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啄木鸟 > 啄木鸟2021年8期 > 〖特别策划〗忠诚的证明

〖特别策划〗忠诚的证明

分类:啄木鸟 更新时间:2022-12-31 15:28:12

引子

一个普通人,要怎样才能变得不普通?

一个平凡人,要怎样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一张三尺验证台,要怎么才能创造英雄?

一方小小验讫章,如何守好国门安全,确保国门无虞?

黄平,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三级高级警长,早年在内勤岗位二十年如一日,长期手工抄录管控信息无一差错,确保一线民警精确查验。从事旅检查验工作后,坚守验证台十九年,在章起章落之间,创下了验放旅客近三百万人次无一差错的纪录。

2019年,他当选中宣部、公安部联合评选的“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2020年,他当选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荣记个人一等功。

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名单上,他榜上有名。

继此前荣获个人三等功6次、个人嘉奖9次之后,黄平再立新功,成为英模与功臣。

有人说,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那是作出了极大贡献,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获得的。对于平凡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黄平做到了,他用信仰、忠诚与热爱,用三十八年光阴,成为平凡岗位上的“超级英雄”,更是实至名归的“国门卫士”。

卫士:不该出去的,一个不能出去;不该进来的,一个不能进来

深圳湾出入境大厅内,客流排成长长的蛇形队伍,沿着曲曲折折的栏杆通道缓缓来到验证台前。

黄平端坐在台后,面带微笑,接过旅客递上来的证件,比对人和证,还有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资料。

同时,他口里看似随意地发问:“您好!请问您来自哪里?准备去什么地方?打算做什么……”

若旅客是外国人,他就改用英语:“Welcome to China.Where are you from?”

日常,他的普通话带有几分广东口音,但这几句英语,却说得相当流利标准,一听就明。

没有拖泥带水,黄平在不动声色中迅速完成对每个旅客和证件的“诊断”,拿起验讫章,“咔哒”一声轻响,印章加盖在证件上,递还旅客,没忘说聲“谢谢”!

对待正常的旅客,黄平有着阳光般的笑容和热情的服务,能快则快,在自然状态中让他们快捷通关;而各类违法违规人员以及偷渡分子,则在他严谨的查验下无以遁形,被他准确地拦截。

黄面孔、白面孔、黑面孔……每天,成千上万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旅客,如潮水般从他面前涌过。

哪个是不能通过的?

1995年,在罗湖边检站验证台出勤,黄平查获两名重大违法犯罪分子,荣立三等功。那时,他的主要业务职责是内勤,在旅客过关高峰期到验证台“客串”,对验证工作还说不上十分娴熟。但是他认真细致,熟记相关信息,准确地在各色面孔中辨认出嫌疑人,让他们插翅难逃。

2015年新春,人们兴高采烈地置办年货,开开心心地休假回乡,准备过年。关口迎来出入境人流高峰,黄平照例留守值班。大年三十那天中午,一个个头儿不高的外国人来到他的验证台前。

递上来的是一本崭新的南非护照,但没有附上出入境卡。旅客忘记填写这张小卡是常见的事情,黄平请他到不远处的填卡台补填。

填写出入境卡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填上姓名、出生年月、护照号码等基本信息即可。一般人三四分钟就填写完毕,可这个人磨磨叽叽,七八分钟还没有搞好。

黄平敏感地意识到有点儿异常。他认真翻看那本新护照,护照比较干净,看上去是第一次使用。他请旅客提供旧护照,仔细核看,护照上每年都有居留许可印章,但近年来的记录比较少。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

但黄平的脑子里闪过一丝疑惑,职业敏锐性让他觉得有点儿不正常啊!他问:“你留在中国这么多年,干什么?”

旅客回答:“做教师……搞英语培训……打工……”言语之间,神情变得有点儿慌张。

黄平联想到正在进行的针对外国人“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专项治理行动。

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吸引很多外国人前来工作或是旅行,然而也有部分外国人没有通过合法途径出入境,甚至从事毒品走私、诈骗、飞车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对这种人,我们不仅不欢迎,还要严厉打击。

这么一转念,黄平再仔细比对新旧两本护照,审视证件的各种防伪特征,发现与真证有细微的差别。他更加确信自己的感觉,马上向值班领导汇报,把护照拿到后台核验。

经边检站证研专家鉴定,这位旅客持的两本南非护照皆为伪造,连公安机关的居留许可印章也是伪造的。此人不是南非人,而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人,长期在中国“打黑工”。因为专项治理“三非”风声紧,想出境避避风头,还专门挑大年三十这天过关,想蒙混出去,没想到遇上了黄平。这是深圳湾边检站查获的首起伪造南非护照案件,黄平创造了一项“第一”的纪录。

“不该出去的,一个不能出去;不该进来的,一个不能进来。”这是边检人员的应尽之责,黄平牢记在心,也是这么做的。

“忠诚为民,担当奉献,专业文明,公正廉洁”,这是移民管理警察的职业精神,黄平恪尽职守,倾力践行。

有个形容边检人员的常用词,叫“火眼金睛”。

人们称赞黄平“火眼金睛”,他腼腆地笑笑:“这是应该的啊!这是我的职责要求,也是我的本分啊!”

本分:拧在哪儿,就在哪儿发光发热,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地诠释责任和担当

黄平的边检工作,始于三十九年前。

1981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黄平对未来的理想设计是考上中专,学一门技术,有一份跳出“农门”的工作。他生长在广东省西南部的小县城信宜,自幼生活在小乡村,自我审视成绩,没有抱考上大学的奢望。

考上中专的理想非常实际,可现实的道路却非常曲折,黄平落榜了。复读一年再考,距离中专录取线,还差十几分。

他没有放弃,继续补习,打算来年再战。

但命运有时就是那么奇妙,充满计划性的人生道路忽然出现另一种延展。

1982年8月,肇庆边防检查站成立,隶属于广东边防总队。11月,开展招兵,有同学拉着黄平一起报了名。

到了体检那天,黄平没有接到通知,依旧到公社学校补习。正埋头苦读呢,一个人飞快地骑着单车来找他,一迭声催促他赶紧去体检。

原来,这支边防检查部队是按照“特种兵”标准招兵的,在文化程度、身高体格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数十名青年参加体检,竟没有一个被挑中。有人便想起了黄平。

十九岁的黄平应召而来。他高中毕业,身高一米七五,家庭成分贫农,体检各项指标合格。那个年代的粤西乡村青年,高中毕业已算是凤毛麟角,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已经属于大高个儿了。

前来招兵挑兵的部队领导高兴地说:“这小伙子,行!”

当时,全县只有十个招兵指标,每个公社一个,难度堪比考上大学了。

黄平的人生路向就此校正,此生未变。

1983年,黄平走进刚成立的肇庆边防检查站。条件非常艰苦,由马安煤矿腾出两幢平房作营房。官兵们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边防检查专业知识,一边还要开荒种地挖鱼塘养鱼以补伙食。黄平吃苦耐劳,干得不亦乐乎。

一日,黄平看见战友在出墙报,不由自主驻足观看一会儿,心中暗想:“这个,我也可以做!”当时,部队最缺的就是文化人才。只要有能有才,你就肯定有机会一显身手。很快,黄平便成为出墙报的骨干,漂亮又有所变化的字体为墙报增色不少。他还学会画简单的版花,被战友们戏称“才子”。

黄平敢揽这活儿,是有资本和底气的。中学时期,班主任常把他的作业本展览给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他从小爱练字,作业本的字迹总是有板有眼,工工整整,常被老师表扬和树为榜样。受到激励,他更加来劲了,上次写宋体印刷体,这次写正楷,下次尝试隶书。

这一特长铺搭了黄平前进的一个台阶。1985年,深圳沙头角边检站成立。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派人来到肇庆边检站挑人,一下子看上了能写会画的黄平,问他愿不愿意换个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深圳经济特区,在国内已经声名远播。处于相对闭塞环境中的黄平,对经济特区卷起的浪潮还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听说过沙头角中英街。面对召唤,他愿意走向更远的远方。

调到沙头角边检站后,黄平在中队担任文书、通讯员,除了出墙报,还要写各式各样的文字材料。黄平一手字写得漂亮,可写作文的底子却不厚。20世纪60年代农村的教育条件和资源还比较落后,中小学教育打下的基础整体比较薄弱。在别的战士眼里,他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没什么脏活儿累活儿,看起来很轻松,但其中的苦与累,只有他自己知道滋味。大材料、小简报,这请示、那通报,方案要写、总结要报,经常几易其稿。那时候没有打字机,更不知电脑是何物,全靠手抄,常常干得“满嘴起泡,睡不着觉”,这笔杆子实在不好握。

每个入伍的战士,都怀揣着梦想,“考学”和“提干”是最佳的出路。黄平心里很明白,想在武警部队干下去,就得提干;想获得提干,就得努力“考学”,他一直想报考部队院校。像他这样的战士犹如“过江之鲫”,最终能实现鱼跃龙门变“锦鲤”的屈指可数。

黄平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东西要学,有障碍要排除。他写信叫爸爸妈妈把他准备考中专的复习资料全部打包,从老家寄给他,一有机会就学习,努力提升文化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之举轰轰烈烈,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改变,都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方向。黄平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守护口岸的排头兵,有动力向前冲。国门打开,每日里口岸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外国人也渐渐多了,边防检查急需有外语基础的人才,方便对外交流。队里见黄平对学习文化如饥似渴,推荐他参加深圳边检总站组织的英语培训班。全班25个学员,全部比他低一两届高中毕业,数他的基础最差,从ABC学起。下课了,别人轻轻松松出去玩,他独自留在教室,反反复复地听录音机磁带,背诵和默写英语单词。

这个小小的英语培训班,成为托起黄平向上的又一台阶。依托刻苦学习打下的基础,1986年9月,黄平成功考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后升级为学院)外语专业,学制两年,专攻边防检查应用英语,1988年,他与全班同学一道获得结业证书。

從广州指挥学校结束进修回到深圳武警边防部队,黄平被分配到罗湖边检站内勤岗位。

这是一份非常适合黄平的工作。他生性内敛沉稳,做事踏实可靠,对工作高度负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边防检查信息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功能简单,办公自动化更无从谈起,工作材料仍然靠手写。当时,工作相关信息由上级下发,不定时更新,每位上岗检查员都须熟记在脑袋里,烂熟于心。每有新信息下达,黄平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机要部门,抄写下来,再逐字逐句誊抄几十份,供检查员默记。

上级随时都可能下发新信息,“菜谱”随时更新,无论上班还是已经下班,工作日还是假期,黄平时刻准备着,相当于24小时备勤,召之即来。有时,新信息在午夜时分送达,次日上岗的检查员有四十多位,他就得连夜加班,赶在天亮之前抄完四十多份信息单。

繁华热闹的新都市渐渐安静下来,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渐渐熄灭。夜色阑珊,一盏莹白的日光灯陪伴着黄平。他伏在办公桌前,笔尖流畅快速地在纸上划过,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的一手好字派上了用场,抄出来的信息单,工工整整,清清爽爽,一目了然。尤其令人敬佩的是,这信息单,他一抄就是十五年,从来没有一次抄错抄漏任何信息,犹如复印出来一样,为检查员在台上准确验放、守护国门安全提供了保障。

边检内勤工作又多又杂,每一样都需要细心和耐心,调校验讫章便是其中一项。每天清晨,黄平比检查员提前半个小时到岗,细心地将验讫章逐一调整到当天日期并核对准确。检查员出勤前,需要签名领取两样东西:一是已经调好日期的验讫章,二是工作信息单;下班时,再将这两样东西归还。黄平又是守到最后,统一收回,复核无误后收进专用柜锁好。他是全队最早一个上班的人,又是全队最后一个下班的人。

当年边检站条件艰苦,还未建起食堂,也不像今时今日这般可以叫外卖。接近饭点,黄平就推出一辆三轮车,在车流滚滚的马路上吭哧吭哧地穿梭,赶到三公里外的小饭店打包几十号人的饭菜。夏日,亚热带的阳光暴烈,一去一回,常常汗水浸透衣衫,湿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冬天,深圳的寒风也刺骨,吹得皮肤干燥皴裂。黄平从不叫苦,让大家吃饱吃好,有劲儿工作,他就安心了。

工作量大,责任艰巨,不少内勤人员一有机会就要求调岗,唯有黄平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安守本分,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如此,哪个地方人手不够了,说一声“平哥帮个忙”,他二话不说,来之能战;哪项工作别人做得不够到位,领导指示“让黄平重新弄弄”,他不负所望,把事情做得妥妥帖帖。见别人调岗的调岗,升级的升级,黄平不急不躁,犹如一颗嵌进机器的螺丝钉,从不挑剔位置,拧在哪儿,就在哪儿发光发热,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地诠释责任和担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深圳边检队伍至今,黄平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亲历了中国边防检查体制改革和移民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见证了深圳河两岸的风雨沧桑,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快速崛起的历史进程。

这种亲历与见证,也曾给他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考验:小小验讫章是我守卫国门的钢枪

出入境边防检查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边防检查机关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应运而生,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进程。1998年,国家实行边防检查体制改革,深圳边防检查总站由现役制改为人民警察职业制,黄平由边防武警变身为人民警察。

2018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正式挂牌,这是中国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在建立健全更加全面系统高效,更加自信积极主动,更加符合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移民管理制度方面迈上新征程。一支迈向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移民管理队伍,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脱下了橄榄绿的军装,换上了藏青蓝的警服,着装变了,坚守没变;编制变了,担当没变。对于黄平来说,只是换一种身份做往常一样的工作,然而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工作方法发生了转变。

深圳老边检人在回忆往昔时,时常会提到一个具有广东味和深圳特色的词:打蛇饼。说的是当年因为通关条件所限,口岸出入境大厅经常人山人海,过关旅客以蛇形盘绕式排队,一圈又一圈,盘成饼状。

黄平对这一幕也记忆犹新:香港回归后的首个清明节,回乡祭拜祖先的港人蜂拥而至,客流量激增,发生拥堵,一度造成混乱,边检人员全体紧急出动,在关键位置手拉手组成人墙,艰难地维持秩序,防止发生踩踏事故。人数最多的一日,出现排队六个小时仍通不了关的状况,大厅内空气浑浊不堪,有人感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排队时间长、通关慢,成为让出入境者难受和心烦的体验。“能不能快一点儿”的呼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面对出入境人员“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迅猛趋势,如何提高通关验放效率?如何为出入境人员和车辆营造安全快捷的通关环境?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成为深圳边检总站的不二选择。

早在1988年,罗湖口岸港澳旅客检查通道已率先启用中国第一套边防检查电脑查验系统;深圳边检总站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口岸通关提速的法宝,1999年自主研发了“快捷通”车辆及司机通关系统;进入新世纪,信息化进程提速,深圳边防检查向“电子口岸”迈进。

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边检的内勤工作也大踏步进入电脑化。

黄平有点儿发懵。一直以来,他勤勤恳恳,全凭手写,对电脑操作尚感陌生。新进入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拥有电脑知识和技能,令他的用武之地骤然变得狭窄,拳脚施展不开。

转岗,成为前进的时代对他的“逼迫”。

2002年,黄平有点儿不舍地离开干了二十年的内勤岗位,走上三尺验证台,成为一名普通的检查员。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二十年,他从未出过差错。他拿起自己曾经调校过无数次日期的验讫章,脑子里响起一句边检人经常说的话:“小小验讫章是我守卫国门的钢枪”。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牢牢握好这把“钢枪”,守好国门阵地。过去二十年在工作中没出过差错,将来也要杜绝差错!

2007年,深圳湾边检站组建,这是全国首个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即在同一处地点完成两地的出境与入境检查、检疫手续,这对边检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平所在的罗湖边检站执勤二队,被整体划转至新口岸。

这一年,黄平四十五岁,是深圳湾边检站同期四百名民警中年龄最大者之一,大家都尊称他“平哥”。

年龄大有积累、有经验,也潜伏着更大的危机。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时代,清晨一睁开眼,就有可能看到颠覆认知的新事物。昨日还是风光无限的行业独角兽,今日就可能会“玩儿完”;今日在职场呼风唤雨,明天就有可能丢了饭碗。既有经验不仅不再灵,反而容易变成枷锁,甚至陷阱,单凭经验与过往认知,已难以继续前行。

此时,验证台的检查模式从手工记录转变为电子录入,虽然已从内勤走到外勤,但是黄平避不开铺天盖地而来的电子化浪潮,躲不过电脑对他发出的挑战。

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黄平当时可以选择放弃现有工作,申请调到其他工作岗位,有的老同志实在干不下去了,就是这么做的。这很自然,单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照顾调整。

但黄平没有这么做。尽管他的内心有过迷茫,对操作电脑心怀惧意,对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无眷念,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更新与改变已成为事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黄平身上有一股犟劲,既然躲不过,那就迎面“硬刚”!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电脑打趴下,都不能掉队!

新一轮刻苦学习开始了。

2006年7月,全国新一代出入境边防检查查验系统——“梅沙系统”在深圳各口岸全面启用,大幅提升了边防检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标志着深圳边检总站成功实现中国边检史上执勤模式的又一次变革。

针对香港人、台湾人姓名中繁体字较多的情况,“梅沙系统”内含经过优化的“梅沙五笔输入法”,可以原样录入香港、台湾旅客姓名。这也体现了对港澳台同胞的一种人文关怀,因为中国人最重视姓名的文化内涵。黄平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学会熟练运用输入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字速度。

从拿惯笔写字到快速敲击键盘,对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人来说,是种艰难的转变。当年雄霸中国电脑的五笔输入法如今已败给拼音输入法,原因之一就是实在太难学了。要掌握“五笔”,首先要背字根,还要拆分字体,而这些字根分布在各个字母键上,毫无规律,很难记住。

一开始,黄平对着字根表慢慢拆字,慢慢敲,一分钟只能打几个字。可是,按照要求,一分钟须正确打出20至25个字才能达到合格。

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练。平时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黄平“大出血”买了台电脑,下班回家后埋头就练。日练夜练,直练到手指僵硬,腰骨酸痛,睡梦中还在背字根。

黄平也许不够聪明伶俐,但他会用勤补拙。涓滴之水可磨损大石,不是因为力量强大,而是缘于昼夜不舍地滴坠。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水滴石穿,黄平终于闯过了电脑关。

万里长征,这只是迈出第一步。

分辨各国护照、验讫章样式、证件代码、签证签注,学习和掌握电脑操作系统、常用英语、新发布的相关政策,边检业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全能型检查员”考核、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每一项,都是黄平的一次大考,都是要闯的大关。

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考核题目无须背熟,遇到了,上网一查便是。黄平日常不爱玩电脑,很少上网,查资料不利索,唯有死记硬背。很多学习资料由于工作纪律,不能带回家里,必须到边检站的培训室使用电脑学习。于是,除了利用勤务间隙和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练习之外,黄平还启动了“蹲培训室模式”——“白加黑”、“5 2”,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坐如磐石,全齐了。

黄平犹如遨游在海洋中的一条小鱼,不断游向更开阔的远方;又像一只在百花丛中辛勤劳作的小蜜蜂,不断采集丰富的知识营养。常常,培训室的门刚打开,同事们一进去,一幅常见的画面便呈现眼前:黄平已抢先端坐在电脑前认真学习。一天早晨,有人发现他的眼睛布满血丝,精神也有点儿不济。关心地一问,才知他头晚刚值过大夜班,因为惦记着还有几个知识点尚未完全掌握,他连家都不回,只在备勤室小憩一会儿,便赶着第一个钻进培训室用功。

黄平觉得这还不够。他有好几个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工作要点和英语会话常用句。对一些难懂难记的内容,他一有空就钻研,常向年轻人请教,不弄懂弄通不罢休,并详细记在本子上,熟读熟记。

办法虽笨,却管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虽说年纪渐大,记忆力有所下降,但背得滚瓜烂熟之后,有时做题倒比需要上网查资料的年轻人速度还快。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经受住转岗的考验,闯过一道道知识考核关的黄平,把做内勤工作时的专注与坚韧投入到三尺验证台。谁都没有预料到,這位言语不多,学历不高,埋首苦读苦干的大叔,竟一跃成为行业标杆!

标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新中国刚成立时,防敌、防特,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政权是边检机关的首要任务。在很长一段时期,面对出入境人员,验证台前的检查员往往一副“冷面门神”的样子,满脸铁面无私、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的威慑神情。那时,强调的是保持高度警惕性,树立高度紧张敏感的“拒腐防变”、“御敌于国门之外”意识。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出入境需求与日俱增,口岸通关流量呈井喷式增长。边检机关处于国门一线,出入境管理、查验水平直接体现国家文明程度和政府服务水平,在社会管理中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如何在继续把好国门关的同时,实现边检管理服务水平与国家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深圳边检总站把推行“文明使者”评选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展开工作。每月深圳边检总站要评选出三十名“文明使者”,对旅客验放量、验放速度、查获违法犯罪人员、投诉率、业务差错率以及服务态度等每一项都设置了非常严苛的硬性指标,出一个差错,哪怕是细微的差错,也要“一票否决”。每个边检人都以获得“文明使者”称号为荣。

2016年,五十三岁的黄平鼓起勇气,站上了冲刺“文明使者”的起跑线。这一年,他验放出入境人员达十九万余人次无差错,在深圳边检总站名列前茅,折桂“文明使者”。

首战告捷令黄平信心倍增,一种昂扬热烈、积极向上的精神被激发出来。2017年,他继续冲刺,再度卫冕“文明使者”。

黄平验放深港跨境学童

黄平越战越勇,越战越强。2018年,验放出入境旅客数量达十五万余人次,加权验放量稳居深圳湾边检站第一,同样没有发生一起差错,成功蝉联“文明使者”。

在“文明使者”的跑道上,黄平超越了许多年轻人,也刷新了年轻人的观念。

有人戏说:“平哥开挂了!”

其实,这是信念和埋头苦干的力量。

2019年12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黄平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在“2019闪亮的名字——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上,三十名“最美基层民警”登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大舞台,在热烈的掌声中向全社会释放出榜样的力量。

主持人情深意长地说:“致敬最美、致敬榜样!在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的发布仪式上,你们如此闪亮;在基层工作的舞台上,你们如此闪亮!最美的你们,如此闪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点评黄平道:“凌霄羽毛轻无力,掷地金石自有声!”

台上的黄平有点儿紧张。聚光灯的高光下,他迎来了人生的闪亮时刻。

2020年,黄平荣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

立功、受奖,荣誉接踵而来。

平日看上去沉默寡言的黄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荣誉的到来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水到渠成。蜕变背后,是黄平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无数时间。

接证、人证对照、验证、录入、询问、还证、放行……查验流程看似简单,却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为国守门,既要暖心,又要有“硬核”。黄平对出入境旅客亲和体恤,但绝不放过一点可疑,绝不让任何人蒙混过关。验讫章虽小,承载着检查员的光荣与职责,盖下的每一个章都不容有误。

有人觉得双胞胎不容易分辨,妹妹的证件过期了,有急事赶着出境,拿着姐姐的港澳通行证想混过去,终没能逃过黄平的法眼。问黄平是怎么看出来的,他说:“人与人总有细微的差异。心中有鬼的人,虽然强作镇静,神情上却免不了有几分慌张。双胞胎的容貌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通过适当的询问技巧,对方还是很容易露馅儿。”

因证件过期失效来不及办理,心存侥幸“闯”关的就更多了,无一例外遭到黄平的“准确拦截”。近几年,证件照开始允许一定程度的“美颜”和PS修饰,还有人因为整容产生了变化,有时,真人与证件上的照片比对,很难相信是同一个人。这些,都没有难住黄平。

像这样的“捉虫”,每个月至少发生两三起。

在十几秒时间内,对素昧平生的旅客进行人和证的比对,要达到几近抬眸可辨、触及即知的程度,没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是难以做到的。这是黄平走上验证台十九年来,每年十几万次重复“人证对照、查验证件是否真实有效、录入系统、核对信息、提交资料、加盖验讫章”这套查验出入境旅客流程训练出来的结果。查验时,他不仅注重证件,还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文明使者”评比,重在“又好又快”。验放量“冲”上去了,速度加快了,如果没有“好”,出现了差错,量大速度快则无意义。客流高峰不光考验体力和脑力,还要承受巨大压力,验放不能有半点儿差错,有时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又好又快”,正是黄平工作的一个写照。

他是个沉稳之人,不会因为抢速增量而有所放松。若感觉证件或出入境者可能有问题,一定要慢下来一丝不苟地深究清楚。有时,后面排队等候验证的人不耐烦了,有点儿怨言:“放得那么慢……你那么老了,干不了就别干了……”

旅客这种不礼貌的言行,不会影响黄平的心情,也不会破坏他的节奏。为国守门,细致、极致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国门平安,他的心才能自安。有时,某些念头一闪而过,某些决断必须在瞬间作出,而每一次存疑都是对工作的负责,那根警惕的弦在他心里一直绷得很紧。对出入境者多看一眼,多留意一个细节,甚至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才能无一纰漏。

为了有针对性地更好为出入境人员服务,加快通关速度,深圳湾边检站设置了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外国人通道大多数需要外语对话,对在外国人通道值勤的民警要求更高:要有一定的英語听说基础,能问得清、听得懂;还要有好视力,看得清字号细小的英文字母。

验放外国旅客难度高,他主动申请到外国旅客通道。对于外语水平,黄平倒有点儿底气。早年在广州指挥学校学过的英语,尽管早已“还给了老师”,但基础还在。当初下的功夫有多深,此刻就有多受惠。他认真复习,把忘掉的外语重新拾了起来,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也发挥了作用。

中国人走出国门,到达另一个国家。有时,遇到他国边境检查人员微笑着用中文说声“你好”就会惊喜地轻呼一声:“他会说中国话!他对中国人很友好!”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迎来外国旅客时,黄平用英语甚至一两句旅客的母语向他们问好时,也能看到外国旅客愉悦的笑容。

在外国人通道验证,当然不止于懂几句外语就够,还需要熟悉各国各类护照和有效代用证件,了解各国的出入境政策,实时掌握国家最新的政策法规,必要时,要对各个国家的主要口岸有所了解,才能分析旅客的行程轨迹是否合理。国门口岸看似平静,却也有潜流暗涌。检查员每天迎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入境旅客,每盖下一个验讫章背后,都有大量知识和技巧作后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检查员来说,守护国门就是最大的大事,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在于对每个细节的追求。全球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成百上千种不一样的出入境证件,每一种证件都要熟练掌握,黄平一有空就学习,不断更新积累,掌握证件打假“秒杀”绝技。

国家移民管理局要求全国边检机关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三十分钟,提升国民待遇。“文明使者”评选有个重要指标是出入境人员的验放量。参评者要达到标准,就要有速度。黄平是个有心人,除了业务熟练,加快验证速度之外,他像学习新知识时“效率不够,时间来凑”一样,采取“时间战术”,用加班加点来换取效率。他是出勤时间最长的检查员,每当查验开始时,他总是要求第一个上,最后一个下;哪儿人流多,就到哪儿帮忙;哪位同事有事请假或调休,他总是主动“补位”;到了节假日,更是从来无休,“在岗过节”、“在岗过年”成为常态。

由于长年加班,常常顾不上家,黄平感觉自己欠了父母、妻儿很多亲情账。亲人们从来没有怪过他。支持和支撑,让黄平从家庭中汲取力量与勇气,并反哺于深爱的小家和大家。

支持: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的港湾,是你的温暖

黄平的家庭,平凡而温暖。

黄平与妻子莫秀慧相识于1991年的一天,在老乡家的一次聚会上。

当时,黄平一个月工资才四百多元。恋爱时,“抠门儿”得很,没有给女朋友买过一束花,没有带她看过一次电影,也没有请她在外面吃过一次饭。老实憨厚的他与女朋友见了面,也很少说话,只是笑。特别有趣的是,黄平不善言辞,莫秀慧又有很多话想问他,“两个人不说话也不是办法啊,我就把我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上,让他拿回去准备。再见面时,读给我听。”每当黄平一本正经地“对稿念”回答莫秀慧的问题时,她的心里就会泛起爱的涟漪。

莫秀慧不嫌黄平穷,也不嫌他缺乏情趣,反而“看上了他人老实”。两人征得父母同意,在家里做了一桌饭菜,叫上几个亲戚老乡,热闹庆祝一下,就算是举行了婚礼。

婚后,黄平背上了更重的家庭责任。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妻子怀孕的第一胎流产了,第二胎为了保胎,辞去了工作,孩子出生后请不起保姆,自己带,从此没再工作,留在家里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孝敬老人。日子虽然清苦,但两口子带着儿子乐在其中,在喧闹浮华的都市里,过着细水长流的平凡生活。

在妻子怀孕的时候,平时很少甜言蜜语的黄平细心地给她买过一条孕妇裙。忆起这一幕,莫秀慧的脸上露出甜蜜的笑意,她把裙子珍惜地保存至今:“那裙子白色的底子上开满了蓝色的小碎花,真好看,我一直保留着。”

黄平每天埋头工作,即使下班回到家,也在忙着学习。在他心目中,一直以来,自己能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追求更高更强,离不开妻子对整个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对他强大的精神支持,军功章里有他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温婉贤淑的莫秀慧则觉得,丈夫积极向上,勤奋乐观,让她备感自豪,自己付出的辛苦和丈夫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莫秀慧说:“黄平那么热爱他的工作,我要给他创造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好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作为普通的家庭主妇,做丈夫的贤内助和坚强后盾,是她最大的心愿。

每天,无论黄平上晚班回家多晚,莫秀慧都准备好一杯温开水、一套干净的睡衣,等他回来。有时黄平加班,莫秀慧便等啊等,谁念西风独自凉,抱膝灯前影伴身。一直等到午夜时分,直至见到丈夫到家,心里才感安乐。她说:“这已经形成习惯了,他不在身边,我也睡不着。”

古语有云,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顷。每天只要不加班,黄平都要赶回家吃饭。妻子做的饭菜,才最合他的口味。

每遇上早班,黄平会把闹钟时间调到5∶10,准时起床。莫秀慧担心他太累了,闹钟闹不醒,往往再多调一个闹钟,把时间定在5∶15。万一前面的闹钟没有闹醒黄平,莫秀慧便爬起来唤他起床。

黄平长年累月从事验证工作,腰椎间盘时常疼痛,严重起来连起床都困难。丈夫的腰椎一发病,莫秀慧就赶紧拿瓶老中医开的药酒,耐心地给丈夫推啊揉啊,每次都要推拿大半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胳膊酸痛却从不言累。看到丈夫的疼痛有所缓解,她的心才稍安。

为了不让黄平分心,莫秀慧把家中的大事小事都扛了起来。有一回,年幼的儿子半夜突然发高烧,莫秀慧有点儿惊慌地想叫醒黄平,一起送孩子上医院看急诊。但看到加班之后的黄平疲乏地刚刚入睡,过一会儿又得起床上早班,想让黄平多睡一会儿,便蹑手蹑脚地独自一人抱着孩子上医院。

2017年5月,黄平在冲刺“文明使者”正紧张之际,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是哥哥病了。他知道哥哥一向身体不太好,以为不是什么急重大病,让妻子先寄五千元给哥哥治病,自己忙过这段时间再回去探望。孰料,半个月后,哥哥不幸病故。

黄平很难过,他与哥哥感情深厚,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留下终生遗憾。多年来,有几十年工龄的黄平很少休年假,这次他申请了七天年假,返乡送别哥哥。同事们没想到的是,三天后,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逝者已去,生者如斯,他要坚强地好好工作,让哥哥在天堂安息。那几日,他比平日更加沉默,工作仍然没有出半点儿差错。回到家,上床倒头就睡,一句话也不说。看着黄平抑压住内心伤痛的憔悴样子,莫秀慧心疼极了。

黄平处理完家事上班的第二天,下晚班后碰上塞车,比平时晚了三个多小时还没到家,莫秀慧在家里等得急死了,不停地打黄平的电话,他却一直没接,这更令她慌张失措。情急之下,她拨通了黄平同事的电话,带着哭腔问:“他在车上吗?这几天,他心情沉重。他可别出什么事啊!”原来,黄平因为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在车上沉沉入睡了,没有听见电话响。同事连忙叫醒他给莫秀慧回电。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的港湾,是你的温暖。有妻子做后盾,再难的关,黄平也能平安跨过。

黄平的老父亲老母亲在老家生活。当兵离乡三十九年,他携妻儿回乡只有五次,过春节仅有一次。为了孝顺父母,他总是叫妻子把老人家接到深圳同住。近年,父母皆已过九十岁,身体经不住长途颠簸,来得少了,黄平就雷打不动每月汇去生活费、捎去营养品,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家也很理解黄平忙碌,尽量不麻烦儿子,默默地支持儿子的工作,常常叮嘱黄平一定要吃苦耐劳,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勤勤恳恳去做,争取进步;叮嘱他和莫秀慧要夫妻和睦,好好生活;叮嘱他工作再忙,也不要忘了教育好孩子……

每到春节,老人家会特别想念儿子,总念叨着问他过年什么时候回家。中国人过年,最大的愿望是全家团圆喜乐祥和,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吃一顿香喷喷的年夜饭。可是,春节是人们的出行高峰,也是边防检查员最忙碌的日子,黄平总是坚守岗位,把阖家团聚的机会让给别人。每年的除夕团圆夜,他都是在验证台上度过的。看着归家旅客离家越来越近时难掩的兴奋,他愈加思念父母亲,觉得对不起老人家。

在家人的支持下,黄平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再大,也从来没有怨气,从来没有被压倒。

时间不会辜负一个踏实而努力的人。积沙成塔,积水成渊。自从走上驗证台,黄平验放出入境人员近三百万人次,平均每年十五万余人次,无一例差错。

堆起这一成绩的,不仅是黄平的努力,更有家人的付出。

年纪渐大,眼睛有点儿老花,戴上老花镜,黄平柔和的眼神藏着锐利,动作依然利索敏捷。如今,他是深圳湾边检站坚守在外国人查验岗位上为数不多的老民警之一,不仅没被快速变化的时代抛弃,反而踏浪而起,勇立潮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眼前流过的是形形色色的旅客,核验是的花花绿绿的证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平淡,甚至枯燥。

在平凡的尘埃中,黄平却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一个个光环接连加身,有人说,黄平这是撞上了“好运气”。

连他也满怀感恩之情地说自己是“运气好”。

然而,每一朵浪花背后都有一条河流,要这种运气降临身上,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基层一线一干就是三十九年;二是在这三十九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出过差错。

未来很长,有些事情,不必急于求成。去做,尽力地做到最好,所谓功到自然成。

功成:朴素,是极致的美,也是一种大道

在成功学流行的当下,黄平成功了吗?

内勤、三尺验证台,三十九年,未当过一官半职,“永远的基层”,恰如他的名字“平”,平淡无奇,泯然众人矣。

在荣誉到来之前,恐怕没有人把他当作成功人士。

但无疑,他成功了。

荣誉,不是黄平所求,是世界给他的回报。

荣誉来得猛,来得多。一个个光环,连成“大满贯”,晃得黄平有点儿眼花。

但他没有昏了头。

到北京、省里参加表彰大会,看到别的与会者胸前挂着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军功章,他自惭形秽,感觉自己与别人差距太大了。

黄平坦言自己不喜欢出名,因为“很害怕露面,不知道该说什么”。

成为模范后,黄平时常被不同的记者一次又一次追问成功的秘诀,不厌其烦地“诱”他讲讲“记忆深刻的事情”或者“特别的故事”。他只是憨憨地笑,难为情地说:“实在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

再追问,他羞赧地憋出两句:“靠的是平常一点一滴的积累,靠的是打牢业务基础。”

他说的是大家都懂的道理,朴实无华。

两千多年前,先贤庄子说过:“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朴素,是极致的美,也是一种大道。

有位记者在采访黄平后大发感慨:“他太朴实了!朴实得不像是活在这个时代的人。”

有时,黄平会感叹一句:“我总是比别人慢好几拍。”

20世纪80年代,作为驻守深港边境沙头角的边防武警战士,黄平有一项小“特权”——他是通讯员,其中一项任务是每天骑单车从营房进入中英街取报纸和信件,顺便帮战友们寄信,因为邮局在中英街里。

那时的沙头角中英街“旺”得很,名扬全国不只是因为这里“一街两制”,更因为这里是全中国“洋货”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深圳的“购物天堂”。从中英街带出来的日用品、奶粉、折叠伞、丝袜、糖果、手表、黄金首饰等小物件,散往全国。然而,尽管黄平每天穿梭于此,但这个“木头疙瘩”从没想过随手给孩子家人买点儿东西,更没想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转卖商品的利益,因为守住本分、不出差错,这是他一直坚守的底线。

看到别人骑上摩托车威风又潇洒,黄平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容不迫。别人都开上了小汽车,黄平才到汕尾买了一台旧摩托,算是提了速。

在罗湖边检站大院里住的人,大都是老同事。一到周末,大伙儿呼朋唤友,开车出去玩,黄平便显得有点儿“不合群”。有人戏谑地对他说:“存那么多钱干吗?”他笑笑,也不辩解。

黄平的心态一直很舒展,对周围的人和世界满怀善意。别人的这些话,如过眼云烟,他从不往心里去。“你好你的,你有钱有车那是你的本事,有什么好比的?我老婆没有工作,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我就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贫而无谄,心静清明。

在父亲将近七十周岁时,黄平有个强烈愿望,想攒钱在老家给父亲风风光光地做大寿。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七十是老人家很重要的一年,七十大寿被称为整寿。可是,黄平一家日常生活开支已经十分节俭了,还是拿不出余钱,没能如愿。如今,父亲母亲都已过耄耋之年,他的心愿是好好地孝顺双亲。

黄平的悭俭,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家人极少外出吃饭,为的是省钱。老家来了亲戚或乡亲,由妻子一人全程接待和陪游,除了工作忙走不开,心里头也是想节省一个人的交通费和门票费。在深圳几十年,他有一次下定决心陪妻子去香港开开眼界,过了境,只到达上水就借口“晕车”半路折回,归根到底还是觉得香港的东西贵,消费不起。除了单位组织活动和近年到北京参加颁奖典礼,他从来没有主动出门旅行过,原因还是不想花钱。他不饮酒,以前伏案写东西,又常常熬夜,烟倒是要抽的,牌子是广州产的“双喜”。一年四季,从春到冬,上班穿警服,下班后换着穿的几件便装已洗得发白起毛。

2019年11月28日,黄平接受赵克志部长接见后在公安部拍照留念

从罗湖调到深圳湾工作之后,黄平每天乘坐单位班车从东穿到西。2017年单位实行车改,取消了通勤车。乘公交车或地铁上班,得提前两小时出门。不得已,黄平厚着脸皮蹭同事的顺风车。时间长了,觉得常打搅别人不好意思,而且,想早点儿来或晚点儿走都由不得自己,黄平决定学开车考驾照。

学车的第一天,闹了个笑话。一位年轻学友误认为他是教练,一个劲儿冲着他点头哈腰递烟。教练看到他,感觉奇怪地说:“年纪这么大还学车,第一次碰到啊。”他可是在深圳待了近四十年的老深圳啊!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三岁,五十几了才来学车,早干吗去了?黃平不管别人的目光,把稳方向盘认认真真地学,历时六个月,补考两次,才拿到驾照。

有人以为劳碌了大半辈子的黄平终于舍得给自己买辆新车了,却见他开着一辆已有十余年车龄的旧吉普。原来,他付给大舅哥五万元,买了这辆旧车。如今,他每天开着老吉普上下班,吸睛指数蛮高的,还常常捎上同事。为了让别人坐得安心,他总是说:“一点儿不麻烦,空车才浪费。”

人们常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简简单单才是福”,却往往掉落物欲横流的沼泽。葆有一颗素心,淡然面对浮世纷扰,“慢几拍”的黄平做到了。他犹如一股清流,谦逊、朴实,看上去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求官,不求财,却因此无论遇到大事小事皆有静气,不受权力、荣誉的诱惑。洒脱背后,是看得开,看得淡。成名之后,也不说虚言虚语,不虚伪,不圆滑,不粉饰,始终以真面目示人,以真诚、淳朴之心待人。在旁人看来,他似乎没有自我,恰恰相反,他的自我意识很强,简单而纯粹。他未必心灵手巧、见多识广,却了身达命。朴拙之中,自有一种舒缓自然、霁月光风的人格魅力。

如果一定要从黄平的成功中提炼出一点儿“鸡汤”、一些经验,这碗鸡汤已熬足了三十九年,这些经验亦是老生常谈,那就是:功到自然成。

铁杵成针,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形容功到自然成的尤其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了这个规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好的人生,不怕大器晚成,持之以恒,终能成就业绩与美谈。

很多时候,人回首看自己的选择,往往发现,遵从内心的那一些才不会后悔。从加入边检队伍的那一天起,黄平就由心导航,踏实坚持。自己适合做什么,就安心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就潜心做什么。面对精彩的世界,内心从来没有失衡,耐得住寂寞和枯燥,从工作中体会乐趣并获得成就感。

“最美奋斗者”、“老黄牛”、“老工匠”、“敬、精、静”、“行家里手”……这是人们在挖掘黄平事迹时对他的工作和人生的总结和评价。这些标签,十分准确地道出了本质。在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叫“天道酬勤”,什么叫“不须扬鞭自奋蹄”,什么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心一意,用學习筑底气,以积淀养才气,让能力胜任事业的需要。日积月累,终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在任何一件事上,要做到极致,做到万无一失,都是困难的,需要超乎寻常的专注,心无旁骛的投入。黄平就像金庸武侠世界里的郭靖,看似木讷,实则心地一片澄明,让“查验功夫”上升到新的境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这,便也是黄平所谓“运气”的源头。被黄平查出来的南非伪假证件,看似“偶然”,实质必然——通道不只一条,检查员值守班次也有不同,却偏偏在那一刻走到了黄平面前,似是“命运作弄”。既然撞到了黄平的“枪口”上,跑不掉便是必然结果。

黄平的职业生涯走上巅峰,是他追求生命的广度与深度的结果。一方面,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奋进状态,不怕历练,丰富自己;另一方面,他汇聚专注之光,深度沉浸于所热爱的工作。他的情怀,也推着他在这种追求中走向新的阔境。

情怀:有一种强大,叫平凡;

有一种使命,叫坚守;

有一种情怀,叫忠诚

2020年初冬,11月的一天,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的一间教室里,传出了黄平的声音。平日少言寡语的他,向同学们有声有色地讲述了胸前一枚枚奖章的来历和故事。同学们听得非常入神,随着这位头发斑白的伯伯的话语,脑子里闪现出一幅幅“最美基层民警”、“国门卫士”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坚韧刻苦、勇往直前的画面,明白了“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的道理。

这是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党总支民警代表一行深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高岜村扶贫点和县民族初级中学进行扶贫助学活动的动人一幕。

生长在广东信宜县乡村的黄平,对贫困有过切肤的感受,对贫困人家脱贫的渴望有着深深的体会。早前,在队里讨论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时,具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给他们买头耕牛。有了牛,犁地、耕田都没那么大的压力了。如果将来实现机耕了,老牛还可以卖钱。”在各项捐助活动中,黄平也积极带头,捐电视机、书籍、衣服被褥。出手帮扶别人的时候,他一点儿也没有平时的省俭样,而是慷慨解囊。

吸纳了黄平的建议,在高岜村“结对子”的贫困户张老堂家中,二队党总支送上了募集到的一万两千元,帮助他购买耕作设备、种子、化肥,其中六千元用作购牛的专项基金。牵着梦寐以求的黄牛,张老堂笑得合不拢嘴,激动地说:“开春耕田种地就不用那么苦了。感谢党,感谢你们的帮助!太感谢了!”

张老堂的儿子张天正同样有一份礼物。生在贫困家庭,从小的求学之路,就有着各式的困难,进村之前,黄平铺开信纸,一笔一画地给他写了一封信。

“天正,我也曾像你一样,走过长长的上学路,为书本费而发愁,还要匆忙放学后去放牛,照顾年幼的弟妹,对着昏暗的小灯学习。我也对未来有过迷茫,我想改变这些,却也觉无力,但我坚信读书是当时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于你亦是如此。请不要轻言放弃,放弃读书,就是放弃千万种可能。”

“想要逆天改命,举起梦想定是不易,这于当初那个放牛娃的我来说也深有体会。从十九岁入伍到现在,三十八年来,从一名战士到成长为一名国门卫士,我一直坚守在一线。面对工作中日新月异的业务,高强度的培训和经常的考试,也常常让我力不从心,但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所在,虽然我已年近六旬,但我不能放松自己,年轻人可以的,我也不能落下……生活不容易,学习也不容易,你肩上的梦想就是你需要背负的重量。路漫长且崎岖,但天正,你将如你父母的期望,天生正气,万夫莫当。在黑夜时,怀抱希望,追逐太阳……”

字字句句,透露着黄平的牵挂和关爱。

黄平深刻明白,“志”和“智”,是真正脱贫的关键;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他特地来到张天正的学校参加“从国门到校门”的主题班会,用自己的经历引导同学们找到奋进动力,激励他们坚强地面对生活,勇敢追逐梦想。

短暂的相处时光,浸润着黄平的深情与心血。看到孩子们身上露出的精气神,他发自内心地高兴。返回深圳之后,他一直保持与张天正和同学们的联系,张天正在生活、学习中有任何困难,都可以与他及时交流。他一直用蕴藏于信仰和忠诚中的力量激励着孩子们。

在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上,主持人深情的话语余音缭绕:“也许有一天,生活的年轮会淹没了你的容颜,所有的眼泪、汗水,所有的热血、牺牲,所有关于你的记忆,都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消散。但我知道,人们心中,会有一块丰碑,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忠诚!”

有一种强大,叫平凡。

有一种使命,叫坚守。

有一种情怀,叫忠诚。

如果说,平凡是黄平的底色,坚守是黄平的责任,那么,忠诚便是黄平的品质。

忠诚:永葆初心,勇担使命,宝刀不老,连接过去与未来

2020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病毒侵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

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春节。往年车水马龙、喧嚣热闹的深圳湾口岸,骤然变得冷清肃穆,甚至有几分诡异。戴着密实口罩的出入境旅客,眼神流露出惶恐不安。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月27日,大年初三,深圳湾边检站各单位全体人员停止休假,立刻归队。在全民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万分小心地居家避险防疫的情态下,深圳湾口岸作为深港之间唯一开通旅检业务的陆路口岸,承受着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巨大压力。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忠诚之心、担当之举、尽责之行,用生命捍卫生命。

黄平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加入“党员突击队”的申请,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他摆出“老资格”说:“我是老党员,2003年我曾在罗湖口岸跟‘非典战斗过。这次面对新冠,我有经验,我要上。”

“党员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发烧旅客,风险系数高,大多是身体素质较好的民警。黄平已年届五十七岁,又有高血压,属易感人群,组织要保护好他,最初没有批准。但拗不过倔强的他再三请求,最终批准他加入了“党员突击队”。他无所畏惧地与年轻民警一起,冲在国门第一线。

3月8日,深圳湾口岸出现第一例输入型病例,即时打响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攻坚战。随后,第二例、第三例接连出现。海外疫情暴发,疫情重点国家从一国到四国、到二十三国……国门成为抗疫的主战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更加严密、更加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相继实施,对出入境边防检查提出更高、更严、更多的工作要求,一线民警工作量大幅增加。“广东省疫情境外输入工作指引”第一版下发之后,不断完善更新,第五版……第八版……每有新版下发,检查员都必须熟读熟记,严格执行。民警的学习消化能力、执行能力、单兵作战能力,决定战“疫”效果。

在配合属地政府实现入境人员“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式联动防控体系中,前台查验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深圳湾边检站相应提升了工作要求,加强了证件核查和行程询问,同时设立了无接触的查验模式,增设了一道行程轨迹核验的程序,力求把有疫情重点国家地区旅居史的旅客都找出来进行重点检疫排查。

厚实的N95口罩,再加上面罩,警服外穿上白色防护服,三尺验证台前的黄平身体变得笨拙,口中呼出的热气在面罩内形成气雾,令老花眼镜变得朦胧。执勤查验,对脑力、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考验。

“请问您从哪个国家来?”“入境去往哪个省份?”“最近两周都去过哪些地方?”……因为戴着口罩和面罩,为了保证与旅客问答交流的清晰度,黄平必须把音量加大;对来自重点疫区国家的外国人,还要克服语言障碍,用外语细致地了解旅客的出行轨迹,对每个旅客“三到位”,每个步骤都绝不缩水。

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黄平在上岗前尽量少喝水,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询问,嗓子冒烟似的又干又痒,甚至轻微刺痛。他有鼻炎,一发作就呼吸不畅,还会连打喷嚏、流鼻涕,又难受又狼狈。连体防护服不透气,闷得汗水顺着脖颈直往下淌。久坐验证台前,腰椎疼痛的老毛病又发作了,疼得厉害,他勒上护腰带,把从家里带来的一个抱枕垫在腰后,咬牙坚持着。

一个班次六个小时上勤时间,黄平验放了八十多位旅客,说了上千句话,回到休息室,整个人都瘫软了。看着他湿透的警服和脸上深深的勒痕,同事们都心疼地劝他好好休息。他喘着气说:“没事没事,有点儿体力不支,回去睡一觉就好了。”然而,缓缓劲,他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争分夺秒地学习疫情重点防控国家的签证及验讫章样式,以便快速准确地核查旅客的国外旅居史。

正是有了无数像黄平这样的人在前线构筑起遏制疫情传播的铜墙铁壁,才有这座城市和国家的从容与祥和,才有了百姓的平安与正常生活,才有了复工复产的生气与热闹,才有了繁华重启的喜乐景象。

2020年9月30日,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深圳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荣立集体一等功。

这是深圳湾边检站建站十三年来获得的首个集体一等功。军功章上,也凝聚了黄平的心血。

进入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外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以及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的出现,警示人们抗疫之路任重道远,全世界都在期待“隧道尽头的光芒”。

当下每一天,黄平仍然精神抖擞地穿上防护服,戴上老花眼镜,像年轻人一样走上验证台。像他这样年近六十的老同志,大都调到货检、监护等非验证岗位,他却一再表达这样的意愿:“年龄大并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稳重、细心,愈知道肩上的责任。我请求继续留在这里。”

连接着广阔世界的三尺验证台,已成为黄平安顿人生和心灵的地方。

时代在变,验证台也在变。早在2011年,深圳边检总站已在各口岸共开通“旅客出入境自助通道”228条,自助过关的旅客不到三十秒时间可完成手续办理。2019年,深圳湾口岸的自助通道达到91条,验护照、摁指纹、刷脸,“嘀”的一声,片刻即可。对于常来常往的旅客而言,这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

完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智慧口岸”将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自助查验通道将会越来越多,人工通道将会越来越少。新冠疫情阴霾散尽之后,黄平会不会又要面对新的转变?

几十年光阴,黄平把大半辈子年华贡献给边防检查事业,见证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国际化大都市,亲历口岸通关由慢变快、由繁变简、从“打蛇饼”到“秒通关”,他已深深体会到变化的美妙。长河浩荡,历史与时代在宏大变革与变迁中前进,他不再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节拍,不再为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轻松地运用高科技产品而焦灼。他体味发现新知识的惊喜,享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走向越来越广博的人生。

岁月轮转,黄平特别珍惜在岗执勤的每一分钟。在那坚守国门一线的身影里,依然闪耀着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永葆初心,勇担使命,宝刀不老,连接过去与未来。无论世界怎么变化,永远不变的,是一颗忠诚的赤子之心。

选题策划/杨桂峰

责任编辑/张璟瑜

分类:特别策划 作者:燕子 期刊:《啄木鸟》2021年8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