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12期 > 〖央企故事〗王老汉卖粮记

〖央企故事〗王老汉卖粮记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1 08:39:06

這天晌午,王老汉心烦意乱地蹲在自家门槛上,“吧嗒吧嗒”地抽着烟,他不时地乜一眼屋里装着的三千斤谷子,眉头锁得更紧了。

原先,王老汉家里有着几亩薄田,勉强够一家人温饱,但随着儿子儿媳进城务工购房,家里的经济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光每个月两千多元的房贷,就使家里人捉襟见肘。面对如此窘状,年过六旬的王老汉人老心不老,他憋着一股子狠劲,一口气开垦了几亩撂荒良田栽种水稻,再算上自家田地,今年足足收了三千来斤谷子。

丰收自然喜悦,可烦心事也不少,最大的莫过于当前稻谷价格过低,算上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竟赚不了多少钱。

正在王老汉烦心时,门外传来了货车经过的声音,有人扯开喉咙喊道:“老乡们,收谷子啦,每斤一块二毛,现钱现货不赊账啦——”

听此声音,王老汉知道来者为镇上最大的粮食经纪人邓老板,此人经常走村串户收购粮食,村里不少农户都是直接把粮食卖给他的。

货车开到王老汉家门前停下,一个穿着花衬衫的男子跳出车门,正是邓老板。他腋下夹着一个鼓鼓的皮包,闯入院坝,张口便唤道:“我说王大爷,你那谷子还不准备卖吗?我都来了好几次啦!”

王老汉扔掉手中的烟头,站起身来,迎上前道:“邓老板,你这价格确实给得有点低,你看能不能……”

“不低了不低了……”邓老板摇手打断了王老汉的话,“现在城里稻谷收购价也不过一块二毛五,我大老远地跑这一趟,也赚不了多少,所以给你的价格绝对公道。”说完,邓老板拉开皮包拉链,露出里面红红绿绿的钞票,说道:“快决定,卖不卖,卖的话直接给钱!”

王老汉有些犹豫,一面想将粮食卖给邓老板,图个方便,只是价格低点;另一面想是否还能等等,等到一个合适的价格再出售。

正在这个时候,一辆摩托车“突突突”地开了过来,是村委会的王文书来了。王文书刚把摩托停稳,就从裤袋中抽出一张报纸,对着王老汉笑道:“叔,国家的托市政策启动了,三级稻谷每斤一块三毛八,你那三千斤谷子总算能卖个好价钱了。”

“啥?一块三毛八?”王老汉眉头高高扬起,双目瞪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文书走近,指着报纸笑道:“你不是让我给你打听消息吗?看,今天的《遂宁日报》说了,遂宁正式启动《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央储备粮遂宁直属库、遂宁市粮食局、农发行遂宁分行三家单位专门开会安排收购,而且还公布了收购库点,你明天就可以把家里的谷子拉出去卖了。”

王老汉一把夺过王文书手中的报纸细看,足足看了两三遍,这才又惊又喜地感慨道:“果然是每斤一块三毛八,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价格比这些商贩高多了,好,我就把谷子卖给国家!”

邓老板在一旁站着,尴尬地笑了笑,只得转身悻悻地走了。

第二天,王老汉起了个大早,与老伴合力将编织袋内的稻谷装上货运三轮车,朝着城里驶去。小路蜿蜒,盘旋着通往公路,王老汉满腔心思都在车里堆放着的稻谷上面,心里盘算着:待卖了这车谷子,得立即把卖粮钱拿给儿子,他们一家人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用钱的地方还很多,自己老两口紧一紧也能够过日子了……

心里这么想着,车子跑得飞快,王老汉顺着王文书说的方向,驾驶着三轮车来到了一座粮库门前,这正是报纸上所写的那家中央储备粮遂宁直属库。

王老汉记得自己上次到粮站交粮,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那些老规矩有没有改变。想到这里,王老汉不禁有些胆怯,生怕会遇到什么波折、刁难。

正在他迟疑的当儿,门口的保安室里突然走出一人,问道:“大爷,卖粮啊?”

王老汉“嗯”了一声,左右四顾,脸上有点茫然之色。

门口那人指点了一下,笑道:“大爷,请先登记‘一卡通系统,然后把车开到化验室旁边,请化验员进行化验。”

顺着那人所指的方向,王老汉看见了不远处贴着“化验室”字样的屋子,他道了一声谢,连忙将三轮车开了过去。

将车停在门口,王老汉注意到门边挂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中籼稻最低收购价说明,什么粮什么价一目了然,下面还有监督举报电话,让人看得非常明白。

很快,化验室里走出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粮库工作人员,他手里还拿着一根扦样器,问道:“大爷,你这车谷子是哪里的?”

王老汉生性老实,没见过多少世面,怯生生地回答道:“三家镇。”

“哦?三家?那里的粮历来不错啊!”工作人员赞叹了一句,忙用扦样器扦取了部分样品,对着王老汉笑道,“大爷,化验需要一些时间,你可以先到旁边的客户休息室休息一下。”说完,他转身进屋了。

王老汉依言而行,走进客户休息室,屋内播放着电视剧,茶几上摆着热气腾腾的茶水,就连座椅都是松软的皮质沙发,看起来令人舒坦。见此情景,王老汉不由感叹说:“以前去粮站交粮可没有这种待遇,那时候,站老半天不说,有碗水喝就不错了,这世道啊,真是变了,变得越来越好了。”

休息片刻,化验结果出来了,王老汉这车稻谷为国家二级标准,按照四川省中籼稻最低收购价规定,每斤可以卖一块四毛。

拿着化验单,王老汉双眼有些湿润了,这个价格比邓老板给的足足高了两毛钱,也就是说,这三千斤粮食可以多卖六百块钱。

在许多人眼中,六百块钱算不得什么,可在王老汉这种一辈子靠土地为生的农民眼中,却是一笔不菲的钱财,王老汉觉得自己的等待值了,这一趟进城卖粮也是值了!

很快,工作人员就为王老汉办理了“一卡通”,根据工作人员介绍,凭这张卡可办理粮食入库登记、检验、检斤、入仓、资金结算等各环节业务,实现收购过程公开透明、责任追溯,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政策性收购全流程管理,防止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

拿着“一卡通”,王老汉开着三轮车过了地磅,来到仓房面前,当看到一袋一袋的粮食被打开,倒入输送机输入粮仓时,王老汉连连竖起大拇指,对保管员笑道:“在你们中储粮卖粮真是放心,非常方便!”

回家的路上,王老汉心里依旧是热乎乎的,盘算着明年多种几亩水稻,再拉到中储粮来售粮……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唐楠 期刊:《故事会》2020年1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