了能够第一个进去办理业务。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坐下来和各参建单位进行交流,协调各类许可的获取进度。短短一个月,我们跑遍了所有和项目有关的政府部门,准备的材料可以堆满一个房间。一个月后,当我们拿着各部门盖好章的材料再次来到巴尔市政的时候,碰巧遇到了一个月前的那位工作人员,他满脸“我早就知道”的表情:“是不是来申请延期的?”

我们笑道:“不,是来申请盖章的。”看到我们手中齐全的材料,对方惊呆了:“中国人太了不起啦!”

4月14日,我们的首台风机顺利完成吊装。那天晚上,我与小郁举杯庆祝,他把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又把那块刻着“路”的黑色石头递给了我:“李总,这块石头是你的了。”我笑着接过这块石头,看着石头上的“路”字,百感交集……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李建超 期刊:《故事会》2020年8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