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小说月报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20年第5期 > 〖中篇小说〗归途

〖中篇小说〗归途

分类:小说月报 更新时间:2022-09-11 16:25:53

1

据说人在昏厥的时候身体的感官系统都处于关闭状态,唯有听力除外。

这就是为什么钟老汉昏迷以后还能听到呼哧呼哧的喘气声。那声音忽远忽近,像是来自天边,又像近在咫尺。开始他以为是一群嗡嗡的苍蝇飞进他的脑袋里,后来又觉得好像有人在炉灶前拉风箱。这让他想起留在家里的老伴儿,还有等待春耕的粮田,还有那几头刚出生的猪崽。钟老汉想大喊一声,惊醒希拉瑞山,也好惊醒自己,但是他做不到。他们迷路了。他们彻底迷路了。这是钟老汉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天上出人意料地下起了大雪。这一点钟老汉记得很清楚。

之所以说出人意料,是因为眼下是四月天,原本不是下雪的季节,而大雪却遮天蔽日地下了起来,转眼之间漫山遍野成了银白的世界。在这么大的雪天里,不要说他钟老汉,就是山神都会迷路的。

“父子隔山不隔心”,这是钟老汉常说的一句话。他从中国说到美国,从儿子还是小屁孩儿的时候一直说到儿子长大成人。可现在当年的小屁孩子已经成了美国博士,又找到了高薪的工作,又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当上了高管,身边又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太太,还有个喜欢拌嘴的闺女和吃饭爱剩碗底子的儿子。事业上顺风顺水,生活幸福美满,穿着洋装,吃着洋饭,说起英文来钟老汉一个字都听不懂。钟老汉不得不叹息。有时他无法解释自己的感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儿子面前他常常感到不自然和拘束,有些要说的话也经常说不出口,而最让钟老汉想不通的是儿子为什么要把爬山说成“远足”?对了,还有一件事更让他熬心,那就是他和老伴的一个心愿,也可以说是个梦想,一直窝在钟老汉的心里,几乎成了一个心病。

儿子的名字叫钟伟。他小的时候钟老汉习惯叫他“伟儿”,可现在再想这样称呼他,父子俩都会不自在。

大概四个小时前,儿子钟伟开车离开在旧金山的宅院,钟老汉坐在车里,看见儿媳妇带着孙子孙女还有家里的哈巴狗站在道边,一字排开,一起向坐在汽车里的两个人招手,说:“拜拜,玩得开心点。”钟老汉也满脸堆笑,同时不停地招手,连声说再见再见。可是他不知道钟伟这是要把他带到哪儿去。等车开出去半个多小时后他才忍不住问儿子今天咱们要去哪里?儿子不假思索地说去远足。“远足,什么叫远足?”钟老汉问道。儿子有些吃惊,他睁大了眼睛说:“远足就是去爬山,用英语说就是hiking。”钟老汉不再说什么。他看着车窗外快速向后闪去的街景和远处的山峦、绿草、农舍、房子,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原来“远足”的意思是爬山,爬山的意义是“远足”。

2

耳边还响着那个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只是这次比先前更加厚重,像是熔岩要从地下喷涌而出。令人奇怪的是,虽然下着大雪,但气温并没有冷得要人命,如果在中国赶上数九寒天下大雪,那会冻掉人的耳朵的。中国和美国什么都不一样,连老天爷都各自为政。

儿媳妇带着孙子孙女还有他们的哈巴狗列队一起说拜拜的情景给钟老汉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像钉子一样钉在他的记忆上。当然钟老汉的记忆上还钉着许多别的钉子,有大钉子、小钉子,生锈的钉子和不锈钢的钉子。钉子钉在记忆上,钟老汉很得意自己想出来的这个比喻。这次到美国来是个省亲的过程,也是积累钉子的过程,他是这么想。

离开儿子的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开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在一座高山脚下停了下来。一看就知道这里是远足的出发地点。钟老汉抬头往山顶上看去,漫山遍野的红杉树像在眼前挂起了一道墨绿色的天幕。看到山,看到满山的树林,钟老汉的心情开始舒畅起来。他是山里人,爱山是他的本性。此时此景让钟老汉想起村口的那片风水宝地和他与老伴儿的那个心愿,要是能和儿子说说心里话该多好。钟老汉观察着这里的山势,本能地感到这是一座大山,它比家乡的山大得多。奇怪的是山上许多背阴处还残留的积雪,可见这里的地势确实很高。

他们下了车,整理好行装,开始沿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儿子走在前面,老爹紧跟其后。儿子背上的野营包鼓鼓囊囊的,走起路来叮叮咣咣地乱响。

小路穿过一片绿草地,向红木森林的深处延伸而去。原来这就叫远足,沿着山间小路走,走得越远越好。

“这山叫什么山?”钟老汉问儿子。

“希拉瑞山,英文叫SierraMountains,跟您说了好几遍了,怎么还记不住?”兒子有些不耐烦,但脸上还保持着微笑。

“希拉瑞山,希拉瑞山。”钟老汉重复了好几遍。这么拗口的名字,只有美国人的嘴才说得溜。

钟伟像背书一样向老爹介绍希拉瑞山:美国西部最大的山脉之一,它从南向北跨过加州和内华达州,长约四百英里,宽约六十英里,山脉的最高处海拔将近八千英尺。听得出来,儿子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自豪感,说这座山就像在说家里那架新买的钢琴一样。不过这很自然,因为儿子是美国人,他有足够的理由为美国的山和美国的钢琴而自豪。

这时一群年轻人从对面的山坡上走来,因为是下坡,他们走得风风火火的,叽叽嘎嘎的,笑得像一群山鸡一样。人群中有黑人,也有白人,他们的打扮和儿子一样,头上顶着棒球帽,身着尼龙衫,脚上穿着登山鞋,身上背着野营背包,是标准的爬山的装束。美国人就是这样,做什么事就穿什么衣服,一点都不马虎。钟老汉低头看看自己,脚上穿着白球鞋,上身是灰西装,下身是蓝色制服裤,这身打扮不像是来爬山的,倒像是到乡政府去开会的。钟老汉看着年轻人渐渐远去,不禁笑了笑,他笑的是他自己。

有时钟老汉觉得自己老了,老得不敢照镜子,生怕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想当年他也年轻过,火热过,笑起来像铜锣一样响。他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他见过许多山,大山,小山,土山,石头山,有名的山,默默无闻的山,多了去了。四十多年前他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壮汉子,村口有座石头山,人称“不高山”,他能一路小跑攀上去,而且打着赤脚。每当双脚踩在山顶上的时候,他都会双手叉腰,仰望着天空,扯开嗓子大喊一声“不高山,我来了”。随着山沟子里传来一阵阵的回声,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对山有感情,山对他也有感情,人与山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

三个月前,钟老汉从中国到美国来探望儿子,起初觉得很享受,和儿子一家在一起和和气气地交谈,有时也去外边野餐,或者到餐馆去吃饭,美国人的生活很富足,人人开好车,住好房,还有那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可以尽情享受。但是不久钟老汉便发现美国的生活其实很单调,平日里他整天和儿子家的哈巴狗待在一起,给它喂食喂水,带它到外边草地上去屙屎撒尿。到了晚上,上班上学的人們纷纷回家,精准快速地做饭烧菜,又风卷残云般地把饭菜吃光,然后儿媳妇退身到睡房里去上网,孙子孙女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打游戏,只有儿子坐在沙发上陪着他看电视,不过电视里放的都是英文节目,钟老汉一个字都听不懂。每当这个时候,钟老汉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起儿子小时候被毒蛇咬伤后他背着儿子跑了三十里山路送他去县医院的故事。不过再动人的故事,讲多了也会失去感染力,听众一旦流失,收视率就会下降,最后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成了同一个人,为此钟老汉不免感到无趣。谁都知道无趣是家庭关系中的有害元素。夫妻之间的无趣会疏远感情,兄弟姐妹之间的无趣会产出分歧,父子之间有了无趣便是隔膜的开始,而隔膜一旦产生,冲突就在所难免。虽然老伴儿患有严重白内障,但什么事她都能“看”清楚。离开家乡时老伴儿一再嘱咐钟老汉,更确切地说是警告他:“中国和美国不一样,到了儿子家不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最重要的是要管好你的老嘴。”

老伴儿的话说得在理,钟老汉不得不认同,可是心和嘴是相通的,一些心里话一不小心就会从嘴里迸出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过和儿子有个磕磕绊绊还没什么,气话说过去,回头就忘了,可一旦和儿媳妇之间有了一点摩擦,那将是永久的恩怨。

3

离家远行的前一天晚上,老伴儿与钟老汉进行了一次长谈。谈话的中心自然是围绕着村口的那块风水宝地,因为它关系着老两口的一个梦想。现在的中国是个充满梦想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做梦,做发财梦,做升官梦,还有出国梦、美容梦、减肥梦、离婚梦,对钟老汉和他老伴儿而言,他们的梦想是入土为安。

那块风水宝地坐落在村东头,靠岭朝山,又依傍在河边,有着迷人的好景致。前些年农村开始时兴抓效益,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于是村里和乡里联手把这片地开发成了墓地出售。老伴儿的意思是利用钟老汉到美国看儿子的机会,与儿子进行探讨,如果他愿意,经济上允许,儿媳妇又不反对,他们希望儿子出一笔钱给他们老两口买一块可以合葬的双穴墓地。如果儿子真能这样做,那既可以满足二老的心愿,对做晚辈的儿子来说也算尽了孝心。于是买墓地的想法跟着钟老汉上了飞机,飞出国境,又降落在美国,可是自从到了儿子家之后,钟老汉一直找不到机会向儿子表白,好几次欲言又止,他总觉得跟儿子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拉不下这个脸。

钟老汉算过一笔账:一块单穴墓地卖十万元人民币,要是买两个,那第二个墓穴可以打折,这样算起来只要十七八万元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笔钱核成美金不到三万元,以儿子的收入状况承担这个费用是绰绰有余的。有几次他想用儿子被蛇咬伤的故事做铺垫来引出买墓地的话题,可无奈儿子钟伟不被他的故事所打动,倒是他这个做老爹的显得有些图谋不轨。没有办法,钟老汉只得承认自己老了,脸皮薄了,勇气缩水了,尿频了,骨质疏松了。对于自己的梦想,他只能梦只能想。一想到把死当作梦想,钟老汉就不禁发笑。

“Hello,honey.”

大概是在走进森林深处的时候,钟伟的手机响起了音乐声,山林里立刻回旋起美妙的旋律,钟伟打开手机,开始用英语说话。钟老汉知道这是儿媳妇打来的电话,便站在一边等着。

钟伟又嘀里嘟噜说了一通,然后以“Yes,OK.Iloveyou.”结束了通话。

钟伟对老爹说:“琳达打来电话,说她在电脑上查出了我手机的位置,她提醒我再往西走十几分钟就到了手机的盲区,到时候GPS就会丧失功能。”

钟老汉虽然不熟悉什么是GPS,但他猜得出那是手机的指路系统。

“手机没有GPS功能我们会迷路的,这么大的山,迷了路可不是说着玩的,琳达叫咱们往回走。”钟伟嘟囔着说。

往回走?钟老汉心里有些愤愤不平。不是让我们去“远足”吗?怎么还没走多远就要走回头路?

“可是您老就不怕迷路吗?”

“迷路?有你老爹在你还怕迷路?”钟老汉对儿子说,也不知道他哪儿来的不满情绪。“你老爹走了一辈子山路,从来不迷路。”

“可是你爬的都是小山,希拉瑞山可是大山,而且森林密布,迷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钟老汉知道儿子是什么心思,别看他是美国的博士,别看他是高科技公司的高管,尽管他管理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有白人,有黑人,还有黄种人,除了男人还有女人,但他毕竟是温室里的花朵,想当年你老爹我也当过领导,担任生产队的小队长,抓过革命,也促过生产,还要管好社员们的吃喝拉撒睡,那是多么大的责任,那是怎样的风光。

“怎么,你害怕了?”钟老汉问道。

“害怕,我怎么会害怕?才不会呢。”

“不怕就跟我走。”

两人继续往前走,这回是老爹走在前,儿子紧跟其后。

那天在餐桌上,晚饭刚刚吃到尾声,一个常见的场景让钟老汉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不能再容忍七岁的孙子不把饭吃干净,在盘子里留下剩饭就一走了之,而最让他不能入眼的是儿媳妇随手就把剩饭倒进垃圾桶里,而儿子在一旁竟然不说一句话。浪费粮食是庄稼人最不能允许的恶习。钟老汉忍不住说了几句重话。他说孙儿你回来,要记住把饭碗里的饭吃干净,粮食都是农民的血汗换来的,好好的粮食随意扔掉是罪过。孙子满脸疑惑说,“你说的‘血汗是什么意思?”儿媳妇把话接过去,说孩子小不懂事,再说您老说的中国话他也听不懂。钟老汉更气了,说他听不懂中国话,你们就应该用英语教育他。他看了一眼身边一言不发的儿子,说你们要知道孩子要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如果钟伟小时候吃饭时不把饭碗吃干净,我会打折他的腿。这话刺痛了儿子,更刺痛了儿媳妇。儿媳妇说您老不要什么都跟中国比,这里是美国,不要说打断腿,就是抬手碰一下孩子都会进监狱的。钟老汉瞥了儿子一眼,说进监狱就进监狱,如果法官也是农民的儿子,他就不会给我判罪。

平心而论,钟老汉的话是说得重了些,特别是当着儿媳妇的面,有时弦外之音比直截了当更具杀伤力。自从那次“剩饭事件”后,钟老汉和儿媳妇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生硬而又微妙,而且双方越是客气,越是试图缓和,情况就越发糟糕,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钟老汉发现只要到了周末,儿子就要带他出门,而且是去老远的地方,一去就是一整天,也正是这个原因,钟老汉才特别不喜欢把爬山说成“远足”。

林間小路在树林里蜿蜒崎岖。钟老汉竖着耳朵听,从不同的鸟语中辨出哪个是知更鸟,哪个是杜鹃鸟,哪个是金翅雀。看来鸟类是没有国籍的,同类的鸟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会叫出同样的鸟语,不像人类,在不同国度要说不同的语言,单凭这一点鸟雀就比人类更聪明、更有深度,钟老汉越来越喜欢搬弄哲理。

回头看过去,儿子和老爹走路的姿势有些地方很相像,这是钟老汉新的发现。这就是血脉,这就是骨肉,不管走到哪个地方,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这个关系不用摆正,它自然就是正的。这样想着,钟老汉心里冒出一阵欣喜。他觉得应该为儿子自豪,儿子不仅值得他们老钟家的人骄傲,而且还值得家乡的乡亲们为他而骄傲,像儿子这样出国留学又得到高学位的人不要说全村,就是全县也找不到第二个,但是他的自豪感必须装在心里,不能挂在嘴上,特别是不能向儿子表露,要知道不当面表扬子女是中国父亲的常态。

没想到希拉瑞山上的雪来得这么凶猛,像个绝情的负心郎,连钟老汉这样的山里人都觉得猝不及防。不知什么时候一片乌云压了过来,转眼间下起了大雪,在这四月的天气里,大片大片的雪花横冲直撞地飞来,把爱山的钟老汉打蒙了。有谁想得到希拉瑞山上的雪是横着飞的,不像在平地上下的雪从天而降。横飞的雪花形成了一条条白线,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旋转,这个时候再想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脚下的路,你想得倒美。

面对这么恶劣的天气,钟老汉不再说话了,而儿子钟伟越是默不作声,钟老汉心里就越是发毛。怎么办?现在应该怎么办?看来山里人的经验也有失效的时候。或许希拉瑞山毕竟是大山,它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对付。钟老汉感到别扭,开始后悔自己的固执,自己本来就是外来人,本不该这么争强好胜。是他这个从来不迷路的人把他们带到了这个无路可走的境地。相形之下儿子倒显得泰然自若,没有乱了阵脚,不知道他的底气是来自勇敢还是来自幼稚。

钟老汉越想越不是滋味,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滑,一头跌下山坡。

在下降的过程中,钟老汉的身子在雪地上翻了几个滚,落地时头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时碰到了石头上,也许是身体的疼痛,也许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让他动弹不得。他躺在雪地里,心想完了,这下全完了。仰头望去,面前是一个陡峭的山坡,一眼望不到顶,要是放在平时他可能有力气爬上去,可是眼下他无法支配自己的四肢,他不但迷路了,还受伤了,他被困了,这全都是“远足”带来的后果。

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钟伟出现在面前。他身上套着绳索,像个抢险队员,在钟老汉为获救而兴奋之前他已经昏迷过去。

4

呼哧呼哧的声音仍然响在耳边,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钟老汉渐渐感到了冷,感到了疼,还有饿,还有懊悔,还有自责,所有的感觉,好的,坏的,都回来了。他睁开眼睛,向四周环视了一下,这是自从他掉下山坡以后第一次和这个世界见面。他记起了发生过的事情。他掉下山谷时在山坡上翻了几个滚,摔在一块石头上,摔得很重,一定是伤了哪根骨头,也伤了脑袋,反正浑身上下都疼痛难挨。

“在哪儿,我这是在哪儿?”他自言自语道。

“爹,您醒过来了?”钟伟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呼吸也越发急促,呼哧呼哧的,原来一直响在耳边的是儿子的喘气声。

钟老汉注意到钟伟说话时用的是家乡口音。

雪还在下着。透过纷飞的雪花,钟老汉看见了白茫茫的雪原和摇晃的地平线,与此同时他感到身子底下有一个宽大的骨骼和一些不停抽动的肌肉,尤其是那一左一右的两块后胯骨,像支撑大厦的基石一样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原来他在儿子的背上,儿子是背着他在雪地里走。这个意识让钟老汉猛醒过来。他注意到原先背在儿子背上的野营背包现在挎在他的胸前,自己这百八十斤的身子,加上分量不轻的野营包,这是加在儿子身上的额外负重。儿子在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上走,他脖子上在流汗,虽然天上下着雪,但头上却冒着蒸汽,可见他走得多么辛苦,这让钟老汉十分不安。

“伟儿,你停下来,我不能让你背着,我要自己走。”

“爹,您必须让我背着,您现在走不了路。”

“可是我这么大个儿人,怎么能让你背着呢?”

钟伟停了一下说:“爹,这有什么?当年您还不是背着我跑了几十里山路,送我去医院,不然我怎么能有今天,这件事您忘了吗?”

“我当然记得,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何必挂在心上?”

“那是天大的事情,我当然要挂在心上,一辈子也不能忘。”

儿子的话打动了钟老汉,他心里一阵发酸。不自然地他把前胸紧贴在儿子的背上,他立刻感觉到儿子的心跳。想当年他背着儿子在山路上拼命地奔跑,那时的自己年轻力壮,而儿子是这么幼小,孱弱得像只羊羔,他身上的骨头像一把松散的筷子,而今天儿子强壮了,成熟了,他的身体里不但充满了活力,还充满了思想。钟老汉有些感慨,身子里涌动着一股暖流。他想对儿子说些感激的话,可又说不出口,他是山里人,他不擅长甜言蜜语。

儿子背着老爹继续往前走。

这时的钟老汉头脑已经完全清醒过来,可是头脑越清醒,心情却越沉重。他深知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迷路意味着什么。如果在平原,如果是晴天,迷路并没有那么可怕,仅仅找不到路或者只是辨不清方向,迷路不过是一时的迷惘和一时的失落。可是眼前的情况不一样。天上下着大雪,脚下是坑坑洼洼的山坡,阴森森的天气让人辨不出东南西北,在这种情形下想要走出希拉瑞这座大山,那是谈何容易。

钟老汉很清楚,眼前最重要的是他不能成为儿子的累赘和负担,虽然儿子年轻力壮,但让他这样背着自己走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体力就会透支,身体就会垮掉,那样一来他们两个人就会同时成为废物,只能倒在雪地里等死。这个“死”字带着一定的震慑力。钟老汉先是一惊,接着后背一阵发凉。这时眼前来到一块坑洼,儿子想一步跨过去,没想到脚下一滑连他带钟老汉一起跌倒在雪地上。趴在地上的钟老汉和坐在那里的钟伟同时抬起头来,看见对方满头满脸都是雪,他们不禁扑哧笑了起来。他们的笑声回荡在这冰天雪地里,穿过树梢,在雪花中盘旋,打破了四周的沉静。可是一时的快活并没有驱散钟老汉的忧虑。如果他一直让儿子背着走,那真的是死路一条。

钟老汉把目光投向不远的一片相对茂密的林子,那里有些大小不一的针叶树,如果找到一根拳头粗的树干,用来作拐杖,我就可以下地走路。钟老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

这里的树确实密实。钟伟找到一棵小树。他放下老爹,从野营背包里取出一把一尺多长的瑞士砍刀,砍下一根适合手掌的树干,让老爹试了一下,果然顺手。有了这根临时的拐杖,钟老汉可以勉强自己走路。他一手搀扶着儿子的手臂一手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往前走。一开始还不适应手中的拐杖,特别是顺着山坡往下走时,脚下的步子和身体的重心总是踩不到点上,但这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不再是儿子的负担。

他们互相搀扶着往前走,雪地上留下两双弯弯曲曲的脚印。

说话间天色暗了下来,天地之间的景物像一幅暗灰色的铅笔画。钟老汉竖起耳朵听,四下除了他们脚踏雪地发出的唰唰的声音,此外没有别的响动。

天色沉沉,本来可以用来作参照物的山峰这时快要被雾障吞没了。钟伟边走边认真地观察天象,他在根据自己的直觉辨别方向,选择路线,这是最靠不住的,但是为了让儿子保持信心和勇气,钟老汉不去管他,事到如今,前方是什么方向已经不重要,他们所处的位置也无所谓,对他们来说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归途,这才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剩下的只能靠运气,一切要交给老天爷来支配。

不久他们来到林子的边缘,树木一下子稀疏了许多,视野也随之开阔了。

突然有一只野兔子从树丛中蹿了出来,它在雪地上一蹦一跳地奔跑,不一会儿便消失在雾气之中。野兔子为什么跑得这么匆忙?这个问题在钟老汉的腦子里闪了一下。这可能是个危险的信号。也许某种威胁正在向他们逼近?果然他们有了一种被跟踪的感觉。起先是身后传来的沙沙的响动,之后又听到类似呻吟般的低吼。当逃跑的意识刚一冒头的时候,一只毛茸茸的东西从林子里蹿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像哀嚎一样的长嗥。他们两人同时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惊呆了。在那来不及思索的一刹那,钟伟一步跨到老爹的身前,用自己的身子挡住老爹,与此同时,钟老汉也一闪身护住儿子,结果两个人不自觉地抱在一起,用各自的身体保护着对方。

5

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只狼,具体说是一只浑身长满灰毛嘴里露着利齿的加州灰狼。这种狼几十年前在希拉瑞山上多如牛毛,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侵入,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平时甚至难得一见。由于灰狼的皮毛特别稀贵,在黑市上可以卖出好价钱,虽然政府立法加以禁止,但还有不法猎人冒着坐牢的风险到山里来大肆捕杀,这样的新闻常被报章和社交媒体加以报道。

平时难得一见的狼今天被钟老汉和钟伟父子遇见了,这就是命。

显然,灰狼也在雪中经历了长途跋涉。它身上披着斑斑的雪花,茸毛上结着冰凌,胡须上挂着白霜,乍一看像一座水晶雕像,如果没有带出野兽的凶恶,它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狼在雪地上压低了身子,头向前伸着,眼睛闪着绿光,它似乎做好了扑杀的准备,其实这个时候它只要纵身一跃,面前的两个人便可以成为它的午后餐点。钟老汉很紧张,而儿子看上去比他更紧张。他们仍然互相拥抱着。钟老汉的脑海里从受到惊吓之初的没有想法转而又想到了死,正因如此,他才奋不顾身地去保护儿子,而儿子又何尝不想保护老爹?所幸的是狼并没有立刻扑过来。看来它不急于用餐,或者它另有什么蹊跷。钟伟低声问老爹怎么办?咱们还是快逃吧。钟老汉说不行,追是野兽的本性,这个时候你越是跑,它就越要追,所以咱们一定要站着不动,越静才越安全。于是两个人都一动不动地站着,像木桩一样钉在那里。他们的镇定对狼起到了安抚作用。它果然安静下来,坐立在雪地上,原先发绿的目光慢慢暗淡了,不过两只发黄的眼珠还死死地锁定在十步开外的两个人的身上,它似乎在等待什么。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对于面对猛兽的人来说,一秒钟就如同一个世纪。

父子二人的身体仍然紧贴在一起,彼此可以感到对方的心跳和血液的流动。在钟老汉的记忆里,自从儿子长大成人后他几乎从来没有和他这样亲近过,近似美好的感觉让他忘掉了眼前的危险。他们都不再说话,默默地感受着这个不同寻常的片刻。灰狼虽然显得安静,但它吃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钟老汉突然觉得有些重要的事情应该跟儿子交代一下,不然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他压低了声音对钟伟说:“伟儿,有件事我想对你说。”

钟伟说:“爹,有什么话您尽管说。”

儿子的语速很快,也不知道是出于急切还是厌烦,钟老汉迟疑了一下,但还是随口说出了要说的话:“伟儿,我一直想告诉你咱们村口有块风水宝地。”钟伟不解地看着钟老汉,不假思索地说那又怎么样?这个疑问句让钟老汉无言了。他默默地站在那里,想着心事,就这样过去了漫长的几秒钟,最后才改口说:“我的意思是我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够本了,所以如果狼扑过来,你一定要让我迎过去。”

钟伟先是愣了一下,之后才意识到老爹是什么意思。他说:“爹,您在说什么?我是您的儿子,冲上去的应该是我。”

“既然你是我儿子,你就得听我的。”

“可是您是我爹,我拼命也要保护您。”

“你要听我的。”

“不,您要听我的。”

虽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但还是惊动了狼。它站起身来,开始在雪地上来回踱步,显得有些烦躁,看上去要进攻,但又有什么东西让它止步不前。

钟老汉仔细观察着这只狼,果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狼在雪地上行走时是一瘸一拐的,右边的后腿弯曲着,一直在悬空,而且上边带着血迹。原来这是一只受伤的狼,一只在伤痛中的狼,钟老汉得出这个结论。从狼的伤势来看,它的腿可能是被猎枪射伤的,也可能是被猎人下的铁夹子夹伤的,这也解释了它为什么没有进攻,反而选择了与两个人对峙,看来它对人也心存疑惑和恐惧。钟伟也注意到了狼的异常表现,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他对钟老汉说这狼伤得不轻。钟老汉说咱们应该趁机离开这里。他们两人慢慢松开抱着对方的手,试着往前迈了两步。狼也跛着腿往前跟进了一下,但没有做出更强烈的反应。两个人彼此搀扶着开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缓慢地,小心翼翼地,尽量不触发狼的进攻意识。灰狼果然放松了防范,它跟在两个人的身后一步一颠地迈步,人走它也走,人停它也停。

钟老汉他们跌跌撞撞地走了一段路,虽然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他们不能停下来,身后的狼一直跟在他们后边,它的不舍不弃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动力,或许这是天意的安排。

雪停了,天色更加昏暗。

冷風吹在人的脸上,像是带着刺骨的锋芒。风也吹在狼的身上,掀动着狼身上的茸毛,结在茸毛上的冰凌像星光一样在暗下来的天色中闪亮,这让它看上去楚楚动人。一只原本凶恶的狼在这危难的时刻竟然变得这么好看,这么顺眼,这根本不合情理。钟老汉和钟伟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静中有动的狼。好像是为了回应人的好奇心,狼也停了下来,它收拢了后腿,坐在雪地上,同时把目光投向这边的人。三个生灵,六只眼睛,就这么对视着,好像进行着一种无言的交流,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狼与人之间看不出彼此的对抗和敌意,就像石头和草木之间,山和水之间一样,既互不相干又彼此兼容。不过狼接下来的一个举动却让两个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只见它伸长了脖子,仰头对着天空长嗥了一声,又嗥了一声,又嗥了一声。狼的嘶吼拉着长腔,从低沉到尖锐又到沙哑,每次拖到最后时总是向上一挑,然后又急落下来,听上去又凄凉又悲壮。这是狼的呼唤。这呼唤声在大山之间回荡,在昏暗的天幕下盘旋,震撼着山野,也震撼了两个人的心灵,虽然是狼的语言,虽然不知道它是在表达悲哀,还是喜悦,还是愤慨,还是其他什么情绪,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反映了两个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因为狼和人面对的是同一个天,同一座山,同一个大自然。钟伟看着钟老汉,什么都不用说了,他看懂了老爹的心思。他们彼此挽起对方的手臂继续往前迈步。狼也慢慢站起身来,机械地跟在两个人的身后,一瘸一拐地往前走。

两个人与狼同行,没有恐惧,也不需要勇敢,他们的镇静和无所顾忌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奇。钟伟仍然喘着粗气,他呼出的哈气扑在脸上,很快在眉毛上结了一层霜。钟老汉猜想自己的眉毛也一定像霜打的瓜秧。钟伟突然想起了什么,他说:“爹,肚子饿了不?要不要吃点东西?”

钟老汉仰望了一下天空,沉思了片刻说:“饿是饿了,但吃不下去,还是等着回家吃饭吧。”

钟伟望着老爹,和他会心地笑了一下,说:“您老说得对,咱们还是回家吃饭吧。”

他们在雪地上慢慢地移动着步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雪地上留下三行弯弯曲曲的脚印。

责任编辑张烁

【作者简介】沙石,美籍华人作家,多篇作品发表于海内外文学刊物。短篇小说《玻璃房子》被选入中国小说排行榜,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玻璃房子》及长篇小说《情徒》。现任美国华文协会荣誉会长。

分类:中篇小说 作者:沙石 期刊:《小说月报》2020年第5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