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21年5期 > 〖声创传奇:写作与交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作品的结构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表达

导语:

以故事情节见长的类型文学作品,结构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好的作品结构,可以让作品的故事更加精彩,可以让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可以更加丰满的塑造人物,甚至可以掩盖语言上的一些短板。结构对于作品而言,就如同跳水比赛中的难度系数一般,使优秀的方面更加突出,也能弥补一些缺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作品的完成度正与其结构成正相关。

以类型文学编辑的角度而言,如果说开篇是编辑淘汰作品的第一标准的话,那么采用作品的第一标准便是作品结构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类型文学并不十分追求立意的深度,重要的是其故事性和创意性,这些要素反映在作品本身,就是特别体现在其内在结构上了。如何勾连故事情节,如何处理情节、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作品结构要处理的问题。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温不火,但人物、情节、环境都下过苦工,问题便很可能出现在结构之中了,结构作为融汇各个要素的框架,能使小说的各个要素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各有甚者,一些独特的结构甚至超脱了框架的形式,成为内容的一种独特表达,使得小说内容结构高度统一,不仅使小说在阅读体验上有极佳表现,更是在文学性上达到一定高度。

一、明晰概念

首先来弄清楚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什么是小说结构,依照学术性的说法,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作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用通俗来说,如果说小说内容是“写什么”,小说结构便是“怎么写”,简而言之,小说结构便是各个内容元素之间的关系。

依据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将小说分成很多不同的结构:

比如最常见的线性结构,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时使用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线性有可以分为单线和复线,分别对应的是单线索小说和复线小说,这种结构便是类型文学中最为常见的结构模式。

其次,便是网状小说。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般,就是网状结构。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所采用的基本情节结构形式,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被称为“心理小说”的作品也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其主观性强,能反应内心情感波动,这种结构模式适合大段内心独白、主观抒情部分。

最后,还有一些比较先锋的结构模式,比如着重环境要素的画面结构,并不以情节、故事为主旨,强调景物和环境,例如沈从文的《边城》、废名《竹林故事》等。其他还有象征结构、写实结构,这些大多是先锋文学家对于文学形式的前沿探索,对于我们类型文学的创作而言,距离有些远了,但是在某些章节借鉴一番,也是颇有新意,但是切记不能照搬,否则会造成严重的阅读障碍。

二、起承转合

当然,小说的结构肯定不只有这么几种,小说结构就像建筑物一样,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钢筋结构、砖瓦结构,依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商用、民用。小说结构依据侧重点不同,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模式,这里便只说说在类型文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模式,这便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起承转合模式。

起承转合最早见于清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的《西厢记续法》,而且这种模式很有可能出自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体制。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大体上暗合起承转合的模式。有同学就问了,难道我们类型文学的创作还要学习八股文不成?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好,在我们学习“起承轉合”的结构模式之前,必须要开宗明义:正所谓文无定法,我们学习优秀的范式,千万不能死搬硬套,我们要学习领会其中的缘由,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像武侠小说中,各个少侠学习的招式一般,一定要融会贯通,学习定式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超越定式,创造出自己的范式。再说回来,八股文的局限性主要还是其内容禁锢和形式呆板综合造成的,起承转合完美再现了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符合人类认知习惯,同时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最大化地表现出来,抓住了类型文学的关键,在故事创作领域可以说是一种经典模式。

1.开端(起)

上一期我们讲过故事创作的开篇,当然就类型文学而言,开篇和开端有很大一部分上是重合的,比如之前讲的前传结构,开篇就是开端。但严格意义上讲,开端≠开篇,就像我们之前讲的矛盾前置结构,这种开端就不在开篇了。开端是时间线性概念,是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原初,开篇则更为简单,就是文章开始的部分。

那么,作为故事的开端,我们必须有哪些要素要留意呢?

首先,开端要营造故事气氛,完善各种世界观的设定。从起承转合的总体结构而言,故事的开端要明快,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故事起初,开端所给出的信息并不多,为了避免行文过于空洞,所以作者要做的便是营造出故事的气氛。

世界观的设定也是很重要的,起承转合之中只有起始的开端部分才适合进行世界观的说明。有的同学或许会问了,我在发展的承接部分或者转折的高潮部分再展开世界观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如同数学题中的题干,开端要给出已知条件,要明确是几何还是代数,读者根据不同的类型,做好不同的阅读期待。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再增加世界观,就好像你数学题做了一半老师告诉你要新加数学条件,这会造成很大的阅读障碍。不仅如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猜测故事走向也是一件很有阅读愉悦的事情,突然增加世界观,会加剧读者和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因而会极大挫败这种乐趣。有且只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可以在其他结构部分增加世界观设定,那便是在开端和发展中就有伏笔,而且这种世界观与其说是新的设定,倒不如说是从故事情节发展中所推测出的结果。

我们以去年热播的《庆余年》为例,范闲在京城如鱼得水,在各方势力之中左右逢源,因而推出其母亲在过往开端时的各种设定,这可以说是顺其自然。说到这里,再多讲几句,《庆余年》本质上还是一部成长型大男主式的小说,即我们俗称的“龙傲天”,“龙傲天”流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自然地开挂,失真是其命门。《庆余年》处理得就很巧妙,它抛弃了传统的“药老”“神器”开挂模式,将能力分解为两代人,开挂的是叶青梅,和我范闲有什么关系?什么?她是我娘,那没事了。所以说,开端就是要处理这些最为基本的世界观和设定问题,为后续的承转合做好铺垫和准备。

2.发展(承)

故事发展部分是小说进展的关键部分,起着承上启下、深化阅读的作用。首先承接故事的开端,小说在发展部分会详细展开各种参与势力和随着时间条件演进下的各种变化。在开端世界观的基础上,推进剧情,故事的全貌除了深层次的矛盾和谜题,其他外围因素大致都会在发展部分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这便是发展部分的承接作用。从编辑和读者阅读的角度而言,从开端到发展,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期待获取更多有用的讯息。我们已经不满足世界观等宽泛的设定和整体氛围的渲染,在发展部分,我们期待了解更深层次的部分,比如具体的人物,人物的行为模式和动机,以及这个故事的矛盾之所在。仍是以数学题为例,在开端我们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得知了体干,在发展部分,我们就要看到作者的解题思路和过程了。

除此之外,发展部分还承启高潮,为反转部分铺垫和渲染。我们编辑退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说故事不够波折,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反转不够新颖有趣,完全是因为承接部分的铺垫没有做好,导致后续的反转没有力度,自然就缺乏了艺术感染力。在发展部分,要理清各条线索,埋好各类伏笔,为后续矛盾的高潮做准备。这一类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为代表的退婚流。退婚流也被称为废材流,文章中的主角往往因为自身的种种原因,被家族的人瞧不起,也被其他人所瞧不起,历经各种精神、生理上的屈辱。这种困境与屈辱就好似压在弹簧上的重力,前期压得越狠,后期反弹的力度便越足。在《斗破苍穹》一文中,萧炎前期因为被药尘吸收斗气,成为了修炼缓慢的废柴,纳兰嫣然因为不想要与处于“废柴”时期的萧炎定下婚约,便于葛叶长老一同带着云岗宗的各种宝物到萧家提出退婚一事。发展期间的屈辱与高潮期的扬眉吐气形成鲜明对比,若没有这种铺垫,后续的反转也就不会有如此之力度了。

《斗破苍穹》是一种反到正的铺垫,同样的牧龙闲人的《异江湖·扶桑水国》中则是一种正到反的铺垫。小说在发展部分写到男主人公与人鱼的相知、相识、相恋,偷偷一起捉弄祖父,一起惩罚村中的恶霸。小说将这种日常温馨的场面描绘得繁琐细致,等到异变突生,大祸临头时,分离所带来的苦楚,我们读者才能感同身受。这种正与反、反与正,甚至正与正、反与反的起点,正是故事发展部分需要着重展开的。

总之,故事发展部分在整个故事结构中起着承前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这部分必须承接开端部分给出进一步的信息。另一方面,它又必须为即将到来的高潮部分做好准备,要压制住各种节奏,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千万不能喧宾夺主,乃至盖住了高潮部分。发展部分即是终点也是起点,无论是伏笔还是衬托,故事的张力便从发展部分的基础上产生的。

3.高潮(转)

在整个起承转合的结构中,高潮部分通常伴有转折,也是矛盾冲突最为激烈,情感宣泄最为剧烈的阶段。如果说发展部分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高潮部分就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了。不管故事的原委有多驳杂、人物情感有多么纠葛,在高潮部分,作者必须毫无保留地给出自己最为满意的答卷。

对于类型文学而言,大多以故事曲折有致见长,那么高潮部分的意义尤为特殊,就如同副歌之于整首歌曲。但是在当主编的这么多年里,我们要求高潮部分必须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是接触的很多稿件,无论是新手写的还是老手,都或多或少在高潮部分处理得欠为妥当。要知道,我们类型文学第一要务便是抓住读者,使得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但有的作品在高潮部分狂飙突进、缺少层次与铺垫,会使读者感觉突兀;有的作品在高潮部分细工慢绣,使读者感觉很平淡“没那味儿”,这些处理就是很失败了。

那么,身为作者在处理高潮部分有哪些要点呢?首先,便是各条线索、矛盾的收束,故事發展到高潮部分,作者要给出答案了。无论之前作者埋下了多少明线、暗线,在高潮部分必须进行收束,而且只能是之前线索的手速,切记此时不要再埋下新的线索和增加新的设定,否则作品妄自高潮,读者很可能跟不上节奏,而且缺乏铺垫和发展的线索,本身就缺乏感染力,会使高潮部分失色不少。

作品线索庞多本来就是一件很能显现作者笔力的表现,但是如果一直并行无碍,则会使得作品情节很散漫,难以集中和聚焦,也会减弱对读者的感染力。试想一下,各条线索如同支流一般在高潮部分汇聚成海,各条线索弯弯折折,忽然三江交汇,江平海阔,自然蔚为大观。

有了故事线索的收束还不够,这种手速往往还要伴有转折,这种转折不能生硬,而且一般在前文中都有伏笔,要能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转折其实很好了解,读者在阅读一部小说时,总会凭借自身的认知经验预设作品的情节发展,称之为“期待视野”。作者创作作品时,既要符合期待视野中基于社会、环境中的一些合理要素,另一方面也要致力于打破这种期待视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新鲜的体会,获得额外的阅读体验。这种对于期待视野的打破反应在文字作品之中便是转折了。

我们还是举猫腻《庆余年》的例子。小说中大东山之战,绝对可以称之为高潮部分。庆国皇帝想诱杀庆国的大宗师叶流云,打算用洪公公和五竹两个大宗师灭掉一个大宗师。但随着故事发展,东夷城的大宗师四顾剑和北齐国的大宗师苦荷都被引诱到了大东山顶,最后混战中,却是庆国皇帝和叶流云联手重伤了四顾剑和苦荷——原来庆帝自己才是一名真正的大宗师。在决战之前,京城之中各大势力暗流涌动,四大宗师、叶家、秦家都开始谋划自己的利益,但是得知庆帝出访大东山,各大势力汇聚于此,各条线索交汇于刺杀庆帝这一处。不仅做到了各条线索的手速,而且,明线是庆帝被十面埋伏、九死一生,但随着高潮处的发展,原来暗线是庆帝布局扫清天下。这种转折也是早有伏笔,却与明线造成极大的反转,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正是这些线索的收束和反转,才能如同惊雷一般在读者心间轰然奏响,成为所谓的高潮。

4.结局(合)

结局分为阶段性结局和大结局。阶段性的结局,在合尾的同时,必须埋下伏线,为再一次的起承转合做好准备。就像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故事一般,读者本来以为经过丐帮大会、绝情谷的磨难之后,两人便会修成正果,谁想到在阶段性结局中接连蹦出送郭芙淑女剑、十六年相会的故事来。所谓的一环套一环,便是在此处着力。很多时候,小说整体故事并不能一蹴而就,那么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之间的衔接就必须在这里做好,所以阶段性的结局就担负起总结前文,并开启下一个故事的任务。

至于类型文学的大结局,笔者更愿意将其比作是围棋中的官子——虽然胜负已分,但是一不下心还是容易翻车的。相较其他类型的文学种类而言,类型文学的结局确实不怎么关键,读者都已经看到结局了,说明这部作品已经很成功了。也难怪,在网文圈会出现茫茫多的太监文,毕竟结局更像是作者对于读者要交代的义务,对于月票、点击等实质性的权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所以,在坑实在太大的情况下,许多作品最后也不愿意收尾。

本着对作者、读者负责的态度,笔者认为创作也应该有始有终,收尾虽然麻烦,倒也不是无迹可寻。最简单的收尾,当然是填好坑、埋好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收尾方式虽然不怎么高明,贵在使用。但是如果坑多,实在有心无力,那该如何?这个时候就应该抓大坑、弃小坑,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用一些话术上的模糊处理,突破逻辑上的障碍,让未填的小坑充满多种解释的可能,实现似填非填的艺术效果。

还有一种非正常的收尾,是作者弃坑或者腰斩。本来弃坑也不必这么多讲究,有无结局并非是什么要紧的事,但是为了表明负责任的态度,临死也想做个体面人,强行编写一个结尾,这时又该如何呢?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但也不是无解,可以在作品前三章选取一个可以扩充的点,在结尾稍稍展开,连上主线,收尾呼应,大致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使得读者在情感上能够挽回一些态度。

结语:

关于类型文学的结构,远不止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可以概括承受,只是囿于篇幅,笔者只能将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这套结构介绍给大家。对于编辑而言,对于结构真的是又爱又恨,此话怎讲呢?一方面,一篇作品如果结构轮廓分明,大体完整,是可以保证这部作品的下限的,至少知道这部作品在傳达什么,再怎么写也不会写得特别乱;另一方面,有的作品真的是一板一眼,完全按照这种“起承转合”的节奏来套用,甚至削足适履,强行割裂开,伤害到故事本身的完整性,这种就很麻烦了。最后,必须再次强调,创作是没有捷径和套版的,我们分享的写作经验,从来不是强行要求大家非要按照这种模式来。所谓起承转合,可不可以是起承转起、承起转合呢?当然,只要有益于内容表达的结构,便是最适合的机构。这是本节课程的题中之意,千万不可忘记。最后,也希望大家在创作中能够早日脱离这些招式套路,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

分类:声创传奇:写作与交流 作者:潘明 苏琳 吴帆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21年5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