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意林 > 意林2023年12期 > 窗子开花

窗子开花

分类:意林 更新时间:2023-09-09 23:13:43

小时候,我家是两扇木板门,门是关不严的,四边透风。为了避免夜里冻脑袋,大人不得不让孩子戴着棉帽睡觉。一觉醒来,窗上已布满冰花。冰花阻隔了光线,屋内是昏暗的,而外面已是亮堂堂的清晨。倘若不是母亲早早起来生火做饭,孩子们依然在梦中。

院门外有人在呼喊,是邻居来借农具。我爬到窗前,哈出嘴里的热气,在冰花中间哈出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洞而非洞,只是玻璃上的冰凌化掉了,现出透明的玻璃。我远远看清了院门外的人,对灶间的母亲大喊:“妈,是俺二大爷家三叔,你快去开门吧……”

窗上的冰花多种多样,但我见到的多是有序排列的阔叶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年少的我,一直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画家,或许就是神笔马良,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动声色,无影无形。冬夜夜深人静,我们蒙头大睡之时,“马良”走东家串西家,挥舞着他的神笔,一夜之间,画满了所有的窗玻璃。

一片叶子挨着一片叶子,叶子脉络清晰,叶子和叶子基本是相同的,简直就是复制的。这些叶子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窗子像田畴,田里挤满了禾苗,窗框就是横平竖直的田埂。在冬天四野凋敝的日子里,“马良”把叶子画到了每户农家的窗上。

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冰花的样式上了,更热衷于伸出舌头去舔。舌尖在玻璃上停顿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被冰花“粘”住,便慌忙使劲儿往下拽,结果舌尖被粘掉一小块皮,疼得直掉眼泪。不禁想,在这叶子与叶子之间,在这茂密的丛林里,大概是藏着什么神秘的小兽,在守株待兔地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钩呢。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直射到窗玻璃上,森林模糊了,树叶变成了水,顺着窗框流下来。这些冬天的花朵,就这么谢落了。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今晚等我进入梦乡,“马良”还会留下窗花,且极有可能变换花样,细小的树叶变成大写意的白菜叶,或许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村庄。

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因了那些冰花,冬天的窗子变得无比美丽,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如今,窗上的冰花渐行渐远,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玻璃,照出屋内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览无余。然而,我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框。

(本文入选2022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李皓,诗人,作家,多次荣获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项,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词典》《雨水抵达故乡》和诗集《击木而歌》《怀念一种声音》《时间之间》等。

《意林》:许多中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书籍,但是写作时依然不知道写些什么,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与写作脱节这一现状?

李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道理,关键在于“破”——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的妙处、使用的技巧,然后内化于心,为我所用。中学生读书尤其不能贪图数量,而是要注重阅读质量,对故事情节熟稔,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你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如果我是作者,我该怎么写?设身处地揣摩作者的所思所想,把他(她)研究透彻了,你的阅读就达标了。接下来就是模仿,在模仿写作中获得练笔的经验,久而久之,必将阅读与写作齐飞。书不必读得太多,但必须尽为自己所用。

《意林》:您是如何走上文學道路的?

李皓:20世纪80年代中叶,当同学们都痴迷于武侠小说的时候,我爱上了文学。我如饥似渴地读着爸爸从前订阅的《诗刊》和文学书籍,从中获取营养,并偷偷开始写所谓的散文和诗歌。1988年8月,我的诗歌《男生宿舍》获得“蓓蕾杯”全国中学生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应邀到北戴河参加了夏令营。从此,因为文学,我被特招入伍,退伍后在机关做秘书,然后进入报社做编辑记者,做文学期刊主编。文学,改变了一个乡村孩子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