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7年17期 > 〖中篇故事〗合租房

〖中篇故事〗合租房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3-12 19:55:27

一个小小的意外,打乱了儿子为母亲精心设计的行程,让母亲看到了儿子真实的“北漂”生活——有辛酸,有挫折,更有激情和梦想……

1.上北京

张女士夫妇原先都在县城的小学当老师,现在退休了。儿子在北京读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在北京,在搞什么“吉他培训”,和人合租了房,当了“北漂”。张女士夫妇的意思是要儿子回到家乡来,可儿子不愿意。张女士不放心,这一回就亲自去北京一趟,实地考察一番,看看儿子的工作、生活到底怎么样,实在不行,说啥也得把儿子拽回家。

这天,坐高铁到了北京,张女士按照儿子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进了地铁。

十一月的北京还没下雪,却也寒冷异常。张女士靠着儿子提供的路线图已经换乘了两次,儿子之前告诉她换乘三次就到了,可就在这时,她迷路了。

早上八点半,正是地铁里人多的时候,张女士看时间不早了,便决定找人问路,就在这时候,旁边一个姑娘的拉杆箱突然坏了,张女士就上前去帮忙。见姑娘也是刚从外地过来,她觉得亲切了许多,便和姑娘攀谈起来,并趁机问姑娘自己要去的那一站该如何换乘。

巧的是,姑娘也要去那一站,不过因为要先去看个亲戚,得早几站下车。于是张女士便和姑娘一边聊天,一边搭伴上了路。

姑娘很健谈,一路上,她告诉张女士,自己是从老家来看男朋友的。男朋友年初来北京打工,就住在他们要去的地铁站附近,忙活了快一年也没顾上回家。知道她来,男朋友专门跟公司请了假,下午三点下班后就能见面,能在一起待两天呢。

这姑娘虽然穿着不像城里人那么讲究,却也长得标致,见她凍得哆嗦,张女士有点心疼,便问道:“那你怎么这么早就坐火车来北京了啊?”

姑娘有点不好意思:“我买错票了。他忙,也没跟他说。我打算先去亲戚家,下午再过去找他。”

说着,姑娘要下车了,她亲戚就住在附近。她告诉张女士在哪下车,就道了别。现在还有三站,张女士就能见到儿子了。

很快,地铁到了站,张女士下地铁又走了十分钟,便到了儿子租住的小区门口。这是一个老小区,叫“幸福花园”。张女士进了小区正找着楼号,儿子小龙就跑了过来,把张女士带的行李一件件往自己身上挂:“您可来了,我的老妈哎!昨天写教案写到夜里三点,早上都没顾上去接您,路不好找吧?”

“就这点路能难倒你妈?小瞧人。”看到儿子后张女士长舒一口气,也更精神起来,“北京也不过如此嘛,也不知道哪儿比家里好。刚才路边卖的黄瓜,不知道哪运来的,都蔫了,要在咱老家……”

“行了行了,妈,咱先不说黄瓜,先进屋看看。”小龙打断母亲的话,带她往自己租的房子走。他知道,母亲此番来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看看他住得怎样,这件事,关系到家里是否同意他继续在北京待下去,事关重大!

2.儿子家

7号楼601是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小龙和别人合租。张女士年轻时住过大杂院,但这种几户人家共用一套房子的大杂屋还是头一回见。儿子告诉她,最大的一间住着一对白领夫妻,其次的一间住着两个考研的女学生,他一个人,住了最小的一间,既清净,也便宜。

进了房门,再进了卧室门,张女士才算是到了儿子的“家”。所有行李往地上一放,能坐下的也只有床了。屋子整洁、干净,显然是为了迎接她而专门收拾过的。

张女士环顾四周,看到一个用合金支架和厚布搭起来的衣柜,放着儿子的四季衣服,旁边还有个用支架和塑料板组装的储物箱,放着其他杂物。一个不大的电脑桌下面有个小圆凳,再有就是自己坐着的单人床了。十多平米的卧室,虽说不算个正常的家,倒也五脏齐全,找不出一点瑕疵。

张女士指着床后面窗户边上的大衣柜,问:“那里放着什么?”这个大衣柜,是这屋里唯一一个不是简易组装的正常家具。

“那是房东留下的,放着一些被褥啥的,还有我的吉他、支架和给小孩们培训用的教案。”小龙回答着,“您说要来,我就请了两天假,把东西一股脑都塞进去了,这两天就不往外拿了。”

小龙边说边倒了杯水,随后又把水递给母亲:“怎么样?还满意吧?”

张女士喝了一口水,说:“我看不怎么样,我告诉你,这个居住条件,是我能允许的底线了,要是折腾半天住得还没这个好,就趁早给我回家去。你二表舅还没退休,在咱中心小学弄个音乐老师还是可以的,总比在这儿给人做什么吉他培训强……”

“好了,知道了,妈,都会越来越好的。走吧,也快中午了,我带您尝尝新鲜玩意儿去。”小龙如释重负,拿起钱包准备出门。

“去哪?吃啥?还有事没办完呢。”张女士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小龙有点疑惑:“什么事?”

只见张女士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了几页后合起来放床上,站起身拍了拍衣服,说:“买菜去,我要在你这儿给你做一顿饭。”

“啊?”这件事完全出乎小龙的意料,他急切地看看表,十一点半,便站起来说:“好,买菜去。”

娘俩一起出了门……

离幸福小区不远处就有一个菜场,母子俩逛了一圈,又到附近一个超市转了转,买了黄瓜、西红柿、茄子、鸡蛋、肉,几瓶简单的调味料是小龙刚从超市“闪购”的,一起“闪购”来的还有一把筷子、三个盘子和两个碗。

所幸的是,厨房里有共用的锅和刀,在小龙租到这间房子的一个月里,他从来都没关注到厨房里还有这些东西。

工作日的白天,合租的其他人都在单位或学校忙着,不会回家,小龙便和母亲在厨房忙活了起来,一会儿工夫,一桌简简单单的家常饭便做好了。

娘俩坐在客厅里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看得出,张女士做了一顿饭,对儿子的这个住处已经满意了许多,大概对于一个母亲来说,给子女做一顿家常饭,是对牵挂着他们的心最好的抚慰了吧。

3.巧相逢

吃完饭,小龙看看表,已下午一点。他快速收拾完碗筷,对母亲说:“下午给您安排的日程是看电影,让您感受一下大城市最简单的娱乐生活。”

张女士却说:“我不喜欢看电影,在家待着挺好,多陪陪你,晚点你再送我去宾馆。”

“哎呀,好不容易来一次,怎么能待家里呢?”小龙坚持着自己的主意,“这两天我跟您都住宾馆,陪我时间多着呢。”

正说着,“啪”的一声,家里断电了,小龙说:“看来是该交电费了,您在这儿等着,我先去物业交个电费,回来跟大家平摊,二十分钟就回来。”说着,他就拿着钱包出门了。

不到两分钟,便传来了敲门声,张女士心想怎么这么快,一开门,惊呆了:门口站着一个姑娘,她竟然就是早上地铁里遇见的那一位,手里還拉着那个坏了的拉杆箱!张女士惊讶地问:“姑娘,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姑娘显得一样的惊讶:“阿姨,您怎么在这儿?”

“这就是我儿子租的房子啊,早上我下了地铁就来这儿了……先进来再说。”张女士把姑娘让到客厅,姑娘抬头似乎想找门牌号,她一边找一边说:“是吗?我男朋友给我说的地址好像也是这儿,这是……”

“幸福花园7号楼601呀,不对啊,我儿子跟我说,这里三间屋子,一间住着一对白领夫妇,一间住着两个考研的女学生,剩下一间就是我儿子的屋了。”张女士请姑娘坐下,姑娘显出一些不好意思:“哦,是吗?那是不是我听错了?我也不记得是7号楼还是4号楼,反正大概就这附近。我男朋友三点下班,我看完亲戚时间还早,就先过来了,心想,住在一起的会给开门,先进来歇会儿,没想到找到您这儿来了,要不我再去找找吧。”

“那就一会儿再找,外边那么冷,我儿子去交电费了,一会儿他回来我们再出门。你先歇歇,你男朋友下班还得有一会儿呢。”张女士把姑娘请进儿子的卧室,给她倒了杯水,两人又聊了起来。

姑娘说她男朋友是给小区安空调、修电线的,也是跟人合租一套房子。平时一忙一白天,电话都顾不上打。看到屋子里用支架、厚布和塑料板组装的衣柜和储物箱,她激动起来:“原来组装的家具是这样的啊,我男朋友说他住的地方小,家具都是网上买来材料自己组装的,我心想用塑料组装的家具能用吗?没想到还挺结实。”

张女士笑着说:“看来这大城市的生活啊,都一个样。”

一点二十分左右,小龙回来了,看到屋里坐着个姑娘,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母亲从家里带来个相亲对象呢,听母亲说是路上认识的,找错地儿了,才放心下来,他对母亲说:“时间差不多了,那咱出发吧?”

张女士说声“好”,便对姑娘说:“那姑娘你就委屈一下,再去找找吧。”

姑娘拿起行李说:“阿姨,没事,我再去4号楼看看,我男朋友也快下班了,谢谢你们。”

三人出门,姑娘去了4号楼,张女士和小龙出了小区,准备坐地铁去电影院。

路上,一个看上去不到三十的年轻人跟小龙打招呼,小龙告诉母亲,那是邻居李大哥,平时挺照顾他的。

娘俩来到地铁口已经是一点四十分了,小龙看看表,说:“还好,来得及。”说着,他便带母亲进了地铁站……

4.撞上啦

张女士当了一辈子老师,她做事喜欢条理清楚,按部就班。这次来京考察儿子的生活状况,她感觉任务重大,专门把每一件要做的事记在笔记本上,完成一件打一个钩,这样做能让她觉得安心。

而这时候张女士却一点也安心不下来,因为她翻遍了身上的口袋和随身带的包,记事的本子却不见了踪影。小龙见母亲突然停下脚步,急切地在包里翻来翻去,就问了一句:“什么东西落家里了吗?”

“哦,对,想起来了!”小龙这一问提醒了张女士,“我那个记事的本子,落你床上了。”

“嗨,我当是什么呢。”小龙毫不在意地说,“放在家里没事的,明天我取了给您送宾馆去。”

“那可不行。”张女士倒固执了起来,“我这几天要做的事全在上面呢,不拿着它我心里老觉得没谱。”

“哎哟,我的老妈哟,我在您身边呢,有什么没谱的,几件事而已,我提醒您不就得了?”小龙极力劝阻母亲,却不想母亲竟执拗得像个孩子,“不行,我还是得看本子。回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陪我去拿吧,乖儿子。”

见拗不过母亲,小龙只好让母亲在地铁站里等着,他跑回去帮她拿,说完,还没等母亲开口,他就向着来时的方向,飞奔了过去。

张女士先是在地铁站里等,等着也无聊,于是就沿着刚才的路又往回走了起来。尽管儿子已跑远,她依然慢悠悠地往回走着。走过菜市场,儿子没回来,张女士接着往前走;走到小区门口,儿子还没回来,张女士继续接着走;走到7号楼楼道口的时候,依然没有看到儿子回来,张女士便觉得时间有点久了。那么大点地儿,总不至于找不着吧?她一边想,一边上楼去了。

才上到一半,张女士就听到楼道里一阵争吵声,又上了两步,便听到了一个女子气急败坏的叫喊声:“你今天要是不给我说清楚,咱俩就没完!”

这声音是歇斯底里地喊出来的,张女士听着觉得有些熟悉,她心头一紧,一脚跨两个台阶,往楼上跑去……

张女士跑到601室门口,只见房门大开,客厅里,小龙,还有那个刚才楼下碰到的李大哥,和早上地铁里遇见的那个姑娘,三个人正僵在那里,因张女士的突然闯入,三人瞬间停止了争吵。那姑娘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张女士隐约感到,一个深藏的、她毫不知情的秘密就要揭开谜底了……

5.说真相

北京是一座忙碌的城市,即便是工作日的下午,也到处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幸福花园”小区旁边有家麦当劳,此时,店里点了餐的人们都端着盘子寻找着座位,脚步匆匆,表情淡淡,谁也不会注意到角落里的一张小桌旁,四个坐在那里默不作声的人。

四个人中,张女士和那姑娘坐在一侧,神情凝重,小龙和李大哥坐她们对面,低头不语。四人像是被一个透明的罩子罩着,和整个店里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女士开了口,像是学校里的老师在审学生:“说吧,谁先来?”

李大哥看看小龙,小龙清了清喉咙,说话的声音轻轻的:“我先来吧。既然这样,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我就都说了吧。妈,我其实没做吉他培训。刚毕业的时候想跟同学组成一支乐队演出,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可实际情况是,我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遇到了一系列没预料到的困难。两个月后,乐队解散了,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以后有机会还会再组起来的。”

小龙说,乐队没组起来,就打算找工作。毕业都两个月了,总得挣钱吃饭呐。他想过去做乐器培训,但面试了一个,人家没要他,说他能力很強,但是不适合教学。其实他也不想去做培训,毕竟心里还惦记着乐队的事,所以后来进了一个朋友开的酒吧,干驻唱。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小龙的语速和声调都一下降了很多,他偷偷抬眼看了母亲一眼,果不其然,他看到了母亲生气加失望的表情。

小龙继续说着:“其实干驻唱挺好的,一直练着不手生,就是得晚上工作,也就是……对,上夜班,白天睡觉。一开始跟朋友一起住的地下室,住了一个多月,听说您要来北京,我想这地下室无论如何难过您的法眼,便想着换个住处,但又确实没攒下什么钱,所以就打算想个办法糊弄过去。”

张女士脸上的表情已经变成愤怒了,小龙怯怯地看了母亲一眼,说:“李大哥我们早就认识,他来我们酒吧改装过线路。那天聊到没钱租房子,李大哥就出了这个主意——两个人合租一间屋。我觉得挺好的,于是我俩就达成了共识,就这么合租了。”

姑娘生气地看着李大哥,李大哥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开始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最初主意是我出的。认识小龙之前我没觉得什么,认识小龙并看到他的作息时间后,我突然觉得我们之前租房子挺浪费。我白天一天不着家,晚上回去也就睡一觉,醒来又得干活;小龙正好相反,一晚上不在家,白天回家睡觉。我想,要是我俩合在一块儿,一间房子不就充分利用了吗?两人合租,房租还减半了呢,毕竟我来北京一年,挣得也不多。”

姑娘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大哥,望着姑娘的眼神,李大哥慌了,沉吟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了下去:“我俩一拍即合,就租下了这间屋子。我每天从晚上七点用到早上七点,小龙用剩下的12个小时,我们这么租了有一个多月啦。小龙之前说过,阿姨这几天要来北京探他的班儿,可我们都没想到盈盈突然也要来,而且还是同一天……哦,对,我女朋友,夏盈盈。”

李大哥把姑娘简单地介绍给小龙母子,然后继续“交代”:接待家人总得是白天,但两人同一天来,这就不好办了。这次小龙出了个主意,把白天再分开,两人合用。只要挺过这个白天,接下来小龙母子去宾馆住,就不会露馅了。

两人定在下午两点交接,小龙头天下班后直接接待阿姨,李大哥再上半天班,两点小龙母子离开,李大哥下班回去收拾。之所以对盈盈说三点下班,就是想利用这点时间把小龙的东西换下来,码到窗户边的大衣柜里,然后李大哥把自己的东西摆出来。这大衣柜,是他俩东西的中转站。

李大哥说着,连他自己也感觉到了其中的苦涩,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漉漉的了。张女士和盈盈一言不发,听得很入神,也很惊讶。

李大哥咽了一口唾沫,说:“可我没想到盈盈买错了票,在北京已经转悠了一上午。快两点的时候我回来,碰到了小龙和阿姨刚出来。我打了招呼,心想还好来得及,然而刚进小区就碰到了盈盈。我打算先不收拾东西了,就说是朋友寄存的,先带盈盈进屋,我一点都不知道在这之前她已经来过,还碰到了你们。盈盈让我解释清楚为什么这屋子已经被别人占了,我正焦急地想找借口,小龙就冲进来了。见我俩还在支支吾吾对眼色,盈盈终于忍不住,大喊起来,然后,阿姨您就来了……”

事情“交代”完,四人一阵沉默。终于,张女士站起身,说了一句:“收拾收拾东西,尽快把工作辞掉回家。”说完,她就转身离开……

小龙随即追了上去,到了宾馆,办好了手续,在房间里,小龙软磨硬泡,声情并茂地说了自己的理想。张女士听了,最终答应让他继续留在北京,条件是必须尽早换一份正常作息的工作,然后重新租个房子,合租没问题,起码自己住一间,钱不够可以先向家里要。

让大家欣慰的是,没过几天,李大哥所在的公司也开始给员工张罗住房问题,他和工友们可以一起租住一套房子,加上公司的一些补助,算下来也能省不少。

张女士离开北京那天,儿子小龙、李大哥和夏盈盈过来送站,他们在检票口外一起向她挥手,大声喊着“路上小心”、“到家了说一声”。

火车开了,张女士拿出笔,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加了一条:“帮儿子实现他的梦想”,这一条还没打钩……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中篇故事 作者:老图 期刊:《故事会》2017年1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