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9年3期 > 〖央企故事〗12米长的汇款

〖央企故事〗12米长的汇款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8 18:45:53

“莫言”是谁

这个故事,得从一件往事说起。

1995年9月,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一位28岁的青年农民张广中,为抢救落水青年而英勇献身,留下了4岁的女儿、65岁的父亲、9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正在部队服役的弟弟。张广中牺牲后,这个家庭的四辈人一下子失去了顶梁柱,妻子因受不了家境的贫寒,一去不返。

张广中的事迹被刊登在《枣庄日报》上,无数人对这个英雄的家庭给予热情的关切,纷纷寄钱寄物,其中有一位尤为特别,他第一次从邮局汇来了200元,经过滕州市界河镇政府将这笔钱转给烈士一家,此后每个月都会寄来100元。就这样,从当年年底起,一张张汇款单都会准时寄到,汇款单上没有单位,没有详细地址,仅仅署名“莫言”!

“莫言”是真名还是化名呢?

这些汇款单让烈士的父亲踌躇不安起来,他没有去领取汇款,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每个月寄来的汇款单保留起来。按有关规定,过期不领的汇款,邮局可以按原汇款人的地址退回,可工作人员犯了难:“没有地址,汇款人也不知是不是真名,退给谁呢?”一段时间积攒下来,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张广中的父亲是个朴实的农民,他惴惴不安:“咱和人家非亲非故,咋能白花人家的钱呢?”老人总想找到这位“好心人”。

1996年10月,张广中的弟弟张广桥从部队光荣退伍,刚到家里,老人便拿出了一叠汇款单,说:“儿啊,你哥去世之后,有个叫‘莫言的好心人,每月都给咱寄钱来,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现如今你退伍了,得赶紧去找找,咱得去谢谢人家!”

张广桥拿过这些汇款单,仔细地查看起来——汇款地址:枣庄市市中区;汇款人:莫言。市中区这么大、这么多人,到哪里去寻找这个“莫言”?张广桥到处打听,当地政府也听说了这事,非常支持,在报纸头版头条刊登《寻找“莫言”》的文章,不久就引得全城关注。

寻踪觅迹

1997年5月的一天,事情终于有了回音,一封署名“莫言”的来信寄到了老人的手中,信中只有几行字:“老人家,钱都收到了吧?你们不必费心找我,我和广中是同龄人,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我十分钦佩,这钱也算是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吧。”

信是用单位信笺写的,顶端的单位名称却被写信人偷偷地裁了去,这一“裁”,线索便销声匿迹了!

然而,张广桥寻人心切,他拿着这张信纸,翻来覆去地看,突然,他眼睛一亮,从信纸的底端发现了端倪:那是一行小小的数字,这或许正是寄信人单位的电话!

张广桥尝试打电话,电话通了——

“请问,你们是哪个单位?”

“我们是市中供电局黄庄乡供电站,你有什么事吗?”

张广桥极力抑制着激动的心情,说了“莫言”的事,请求对方帮助寻找这位好心人。

可是,经过询问,黄庄乡供电站所有职工没有姓“莫”的。

其实这并不意外,这位好心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谁,自然不会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张广桥和父亲没有泄气,他们带着那封信,来到界河镇党政办公室,镇长当即指示,派专人帮助张广桥和父亲去寻找“莫言”。

镇长说,既然那封信是汇款人所写,用的信纸是黄庄乡供电站的,十有八九,这个“莫言”就是黄庄乡供电站的。镇长当即派了一辆车,去黄庄乡供电站。

张广桥和父亲来到了黄庄乡供电站,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上了点年纪的站长。张广桥说了事情的缘起,拿出了一叠汇款单和那封信。

老站长看了汇款单,又看了“莫言”的那封信,面对这熟悉的字迹,他一眼就看出了“莫言”是谁,他的眼眶湿润了,当即领着张广桥他们来到食堂……

食堂里有一个人正蹲在地上洗菜,那时候条件有限,职工们都自己在食堂做饭吃。那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裤,老站长走上前去,指着那人,说:“他就是‘莫言!”

那人站起身,憨厚地笑着,上前握住张广桥父亲的手,有点激动,说:“老人家,大老远地过来……”

“好人哪,我们可找到你了!”这位花甲老人声泪俱下,一头跪在那人的面前,张广桥掏出一面早已准备好的锦旗,上面写了两行字:“浓浓爱心显风尚,深深感激永不忘”……

你是好人

那人叫李明强,是国网枣庄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农电员工。那天,他看到了张广中为抢救落水青年而英勇献身的报道,觉得自己和烈士的年龄相仿,想到烈士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境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把报纸拿回家,同妻子一起阅读后,两人泪流满面。李明强同妻子商量说:“烈士一家看似光荣一阵子,但今后可能会受穷一辈子,咱们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每月拿出100元,作为他们的生活费。”妻子点着头说:“咱家也不富裕,就算是咱们又多了几口子需要照顾吧!”

第二天一早,李明强跑到邮局,把200元资助款汇了出去。为了不引起关注,他用了“莫言”这个名字,经过滕州市界河镇政府将这笔钱转给烈士一家。此后的每个月,李明强都去邮局汇100元,而那时,他每月工资只有260元,有两个儿子需要抚养,妻子在家务农,家里还有老人要赡养。

交谈中得知,就在李明强持续捐款的第二年,赶上李明强的父亲住院,孩子们的学费再加上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刚到手的工资很快就捉襟见肘,没办法,李明强又和妻子商量卖掉两袋麦子,才凑够了100元的汇款。

听到这儿,张广桥和父亲泪水涟涟,老人抓着李明强的手,泣不成声地说:“为……为了我们,可苦……苦了你啦……”

李明强低沉而又坚定地说:“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一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我觉得值了!”李明強的心里早就有了执着的信念:坚持资助烈士的女儿,直到她参加工作!

其实,李明强做好事,可不止这一回,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捐出了1000元救灾。2003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临沂革命老区一位公安民警的儿子身患白血病,他毫不犹豫地捐出500元相助。2007年,他从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中看到,山东沂水县黄山铺镇西黄庄村齐文山患有腿疾,生活困难,两个孩子面临辍学,便坚持每月给这个贫困家庭寄100元钱,有时候还给他们寄去衣物包裹。

李明强保留下来的汇款单据,以3排、约20厘米的宽度排列,竟然足足长达12米之多……

李明强,男,1962年3月出生,山东省枣庄市人,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

李明强有两本剪报,一是英雄模范的事迹,名曰“爱心剪报”,用以激励自己;二是贪污受贿的案例,称为“贪官剪报”,用以警示言行。同事们说,他从善小效大入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默默地奉献爱心,塑造着电力人的形象。

李明强的感人故事,曾经搬上枣庄供电公司的舞台,感动着公司的员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李明强的善行得到了社会认可,当地宣传部门给予长期关注和推举,并特别成立一支团队,巡回宣讲他的先进事迹。

2016年,李明强获评“最美市中人”“枣庄好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他荣登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单娄倩 期刊:《故事会》2019年3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