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啄木鸟 > 啄木鸟1984年3期 > 〖报告文学〗死因的新生

〖报告文学〗死因的新生

分类:啄木鸟 更新时间:2022-09-22 23:11:26

满目翠微,浑浊的江水沐着初夏的阳光,在宽阔的河床里回涌、奔逐、滔滔东去。

这里是长江的下游。离江边咫尺之地,坐落着一个小山的古老街市东门镇。镇子东头,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炼油厂。设备简陋得似乎有点寒碜,连一间象样的厂房都没有。但是,浓烈的沥青味儿和柴油味儿,都在空气中弥漫着,炉火的呼噜声,卡车的发动声和工人断断续续的吆喝声,都显示了一种开创新局面的火红的气势。我,来到这里。

“来干嘛?”

“找人。”

“找谁?”

“吴长怀。”

“哟,他病了,在家里躺着啦!”

工人的话,使得我的心里倏地打了个格愣,不免有点怅然。憋不住话的工人,争先恐后地跟我闲聊起来了。

“要说吴师傅,他可是豁出命干的,不光咱厂里这样说,你还可以到镇上去打听打听,谁个不夸?!”

“你瞧,汽车、炉子、油库……,炼油厂的这家业,是他耗尽心血,带着大伙儿置起来的,不管你信不信,没有他啊,情况硬是会两样呢!”

“牛皮不是吹的,四化不是捏的,要干!长怀就知道这。他总是两个班三个班地接着干,二十四小时,四十八小时蹲在炉子旁,是头犟牛,劝也劝不住,这不,终于累倒了。”

“他病得怎样?住哪?”我焦急地问道。寻了个地址,便向吴长怀的家走去。见了吴长怀和他的老伴,方才弄明白,病是怎么回事——

牙疼,老毛病了,这回似乎特别厉害,连续两天,只能喝点流食,牙床只要稍稍一动,就会冒出满额头的汗。“五一”这天,他半躺在床上,翻看着炼油方面的技术书籍,可面部神经却一阵阵地抽搐着,服了止痛片,毫无作用,书上的字,渐渐模糊了。但,他的思绪却早已飞到炼油厂去了。

街上“乒里哐啷”,一早就闹腾开了。人声、鞭炮声、锣鼓声、广播喇叭声……响成一片,吴长怀再也躺不住了,炼油厂初创,安全设施还没有完全跟上,万一出了事故……

吴长怀不敢往下想了,他一骨碌爬起来就往外走,老伴好说歹说不顶用,只好由他去。他是土生土长的东门镇人,熟人忒多。大家见他那副憔悴、痛楚的样子,莫不劝他回家歇着,他浮出一丝笑意:“在家憋得慌……”刚说了半句,牙疼得他眉心拧了个结。吴长怀用手捂着左边的脸颊,来到炼油厂。突然,他感到头发晕,心里窒息得难受,他硬撑着向炉旁一步步挪去。不料,“咕咚”一声,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了,在场的人纷纷围了上来,只见他脸色煞白,鬓角都叫冷汗濡湿了,呼吸急促、微弱。

惊恐的人们,赶忙把他抬到高坡的风口,几分钟后,他苏醒过来了。他被送到附近的浦镇机车车辆厂医院。吴长怀的生命处于垂危之中,炼油厂和镇政府,接连不断地派人到医院,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采取了急救措施,终于把他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

“我,这已是第三次重新获得生命了。”吴长怀扑闪着诚恳的眼色对我说,“一九五三年,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我得了急病,人已休克,是管教把我送到外面的大医院,经抢救才活了下来。”

“还有一次呢?”我饶有兴致地问道。

“那可是最重要的一次,……”吴长怀的声音哽噎了,浑浊的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全国刚刚解放,吴长怀因犯伪造钞票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这是一个令人惊然、恐惧的字眼,吴长怀在听到宣判时的最初一刹那,象触到了一股强大的电流,顿时觉得全身麻木、僵直。朦胧之中,他又听到“缓期二年执行”的声音,这声音又仿佛是一根韧带,把他从死路往生路上拉,他感到遥远的地方有一线亮光,他慢慢峥开刚刚合上的眼睛,从极度惊恐中挣脱出来,这亮光是这般吸引人啊!希望委实渺茫,但希望到底还是有的。缓期二年,二年,是何等珍贵!

吴长怀拖着沉重的铁镣,怀着比铁镣还沉重的心情来到南京老虎桥监狱。逝去的岁月象噩梦一样在脑际萦回:那是一个暴风雨的年代,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百万雄师正所向披靡:一部,正沿着京杭国道向杭州挺进!另一部,已水泄不通地将大上海紧紧地包围了。沸腾的生活在召唤着他,然而,他却鬼使神差地走上了另一条路。

一天,东门镇上的张克苏找到浦镇,神色沮丧地说:“长怀,近来我手头拮据,想借几个钱,做小本生意糊口。”

乡里乡亲,人面人情拉不下脸,他解囊相助。

隔了半个月,吴长怀到城里去找张克苏。他越过一块菜地,从一处倒塌的竹篱笆走进去,眼前出现了一栋几乎是密封的小木屋。门一叫开,啊!桌上放着一架石印机,还有一摞一摞刚刚印好的华东币。

“造钞票?!”吴长怀失声叫道,心中惊惧参半,脚步迟疑,一只脚刚跨进门槛,一只脚却留在门外。

“进来,快进来!”张克苏贼眉贼眼眨巴着,一把将吴长怀拽进小屋,轻巧地将门掩上,落了栓。

“听说吗,八月中秋,老蒋要回南京吃月饼。你没见市面上乱哄哄的,谁也管不了谁,千载难逢的良机呀!”张克苏瞪着一双贪婪的眼睛,诡秘地一笑,将一迭簇新的钞票,塞进了吴长怀的口袋里。吴长怀的心中虽不免惴惴然,但却经受不住钱的诱惑。钱可是主宰一切的呀!别瞧今天还是穷小子,摇身一变,可就成了大富翁哩!他的视线又移向石印机,随着摇柄的转动一张一张钞票神奇般地飞了出来,他象微醉似的飘飘然,他上了贼船,成为这个伪造钞票的反革命集团的重要成员,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大张旗鼓地整顿社会秩序,强有力地打击着旧制度的残渣余孽。张克苏反革命集团被破获了,张克苏在芜湖就擒。南京的报纸上刊登了通缉令,追捕潜逃犯吴长怀。

吴长怀吓得魂不附体,逃到上海,逃到杭州,逃到金华!在金华,他改名换姓,隐匿了下来。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九五一年九月,他终于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南京老虎桥监狱里,政府为囚犯们提供了可以说是完善的改造条件。吴长怀被分在设备齐全的印刷车间,劳改干部带着他们一道干活、排字、铸字、制版、装订……凡是印刷行当的活儿,他样样学、样样干,一些基本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操作,也全掌握了。同时,在制版技术上,他还搞了技术革新。三年内,他已达到一个熟练工人的水平。他总是一声不吭地加班加点,多次带病作业,向其他囚犯传授自己的技艺,他以实际行动,在缩短自己跟“希望之光”的距离。

法律是公正无私的。吴长怀在狱中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但却是诚心实意在接受改造。无情的法律对他显示了有情的一面,一九五五年初春的一天,他被改判为有期徒刑二十年。呵,那遥远的地平线上的“希望之光”多么令人眩目呵,吴长怀凝望着这道亮光,迎着它,向前走去……

吴长怀在老虎桥监狱蹲了五年,之后,他又被转到溧阳竹箦、苏州白塔寺等地的劳改农场。一九五六年暮春,他跟一批犯人,搭乘一列闷罐子车,往北方开去。

结束了三天三夜的行程,从车厢的缝隙向外一看,视野之内,是漫无边际的莽莽雪原,他们来到了北大荒。

爬上卡车,囚犯们向北大荒腹地前进。昏黄的太阳象面铜镜悬在灰蒙蒙的天上,肆虐的北风呼号着、狂风卷起大雪漫天飞旋。吴长怀虽穿戴着厚厚的棉衣棉帽,仍浑身上下还冻得冰冷冰冷。他把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怔怔地看着一片银白的世界。

“充军”、“发配”,这些不祥的字眼,在吴长怀的脑子里盘旋。家乡、妻儿是那样的遥远,仿佛是在另一个星球上。看样子,再也回不去了,他只有在这里了此一生……吴长怀的心在剧烈地抽搐着,忽又不断地收缩,愈缩愈紧,似乎即刻就要爆炸,那曾经在眼前出现过的“希望之光”,瞬间,又黯淡下去了。

农场为这批犯人的到来,特地开了个欢迎会,老场长在会上还说了话,口气亲切,实在。你听:“……今天,我代表农场,欢迎大家来建设祖国的北大荒。别看眼下这儿任啥没有,这只是暂时的。咱脚下的土地,一捏一股油,不信,散会后大家可以试试。咱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这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当然,农场目前的条件是差,甚至可以说很差。可是,条件是人创造的嘛!咱们很快会有机械的,播种机、锄草机、康拜因,这个机那个机,咱们都会有的,总之,要实行机械化生产。农场兴旺了,这里面也有你们出的力,流的汗,政府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这些话,又象一股股暖流,涌到吴长怀冰凉的心里。犯人们还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笛子、二胡、京剧清唱、男中音独唱……他万万没有料到,在这远离城市的荒原上,另有一番天地,这里也跃动着生活的欢乐。噢,懂了,把他们这些人送到这里来,不是惩罚,而是作为建设北大荒的一支力量,从这里,他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改造人改造社会的宏伟气魄。想着想着,吴长怀不由得眼眶湿润了,胸口象是有一个热乎乎的东西在滚动……

垦荒、播种、收割……他体验到一种淳朴的劳动乐趣。劳动之余,他还经常被管教干部喊去写标语、画墙报报头、布置会场。不久,他也被吸引参加了文娱演出活动,并且,学会了演唱旦角戏,施脂粉,贴花黄,戴头套,水袖一甩,婀娜多姿,捏着尖细的嗓门,西皮、二黄、原板、倒板,样样都还拿得起,一上台,连续转悠它两、三个钟头并不吃累。他的“反串”,经常赢得一阵阵掌声,而所有这些,只有在中国的劳改农场才能出现啊!吴长怀的心慢慢安定下来了,他亲眼看到一个又一个刑满的犯人离场回家了,也有的出于自愿,成了留场人员,他焉能不相信政府的政策?!“希望之光”在他的眼睛里不再是那么遥远的了,发出了诱人的色彩。

那是五十年代中期,我们整个国家都是蒸蒸日上,在劳改农场这个小天地里,新鲜事也相继出现:犯人不再叫犯人,而叫“生产队员”;犯人允许带家属;(住在农场外面)犯人中间成立了自我管理的“积极分子委员会”(简称“积委会”)。吴长怀就曾担任了一个劳改中队的“积委会”主任。

在他的记忆深处,永远铭刻着总场召开的一次“积委会”主任会议。就是在这次会上,总场负责人宣布了对犯人进一步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三项决定:一、施行五元、三元、两元伍角的等级假定工资制;二、允许犯人吸烟;三、允许犯人蓄发。

这对犯人来说,不啻是个“福音”。散会后,吴长怀回到中队作了传达,顿时,象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普遍增强了改造的自觉性和急迫性。比方说,收割时,一晌十亩,过去得两人干一天,这一来,都是一人一天干两晌,工效骤然提高了四倍。立功受奖者争相涌现。政策发挥了威力!

吴长怀干得更起劲了,按规定“积委会”主任,可以脱产,但他从不缺勤。上面决定他管生产,大忙的日子里,每天,他总是干到深夜十一、二点,翌日清晨,薄雾中,就又听到他从远处的大田里,传来的“”的哨音。

“北大荒——北大仓”,这是何等壮丽、祟高的事业啊!吴长怀把自己的命运和农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了,不错,他是一名囚犯,但是,囚犯心中也有自己的憧憬啊!

然而,生活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三年困难时期,犯人中间思想急剧地波动着,饿死、逃跑、自杀的事时有发生。吴长怀由于浮肿也渐渐支撑不住了。走起路来东倒西歪,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袭击着他,折磨着他。

一天晚上,夜色朦胧,连遍地的冰雪都涂上了一片晦暗,吴长怀等同房间的人都熟睡之后,光着脊梁,只穿一件裤衩,蹑手蹑脚地开了门,向深渊似的黑暗走去。突然,一道炽亮的手电光凝聚在他惊恐万状的脸上。

“吴长怀,你想干什么?!”是老场长严峻的声音。

“我……我小………小便,我……”

“你不想活了,要冻死自己!”老场长从吴长怀的精神中明白了一切,他走过去,先把自己的皮大氅披在吴长怀的身上,“回去,快!”

吴长怀怔在那儿,风雪严寒似乎全都忘了,眼泪一个劲地向外直窜。

“回去!”老场长吼叫着,象一头发怒的猛狮。

吴长怀震惊了,倏地掉转身子,跌跌撞撞地回到房间,同宿舍的犯人都醒了,一个个惊诧莫名。而全身落满雪花的老场长,却什么也没有盘问,他盘腿坐在炕头上,给犯人们讲农场为改善伙食、减轻劳动强度准备采取的措施……,他说:“咬紧牙关熬过去,日子就好了。咱一心想着北大仓,一定要建成北大仓。要相信政府是有回天之力的,大家的目光要放远一些,看到没有,光明就在前面咧!”

老场长话音不高,但句句象重锤一样敲在吴长怀的心上。他不由得觑了一眼,这才大吃一惊,场长昔日那宽厚的紫红色脸膛,如今变得憔悴、枯黄,颧骨高高地突出,象两只圆球。早就听说他是“三八式”的干部,战争年代,身上留下好几处弹片,至今未取出,他还不是跟大家一样熬着过吗?!想到这里,吴长怀感到自己血管里的血变热变暖了。

农场设立了“复壮队”,把不能干活的病弱犯人养起来,等身体复员再回队参加劳动。场部通知吴长怀进“复壮队”,但他却把这个名额让给了别人,自己继续吞咽着麦麸皮。很快,农场就给调拨了大米、高粱、白面,于是,大田里、沟渠旁、草甸子上,一个个健壮的身影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岁月流逝,许多事在吴长怀的思想中泯灭了。唯有一件事刻骨铭心,这就是老场长的死。

一九六八年的八、九月份,他们白天黑夜地在大田里忙着秋收秋种。往年,每逢这个时候,老场长总要来到他们中间,扬场、扶犁、运输……什么都干。但这次,却一连半个月不见老场长的面,吴长怀和别的犯人一样,疑虑丛生:生病?出差?去总场开会?……猜不透啊猜不透。

一天歇晌时,吴长怀正站在田垅上,向一处荒草甸子眺望,忽然一个犯人靠近他,悄声说:“听说老场长自杀了。”

“真的?”他惊得浑身打哆嗦。

“差不离。”

凭自己在劳动农场多年的体验,吴长怀知道犯人们的消息总是很灵通的,他们有着各种令人难以想象的渠道。吴长怀见那人脸色黯然,他相信了。蓦地,他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天旋地转,接着,“咕咚”一声,象一堵墙似地摔倒在田垅上了。等他醒过来,一幕幕往事浮现在他的脑际:

在那风雪之夜,当他作出轻生的决定,是老场长的一件大氅,一席话语,挽救了他;

在妻子来农场探望之际,是老场长派人套胶轮大车,到数十里之外的小站去接,又是老场长把他立功的奖状,亲手交到他妻子手中;

在他“反串”扮演阿庆嫂,惶急中忘了台词,险些被扣上“破坏样板戏”的罪名时,是老场长实事求是地处理了这件事,承担了领导责任;

……这样的事,一时是说不完的:而且,老场长不仅仅是对他吴长怀一个人啊!

这样的好人竟然死了,是“自杀”?不,不可能(直到十年之后,他才弄清,老场长是被农场的造反派斗死的,这是真正的悲剧)!

天上,阴云四合,淅沥的细雨飘洒下来了,噩耗使吴长怀不能自持。他傍着一条小河往回走着,啊,它不是正好流经老场长的宿舍吗?吴长怀灵机一动,用颤抖的手,摘了几朵残存的野花,象是随意地掷进水中,让潺潺的流水,带去他的感激,他的哀思吧!

老场长确实死了,可是,在吴长怀的心中,他却一直活着,仍走在他的前面,召唤着他,给他指路……

吴长怀终于刑满了,他被调到黑龙江的一个矿山机械厂。

“希望之光”距他愈来愈近了,吴长怀的心中象有一只小鹿在蹦跶,漫长的刑期终于熬过去了,再过一段日子,自己就可以回到妻儿身边啦!

一九七九年七月,吴长怀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东门镇。

故乡的人们,以各种不同的眼神,夹杂着叽叽喳喳的议论。这个“死缓犯”的到来,一时间,成了镇上头号新闻!

他自己呢?心中更是说不出啥滋味。愧疚、欢欣、难过、激动……象是都有那么一点。最初三天,吴长怀家的那扇门一直紧关着,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呢?

但他转而一想“五十五、下山虎”,自己还不到五十五,差三岁哩!身体挺结实的,长期服刑期间,又学会了不少技术。是的,这些年故乡确实有了不小的变化,可是,比起近二年自己到过的一些城镇,毕竟还是显得落后啊!他怀着一种赎罪的心理,低声自语:“故乡啊,我又能为你做点什么呢?”唉,自己半辈子是在大牢里度过的,镇上敢用我吗?何况,目前待业青年上百个,怎么着也摊不上自己。吴长怀千思万虑,与亲人团聚的欢愉之情很快就消失了,新的苦恼在折磨着他。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偏又发生了!

不出一周,镇上安排他去造纸厂工作,下通知的人跟他谈话说:“人民是不会丢弃你的!”他的胸中霎时涌过一道热浪。

接着,镇上又给了他二级工的待遇。纸厂下马了,镇上又让他去筹办小炼油厂。巨大的信任,使吴长怀感激得不能自已。可是,建厂的资金、设备呢?原料呢?人呢?……他心中泛起一串问号,不敢贸然答应。

“白手起家,学大城市的办法,搞补偿贸易。”这就是回答,并且,镇上很快派他去江南某县一家炼油厂参观。

吴长怀上路了。他并不知道,围绕他的使用,镇上是有过激烈的争论的。奔波数百里,他来到一家小炼油厂,在对方热情支持下,里里外外详细考察了一遍,设备不论巨细,都画了图纸。第三天,就匆匆赶回了东门镇。

……油池砌好了,炉子支起来了,油槽也挖成了,工人,只是就地进行了简单的培训,一九八○年四月,工厂正式投产了。

装进八吨原油,多少带有一点神圣光晕的火点着了,烧啊烧,好,第一炉清冽冽的柴油炼出来了,第二炉又成功了。正当他们欢欣鼓舞的时候,不料,第三炉,事故突然发生了。

起因是油渣增厚,热度传导不过来,炉底被烧穿,油,淌到了炉膛里面,在油喷嘴八百毫米处倏地着火。火势,旋风般地往上窜,疯狂的火舌呼啸着、奔涌着,有两、三米高。瞬间,浓烟滚滚,把排油阀完全遮住了。炉后虽有四寸管的阀门可以用来放油,放油渣,可是耐火砖这时已有上千度的高温,人靠近不得,情势十分危急!

临场指挥的老李站在最前面,让人用湿土堵炉口,试图降温;紧接着,炉门也堵上了。谁料这样一来,火两头不透气,闷在炉膛里,“崩、崩、崩”接连着猛放火炮,把后墙冲开,只见石棉瓦一片片被打得飞出几十米之外,五十毫升和二百毫升的两架泡沫灭火机,一个劲地向上喷,硬是不起作用。烟雾翻腾,一片迷蒙,设备即将毁于一旦,一、二十名工人的生命处在严重威胁之中。

“撤!”老李大喊一声。人们大都撤到山坡的一处安全地带。现场只剩下老李,吴长怀和另外两个工人。吴长怀的思绪,此刻象炉前的火舌一样翻卷……

冲上去吗?那极有可能被硫化氢毒气熏死,或被大火吞灭。不冲上去,眼看这近二十万元的设备霎时间就要化为灰烬。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给了我生命,改造、教育了我三十年,这个时候,我还顾惜什么?身穿湿衣的吴长怀,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贴近的炉口,在他身后,老李用另一架两百毫升的灭火机掩护他。火势,有增无减,夹着呼啦啦的嘶叫声,象是在抵抗、反扑!

烟,黑烟、白烟、黄烟,交错翻腾,吴长怀的眼睛刚刚睁开,一秒钟不到,即被熏得合了起来,里面如同刀割一般疼痛难忍。石棉瓦、耐火砖,照旧“噼里叭啦”地反弹出来,砸在他的肩上、背上和腿上。

吴长怀艰难地在火中,烟里摸索着,搏斗着,终于,他摸到排油阀了。可是,他那里知道,阀门早已烧红了,手一靠上去,“嗤啦”一声,一层皮被揭掉了,钻心地疼。但,吴长怀哪管这些,他咬紧牙,狠命地旋动排油阀的龙头。

阀门打开了,“呼啦”一声,象人吐出了一口闷气,400度高温的柴油流了出来,顺着油槽奔向储油罐。

火势减弱了,浓烟消散了,老李飞步上前,把踉踉跄跄猝然摔倒在地的吴长怀背了下来。

“工厂得救啦,工厂得救啦!”

这时,一直站在山坡上焦灼等待、惊恐异常的人们,发狂般地呼喊着。是的,全套设备——油箱、油库、油罐、冷却箱,炉子、简陋的厂房……全都得救啦!停在一侧的三辆大卡车也未殃及。就这样,近二十万元的厂房设备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仅仅是半个钟头之内发生的事啊!事后,修补一下炉底,才花了一百七十元。

一九八○年八月的一天,突然油炉的管道被堵塞了,油炉的气压急剧上升,厂房内弥漫着浓重的琉化氢毒气,正在操作的一位工人被熏得休克。吴长怀闻讯赶到,不顾劝阻三次冲进储油房,头疼、气喘、恶心、窒息的痛苦折磨着他,他坚持着,一步也不退却。故障排除了,他却昏倒了,眼膜受到严重腐蚀,虽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但,至今却留下了残疾……

挫折和教训,增长了人们的才智,吴长怀和工人们一道反复研究,采取炼一炉油清一次渣的办法,不只消灭了事故,而且,四倍、五倍地延长了炉子的寿命,提高了炼油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个曾被判为死刑缓期二年的人,真正完成了一件英雄行为。值得奇怪吗?不,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社会主义中国啊!

“那样的时刻,你究竟想些什么呢?”我在结束对他的第三次采访前问道。

他不经意地笑了,说:“其实也很简单,我是死过几次的人了,是共产党让我活到今天。要建设工厂,搞四化,还能不付出代价?死了,也值得。”

病中的吴长怀脸色苍白,却很健谈,我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我这个人身体一向不错。这次,不知怎么的,忽然查出心脏病来,也不太重,我有数。这种病只要自己加以注意就行。”他的牙又疼起来了,轻轻地用手摩挲着脸颊,我劝他休息,他摆了摆手,说:“我也不是怕死,只是不想死。党把我当人待,干部群众喊我同志,如今,又让我负责厂里的生产,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为四化出力。至少,再干它七、八年没有问题。”

在吴长怀过于简朴的家里,他边说边捧出一摞书让我看,这里面有《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石油炼制工艺方法手册》、《炼油设计》、《实用五金手册》……这些书,有的是从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购买的,有的却是去信玉门油田要来的。

当我告诉吴长怀,他的事迹在人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他变得严肃了,说:“我只不过用自己的行动,来补偿过去的罪过。我本来是一棵应当芟除的莠草,可是,莠草也有它的歌嘿!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公众的事啊。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生我养我的故乡!”

吴长怀从历史的回顾,进入了对未来的遐想,我蓦然发觉,他的脸变得容光焕发了。

分类:报告文学 作者:庞瑞垠 期刊:《啄木鸟》1984年3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