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7年17期 > 〖中篇故事〗大移民

〖中篇故事〗大移民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3-12 19:56:09

一朝风云突变,他失去了一切。从烈火中死里逃生,他犹如恶鬼从地狱重回人间,发誓要让伤害过他的人血债血偿……

1.一夜破产

元朝末年,春谷县有个富有的员外,名叫苏子国。这天,苏子国正在午睡,管家胡贵一路跌跌撞撞地跑来,连门都没敲就冲了进来,喊道:“老爷,老爷,不好了!皇上逃走了……”

苏子国猛然惊醒,心里“咯噔”了一下,挥起手狠狠地扇了胡贵一个耳光:“胡说!”

胡贵捂着腮,委屈地说:“外面都在说,新皇上姓朱,年号都改了。”

听完胡贵的话,苏子国慌张地穿上衣服,匆匆赶到门外,连轿子都来不及坐,就向县衙跑去。他必须第一时间见到县令何方元。

苏子国跑了一路,汗滴了一路,到了縣衙,看到门前还是以往那个熟悉的门倌,才安心了一点。他摸出几角碎银,扔给门倌,问道:“何大人在家吗?”

门倌点点头,为苏子国打开大门。苏子国松了口气,既然县令还是何方元,那么事情就不大。

苏子国和何方元的关系一直不错。年前,在一次密谈中,苏子国答应了何方元的怂恿,愿意给元军提供大量的军粮。连年战乱,军粮给出的差价让人咋舌,苏子国答应只要这笔生意做成,会给何方元两成的好处。这是苏子国这辈子做过的最大的买卖,他押上了所有的房屋和田地,还借了无数银两。他以为不久的将来,这笔钱将会成倍增长,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皇朝说没就没了。

苏子国进入内院,何方元正在树下乘凉,他看了一眼满头大汗的苏子国,笑了笑说:“苏兄如此匆忙,是来看看我还在不在这个府上吧?”

苏子国干笑了几声,说:“何大人德高望重,您这样的人才,不管什么朝廷都理当重用。”

“我还能坐在这里,确属万幸。正准备让下人去通知你……”何方元欲言又止,沉默了片刻才说,“苏兄,你还是趁早逃吧。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没法帮你,只怕再迟些,等新朝廷的钦差大人巡视到此,助敌之罪你担待不起。”

苏子国的心猛地一沉:一切都完了,大势已去!他不知道是怎么走出的县衙,踉踉跄跄地往回赶,他要赶在变故之前,收拾细软,带上妻儿逃路。可是刚到家门口,就发现他的家已经被债主包围了。

这些债主,都曾是苏子国的“挚交”,他们是米店、布店、油店、茶店各色店铺的老板,如今他们都在门口嚷嚷着,咒骂着,什么难听骂什么。而庭院门前,守着的却是赵家当铺的几个打手,其中一个头目一脸蛮横:“都滚远点,这个屋现在不姓苏了!”

消息比苏子国想象中还要传得快,他正在犹豫要不要和债主们见面,却听见有人大喊:“他在那儿!”一眨眼,所有债主都围了过来,那些曾经和善的面孔,如今都已经扭曲,他们喝问苏子国,什么时候能还钱。

苏子国强自镇定,朝大家拱了拱手应道:“诸位,请息怒,朝廷的款项还没有到,等银子一到,苏某定当连本带利,一并奉还。”

苏子国的话还没有落音,突然耳根一疼,不知谁趁乱扇了他一巴掌,然后就有人叫道:“还在撒谎,你把爷儿们当傻子呢!”苏子国还没有反应过来,债主们的拳脚就砸了下来。他们借出的银两都化作了愤怒,苏子国被打倒在地,身上不知挨了多少拳脚……

.2.死里逃生

苏子国像死了一样躺在地上,直到债主们觉得再打可能会出人命,才各自骂骂咧咧地散去。苏子国全身泥血,慢慢地爬到宅院门口,他首先看到的是一只脚。对,没错,只有一只。

那只独脚上穿着一只考究的靴子。这只靴子,至少要值五两银子,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苏子国认识它,它属于赵三典。苏子国慢慢地抬起了头,冲着赵三典笑了笑。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嘴里全是血,笑得比哭还难看。

苏子国破产,赵家当铺的主人赵三典是唯一的受益人,因为当初苏子国将田地和房屋抵押给赵三典的时候,价钱低得离谱。苏子国当时踌躇满志,以为不久后就能赚大钱,赎回田地和房屋易如反掌,只是没料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

赵三典看着满嘴是血的苏子国,皱了皱眉,同情中带着揶揄地说道:“你还是快走吧!”

苏子国也知道自己应该走,可是他想回家带上妻儿,带上细软。

赵三典叹惜地摇了摇头:“兄弟,你还是没经历过江湖啊,我失去的这条腿告诉我,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相信。你的妻子已经在我来之前,裹着细软跟相好的跑了。这个屋,不过是个空屋,你还有进去的必要吗?”

相好?苏子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妻子会有相好?他苏子国在春谷县怎么也算个人物,谁敢动他的女人?

赵三典冷笑了一声:“你妻子和管家胡贵在你眼皮底下通奸,你却毫不知晓,真不知道你的那些钱是怎么赚来的。”

胡贵?苏子国只觉得浑身发冷,他最信任的两个人有奸情,还一起带着细软逃走了。这对苏子国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

赵三典的双拐发出“笃笃”的声响,他已转身进了门,临进门的那一刻,又回过头来说道:“兄弟,留着命才是最重要的,你再不走,你这条命就没了。那些债主得到的消息,都是何县令派人通知的。为了拿到你的田地和房屋,我可没少给他好处。”

苏子国现在终于明白了,是何方元要逼走自己。自己如果留在此地,成为阶下囚,没准就会说出何方元和他一起资助元军军粮的事。新皇即位,谁也不知道是什么脾性,所以何方元这一招很谨慎,逼苏子国逃走,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何方元才能高枕无忧。

苏子国已经没有一点退路了,他剩下的路,只有一个字:逃!

苏子国尽量避开人群,找一些小村落乞讨为生。几个月风餐露宿,他的牙龈已经全部溃烂,啃不动树皮和草根了。终于,他决定去前面的芜城讨点饭菜,毕竟城中的人们生活富裕一点。

进入芜城,苏子国奇怪地发现,这个县城的街角没有乞丐,他一个人蹲在那里有点突兀和可笑。路过的人们都能看见他,却没有人丢给他一个铜板或一个馒头。

一隊衙役路过,苏子国慌忙低下了头,然而,几个衙役却站在苏子国的面前,让他抬头。苏子国抬起了头,为首的衙役连盘问都没有,就大手一挥:“带走!”

苏子国并没有被带到牢房,而是被带到了郊外一座破旧的庭院。庭院内,有无数和他一样的流浪汉。到了晚上,苏子国喝上了又香又烫的米粥,他这才明白,如今,乞丐出身的新皇帝最大的愿望竟然是天下再也没有乞丐。不久前,皇上下了一道圣旨:“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从此,各地再也看不见乞丐行乞,行乞者都被安置在居养所里,登记在册,不必再颠沛流离。

苏子国也登记了,他用了个假名,叫刘二。住在居养所里,苏子国暂时告别了生活的艰辛,内心的痛楚却又开始苏醒。这天深夜,整个居养所的流浪汉都已睡去,只有苏子国夜不能寐。

这时,门外发出了轻微响声,像是有人在锁门。苏子国轻轻起身,来到门边,听到门外有人低声交谈。那交谈的内容,让苏子国的脑中响起了一阵惊雷。门外的几人,竟然商量着要将这些流浪汉全部烧死。

苏子国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逃走,可是门已锁上,火很快冲天而起。苏子国再也无暇多想,他抱起一床破旧的棉絮,冲到尿桶边,将所有的尿浇透了棉被,然后披在身上。屋里开始出现了慌乱的号叫,苏子国保持着最后的冷静,忍受着火烤烟熏的痛楚,在后窗烧塌的一刹那,披着被尿浸湿的被子,冲了出去。

苏子国冲出了火海,他的身上已经着火,直到滚入一个泥潭里才熄灭了火焰,没有保护的脸上和手上,疼痛难忍。

回头再看居养所,一片废墟,他成了这次火灾唯一的幸存者。

3.重归故里

洪武二年的春天,春谷县来了一个人,此人整张脸都是火烧的痕迹,一双眼睛发出阴郁的光芒,格外瘆人。他说起话来,声音沙哑不堪,嗓子像是被烟熏坏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苏子国,但他如今已经改名叫刘二。春谷县也有居养所,里面也住着一些流浪汉。刘二住在春谷县的居养所里,酝酿着心中的计划。

刘二去县衙的那天,门倌还是那个门倌,但他已经根本不认识刘二。刘二说要求见县令何大人,却着着实实挨了一顿打。一个流浪汉,口出狂言,想要见县令大人,不打他打谁?

刘二擦去嘴角的血迹,指着门倌沙哑地说道:“如果你不帮我通报,等我再想办法见到何大人之后,你可能就看不成这个门了!你告诉何大人,有人送来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门倌看着刘二笃定的样子,有些发虚,恨恨地骂了一句,才转身进了门。

刘二终于有机会走进了院落,何方元正坐在厅前的红木椅上喝茶。刘二不急不徐地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何方元双手一抖,重重地放下茶杯:“胡说,本县怎么能做这样贪赃枉法的事情?你是不是想来找死?”

刘二淡淡说道:“当年曹操粮草不济,就让仓官克扣士兵粮食,于是军心不稳。曹操为了消除传言,又将仓官杀了,这样士兵反而认为曹操军纪严明,军心稳定了。那个仓官,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替罪羊。而我,愿意当那只羊。”

何方元依旧冷冷地看着刘二,说:“我凭什么要用你?”

刘二毫不畏惧地回道:“因为其他人不敢拿命冒这个险,而我面目丑陋,无牵无挂,才能为您所用。”

何方元确实是老狐狸,他死死地盯着刘二,问:“居养所里只有这点流浪汉,就算皇上给他们每人百两银子安置,又如何能发财?”

刘二道:“机会是制造出来的,只要何大人愿意,我可以为您制造出无数的穷人。”

说罢,刘二说出了一番让何方元大惊失色的想法。不过,何方元很快恢复了镇定。改朝换代之时,他为了保住官位,已经用尽了所有积蓄,而如今的皇上,对待官员无比苛刻,想再从官位上弄钱,着实困难,刘二的方法,确实是万全之策,有他这只替罪羊,能挡去很多麻烦,但刘二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要的到底是什么?”何方元的口气终于缓和下来。

刘二看了看还杵在院外的门倌,指着门倌说道:“我要的和您一样多。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让那条狗先来叫我一声刘老爷,虽然他得罪了我,但您仍然要把他留在这个位子上,他确实是条好狗。”

何方元终于知道,一个能想出这种主意的人,绝不是简单的人物,他甚至要和县令平分利润,可是如果没有他,自己就只能当清水县令,一两银子也挣不到。前不久,芜城县令因为贪污居养所的扶贫银两,放火烧人事发,被凌迟处死。这样的覆辙,他可不愿重蹈。

刘二走出县衙的时候,门倌哭丧着脸,脸颊上还留着何县令的巴掌印。门倌毕恭毕敬地打开了门,躬身对刘二说道:“刘老爷,慢走。”刘二停下脚步,摸出身上仅有的两枚铜钱,扔给了门倌,才扬长而去。

从此,他不再需要这些铜钱了,他要的只有——银子。

居养所的所长变成了刘二。刘二是穷苦人家出身,对流浪汉特别好。居养所的钱不够用,刘二拿出一块祖传的玉佩,用盒子封好,请何方元县令当保,去赵三典的当铺当了几十两银子补贴了进去。

流浪汉比普通人的日子都过得滋润,春谷县一些光棍甚至抛下贫瘠的田地,来到了居养所,邻县居养所的人也偷偷地跑到了春谷县。不久后,春谷县居养所里上报的人员竟然已高达几百人。这些人,每月由府衙核实后,上报朝廷,拨下银两养活。

银两到了之后,刘二拿着钱去赵三典那儿赎回玉佩。刘二是何方元的人,赵三典当然不敢怠慢,拿出当初封存的盒子,原样奉还。刘二当场打开盒子,可盒子里哪有什么玉佩,只是一块石头。赵三典看见石头,心里一惊,知道来者不善,但他走过江湖,立马打着哈哈说愿意赔钱。刘二冷哼一声:“那是祖传之宝,你赔得起吗?”

赵三典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能在春谷县开着这样的当铺,没有一定的手腕和势力,也是寸步难行。既然好说不行,那只有用武了。

刘二简直就不堪一击,被扔出当铺时,丑陋的脸上沾满了血迹。赵三典指着他说道:“别以为有何县令给你撑腰,你就可以不识抬举,有空你问问他,老子是什么人!”

刘二擦了擦脸上的血迹,一言不发地走了。当天晚上,赵三典的当铺就被人砸了,几百号人,全是居养所的人。他们把赵三典的当铺砸得稀巴烂,赵三典的另一条腿也被人打断了,成了一个瘫子。他一步一步地往县衙爬,可是还没到县衙,就被衙役们当作了流浪汉强行送到了居养所。

赵三典寸步难移,被关在一个冰冷的房子里。半夜,刘二独自一人踱着方步走进来,指着赵三典的腿说:“你失去的那条腿告诉你,这世上没有人可以相信;而你剩下的这条腿会告诉你,不要轻易小瞧一个落难的人。”

赵三典瞪着血红的眼睛问刘二到底是什么人,要这样害他。刘二冷笑着并不回答,反而说道:“当年,如果不是你放走了胡贵,怎么会知道是胡贵背叛了我?”

赵三典这才惊恐地意识到,刘二就是苏子国。刘二并不否认,只追问胡贵的下落。赵三典突然大笑起来:“现在,你的儿子恐怕已经改姓胡了吧?”

赵三典当天晚上就死了,具体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但每个人都知道,赵三典这样一个狠角色,死在了刘二的手里,而这件事,何方元竟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4.变本加厉

刘二接手了赵三典的当铺,把他的财产全部变卖,换成银子,只留下了苏子国的宅院。刘二再一次站在苏家的院子里,无限感慨。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他想要回的,远远不止是这个宅院。

刘二将一大半银子分给了何方元,剩下的钱用来把居养所修葺一新,还建了澡堂。这天,刘二特意买来了酒肉,让居养所的人都大快朵颐。喝完了酒,刘二双目含泪,说:“诸位,我们遇上了一个好皇帝,给我们吃,给我们喝,可大家想过没有,居养所不可能养大家一辈子,因为这里不是家,只有有了自己的家,才能算得上好日子。”

流浪汉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刘二想说什么。

刘二继续说道:“如今皇上再次开恩,要将大家安置到曾经被战争破坏的地方去。每人都会分到一块地,从此大家一律平等,都能做个有家有室的人了。只不过,在去之前,你们要改一个对应的名字,去了就能找到安置的地方。”

流浪汉们一听,还有这等好事,不过就是改个名字,哪有不应承之理?刘二得到大家肯定的答复,牵动着嘴角,丑丑地笑了。

洪武二年,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开始移民垦田,凡愿移民垦田者,都由朝廷拨发路费和补贴。而刘二提供的这些流浪汉,离宽乡很近,所以,他们不过是顶替了那些远在狭乡早早被害死的冤魂,这样一来,刘二和何县令不但省去了移民的全部路费,还贪没了其中的大部分补贴。这笔生意,无本万利。

这一招,正是刘二从火场里逃出之后,悟出的一条发财捷径。每过几个月,从刘二的手中都会卖出一批搜集到的流浪汉。没有人追究刘二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间发了大财,反而到处传说刘二是春谷县最大的善人,只要走投无路,就可以投奔到居养所,然后开始新生活。那些被送去移民垦田的人到底命运如何,并没有人亲眼见到,但据刘二说,这些人无异于去了人间仙境。

刘二成了春谷县最大的善人,不单体现在居养所这块儿,他开始涉足春谷县的各种生意,他在米店旁开了另一家米店,在茶店旁开了另一家茶店,在布店旁开了另一家布店……这些店主无一例外,都曾是苏子国的债主,是把苏子国踹倒在街头的人。

刘二的店不赚钱,甚至亏本经营,他要的只是把对手挤垮,让他们的货物堆在仓库里发霉,让他们走投无路。刘二做的一切,降低了物价,让老百姓得到了好处。春谷县现在还有谁不知道刘二?老百姓供着他,何方元护着他,他成了春谷县的传奇。

只有何方元清楚,刘二得到的一切,是拿项上的人头换来的。只要一有风吹草动,何方元会第一时间拿刘二去顶罪。

刘二现在手下有了人,就派人偷偷地出去寻找胡贵。这天,终于有手下来报,说找到胡贵了,他在邻县的居养所里偷东西,被逮住了。

刘二不动声色地让人出高价将胡贵买到了自己的居养所。他看都不想看这个人,只让手下将胡贵绑在隐蔽的刑房之内,逼问胡贵的妻儿在哪里,可胡贵却死不承认自己有妻儿。手下按照刘二的吩咐,把胡贵往死里打,直打得他奄奄一息,仍然没有任何结果。再打,这个人就不是活口了。

夜深人静,刘二走进了房间。看着满身是血的胡贵,刘二的心也在滴血。终于,他长叹一声,嘶哑着声音说道:“胡贵,我一直待你不薄,你为何这样待我?”

胡贵费力地睁开眼,虚弱地问道:“你是谁?你如此拷打我,怎么叫待我不薄?”

刘二死死地盯着胡贵:“你为什么要拐走我的妻儿,他们现在在哪里?”

胡贵看着刘二丑陋的脸,泪水流过了带血的脸颊:“你是老爷!”

刘二无言地点了点头。胡贵痛苦的神情中有了一丝笑意,艰难地叙述起逃走那天的情形。

那天苏子国离家后,赵三典的几个打手就凶神恶煞地冲进了屋子。胡贵见情形不对,情急之下,只好带着夫人和少爷从后门逃走。等胡贵再回来找苏子国,却听赵三典说苏子国已经独自逃走了,胡贵只好带着夫人和少爷去了邻县的亲戚家暂避。两年多来,他们一直寻找苏子国的消息,却毫无音信。

刘二冷冷地看着胡贵,说:“你以为我会相信你的这些胡说?那些细软呢?”

胡贵苦笑:“老爷,细软我们一件也没带出去。现在夫人和少爷都在邻县的黄庙村,他们一直在等我讨食回去,你快去救救他们吧。”说罢,胡贵就昏厥了过去。

刘二听罢,再也顾不上细究,立即让人备马,连夜去黄庙村。

5.幡然悔悟

刘二赶到黄庙村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见到妻儿的那一刹那,他只觉得恍如隔世。他的妻儿正有气无力地相拥着躺在床上,瘦弱得不成人形。刘二的眼泪下来了,看到妻儿遭的罪,他终于相信,胡贵确实没有带走细软,那些细软都被赵三典吞了,但他还是不太相信,胡贵和自己的妻子是清白的。

刘二让下人买来饭菜,喂饱了妻儿。他的妻子这时才知道,这个面目已毁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苏子国。刘二让下人带着儿子去一边玩,然后才沉声问妻子:“你和胡贵没有奸情,为什么会死心踏地地跟着他?”

妻子怔怔地看着刘二,泪如雨下:“两年来,我日日盼着团聚,不料你回来了,问我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我把儿子交给你,也算对得起你苏家了,剩下的,我只能用死来证明清白了。”说罢,她转头就跳下了屋前的那口枯井,只留下一声沉闷的摔响。

刘二猝不及防,慌忙叫手下捞起妻子,却已是阴阳两隔。

临走的时候,还不是很懂事的儿子拉了拉刘二的衣服说:“你真的是我爹吗?你要带我走吗?走的时候,能不能去牛棚带上我家的管家胡贵?”

刘二吃惊地问道:“胡贵一直都住在牛棚里?”

儿子懵懂地点了点头:“他不住牛棚能住哪里呢?”

刘二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这一次,他又错了。

刘二带着妻子的尸体和儿子回到了苏家大院,儿子高兴地叫道:“这是我家,我记得,这是我家。”刘二听着儿子的笑声,心如刀绞,这个可怜的孩子还不知道,他找到了爹,却已失去了娘。

这一切,是怪这个乱世,还是怪自己?刘二也不知道。

胡贵被救活了,成了居养所里刘二最得力的手下。

居养所里的人越来越多,可何方元却没有再收到一丁点银两。何方元特地去了一趟居养所,冷冷地盯着刘二说道:“我信任你,你可别耍什么花招!”

刘二淡淡一笑:“何大人,你放心吧,我会给你一个完整的交代。”

当夜,昏暗的灯下,刘二对胡贵说道:“我曾错怪过你一回,你可以恨我,但现在我必须把儿子再一次托付给你,你带着他连夜走吧。我作过的恶,已到了偿还的时候了。我不能给你钱,这些钱都是不干净的,我只希望,你能把我的儿子抚养成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胡贵流着泪,点着头。

洪武三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审批了一个大案:一个面目全非、自称叫苏子国的助敌罪人自首,他在逃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移民卖人案骇人听闻。朱元璋龙颜震怒,敕令严查,然后御笔亲批,斩杀了此类案件的所有涉案官员,共计319人。

(發稿编辑:吕佳)

分类:中篇故事 作者:蒋诗经 期刊:《故事会》2017年1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