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9期 > 〖央企故事〗安迪·默尼汗

〖央企故事〗安迪·默尼汗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8-30 22:36:02

安迪·默尼汗AndyMoynihan(1961-2004),男,英国人,工程硕士,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首任技术总工。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期间,主导长安福特首款轿车“福特嘉年华”在中国重庆成功投产,并为长安福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汽车制造技术人才。在“福特嘉年华”成功投产后,安迪被查出身患癌症,因病情恶化,半年后病逝于英国。遵照安迪遗愿,其家人将安迪骨灰带回中国,安葬在他寄予无限希望与热爱的长安福特。安迪·默尼汗长眠于此,陪伴着长安福特成长与发展。

千里迢迢为了它

在长安汽车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每一款车型、每一个生产基地,都凝聚了长安员工与合作伙伴的汗水和智慧。安迪·默尼汗就是支持长安事业发展的外国伙伴之一,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提供技术支援。如今他静静地安息在这里,永远守护着倾注心血的这份事业。

在长安福特厂区花园的草地上,有一块墓碑,每个刚到这儿的年轻人都很奇怪:为什么墓碑会出现在厂区里?当他们走近,就会看到上面刻着几排小字:“安迪·默尼汗,工程硕士,1961-2004。由衷感謝安迪·默尼汗先生为长安福特建设发展做出的贡献。”

这个故事还要从2001年说起。

那年,长安牵手福特,长安福特工厂正式在重庆落户。新公司成立后急需生产新品打开市场,安迪·默尼汗就是在那时前来提供技术支援的外籍工程师之一。

六月的一天,安迪飞行了近15个小时,从英国抵达重庆。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福特公司德国技术开发中心的资深工程师,他被任命为长安福特第一任技术总工,任务就是将他带来的新产品——C195车型在这里成功投产。

来中国之前,安迪已经预料到此次任务的艰巨,可没想到竟会艰难到如此地步。硬件上,仅有的几台生产设备全部处于调试阶段;唯一围建起来的厂房,居然还没有房顶;软件上,仅有的四名技术人员,都是从长安汽车微车制造工厂调过来的,毫无轿车制造经验。

安迪随即给福特总部的老板打电话:“你确定不是开玩笑?这里没有一个成型的厂房,没有一台能用的设备,根本不具备生产的条件,你叫我到这儿来是喂鸟的吗?”

老板说:“不,安迪,中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它的汽车产业不久将迎来蓬勃的春天。公司派你去,是经过反复讨论的,请你一定要将最好的技术带给长安福特,帮助他们完成C195的投产。”

安迪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好像是在经历一个神话。”

老板笑着说:“神话也会变为现实的,我相信你!”

安迪最终被老板说服了。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思考了很久,凭借着在福特工作了20年的经验,他决定首先从技术人才的培养入手。

安迪用了两个月,把C195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技术标准传授给项目团队的四名成员。同时,C195的样车零件也相继从福特印度工厂发往长安福特。安迪结合理论与实践,亲自装车教学,给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最直观的工艺示范……

一个故事感动了他

老板的劝说,仅是让安迪从行动上接受了总部的安排,而使安迪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和长安福特融为一体的,是他听到的一个故事。

那天,安迪和项目团队的一个工程师聊天,那工程师是从长安汽车微车制造工厂调过来的,他说了这么一件事——

1981年秋,这时的长安厂到了“军转民”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几万人吃饭和发展的问题,有人提出造汽车,但到底应该学着造哪种车呢?于是厂里派了两个技术员到广交会去考察。这天,两人又看了一天,车看了不少,可就是没有一款适合长安厂去学造的车。

这天展会结束,两人走在回宾馆的路上,突然,一辆很特别的小车和他们擦身而过,两人不约而同追了上去。追了几条街,车主终于从后视镜里看到了他们。车主很奇怪,以为有什么事,就停下了车。两人赶紧跑上来,向车主解释:“我们是四川来的,见您的车很漂亮,这是什么车?性能怎样?”

车主被两人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索性熄了火,让他们看个够,并告诉他们车的牌子、性能、生产厂家。两人激动不已,掏出笔记本仔细记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辆日本铃木生产的微型汽车。

后来车主走了,两人站在路边兴奋不已:这不正是长安要造的车吗?外形小巧,价格便宜,小排量的发动机,耐用,实用性又好……

回到宾馆,两人顾不上吃饭,连夜向厂里写报告。

很快,厂里组建了汽车研究所,直接从各部门抽调了一百多名技术干部和员工投入汽车开发。1984年11月15日,第一批长安牌微型厢式货车和微型载货汽车正式下线。就这样,一次“追车”,追来了长安第一次创业,也追来了长安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这个“追车”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安迪,他深切感受到长安人勇于追求、奋发创业的精神。

八月的重庆热得人喘不过气,工地上干活的工人,总能看见一个上身穿着讲究、下身水靴挂泥的“老外”在现场跑来转去,旁边还跟着一个满身泥浆的翻译。安迪白天在没有房顶的厂房顶着烈日装车、教学、收集数据,晚上还要熬更守夜,打越洋电话与欧洲团队开会商量解决办法。

在C195投产前,安迪每天奔走于“冲、焊、涂、总”四大工艺制造工位指导生产,18个月没回过英国,连与家人通电话的时间都屈指可数。每次电话里,两个女儿都抱怨:“爸爸只有汽车一个女儿!”

我要在这里守护她

2003年1月18日,长安福特第一辆轿车C195成功下线,命名“嘉年华”。下线仪式现场,安迪激动地说:“18个月,从无到有,伙伴们,我们做到了!你们是长安福特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2003年9月,两年没回过家的安迪突然提出休假申请。看着那张疲惫的脸,长安福特总裁泰益克立即批假,并叮嘱他早日回来,嘉年华的生产还需要他来把关。

半年后,泰益克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三位特殊的客人,她们是安迪的妻子与两个女儿。安迪夫人手里紧紧地抱着一个精致的盒子,说:“泰益克,我把安迪送回来了!”

泰益克十分惊讶,问:“安迪夫人,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安迪夫人含泪说:“去年安迪回英国休假,他感觉身体很不舒服。我们走了好多家医院,最终确认他是肺癌晚期……病床上,他一直惦念着嘉年华好多问题没解决,想快点好起来回中国修改工艺。

“可就在上个月,安迪走了,临终前他跟我说:‘凯瑞,在中国,我度过了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段时光,我喜欢那些聪明、勤劳、智慧的伙伴们,喜欢用中文与大家打招呼,喜欢那里辣椒的味道。长安福特就像我的第三个女儿,我多希望能看着她长大,可是恐怕没有希望了。亲爱的,对不起,请你和孩子原谅我最后的自私,答应我,我死后请把我带回中国长安福特,我要在那守护她,看着她成长、壮大。我和女儿们尊重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带回中国。”

在这片土地上,眷恋着长安福特的安迪永远安息了。

厂区的花园绿意盎然,墓碑静静地安放其间,风吹日晒,虽磨平了字迹,却磨灭不了长安福特人的那份初心。好奇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深深记住了这位前辈的名字——安迪·默尼汗。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期刊:《故事会》2020年9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