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
借物抒情,俶始图画
彩陶画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为适应人们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题造型相结合的彩陶。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彩陶画基本以黑、红两色组成,以黑色作为基本框架主色,再辅以红色。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朴实、粗放、淳厚、古拙、简洁、活泼、稚趣、素雅,往往带有民间艺术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有为数不少的富丽、华贵、明快、精致、严谨、庄重、隽永,神奇绝妙的艺术品。
古壁画
从春秋早期开始,绘画之事逐渐广泛起来,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后多为石窟、寺观和墓室。当时的壁画和卷轴画,以古圣先贤、忠臣烈女为题材者不胜枚举。
帛画
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我国古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是章服上“画绘之事”派生出来的。据《礼记·丧服大记》画帷(郑玄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画慌(huang,又读mang)。《考工记总序》:“设色之工,画、绩、钟、筐、慌。”)都是画出来的。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漆画
南北朝时期瓷器兴起之后,漆器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受阻,便出现了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陈设性漆器。漆画指古代彩绘漆器上的装饰画,并非泛指一般的“髹漆工艺”。漆画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帛画不同的表现技法。就漆绘艺术而言,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漆绘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漆器的彩绘风格主要是线条画与平涂画相结合,这种画法可能是从青铜器上冶铸的平块花纹和线条纹饰发展而来的。
木刻板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德国。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
中国画
中国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绘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的有折扇、团扇等。
工笔画和写意画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从唐代起就有这两种绘画风格。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兼工带写,如在一幅画中,松行用写意手法,楼阁用工笔,使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中国画不光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是对中国古人历来的一种观念和思想的传达。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鎏金铜扣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该漆盘为木胎,敞口浅腹,高3.3厘米、径24.8厘米。盘底书有朱漆“蜀郡造作牢”五字,可见此漆画盘为“天府之国”产品,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该盘盘口为鎏金铜扣,外壁通髹赭色漆,并用红黄二色勾云龙纹。盘的正面彩漆绘画由三部分组成:盘的外圈描绘的是狩猎图,动物奔跑,猎人追逐,动感强烈;第二圈绘有鱼、荷、水禽及孩童摸鱼等图像;盘的中心是主题画,描绘的是春秋时代“季札挂剑”的故事。季札是春秋时吴国贵族中的一位公子,吴王诸樊之弟,曾受封过延陵(今江苏常州)和州来(今安徽凤台)。一次,季札出使北方路过徐国时,徐君见他佩剑精美,爱不释手,但又不便开口。季札明白徐君喜欢此剑,可是有使命在身,心想待完成任务返回时再奉赠此剑给徐君。哪晓得,等季札完成使命返回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难过,便亲到徐君墓前祭祀,将佩剑挂于树上。随行人员不解,问道:“徐君已死,赠彼何用?”季札说:“我先已内心允诺,怎能因为其死而失诺呢?”故事表现诚信守诺等传统美德。画面上季札神情悲切,哀悼徐君。坟前有两只小野兔,更加衬托出荒凉的气氛。上部远山浮云缥缈中绘有两人图像,相对而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季札与徐君昔日交往的情谊。整个画面构思巧妙,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与艺术修养。
马王堆T型非衣帛画
出土于马王堆1号汉墓,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出土时覆盖于内棺上,整幅画面呈T形,长205cm,上宽92cm,下宽47.7cm,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边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于悬挂。
帛画的构图分为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上方正中绘有人首蛇身穿着红衣的女娲像,周围有仰首而鸣的立鹤、俯身飞舞的鸿雁,是属于天上的瑞鸟仙禽。右上方绘有红色的太阳,太阳中有“金乌”,下面画有8个小太阳,落在扶桑树的枝干中,左方绘有月牙,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一女子凌空飞舞,双手攀住月牙,这应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其下有两个兽面人身骑着异兽奔驰的神,分别用绳牵拉同一木铎,使之震响,应是天上的“司铎”或是“凤伯”、“飞廉”神兽,左边一翼龙腾跃于云气之上,右边一龙飞舞于扶桑树之间,应为“应龙”和驾日车的“六龙”。下方绘着双阙,阙上两旁各蹲一神豹,阙内有两人拱手相坐,应是把手天门的“司阍”,意为迎接升天的灵魂。
马王堆T型非衣帛画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的出现,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楚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此研究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侠肝义胆寄丹青
大千世界,芸芸丛生,唯独人类这种拥有语言和思维灵性的“动物”才真正懂得美,才会去思考,才会关注身心的修炼。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沿传相续,嬗变演进,中国绘画与中华武术皆是以其为基础的优秀遗产。如果说国画是古老的中国哲学的图像表达,那武术就是古中国哲学的立体展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气韵为主,笔墨为先”。它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不拘限于形似,重在传神写意,创造出时空一体、富于律动感的艺术空间。而武术的修炼,也是讲究灵飞灵动、高山流水的气韵美,包含着三重文化境界:武技、武韵、武道。
在中国,国画和武术是同宗同源的,中国武术与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精确角度、力度等的机械组合,而是内心情感、思想与肢体动作、技巧的有机融合,也不是两者孤立隔绝发展的自然过程,而是将二者熔铸起来内在整合境界的提升。这与国画讲究“画乃心印”,讲究“意”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修养、气质、品格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殊途同归的。
在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武侠小说,承载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侠义文化,其创作手法正是将意蕴丰富的中国文化融入波谲云诡的江湖世界,巧妙地将琴棋书画与江湖有机结合,融画入武、武戏文唱。
中国画作为元素在众多武侠小说中并不鲜见。武侠小说中关涉的国画有几种:一是装饰作用,二是画藏宝图,三是武功示意图,四是侠客精神的象征。
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旧武侠大家对国画早就有所涉及。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之一的古龙尽管不善中国传统文化,但其小说中有关国画的内容亦有不少。文化底子深厚的梁羽生在其小说中论画更是得心应手。
儒学大师金庸先生笔下自有不少文质彬彬、文武双全的武林人物,他们不仅“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且擅长谈诗赋词、抚琴弄书、笑走九宫、泼墨山水甚至品评文艺,颇能让读者在嬉笑怒骂、刀光剑影之中感受扑鼻而来的文化气息。
《天龙八部》中的无涯子与《笑傲江湖》中的丹青生可谓书画不离手;《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宛如书画名家,点评国画作品有板有眼,就连她的仇敌西毒欧阳锋都会信手作画;其中《射雕英雄传》中“琴棋书画称风雅,旷世绝功身潇洒”的黄药师更是丹青妙手,将宛如仙境的江湖美景描画成了一幅幅水墨山水,对国画的鉴赏有高度和深度,展现江湖侠客也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熏陶,讲求内心修为的一面。
时未寒《山河》中,将绘画与侠客们笑傲江湖、快意恩仇的生涯及其品性巧妙契合。悟魅图用武功来运用,招式交替摆动互击,看似毫无威胁,但又仿佛暗合某种奇异的韵律,每一记破空的刃光都是一道充满魔力的线条,每一个交溅的火星都像是一记画龙点睛的妙笔,渐渐连续成形,如以刀作舞,画下符咒,在空中织成某种神秘的图案。这是实感武术与幻感绘画的结合,虚实相生,不即不离,相互映发。
虫大师帐下最强杀手墨留白,由画入武,其武功一如画境,讲究笔情狂纵,不构成法。正所谓苍郁恣肆,似拙实秀,转折灵变,柔中有骨,侧重于机巧灵动,懂取舍而不拘成法,视规则如无物,一如画中留白,于不求完整而得完整。正是武术和绘画的完美结合。
无物何以生情,无“情”何以有“意”,无“意”则心无所“随”,当然也就没有江湖与绘画。绘画与江湖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两种因素的组合关系,使武侠小说的整体布局不同于其他小说形式,画面的深浅冷暖,线索的长短疏密,武功的轻重、快慢,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一种力度、一种激情,一种和谐自然、流畅明达的美。
分类:专题策划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