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人称我“铁人警察”,是在十三年前惠阳特大洪水抢险救灾的新闻媒体报道上。2008年6月14日上午8时许,当得知辖区淡水河旁的桥头市场被淹,我上报后迅即带领几名同事赶去抢险。在被淹的桥头市场一带,数十名被困的居民正焦急地等待救援,我们硬是用绳索、轮胎和木板,来回不停地接送被困居民。其间,我的右脚被掉落的砖头砸伤了,简单处理后我忍着疼痛又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直到天黑把所有被困居民全部安全转移。当时,我们真不知疲倦,只知道这是警察的职责。
——铁警心语
素有岭东雄郡之称的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和广州,是一个位于中国南部、人口约五百万的地级市。得益于“深莞惠”经济圈建设,惠州的GDP多年来连续居广东省前五,城市文明、生态等各项建设成效显著,先后斩获全国文明城市、最安全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近年来,惠州区位和环境优势愈加显著,这个位于粤东腹地、珠江东岸,地理面积三倍于深莞的山水人文之城愈加引人瞩目。
近年来,惠州犯罪率逐渐下降,昔日困扰这里的“盗抢骗”犯罪得到遏制,街面治安日趋稳定。2020年,“零发案”日逾三百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而这一切与人称街面犯罪“克星”的便衣警察息息相关。
英雄之后入警为荣
在惠州,有一位名叫沈忠民的便衣警察,是抓“盗抢骗”的一把好手。据说,他接手的案件,几乎不隔夜就被侦破了。
今年五十三岁的沈忠民,从入警的那天起,就一直奋战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在当地,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政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英模报告会上,只见他身材魁梧,英姿飒爽,面庞黧黑,目光炯炯有神。他步履如风,举止利索,出语爽捷,中气十足,虽已年过半百,看上去却干劲儿满满!
沈忠民是惠州市公安局惠阳分局便衣侦查大队的大队长。1968年9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广东惠阳。1991年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到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工作。1993年3月,惠阳经济发展,警队增编,他应考参警,1995年5月入党。
沈忠民生于军人之家,自幼在部队大院里长大。伯父沈许,1945年5月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称“铁人”。1950年,沈许有幸作为全国的战斗英雄代表,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这样的英模,当时在惠阳是整个城市的骄傲。沈忠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荣耀的影响,他年少立志,要传承家庭的红色基因,长大要像伯父那样,做人民英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人讲起“老惠阳”(今惠阳区及其周围广大地域)来,一句顺口溜,流传甚广:150多年前,香港是惠阳的;10多年前,深圳是惠阳的;5年前,东莞、河源、汕尾是惠阳的。惠阳是南粤著名的“侨乡”,据说当时随亲属“偷渡”去香港、澳门以及“下南洋”的,少说有好几十万人。加上随后在当地繁衍生息的人口,惠阳籍“侨胞”算起来约有百万之众。
惠阳人杰地灵,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近现代还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杰出的革命家,如叶挺将军、廖仲恺、邓演达等革命先驱都来自惠阳。后来随着行政区划的一再调整,惠阳区域逐渐变小,“老惠阳”昔日的荣光似乎也淡了下来。现在,“老惠阳”中只剩成为惠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的惠阳区了。
惠阳区的核心乡镇名为“淡水”,位于惠州市南部,毗邻深港。这里依山傍海,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四十万,如今也是惠阳最繁华的辖区,惠阳区人民政府就坐落在这里。纵有毗邻深港的优势,淡水的发展,也是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第二波浪潮来临时,才真正迎来了转机。
199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当时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初期时投资四十五亿美元)——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落地惠阳。紧接着,许多石化、电子产业相继落户惠阳,惠阳经济开始大踏步腾飞。
1993年5月,国务院再批设立县区级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淡水四周的部分区域,加上沿海的澳头、霞涌两镇划入惠阳。从此,以惠阳为中心、辐射周围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推动了整个惠州经济的发展,惠州开始驶入深港莞经济圈发展的快车道。
当时的淡水,放眼望去,尽是中外合资企业或工业区,四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大街小巷涌动的,尽是行色匆匆、从港澳台返乡回来的打工人、来自日韩等国的投资商以及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当时的淡水,究竟有多少人,公安機关都难以准确统计出来,只能估算约为五六十万。热闹非凡的淡水,一度被称为是深圳、香港的后花园,有“小香港”之称。
有人说,经济如车,犯罪似尘,车跑快了沙尘自然大,经济高速发展犯罪自然增多。当时的淡水,曾是广东全省有名的三大治安“重灾区”之一,每天都会发生数十起“盗抢骗”案件,民众对此似乎习以为常了。毕竟,伴随经济的迅猛腾飞,好人来了,坏人也来了。
严峻的治安形势,引起惠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会议研究决定,公安机关迅速增编招警。由相关公安局领导亲自带队北上,分别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和颇有名气的江西公安专科学校等地招贤揽才——凡高等院校的警校生,愿意来淡水的,待遇从优。同时,也在本地发出“招警令”,开始大量招(调)优秀青年入警。
此时,沈忠民年近花甲的父亲已携家人返乡定居,只剩他一人留在南京工作。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以及公安机关招警的契机,1993年3月,时年二十五岁的沈忠民应考入警,分配在新成立的古屋派出所。当时的惠阳,在约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口气成立了一个公安分局和十余个派出所,分局有几十名民警,每个派出所有一二十名民警和一二十个治安员,尽管如此,警力还是略显不足。足以见得,惠阳当时的治安形势多么严峻。
当警察就是要抓嫌破案
古屋派出所所长张海生时年三十五岁,是惠阳本地人,从部队转业入警,在派出所一干就是七八年,算是位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了。他个头儿中等,身材魁梧,处事果断,快言快语,无论是所里的同事,还是辖区的居民、干部和企业老板,都挺佩服他的。
和沈忠民一起分配到所的,还有四位青年民警。全所共十一人,管辖淡水当时唯一一条主干道——广汕公路,以及公路以东约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古屋、洋纳、新桥和淡环四个村,约五六万人口和数十家企业。辖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除了“盗抢骗”案件高发外,到了晚上,酒后斗殴、寻衅滋事等警情每天都会发生几十起。沈忠民白天要接处警办案、忙于各种会议,晚上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值班、巡查,一点儿都不能马虎,并且还要经常处理一些随时可能会“民转刑”的纠纷类警情,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他却感到很充实,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天上班接处警的全过程。
那天下午两点多,110指挥中心转来警情:“太古城”房地产项目工地门口,聚集了近百位村民,将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所长张海生迅即带上全所民警和治安队员赶往现场。原来,“太古城”房地产项目附近的洋纳村、沥背小村村民,以房地产开发商施工破坏村道为由,带着锄头、铁锹、木棍等工具围堵了工地大门,试图以此种方式迫使开发商出资,为他们修建长约一公里的双向水泥路。双方各执一词,难有定论,吵作一团,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见此场景,作为新警的沈忠民甚是紧张。只见张海生沉稳冷静,一边指挥民警快速上前把双方隔开,一边严肃责令双方保持好安全距离。然后,张海生担任调解员,让双方各派一至两名代表,进入工地的一间房子坐下来,进行沟通协商。就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矛盾很快被化解了。后来,开发商和村民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出资修缮道路,皆大欢喜。
沈忠民很佩服张海生“快刀斩乱麻”的办事能力,并借鉴此法,在日后的工作中成功解决了许多矛盾纠纷。
当警察,就是要抓嫌破案。不抓嫌破案,就别当警察!
第一次破案经历,沈忠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他入警工作的第三天,即1993年3月29日,这一天是沈忠民第一次值班。
上午九点多,一位姓赵的四川籍中年男子急匆匆来到所里报警。该男子称自己遭遇了抢劫,不久前他驾驶嘉陵牌“摩的”,载着客人,行至新桥村一偏僻小路时,突然被搭载的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叫停。年轻男子下车后,突然掏出匕首,凶神恶煞地说:“要车,还是要命?”就这样,他的摩的被抢走了。沈忠民认真地将中年男子的口述做成笔录,还从时间、地点、人物等角度询问到了许多细节。
新桥村是一个相对偏远的村落,有三百多户人家,案发现场是距大路几公里远的一条小村路。
当时的“盗抢骗”案件多是外省市务工人员所为,大都是流窜作案,而敢在大白天下手的,十有八九是熟悉当地环境的本地人所为。这是沈忠民的初步推测。从警多年的副所长张治平分析后指出,极有可能是附近村庄的“白粉仔”(吸毒人员)所为。
为此,沈忠民和同事展开了走访调查,辛苦了整整一周,说不累那是假的。尽管十分辛苦,但当看到案件告破、人赃并获时,沈忠民紧绷的心里好像一块石头瞬间落了地,他顿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成就感。
人们常说,派出所最累的活儿,或者说是雷打不动的刚性工作,就是每隔三四天轮值一次班,每次值班连续工作二十四个小时。派出所事情又多又杂,譬如处警写材料、搞调查询问、找知情人取证等,这些警情时效强、要求高,需要反复印证,才能形成证据链,派出所里人手显得严重不足。一个警情,多人问话、多份材料撰写、多地勘查,全套做下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值班这天基本上就是忙于各种工作,根本沒觉可睡。按照规定,民警值完班的第二天可以休息一天。可沈忠民不知是从哪儿来的干劲儿,常常是值完班第二天接着干,好像一点儿都不觉得累,他常说,要把手头儿上的工作做完再休息,办事要善始善终,这样心里才踏实。入警的第二年,派出所里有人调侃他,说他像个“铁人”。而在他看来,那是因为手上的事情没做完,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要不停地做下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惠阳,经济发展迅速,大街小巷里,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外地务工人员已数倍于本地居民,本地人靠出租房屋就可以坐着数钱。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治安问题。沈忠民将治安问题归纳为“三个七八”:七八成的案件发生在租屋、旅店,七八成的案件是外地人所为,七八成的案件非抢即盗。淡水辖区的十几个派出所,每个派出所辖区每天都会发生多起“盗抢骗”案件,还会发生多起打架斗殴、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案情,这些都被当地人看成了家常便饭。沈忠民和同事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每个办案民警的手里几乎随时都会“攥着”几起案件。
在1993年底的收缴非法枪支专项行动中,入警不足一年的沈忠民,凭着和谐的警民关系,以及掌握的线索,收缴了数十支自制枪支,超额完成了上面下达的任务指标,表现十分出色,为此他首次获得了个人三等功,他所在的古屋派出所也荣获了集体三等功。
入党是积极工作的体现
沈忠民之所以取名“忠民”,他父亲说,这个名字寄托了整个家庭对他报效国家和服务人民的深切期待。说通俗点儿就是,长大了,要忠于国家和人民;说详细点儿就是,这个名字是在提醒、叮嘱他,在工作中要时刻谨记:忠于党,无愧于人民。
沈忠民自幼听话懂事,为人诚实,手脚勤快,生活上节俭朴素,深得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喜爱。入警之后,他时常收到来自父亲、伯父的叮嘱:你要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心向党,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忠于国家和人民。
或许是受父辈教诲和兄长的影响,或许是沈忠民的初心使然,入警的第一天,他就给时任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张海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记得张海生接过他的入党申请书时,拍着他的肩膀,微笑道:“好!小伙子,好好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工作中锤炼理想和信念,后来他又写了好几份入党申请书,一遍遍写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的心声。
正是源于家庭环境的熏陶、父辈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从警的初心,从入警的那天起,沈忠民在工作上表现得十分积极,干劲儿十足。他埋头苦干,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当有重大任务,就显得特别兴奋。
鉴于严峻的治安形势,为全面提升基层派出所的办案能力和水平,1994年3月,惠州市公安局商请广东警官学院,举办了为期半年的刑事技术培训班,由惠州市公安局所辖的派出所各派一名优秀年轻民警参加。刚被记功的沈忠民,成为了去培训班学习的第一人选。这次学习,系统地锻炼了他的侦查逻辑思维,提升了他的办案能力。
1994年底的一天上午,一位四川籍陈姓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顶头盔来到派出所值班室。该中年男子向值班民警咨询,他的摩托车被三名男子抢走一案,是否破获。
这一幕正好被来值班室查看工作的张海生看到了。他转身问副所长张治平:“这一案件的侦破进展如何?”张治平回答:“暂时还没找到什么线索。”当天,正值沈忠民当班,他刚从广东警官学院培训回来没多久。张海生沉思了一会儿,说:“忠民,你跟我来。”
说完,张海生叫该中年男子带路,带上沈忠民,开车来到摩托车被抢现场——位于黄沙村附近的一条偏僻村道上,案件虽然发生在前天,但经沈忠民仔细查看现场,仍从路旁的草丛里发现了被人丢弃的万宝路、箭牌、希尔顿牌的三个烟头以及三个可口可乐易拉罐。沈忠民在现场来回走了几圈,思考一阵后,他提出了初步的看法:一是案发地点在黄沙与矮岭两村交界处,位置较为偏僻,外来人在此处作案的可能性小,熟悉当地环境的本地人作案可能性大;二是根据新旧程度推测,现场留下的高档烟头和易拉罐,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留下来的,如此高消费说明犯罪嫌疑人可能是“月光族”;三是当时的“外省仔”很节俭,能这样“大大方方”花钱的人,“白粉仔”的嫌疑最大,因为“白粉仔”经常作奸犯科,犯下的事十有八九非抢即盗;四是此案大概是一个由三人构成的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其中一人假扮乘客引摩托车行驶到此处,其余二人早早埋伏在此,等候下手;五是综合现场分析,附近两个村的“白粉仔”作案可能性较大。
回到所里,张海生对沈忠民说:“这个案件就交给你来办理了。”就这样,沈忠民带着一名民警和一名治安员展开了侦破工作:一是进入黄沙、矮岭两个村,全面走访、摸查“白粉仔”的人数、活动规律,以及他们近期使用的出行工具、外出消费等情况;二是将有犯罪前科的“白粉仔”照片全部调出来并打印,让陈姓男子进行辨认;三是将现场发现的三个烟头和三个易拉罐送检。
这三项工作开展下来,果然没有令沈忠民失望。三天后,黄沙村二十岁出头的严某、张某和未成年的康某逐渐浮现了出来。收网条件成熟后,经请示领导批准,沈忠民带队立刻对三人实施了抓捕,顺利将三人抓捕归案。经讯问,三人对结伙抢劫摩托车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同时,他们还交代了用同样手段犯下的十余起抢劫摩托车和抢夺手提包的案件。
丢失摩托车的陈姓男子被通知到派出所来认领摩托车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起初他对案件侦破没抱多大希望,当亲眼看见自己的摩托车时,他激动得紧紧握住沈忠民的双手,连声感谢:“太感谢你们啦,人民的好警察……”
次日清早,他带着家人来到派出所,给沈忠民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民卫士!
从此,沈忠民做工作更有精气神了。办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摔伤、擦伤,他将这些伤痛忍了下来,把它们当成一种磨砺,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抓贼为民保平安”的警察职责,深入体会到了“罪犯很险恶,随时有伤亡”、“警察不好当,当了要尽责”的意义,他时刻谨记:人民警察就是要献身崇高的公安事业,为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1995年5月17日下午,张海生把沈忠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說:“忠民啊,现在入党不容易,在你之前也有同志提出了入党申请。经过这两年党组织对你的考察,认为你基本成熟了。明天上午我们准备召开党员大会,讨论你的入党问题,你要好好准备一下自己的思想汇报。”沈忠民听后激动得站了起来,当晚更是一夜未眠。
次日会议上,沈忠民按程序汇报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剖析了存在的不足,参会的同志对他也诚恳地提出了几点希望。经表决,出席会议的党员同志一致同意,全票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这一天,他如愿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我入党啦!”走出会议室,他第一时间就向父亲和伯父分别打电话报喜。
便衣警察顶起“半边天”
随着“深莞惠”经济圈建设,两面靠海、“地不够用”的深圳,提出“向东进”的发展战略,身处“发展洼地”的惠阳,迎来了发展契机。抓治安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先抓治安。对于此时的惠阳来说,治安环境的稳定,变得尤为重要。
为有效掌控街面治安状况,坚决把城区“案小、量大、多发”的“盗抢骗”案件压下去,2017年5月,惠阳区公安分局党委研究决定,迅速组建一支“短、平、快”的专业打击队——便衣侦查大队。分局领导在筛选大队负责人时颇费周折,考虑再三,决定由时任淡水派出所教导员的沈忠民担任便衣侦查大队的筹建负责人。
说是大队,实则是一支只有五名民警、二十名从各所抽调来的辅警组成的队伍,配备的巡逻工具包括一辆面包车,十二辆摩托车。便衣侦查大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惠阳区街面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构建成一个纵与市公安局、辖区派出所上下协调,横与刑警、治安等警种左右联动,点、线、面融合的区域智能治安新格局。
这二十多名便衣队员,除了负责维护近百平方公里的惠阳区的稳定,还兼管各类应急处突事务,其工作量和艰难度可见一斑。
便衣侦查大队从保护百姓“口袋平安”做起,对各类犯罪实施精准打击,推动落实“大案快破、小案多破、有案必破”的工作方式,成为打击街面犯罪的一把尖刀。
通过实践磨练,这些便衣警察精于破解各种疑难杂症,练就了“密侦、密盯、密捕”本领,他们活跃在案件多发区域、易发时段,屡屡抓获犯罪嫌疑人,常以“抓一带十”或“审一带串”的战法威震一方,成为惠州公安机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铁榔头和闪亮名片。
近年来,惠州街面违法犯罪案件的破案率,从几起到几十起,再到百余起,逐年提高。尤其是2020年,街面“无案日”一度超过三百天,在具有五百万人口、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惠州市,能取得这样的治安效果,实属不易。
2021年4月19日6时30分,惠州110指挥中心转来的警情显示,一村民清晨起床发现,其停在屋门前的价值五千元的雅马哈摩托车不见了。沈忠民迅即带队奔赴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经过数小时和数百个监控视频的查看,沈忠民终于发现了三名可疑男子,进而确认了其身份。同时他还发现,前一天的相同时段,三人还在惠阳的三和辖区,用同样手法盗窃了一辆摩托车。沈忠民顺着视频显示的轨迹,从惠阳一路追到了百里之外的博罗县。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沈忠民成功将三名男子抓获,当场收缴了尚未来得及销赃的两辆摩托车,还带破了多起同类案件。
沈忠民(左一)与同事研判警情
此案从接警到人赃并获,只用了十七个小时。而沈忠民忙完手上的材料,躺下补觉时,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五个小时。
2021年4月26日上午8时许,一条警情显示,惠阳区新圩镇塘吓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王某报警称,昨晚加班后因为劳累,在某便利店打盹儿时手机被偷,去银行查看银行卡余额后发现,银行卡中的一万余元全部被人用手机盗转了。
沈忠民获悉后,立即带队前往便利店查看监控视频,视频中光线昏暗而且人员密集,经数小时反复研判,沈忠民最终确认一白衣短裤男子的嫌疑最大。该男子的行动轨迹显示,其作案后立即乘坐中巴去了淡水,接着打车驶向广州。沈忠民和几名同事驾车火速追击,直到次日清晨六点,在广州市白云区某出租屋内,将犯罪嫌疑人蒋某成功抓获,并追回赃款八千余元。
此案用了二十二个小时便成功告破。而这背后,是沈忠民和其队友两昼夜的不眠不休。
有人说,平安不平安,关键看破案。沈忠民心中的“平安账”,就是盘算着每天及每月的发案、破案数量:街面上发生了几起“盗抢骗”案件,抓了几个犯罪嫌疑人,侦破了多少案件,收缴了多少赃款赃物,帮群众做了多少实事。在沈忠民看来,街面无贼少案,便是平安;群众少受侵害,便是平安。
硬汉柔情
最初,沈忠民心中的“平安账”,还只是抓捕犯罪分子。再后来,他心中的“平安账”越算越细、越算越多,如破案的时效、投入的成本,破案后钱款赃物的追缴时效,等等。
沈忠民常想,既然大家都叫自己“铁人”,就得拿出个“铁人”的样子。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单位值班还是在家休息,只要有时间,他每天都要坚持跑步十公里,有时去游泳或练习搏击。他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借此保持体力。他常说,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跑得赢、打得赢、干得赢”,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今的他,身板儿强壮结实,走起路来威严十足。
不是所有案子的侦破都如有神助,也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体谅警察的不容易。几年前的一起案子令沈忠民刻骨铭心。那是一起抢夺手机案,案发几天后才被沈忠民侦破,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较多,手机转了好几手,结果没能追缴回来,以至于失主对沈忠民十分不满意,甚至还怀疑他破案的能力。此事,深深地刺痛了沈忠民的心。
在沈忠民看来,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是以人民为中心,才是真正践行“破案为民”。因此,每当有人追问他,你为何要如此拼、如此急着破案?沈忠民的答复是:抓嫌破案有“三快”:一是出警要快,发现立马追,查案不隔天;二是抓嫌要快,发现即抓,缉捕不隔夜;三是缴赃要快,唯快才能如数追缴财物,返还不隔天。破案见赃,事主才能安心。他多年的办案感受是,如果案子破了但钱财没能追回来,很容易让群众感到失望,让他们失去对警察的信任。
沈忠民常说,及时破案是好事,破案及时追赃并返还失主,才算是完美。这些年,沈忠民坚守“有案必破,小案快破”,力求“破案见赃,缴赃见主”,成效显著,赢得了群众的称赞。他给自己和队伍的要求是“二十四小时破案,四十八小时缴赃”,近年来他经手的案件破案率达80%,追赃率、返还率达60%。这就是沈忠民“业精于勤”的结果!
在沈忠民的带领下,这支专盯街面“盗抢骗”犯罪的便衣队,无论是民警还是辅警,个个身怀绝技——有情报研判专家、视频追踪博士、现场抓捕能手……便衣队队员个个年富力强,似乎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透人心,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打击街面违法犯罪虽然很苦,但是沈忠民说,打击街面犯罪虽苦,但我的队伍乐在其中!
提起队伍两眼放光,提起家人黯然神伤,家人有时一周都见不到他。每当家人抱怨时,沈忠民的父亲就会来给他解围:“由他吧,工作更需要他,大队长不好当,当了就得有个大队长的样子,家里的事我们多承担,让他安心去处理单位的事吧。”
“他喜欢这份工作,埋怨也没用。”沈忠民的妻子周玉英说。这么多年来,她最害怕的事情是听到沈忠民的手机在半夜里响起。“不管是深夜一两点,还是凌晨三四点,他一接到电话就要走,我只能叫他小心点儿,早点儿回来。”这些年,只要沈忠民半夜出门,妻子的心就会悬起来,无法入睡。周玉英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盼他早点儿退休。“他办案时经常受伤,从来不会告诉我,怕我担心。有一次他的手受伤了,几天后,我看到伤口才知道。平时他受的各种小伤,我看不到,他也不会跟我说。”
沈忠民的儿子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父亲》:“爸爸,儿子为您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知道,您是一名人民警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您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为了党的事业和社会安宁,您常年奔波在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然而,您可知道,当您彻夜不归执行任务的时候,我和妈妈是多么地担心……爸爸,儿子希望您,也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千万千万要保重身體,不要把自己累垮了、弄伤了。因为我的爸爸只有一个。您虽然没时间陪伴和照顾我们,但我理解您,我会永远地支持您!”
热血“铁人”,也有铁骨柔情的一面。最让沈忠民难以释怀的是,他的父亲去年因为车祸住院治疗了四个月,其间他没能在病床边陪伴父亲,也没有守过一次夜。
沈忠民安慰自己:“谁叫老爸给我起了个‘忠民的名字呢,忠民,就是要忠于人民啊!现在欠家里人的,等到退休后我慢慢弥补!”
有一次,沈忠民抓捕一涉毒人员王某时,因对方毒瘾突发,情绪十分不稳定,抓捕过程中沈忠民不小心被他刺伤了。后来他了解到,王某的妻子早年离家出走,他家里只剩下年过六旬的父亲和一个两岁的女儿,家庭生活异常艰难。在王某服刑期间,沈忠民不时去看望他的父亲、女儿。王某刑满释放后,主动来找沈忠民,说:“感谢您对我家人的照顾,我如果再不好好做人,就太对不起家人和您了。”后来,在沈忠民的帮扶下王某开了一家便利店,生活逐渐好转起来,还时常向沈忠民提供治安信息。
在所里,沈忠民是同事的好领导、好师傅,也是生活中的好兄长、好导师。他与同事之间无话不谈,无事不说。年轻的辅警要谈恋爱了,会来征求他的意见;同事有孩子出生了会向他报喜,沈忠民会周到地送去奶粉、尿不湿等礼品。“沈所的心很细,他做的很多事经常让人想不到……”同事们感慨地说。
老街的那把火
沈忠民右臂上,有一块手掌般大小的烧伤疤痕,格外扎眼。
说起这块伤疤,那是沈忠民半年前在参与一次灭火行动中,不慎从二楼摔下挂的彩。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他差点儿失去了性命。
沈忠民所在的便衣侦查大队,办公地点位于老街中心区。相较其他派出所所在的新城区,老街中心区临街皆为店铺,是廉价商品集散地。老街的房子多为砖木结构,加上街巷狭窄,最大的隐患就是火灾。
2020年11月5日下午5时许,天气晴朗。沈忠民像往常一样,巡街回到派出所后,正与同事在三楼情报作战室研判警情,突然,一股烟火味飘来。沈忠民向窗外望去,见不远处一栋三层木制楼房浓烟滚滚,大火已蹿到二楼。沈忠民不假思索地拎起墙角的灭火器和水带,冲着同事大喊:“灭火,快走!”说完,沈忠民便夺门而出,朝着火灾现场冲去。
没一会儿,他率先跑到火灾现场,冲进失火房屋里,举起灭火器向着火位置喷射。为尽快扑灭大火,他站在二楼楼梯上,向下喷射。不料,此时脚下的木板咔嚓一声断开,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燃烧着的木板刺中了沈忠民的右臂,顿时鲜血直流。他忍着疼痛,再次冲上二楼进行灭火。同事见状,纷纷劝他出去处理伤口。他却断然拒绝,继续指挥大家灭火,直到将火势完全控制住,他才同意前往医院处理伤口。
事后查明,失火的那间房屋已租出去了,承租人是个靠收废品为生的老者。火灾起因是热水器的电线老化,突然短路着火,老者发现大火时,自己一人已不能扑灭,于是弃屋而逃。倘若不是沈忠民及时发现并快速组织同事扑灭大火,火势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年,为了保卫老街的平安,原本是上街巡逻、抓捕“盗抢骗”犯罪嫌疑人的便衣大队,后来针对老街火灾隐患较多的特点,在大队配备了先进的干、湿两套灭火器等消防装备,还总结出了一套针对老街房屋特点的“闻、听、看”快速灭火法。
沈忠民二十八年如一日地关心辖区孤寡老人
每次回忆那次灭火过程,他总是表现得乐观豁达,若无其事。有人忍不住问他:“难道你当时就没想过自己的安危吗?”沈忠民不假思索:“我个人安危算啥?老街那一排排民房,若不及时扑灭大火,烧掉的可不是一间房屋,而是半条街,后果不堪设想,那才真是大事!”
简单的一席话,揭开了他这块“伤疤”背后的故事。个人的安危,事小!百姓的平安,才是大事!这便是一位出身于红色之家的基层民警的肺腑之言!
群众心目中的“好人”
沈忠民,不仅是一位爱岗敬业、机智勇敢的破案能手,还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
“中国好人”榜是从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产生的。该活动自2008年5月起至2018年5月,十年来收到网民举荐线索四千万余件,中国文明网集中展示了六万余人,评出一万余名“中国好人”。“中国好人”是社会道德模范的表率,沈忠民便是其中的一位。
2015年,沈忠民凭借“铁人警察”形象以及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等感人事迹,被高票推评为“中国好人”。
2008年6月14日,惠阳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洪灾。惠阳母亲河淡水河附近的桥头市场是一片低洼地,由于连日持续强降雨,这一带积水严重,有的地方洪水已上涨到楼房的二层。一名孕妇、四名小孩及两位老人被困,情况危急。当时水流湍急,救生船又驶不进小巷,如何把这几个人安全救出成了一道难题。时任淡水派出所副所长的沈忠民,凭借自己娴熟的水性,带着四名治安员游到数十米外地势较高的华星饭店,把救生绳绑在饭店的防盗网上,然后拉着绳索游到居民楼,固定好两头绳子后,他和一名治安员托着孕妇,抓住救生绳向华星饭店慢慢游去……然后再返回,救出小孩、老人,把他们一一送到华星饭店,等待救生船的到来。
当日上午10时,有位孕妇即将生产,他闻讯后带领几名治安员赶往石仔岗37号,手中没有救生工具,孕妇又不能涉水,沈忠民向周围群众借来一块木板和一个轮胎,用绳子固定好轮胎和木板,让孕妇坐在轮胎上面,几个人边游着,边推着木板慢慢前进,把孕妇送到了安全地带。抢险过程中,沈忠民的右脚不小心被掉落的砖头砸伤了,痛得他站都站不稳,他打了一剂止痛针后又回到抢险救援的工作中,直到晚上八点多,才救出全部被困的五十多名群眾。
事后,在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上,沈忠民第一次被称为“铁人警察”。
帮助、慰问孤寡老人,也是沈忠民的日常工作之一。他二十八年如一日地关心辖区孤寡老人,每逢老人生病、需要帮助时,他总是随叫随到,想方设法为老人排忧解难。
2014年11月7日下午4时许,沈忠民办案回来,叫上同事:“走,我们去老街看看。”
“沈所,您又巡街啦。”大鱼街卖包子的老板娘见沈忠民走来,远远地就打招呼。这位年过半百的李姓老板娘,经营了十几年的包子店,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沈忠民巡街。
“好敬业,让我们很有安全感。”街坊邻居遇见他就像见到家人一样。
2006年沈忠民到淡水派出所任副所长后,他第一时间通过巡街,了解到辖区内几位孤寡老人的情况。此后,他坚持在每年中秋、春节等节假日,自费或发动同事捐款,买些米面油,再包几个百元红包,给老人们逐个送去。时间长了,老人们都把沈忠民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沈忠民说:“每次巡街,路过这些老人家门口时,心里总会咯噔一下,总想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些年来,沈忠民在自己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老人慷慨解囊五万余元,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老街有间刚装修翻新的平房,叫“爱心小屋”,主人是一位年逾八旬的龚姓阿婆。一年夏天,一场大雨后,龚阿婆家年久失修的房顶漏水了。沈忠民发动亲朋好友为其捐助了七万多元,不仅把房屋修缮一新,还帮她添置了冰箱、电饭煲、空调等家电,把原本破旧寒碜的小屋,布置成了一间新房。龚阿婆为表达对他的谢意,特地在房门边写上了“爱心小屋”四个字,令左邻右舍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沈忠民也颇感欣慰。
2008年10月10日晚8时许,老街河边市场发生了一起持械斗殴案,刘某腹部被刺伤,生命垂危,正在附近巡街的沈忠民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他立即交代随行的同事拨打120、紧急救助伤者,自己则去搜寻肇事者。
忽然,沈忠民看见远处有个黑影跳进淡水河里,他判断那个人应该是行凶者。他快步上前,到达河边时,那人已游到河水中间,熟悉水性的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奋力追赶。正当沈忠民游上前准备实施抓捕时,不料犯罪嫌疑人手中紧握着一根铁棍,铁棍横扫过来,击中了沈忠民的左手臂。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警察,他强忍着剧痛抓起手铐还击,以闪电之势朝犯罪嫌疑人扑过去,将其擒获铐牢并拖上岸。
原来,这名犯罪嫌疑人姓李,有犯罪前科,因债务纠纷向刘某讨债未果,情急之下,行凶伤害了人。刘某因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而沈忠民左手臂骨折,他敷上石膏、打好绷带,连夜又回到所里,讯问李某。次日上午,他又带队前往深圳将李某的另一同伙抓捕归案。
伤筋动骨百日痛。在此后的康复期内,他除了换药,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群众见沈忠民挂着厚厚的绷带,还坚持巡街,从心底里发出赞叹:沈警官是个好人,更是个“铁人”啊!
与他搭档了六年的同事朱建忠說:“之前在派出所,后来在便衣大队,这些年,沈忠民为了办案,没少受伤;为了抢险救灾,没少挂彩。可每次,只要还能站起来,他都是选择坚持工作,我真的很心疼他,更是从心底佩服他。”
人们常说,滴水见太阳,落叶能知秋。早在十多年前,群众就由衷地称呼沈忠民为“铁人警察”。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沈忠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在工作中默默地践行着“铁警”职责。他是无数粤警铁军里的一员,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他们从警不变的初心和永远的誓言。
责任编辑贺光普
分类:纪实作品 作者:鸣之 期刊:《啄木鸟》2021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