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族·历史版 > 故事族·历史版2023年11期 > 杨度:从帝制骨干到中共特科秘密党员

曾经的帝制骨干,

转变为爱国勇士

杨度,字皙子,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从懂事时即入私塾学习,聪明伶俐,学习优秀。1902年杨度自费去日本留学,为了筹办《游学译编》获得经费支持而回国。次年获朝廷保送再度赴日留学,专攻各国宪法与政体学。1907年奉清政府特召回国,替代清末出国考查宪政的五大臣撰写两篇奏文——《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方各国之所长》和《实施宪政程序》,并因此当上清末宪政编查馆的提调官,四品顶戴花翎。1908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杨度随即丢官。

1915年,袁世凯积极谋划复辟帝制,杨度联结严复、刘师培等5人,组织拥护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称“筹安六君子”,杨度为首领,极力推行帝制。袁世凯83天“洪宪”皇帝梦破灭后,于1916年6月6日死去,杨度即被继任总统黎元洪判为帝制祸首,通缉捉拿严惩。杨度逃亡到天津德国租界隐居后,能够反思改错。1917年张勋复辟时,杨度即公开反对复辟帝制。1918年3月,杨度等人得北洋政府发布特赦令,取得国人谅解,重回北京居住。

1919年,杨度在北京亲历了“五四”爱国反帝运动,受到极大震撼,看到了新曙光。特别是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后,杨度便去上海面见孙中山先生,表示愿意追随孙先生为民主革命奔走效力。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形势高涨,杨度更是振奋不已。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杨度深为悲痛,呈送上一副挽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1926年,处于追求进步迷茫的杨度,在北京有幸经过老朋友、当代名流胡鄂公的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多次交谈之后,从此同李大钊成为知心朋友,诚愿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积极奔走于北京和上海之间,为共产党人朋友做些有益的工作。至此杨度开始与旧观念、旧思想决裂,转变为有名的爱国反帝勇士。

全力营救李大钊,

慷慨帮助烈士遗属

1927年4月4日,杨度去北京太平湖饭店,参加熊希龄女儿的婚礼。婚宴上,在同前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汪大燮的交谈中,得知张作霖已派人去与北京东郊民巷的外国使团交涉,允许张作霖派兵到苏联使馆的兵营里搜捕共产党人,并请求外国使团官员不要干涉阻挡。杨度听之当即坐不住了,因为杨度早就知道自从张作霖率兵进北京主掌北洋政府后,李大钊等在北京的共产党人,即躲进苏联使馆的兵营里。于是杨度推说有事中途退席,回到家中即指派长子杨公庶,速去李大钊的密友章士钊公馆,要章速速转告李大钊离开苏联使馆,另找安全地方。可是李大钊等人却轻视了张作霖派兵捕人的可能,认为历届北洋政府头人都惧怕外国使团,敬而远之都惟恐不及,哪敢惊动外国使团,所以只有4个人转移别处隐蔽,而李大钊等人坚持留下来。

1927年4月6日清晨,张作霖派兵从苏联使馆兵营里将李大钊等36人抓捕带走,关押于军事监狱。杨度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前去安国军司令部面见张作霖,郑重提出应将李大钊等人移交地方法院审理,意使李大钊等人不至被军法速决,赢得时间再做进一步营救。尔后,杨度还两次派儿子杨公庶前去京师警察厅看守所探视李大钊,通告社会各界对此案的关切情况,以示安慰。

与此同时,杨度断然卖掉他在北京的住所——“悦庐”公馆,换得4500大洋,全部用来贿赂买通审案官员,全力营救李大钊出狱。在杨度的奔走呼号下,很多名流与进步人士都参与了营救。然而遗憾的是杨度的一切苦心努力都落空了,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同志被张作霖施以绞刑杀害。

对于李大钊的牺牲,杨度万分悲痛,也让杨度彻底认清了军阀罪恶的本性,同时共产党人坚持真理、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也深深地感染着杨度,他以能同李大钊结为挚友为幸事,下决心不为反动势力做事。随后,杨度同妻子徐粲楞商量,卖掉家里的值钱首饰,还将青岛的一处房产变卖了,所得金钱全部用来救济死难者家属。为此,杨度将妻子和女儿送往苏州,投亲租房住下来。

隐蔽身份为革命,

秘密加入共产党

1928年,杨度从北京来到上海,住在儿子的同学家里,以卖字和为人撰写碑文及墓志铭为生。因杨度以汉隶和魏碑书法见长,文才也出众,总有一些人慕名前来,请其代书寿诞文或撰写墓志,酬金极为丰厚。除了生活所需花销,所余下的钱,杨度多捐献给了上海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或上海的“中国革命互济会”。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创立于1930年2月12日,由鲁迅、柔石、郁达夫、田汉、夏衍、冯雪峰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简称“自由大同盟”,其宗旨是号召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反对南京国民政府专制独裁统治,主张“不自由毋宁死”,并出版了机关刊物——《自由运动》,另在南京、汉口、天津等地相继设立分会50多个,吸收了许多学校、文艺团体和工人组织参加。与此同时成立的“中国革命互济会”,是由郭沫若为首的社会名流发起成立的,主要工作是营救被反动派逮捕的革命者,或筹款救济他们的亲属。开始时称为“中国济难会”,后改名为“中国革命互济会”,其中一项不公开的拨款,是在上海开办了大同幼稚园,专门抚养中共烈士遗孤或秘密革命者的子女。

“中国自由大同盟”和“中国革命互济会”的政治活动能力很强,竟能够从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监狱中,营救出坚强勇敢的革命人。可是杨度却始终认为这两个社会组织是做好事的慈善团体,坚持捐款多又不中断。就是因为杨度的诸多义举,其本身又是上海有好名声的大文人,思想上追求进步,更决心不为反动政府做事的表现,都被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所看重。这一切,杨度本人却不知晓。

1929年春的一天,中共上海特科负责人陈赓在杨度的朋友、中共党员王绍先的陪同下,来到杨度家里作客,交谈中提出希望杨度能为共产党做些工作。杨度当即表示同意,决心为了挽救苦难的中国,情愿凭借自身众多的社会关系,或通过与各界名流人士交往,为特科收集和提供有用的情报。而当时的杨度又正是杜月笙的私人顾问,竟是极好而难得的保护伞。

杜月笙时为上海的“青帮”头子,徒弟众多,控制了为数不少的基层势力。其人又是蒋介石的高参,拜把子兄弟;在上海外国租界里,又能同各类巡捕打得火热,与黑白两道各界人物相交甚好,是吃得开、走红的上海大名人。

杜月笙为抬高身份,附庸风雅,便常请杨度为他写条幅,或题写诗词,悬挂到杜公馆大厅上,供宾客观赏。长此下来,杜月笙竟聘请杨度为他的名誉顾问,月薪500大洋,另将上海法租界华立路155弄31号(今上海瑞金二路)一栋洋楼,提供给杨度居住。杨度则以得杜氏尊崇为名片,广泛地同各界人士交往,在品茶、饮酒、打麻将,乃至进出戏院、电影院、宾馆等处游乐中,通过随意交谈,收集了众多来自高官大员们的反共情报或绝密军情,然后通过秘密渠道,及时转送给杨度在特科里的中共单线联络人潘汉年。

时过半年,因为杨度对党忠诚坚定,为党提供情报准确无误,贡献突出,另由本人申请,经周恩来同志的特批,杨度于1929年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杨度,不参加组织生活,以秘密党员身份,专职在敌方营垒里做情报员,转送给中共在上海的特科领导人。一旦遇有紧急而重要的情报,又因临时脱不开身,杨度则指派妻子徐粲楞或女儿杨云慧,以假装外出购买日用品,巧妙地将情报交给地下党组织。

后来,杨度还将他所住的这座洋楼公馆,当作了被追捕的革命党人的紧急避难所,藏身保安全。因为人人都知道这座洋楼是杜月笙的私有房产,楼内又是杜月笙的上宾杨度所住,巡捕房负保证安全之责,惟恐有错,承担不起,哪敢轻举妄动闯入搜查。故此有许多革命党人得在杨度家里安身得救,待风声过后稍平息,管吃又管住的杨度再提供路费,并妥善送走,转移到新的战斗岗位。

193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出版《经济日报》,特请书法高手杨度题写报头,为这份报纸添色增光,也使这份红色报纸的政治性质,从表面观之有所淡化。

1931年下半年,潘汉年奉命离开上海,回到中央苏区,杨度与中共特科的单线联系人则改为夏衍同志。而当时杨度正在患病,收集情报工作停歇,故此与夏衍同志联系不多。时至1931年秋,杨度竟病逝于上海家中,终年57岁。

杨度故去时,正处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酷之际,只有几位普通战友偷偷地来到杨府,向杨度的妻子和儿女深表哀悼或慰问。

英名尘封四十载,

周恩来病中作证

作为中共特科秘密党员的杨度,在他一生最后的两年中,为党的事业忠诚奋斗,可歌可嘉,但是他的光荣业绩属于特别机密,在杨度生前只有很少几位中共领导人知情,故其死后,在中共特科工作的这段历史则被尘封了40多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潘汉年同志又过早地遭错捕,并长期受关押,在过“左”的思潮下,没有人再提起某些中共特科人员是如何领导秘密党员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而社会上的一些人又是仅仅记住了杨度曾是“筹安会”的头人。就连同杨度有短时间联系的夏衍同志,一是大环境不允许,二是对杨度的革命业绩知之不多,更是不能多说。惟有周恩来总理始终默默地记着杨度其人其事。

1966年“文革”开始,时在上海居住的杨度遗孀徐粲楞女士,遭到“造反派”轮番审讯,又多次被抄家和殴打,逼迫其交待杨度的“罪行”。杨度的女儿杨云慧急忙给在北京的章士钊先生去信,请求章老转交周恩来总理。不多日,周总理即电话通告上海有关领导,嘱咐对杨度的遗属妥为关照,随之也就平静无事了。

1975年冬,周总理临终前几个月,在病床上指示秘书嘱告王冶秋同志:“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终参加了共产党,是我周恩来介绍并直接领导的。要转告上海的《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的词条,定要把杨度晚年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1978年,王冶秋、夏衍、李一氓等老一代革命家,遵从周总理的嘱告,分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纪念文章,将杨度晚年入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公诸于世。随后,杨度在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里的坟墓被重新修建。新墓落成时,将从前由夏寿田题写的“湘潭杨皙子先生之墓”的旧碑石,重新矗立在杨度的新墓前。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杨度之墓”的小碑石,加立在旧碑石前,碑文200多字,简述了杨度的生平,供世人观瞻。

作者:刘肃勇 期刊:《故事族·历史版》2023年11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