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花园里有棵奇特的连理树。这种连理树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一首爱情歌中的一个迷人的乐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如果是一位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现代人去观照这棵连理树,就不仅仅是美学上的移情观照了,他也许同时会——
从植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的角度释开连理枝的奥秘;
从耗散结构理论领悟这棵古老的树的生长的负熵效应及衰亡的熵增效应;
从系统论角度看到了它悄悄地与周围环境构成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反馈自调系统;
从民俗学角度看,唯独中国人把连理树、并蒂莲以及虚构的比翼鸟作为“白头偕老”的爱情象征,那是因为中国人的人情世界是二人相互定义的世界;
从根雕艺术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造型罕见的好材料;
从原子物理学角度看,它的基本粒子与非生命的石头的基本粒子并无差别,在那个层次的世界里,万物是那样地和谐,而又那样地雷同;
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客体,我是一个主体,这两者的论识论关系竟让最有智慧的千古哲学家争论了几千年;
从…………
现代人与古人,在感觉器官的功能上并无明显的进化,但由于观察理论的进步与多元,在同一个观照物前,现代人看到了一面又一面、一层又一层的大千世界,带来了极丰富的审美愉悦,而又使人增添了多少“两难问题或多难问题”的心理障碍。
我喜欢现代人眼中的大千世界,试图用一种非论文而似论文、非杂文而似杂文、非散文而似散文的骡子文体描摹了一些。题名为小品系列,那就意味着象数列、音列一样是无可穷尽的。先奉上几篇,作为读者每天看这个无穷妙趣的世界的一点参照。
仿脑顿悟
我象佛教徒那样,对自己大脑的管理方式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然产生了佛教的徒似顿悟。
倘若有人说,他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大家会说他是白痴;如果我说,我能用自己的大脑,反省大脑的工作,然后能把自己的大脑智能“拎起来”提高一步,你信吗?
其实,你也可以试试。
譬如,我们一同参加个宴会,在吃长江里特产的鲜美的鲥鱼肉,看看大脑如何指挥。它先指挥手把鱼肉夹进口腔,再指挥吞咽肌肉群把鱼肉吞进食道,以后它就不指挥了。鱼肉从食道到肛门的全部消化过程它浑然不觉,“无为而治”。
进而反省之:难道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无能为力而甩手不管了吗?
不,大脑的能耐比全能的“上帝”还要能!先例举两个不堪设想的数字。它只耗2.5瓦功率,却能建立起1010000个通讯联系。1010000这数有多大?超过全宇宙的原子总数!天文学家估计,全宇宙只有1080个原子。还有一个数字是,这个平均重量只有1.2公斤、平均体积只有1500cc的大脑,却能存贮下1015毕特信息。目前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总数7亿多册,其所容信息量不过就是这个1015毕特!人类就是凭这,成了万物之灵,万灵之王,超越了“上帝”。圣经上鼓吹的“上帝”不过用泥巴造出大自然万物和人,但是“上帝”造不出由人的大脑指挥造的航天飞机、试管婴儿、人工智能机、万里长城、氢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
那么,大脑不管消化鲥鱼肉是它偷懒?
反省一下,它似乎确实不勤快,管事太少。大脑皮质区域47块机能区,归纳起来只有4个机能。一管食,为维系生命;二管性,为延续物种生命;三管防御,为保护生命;四管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即通过学习以进行思维的创造性活动。至于食物消化,血液循环,呼吸,体温调节,各类细胞的复制和代谢等等许多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无为而治,不,它放手、放心地让植物性神经去自律自调了。
就算是它的最重要职能——主管信息生产(或称为创造性思维),它也是半管不管的。信息的输入(即学习),它管;信息的输出(将思维成果外化成语言或其他符号),它也管;但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加工(即创造新信息),它只管一半。理性地进行逻辑推理的信息加工方式,它很认真进行。但是,关于潜意识的加工方式,它就不直接插手了。譬如,大化学家门捷列夫,他研究元素周期表很长时间,用卡片排列,没有得到理想的排列法,结果他在梦中得到了把元素排列成周期形式的幻像,伟大的元素周期表就在梦里被加工(创造)出来了。梦,可不是由大脑皮层指挥的。
那么,大脑是个既能干又懒惰的角色?
不。再反省一下:假定大脑事必躬亲会是个什么后果?还以消化为例。它若对每个消化环节都管,何时胃蠕动,何时加进去什么消化酶,何时打开幽门,何时把胃中食物推入肠道,何时让胆分泌汁液加入,何时由肠中的载体把分解的营养载到人体各部位去……其结果必然是,大脑会因为超负荷而损坏,而肠胃还会患消化不良症。大脑管理不是这样的。它的高明在于编了个自动程序,交给植物性神经系统去各自调节管理了。只是在自动程序出了毛病时,如胆道因胆结石被堵,大脑才感知到,它才指挥腿走到医院去修复这个自动程序。同理,那个潜意识加工,也由大脑早编好了一个信息加工的自动程序,而由这个程序把信息自动组合(在梦里排出了元素周期表),成了神秘的灵感。大脑的管理看起来是偷懒,实际上是尽量为所管部门编制自动程序的管理方法,这才使它获得了超“上帝”的创造力!
哦,好极了,对大脑的反省,使人们的大脑学会了一个仿脑的管理方法——
高级的管理不是事必躬亲的“具体、深入、细致”的管理,管得越多越细,智能越低,而应该是尽量减少直接管理。
然而,少管或不管,绝不是中国古代老庄哲学的“无为而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象大脑那样给不管或少管的部门编出自动程序,由其自调自律。自调节部门越多,管理水平越高。这个自动程序,在社会中称为“法”——经济法、军事法、文化法、交通法、婚姻法……改革,说到底是改革法,即改革各部门的自调节的自动程序。
顿悟之后我该说什么呢?我的大脑让我说:谢谢给予我启示的我的大脑。
负压,旋风
在这主要靠智能对象化世界的信息社会,人们都神往着,在自己的脑海上,能不断生出智慧的旋风。
“狂飙为我从天落”——台风能为我们提供方法论上的启示录吗?
北太平洋西部洋面。赤道上近于90°的入射角的强烈日照。5至30公里直径内,挥发的水汽大规模升腾,造成了一个巨大的低压区(或称负压区)。于是,周围的空气一涌而入,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能量远大于氢弹的、直径200至1000公里的空气大漩涡。飓风席卷而去,挟带着雷电和暴雨。这就是伟大到了恐怖程度的台风。
过去,道德学家曾千遍万遍地教诲我们,“不虚心不知事”,“山以虚则受泽,心以虚则受人”。传统意义上的虚心,是不是类似台风中心的负压区呢?不。大相径庭。请看道德学家所描绘的谦虚者的形象吧:“虚心竹自有低头叶。”呵,一个低头的自我压缩者。低头者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就是说,任意抽样的三个人中就有值得我虚心求教、恭敬从命的老师。倘若请这位虚心人讲讲自己的见解,他必面带谦让的三分笑,说:“我不行,我不行,才疏学浅,要向大家学习,先听听大家的意见。”你若让这位虚心者去干一件带风险的出头露面的事,他必礼让不已,还怔怔不安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太渺小了。我愿当一个螺丝钉。”社会舆论对这类虚心者颂扬赞美: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他虚心地埋头干,他就是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于是,在过去的中华神州大地,按照“有什么样的社会要求就出现什么样的社会人才”的普列汉诺夫“人才律”,层出不穷地涌现“不出声、低头干、出大力、流大汗、拼命干、死了算”的“老黄牛”。从伦理学角度看,他们是令人感动的英雄。然而,从创造学角度看,“老黄牛”明显的缺憾是不追求在脑海上席卷起创造性智慧的旋风。
如果,我们领悟于台风产生的机理,那么,具有“心理负压”的人将是个什么样子的?
充满活力的大洋一一对,有心理负压者不同于虚心者,他们不是压缩或掏空了自我的人,而是象汪洋姿肆的太平洋,充满自信,充满活力,无限多姿,奔放浩荡。
强烈的日照——对,“心理负压”者总是寻觅着最富有创造性的目标,而不是以是否“尽竭全力”作为目标。他把创造性目标当作“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让这“红太阳”以近于90。的入射角直射自己。
大量的水汽挥发和大规模的升腾——对,这种人在创造性目标的“红太阳”强照下,进行自我扬弃,扬弃经反馈而知是错误的东西,扬弃只有一次性魅力的成功的内容。重复,是学习的母亲;重复,是创造的大敌。唯有那些不重复错误、尤其是不重复成功的人才能在心海上引起大规模的挥发和大规模的自我升华。
升腾后的负压区产生出风速高达每小时64海里的狂飙——对,这种人自我升华后,产生出很强的心理负压,其周围高智能者输出的信息和书本、电脑中等信息库中存储的有关信息,就会向“心理负压人”的心海上蜂涌过来,顷刻产生出智慧的旋风(即灵感)。
由此可见,这种心理负压人不同于古典的谦谦君子。他们是堂堂的现代智者。古谦谦君子的谦虚是谦而发虚,自我贬抑。虚心,即虚弱的心。现代智者的负压是在创造性目标下的自我扬弃后的真空效应,紧接着的必然是更大的充实和更高的思维活性。
现代智慧的飓风正在被不断预报:“某号智能台风喜报(不是警报),风力12级,席卷去目标方向上的某某障碍,在雷电中把多元的智慧元素合成出一个全新的信息生命体……”
猴王先吃及太阳国
人类世代系列,不知多少人为了“平等”这个最美好的概念付出了巨大的智慧和江河般的热血。
佛教的《金刚经》提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注曰:梵文Upeksā,意译平等,谓无差别。公元前一世纪小亚细亚奴隶起义,提出建立一个“没有富人和穷人、没有奴隶和主人的‘太阳国。”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主张“均贫富、等贵贱。”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卢梭宣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孙中山毕生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斯大林论证,平等就是各尽所能,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毛泽东用激越的诗讴歌:“环球同此凉热。”……关于平等,有着各种各样的学说。然而,不管哪一种“平等说”,只要诠释平等为生活和分配上的绝对平均,诠释为“吃大锅饭”,那就会成为人们的致幻剂和慢性自杀药。在这种“绝对平等”之下,无论是生物进化还是社会进步的勃勃生机被戕害了。
绝对平面上的水,不会流动,必然陈腐。
猴群里如果不让最强壮的、对猴群贡献最大的猴王和王后先吃饱,然后才让众猴去吃,那么,猴的物种的最优秀的基因还能遗传繁衍下去吗?
倘若体育不是“比赛第一”,改成动人心弦的充满善意的“友谊第一”,那么,还会有不断刷新的世界记录吗?
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图林奖、奥斯卡奖、茅盾奖等等数不胜数的奖,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会有现代的加速度吗?
进而推论预测,恐怕在人类社会消亡之前,是不会出现分配和生活上的绝对的“世界大同”的。社会总会给一些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以特殊的优待,象水的落差,电的压力,是社会进步的能源所在。不仅是“投我木瓜,报之桃李”,而是为了人的精神能源的再生。
问题也许不在于有无“优待”,而在于“优待”给谁。反思一下历史上的两种“不平等”模式吧。
一种叫做“减数不平等”。
一些管理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是世袭了管理权,或是靠管理之外的能力赢得了管理权,在这些昏庸者指挥之下,“主将无谋,累死三军”,不仅没有创造,而且他们还要得到特殊的优待,这就必然导致社会和他之间的逆差。另一些管理者并不昏庸,甚至十分精明能干,但是,他们是当时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一股夕阳势力,使社会生产停滞或倒退,而这些人还凭借权力和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巧取豪夺,当然就造成社会巨大的赤字。由于昏庸腐败者得利,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在当时创造财富者的内心投上阴影,于是怠工或动乱,造成更为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如果在分配上,社会的腐败分子比创造分子哪怕只多得一分钱,也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减数效应。
另一种“不平等”恰恰与此相反,是增数效应。
倘若社会给予出类拔萃者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以较优的物质和精神的分配,这就会产生增数的结果。其增数原因也有三条。第一,创造者(例如爱迪生、牛顿、蔡伦等)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所得的分配,造成顺差。第二,创造者的成果普遍推广之后,其价值又会按几何级数递增,先进的生产关系,调动了伟大的群体动力,使社会财富猛增。第三,激励全社会的人都奋发创造,造成一个伟大的积分式的积累。由此可见,如果在分配上,社会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人比常人多得一分,也会导致增数效应。
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增数效应分配。
反思了历史上两种“不平等”模式后,现代人找到了自己的关于“平等”的现代内涵。
平等,无非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证全社会的人在进行创造性竞争时能机会均等。现代的智能竞争力是由教育来完善的,因此,现代平等首先体现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能均等。未来的教育模式,应是在全社会实行义务高等教育。此外,为保证创造者在竞争时获得机会均等,就得拟定出有效的法律和章程,象体育比赛规则一样,条件相同,择优而奖。简而言之,现代人的平等观是:人的创造力的获得、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成果的分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充满活力的永远延伸着的明天中,这种在“增数不平等”之上产生的有趣的现代人平等观,将会象演员上场一样,逐渐由人生大舞台的后台而走向前台。
分类:杂文散文诗歌 作者:祖 慰 期刊:《啄木鸟》198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