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5年16期 > 〖民间故事〗一句话的事

〖民间故事〗一句话的事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1-31 19:25:37

这年夏天,省交通厅的郑厅长去下面一个县搞调研,秘书小颜也跟了去。

这天,小颜正在宾馆里起草一份发言稿,外头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手上拄根拐棍,见到他就嚷嚷起来:“快带我去见你们厅长。”

小颜抱歉地说,他们厅长很忙,一个会接一个会,没时间会客。

老头叹了口气,颤颤巍巍地转过身,边走边嘀咕:“顺子啊顺子,官做大了,怕就不认得人啰。”

小颜不由一愣,郑厅长名字中有个顺字,顺子一定是小名,这么说,眼前这老头跟厅长关系不一般啊。想到这儿,他赶紧追上去问:“大爷,请问您怎么称呼?我好给厅长回个话。”

老头头也没回,只留下六个字——槐树村,槐树下。

小颜听了,心里直犯嘀咕,就这么点含糊的交代,郑厅长能弄明白老头是谁吗?不料等开完会,听小颜把话一说,郑厅长马上脱口而出:“杨宝国,杨老师,一定是他!好多年不见,怪想他的。小颜,这样,你帮忙安排一下,明天抽个空陪我去趟槐树村。”

第二天,郑厅长推掉了个无关紧要的会议,带着小颜赶往槐树村。槐树村并不陌生,是郑厅长的故乡,只不过在他很小的时候举家迁到了外地,从此就再没了联系。

槐树村地处偏远地区,是有名的贫困村,几十年过去了,贫困面貌依旧没啥改观,村里的道路还是坑洼不平,车子开在上面颠簸得厉害,郑厅长他们就跟坐摇窝似的。不过就这么摇着摇着,倒是唤起了郑厅长不少儿时的记忆。进村没多久,远远看到几排青砖红瓦的建筑,郑厅长抬手一指,说:“看到没有?那就是槐树村小学,小时候我在那儿上过学。对了,前面路口别忘停下车,我得拜访个老伙计。”

郑厅长要拜访的老伙计竟是棵大槐树,就在村道边。这树怕有上百年树龄了,树干很粗,一个人根本抱不住。离地一米来高的地方有个树洞,这树洞里藏着个秘密,是关于郑厅长和杨宝国的一个约定。

事情得从三十年前说起,当时郑厅长是槐树村小学毕业班的一名学生,老师同学们都习惯叫他顺子。为了顺利升入初中,在毕业考试前几个月,同学们响应学校号召,选择住校学习,顺子也不例外。

住校没几天,顺子就开始精神恍惚,上课注意力老不集中。杨老师一调查才知道,问题出在伙食上,学校食堂顿顿萝卜白菜,还清汤寡水,顺子又有挑食的毛病,根本咽不下去。要解决这问题不难,杨老师的媳妇腌得一手好菜,有这腌菜佐饭,保准吃嘛嘛香。

不过,要是直接把腌菜送到顺子手上,被其他同学看到,难免怪老师偏心。思来想去,杨老师有了主意,学校附近不是有棵大槐树吗?他可以先把腌菜放到槐树洞里,再由顺子去取。约定达成,每隔几天,顺子出趟校门,回来手里就能多罐腌菜。

那段日子,顺子在学校、老槐树间往返18趟,共捧回18罐腌菜。就靠这18罐腌菜,他挺过了毕业前的冲刺,升学考试取得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

时至今日,郑厅长对师娘的手艺仍念念不忘,站在大槐树下,闭着眼睛,他仿佛还能嗅到一股扑鼻的香气。正这么陶醉着,路边走来个小伙子,对着郑厅长瞅了几眼,怯生生地问:“您就是顺子吧?”

小颜一听,火了:“怎么说话呢?我们厅长的小名也是你叫的?”

“小颜,休得无理!”喝退小颜,郑厅长和颜悦色地问小伙子,“你咋知道我叫顺子呢?”

小伙子抠抠脑门,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瞎猜的。”

小伙子说他姓杨,是槐树村小学的一名老师。小杨的爷爷也曾在槐树村小学教过书,不过十年前就退了。退休后爷爷就迷上了学校旁边的大槐树,时常走到树下发呆,口里还老念叨“顺子”这名。刚刚看郑厅长在树下的神情跟爷爷有些相似,所以小杨情不自禁地闪出个念头,这人该不会就是爷爷念叨的那个顺子吧?

这么一解释,郑厅长明白了,敢情眼前这小伙子就是杨宝国老师的孙子啊,于是忙问:“你爷爷身体可好?”小杨摇摇头告诉他,爷爷去年查出得了肺癌,而且到了晚期,医生说时日无多了。郑厅长听了心头一酸,说:“快带我回家去见爷爷。”

小车开出没多远,天就变了,乌云席卷而来,看样子要下暴雨。这可把郑厅长急坏了,他在槐树村待过,知道等一场暴雨浇下来,脚下这条村道必定泥泞不堪,小车深陷其中,再想拔出来可就难了。

无奈之下,郑厅长决定结束行程,掉头前,他对小杨说:“请转告你爷爷,过一个礼拜,等我忙完这里的工作,回省城前我定会上门拜访他老人家。”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周后做完调研,省里就发来急电,说一个听证会必须得厅长出面。想到就这么爽约似有不妥,杨宝国老师那边该有个交代,临走前,郑厅长让县里的同志帮忙解释一下,并承诺说,不出俩月,他会专程来趟县里,向杨老师登门谢罪。

话虽如此,回省城后,今天一个宴请,明天一个接待,把郑厅长拖得分身乏术,始终没能腾出空来。眼看两个月过去了,郑厅长的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倒把小杨老师给等来了。

小杨此次前来有两个目的:一是传达个噩耗——杨宝国老师刚刚离世;二是应爷爷临终前交代,送给郑厅长一罐腌菜。

腌菜很普通,还是雪里红,拌着麻油,酸中透着香,同当年一个味儿,就连装腌菜的罐子也是当年那个。不过令人纳闷的是,杨老师送这罐腌菜是啥意思?对着罐身仔细一瞅,看到上面写的一个数字——18,郑厅长顿时明白过来。

30年前,杨老师虽说送出了18罐腌菜,但顺子真正吃到嘴里的却只有17罐。因为去取第18罐的时候,正赶上一场暴雨,顺子在泥泞路上前行,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腌菜罐给打翻了。

就为这事,顺子伤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站在大槐树下,当着杨老师的面起了个誓,说等他将来有了能力,一定将槐树村的泥巴路换成平坦大道。当时,杨老师还打趣说:“等到了那天,我让师娘再做一罐腌菜,给你凑齐18罐。”

这么多年过去了,槐树之约早被自己抛到了脑后,想到这儿,郑厅长羞愧地说:“小杨,我愧对你爷爷,临了也没能给他老人家一个满意的交代。”

“郑伯伯不用自责,其实您已经做到了啊。”小杨说着掏出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条平坦的乡村大道,看背景,应该就在槐树村。

槐树村的路况能得以改善,全亏了两个月前郑厅长的一句话,说两个月之内他会重返槐树村。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县里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领导进村,交通不便咋行?一个碰头会过后,第二天工程队就开进了槐树村……

道路开通那天,杨宝国离去了。小杨说,爷爷走前脸上挂着笑,留下这么一句话:“顺子的话还真是一言九鼎啊!”

听到这儿,郑厅长不禁一阵汗颜……

分类:民间故事 作者:刘丽华 期刊:《故事会》2015年16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