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小说月报 > 小说月报2021年2期 > 〖短篇小说〗督战

〖短篇小说〗督战

分类:小说月报 更新时间:2022-08-21 17:48:11

顶牛爷是我们上岭村目前最长寿的男人。今年一百岁。

我六岁的时候,顶牛爷五十岁。那时候他很壮,像一头牛。我以为人们称他顶牛爷是这个原因。后来我知道不是,至少不全是。他跟常人不一样,头上长两只角。重要的是,他常常跟人过不去,总是顶撞别人。所以顶牛爷是这么来的。

我最早接触顶牛爷,主要是想看他头上长的两只角是什么样子,最好还能摸一摸。但顶牛爷总是戴着帽子,一年四季都戴。想让他把帽子摘下来很不容易。先得听他讲故事,等他故事讲到全神贯注的时候,再突然把他帽子摘下来,看他头上的角,争取摸一摸。我的计划是这样。

但我的计划总是没能得逞。原因是顶牛爷的故事太精彩了,我总是听得入迷。他的故事惊心动魄、生动和勾人,以至于我把他头上的角给忘了。

顶牛爷督战,是我最早知道的故事。

一九三八年,十八岁的顶牛爷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他是督战队的队员。所谓的督战队,就是防止官兵临阵脱逃的组织。在常规的部队和一般的战斗中,是少有甚至是没有督战队的。通常的战斗中,如有士兵临阵脱逃的现象,督战的工作就由指挥官或机枪手兼任。而专门设立督战队,除非是战事吃紧、生死攸关。事实上台儿庄战役打响之时,参战的中国军队是没有督战队的。二十九万中国军人抗击五万日本鬼子,似乎也没有设立督战队的必要。但随着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拒不服从第5战区总司令李宗仁的命令,不战自退,非但使中国军队失去了黄河天险,更将济南、泰安等地拱手让敌,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韩复榘遭到蒋介石枪毙的处置。杀鸡儆猴,韩复榘的不战而退和被枪毙,提醒了战区总司令李宗仁,设立督战队乃至关重要,是当务之急,各集团军、军团的每个师旅都要有。李宗仁把他的警卫营几乎全部分派下去,插在各师旅的督战队里。警卫营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个个武艺高强,是白崇禧亲自为李宗仁选送的。关键是,他们对担当战役总指挥的广西将领忠心耿耿。派他们去督战,想必李宗仁、白崇禧既放心又有信心。

顶牛爷被派往第20军团第31师91旅,当了一名督战队的队员。

战场就在台儿庄。

91旅旅长乜子彬看着从战区总司令李宗仁身边派来的督战队队员,个子矮肤色黑,且年龄还小,表示很纳闷和不屑,他对顶牛爷说:

小子,你是怎么当上的警卫?

顶牛爷听了不爽,立即顶嘴说:你是怎么当上的旅长?

乜子彬听了不悦,说:现在是我问你,还轮不到你问我,你算老几?

顶牛爷说:你问我这个话,也不该问我。

不问你问谁?

白崇禧总参谋长,他挑选的我。

白……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你说呢?

旅长乜子彬看着敢和他顶牛的人,已经判断出他来自桂系。他有所忌惮,虽然他的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但目前是在桂系将领的直接指挥之下,忌惮是对的。他机灵地转变态度,竖起拇指说:“广西人打仗勇、猛、狠,像豺狼虎豹。”

顶牛爷说:我这次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监督打仗。谁要是不服从军令、临阵脱逃,我就处置谁。

乜子彬说:如果是我这个旅长呢?

照样。

乜子彬忽然高兴了起来,他用河北人的大手往广西小子的肩上一拍,说:有种!我喜欢你。不过你放心,我乜子彬打日本鬼子,既不会不服从军令,更不会临阵脱逃。我所有的部下我的兵,只要有临阵脱逃者,任你处置,我绝不干涉。

顶牛爷见与旅长顶牛,顶出了尊重,他的态度也缓和了,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是怎么当上李总司令警卫营的警卫的。

乜子彬伸手一挡,说:不必了。

顶牛爷及其他督战队队员到了183团3营。该营的任务是摧毁日军在台儿庄北五里刘家湖村的炮兵阵地。日军的炮火正在从刘家湖村方向朝台儿庄猛轰,而三营的进攻遭到日军炮兵防卫部队的阻击,停滞不前。

督战队全副武装,跟在三营后面。队员们都佩戴印有“督战”二字的臂章,像握有尚方宝剑的御林军,威风凛凛。他们扎实向前,遇到龟缩在弹坑或壕沟里的士兵,就劝告和驱赶他们继续前进。遇到往后退的士兵,就朝天鸣枪,警告他们不准后退。如果还有士兵不听警告,继续后退,则逐渐把枪口降低。谁一旦越过警戒线,便格杀勿论。

督战队枪毙了三名越过警戒线的逃兵。

即便这样,溃退的士兵仍源源不断,而且人数众多,就像蝗虫一样席卷过来,让仅有的五名督战队队员杀不完,也不忍杀。

督战队与溃退的士兵形成对峙。逃兵们不再逃,但也不往回冲。督战队虽然不再开枪,但却寸步不让。双方僵持在那里,像几匹狼对阵一群豺。

逃兵里站出一个少尉军衔的人,是个排长。想必他周围的也是他的兵,和他一起逃的。他上前给督战队抱拳作揖,说:兄弟们行行好,放我们一马,让开一条活路给我们走,他日我们一定感恩戴德,涌泉相报。

督戰队立即就有人上前,是顶牛爷。他走到少尉跟前,瞪着少尉,先喷少尉一口唾沫,再伸手一指,说:谁是你兄弟?请你马上带领你的这帮逃兵,再冲上去,可以不法办你和你们!

少尉被喷唾沫,又受了指责,火冒了上来,用手指着自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管你是谁?你就是个逃兵!

旅长乜子彬是我大姐夫,少尉说。他一口河北腔,底气也足。

旅长是你大姐夫,李总司令还是我大舅呢,还有白总长是我干爹!顶牛爷说,他不仅顶牛,还会吹牛。

少尉说:既然我们都有后台,上面官官相护,那我们下面,不都是亲戚嘛。

顶牛爷说:我的意思是,我的后台比你硬。你信不信我敢毙了你?

少尉挺起胸膛,说:来呀,开枪打死我呀。我是逃兵不假,可我、我们为什么当逃兵呢?日本人的武器太好了,火力那么猛,我们打不过呀。

顶牛爷说:贪生怕死,武器再好都没用。

少尉说:你见过日本人吗?你和日本人干仗你就知道厉害了,你敢吗?你他妈的也就敢在后面吓唬我们这些中国人。

顶牛爷退后几步,端起冲锋枪,说:我给你三十秒钟,决定是不是往前,继续冲锋。

大约过了三十秒,少尉转过身,面向日军飞来和经过头顶的炮火,背对督战队队员的枪口,却不前进,像是等待子弹从背后射来。

顶牛爷一梭子枪毙了少尉。

其他的逃兵见状,吓得屁滚尿流,不知所措。

顶牛爷对惊恐的逃兵们说:你们退肯定死,往前冲兴许还有活着的可能,哪怕死了,也是条汉子,像个中国人。

有逃兵说:你把我们排长打死了,我们没长官了呀。

顶牛爷说:现在,我是你们的排长了。

督战队分队长想拦又不好拦顶牛爷,由着顶牛爷率领逃兵们折回去,冲锋陷阵了。

三营营长高鸿立和余部,还被困在前沿阵地上,焦头烂额、灰心丧气。他忽然发现逃兵们在一个陌生军人的带领下,回来了。他重新振作和兴奋,上前迎接。他看清了陌生军人的臂章,说:

督战队还真是管用呀。

顶牛爷把臂章脱下来,说:我现在是你的排长。我前面的排长,被我枪毙了。

高营长说:不,你现在是连长了,一连连长殉国了,你顶替他,你带回的兵也跟着你。

顶牛爷说:你问都不问我叫什么名字,就封我当连长了。万一我阵亡了呢?连个名字都不记得。

高营长说:你牛大爷,等这仗打下来,我连你祖宗八代都要问。

顶牛爷觉得营长连他的外号都懂,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可以了。他满意地领着带回的兵去一连就任。

一连剩下不到五十个人,加上顶牛爷带回的兵,也就七十个人。他清点完人数,再清理、检查武器和弹药。然后,重新分配,每人必配一把大刀和八颗以上手榴弹。顶牛爷对他集结完毕准备冲锋的连队士兵说:大刀是用来砍日本鬼子的,手榴弹是用来炸炮兵阵地的,不要用反了。

这时高鸿立营长过来了,说:给我发一把大刀和八颗手榴弹。

顶牛爷看着像是一起冲锋的营长,说:你不行。

我为什么不行?

你是营长呀。

现在不需要营长,只需要敢打敢杀的勇士。我要跟你们这些勇士一样,要一把大刀和八颗手榴弹。

顶牛爷说:那行。

高营长说现在不需要营长,其实是需要的。在他的呼号和指令下,三营发起了冲锋。前面已经有过多少次冲锋已不知道,但这回肯定是最后一次了。

高营长身先士卒,顶牛爷与他并肩作战,他们像并驾齐驱的马车或联袂比武的刀客,在前面杀开血路,做随后士兵的表率。挥起大刀向敌人的头砍去,日本鬼子的头也是肉和骨头长的,禁不起钢刀的砍和剁。面对凶狠迅猛、拼死一搏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中国军人,日本鬼子惊呆和吓坏了,最终无法招架,弃炮而逃。

这场战斗,三营最后只剩下三个人。如果不算上顶牛爷,是两个人。

高鸿立营长战死了,他身中五弹,在顶牛爷旁边倒下。

摧毁了日军炮兵阵地后,顶牛爷来到高鸿立营长的遗体前致哀。他对这位火线提拔他的长官说:都死了,你也死了,谁还认我这个当了半天的连长呢?我的连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当连长的事情,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好吧,我现在把连长还给你,就当你没有任命过我。

台儿庄战役结束,顶牛爷又回到警卫营。他自封排长亲率逃兵上阵杀敌并摧毁日军炮兵阵地的事迹,仍然被人知道了,除了他当连长这个事情。消息传到李宗仁总司令那里,他把顶牛爷叫来,对这个敢作敢为的老乡警卫说:我是怎么成为你的大舅的?我怎么不记得有你这个外甥?

当时白崇禧总参谋长也在场,说:他还讲我是他干爹呢。

顶牛爷说:总司令,总参谋长,二位长官,如果你们觉得我不配,收回就好了,就当我放屁。

举座皆惊。

李宗仁总司令有些小愠怒,说:你这个屁放得也太响了吧,就差蒋委员长不晓得。成何体统。

顶牛爷说:任由总司令发落。

李宗仁尴尬,手一挥,说: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白崇禧看出李宗仁愠怒是装的,但尴尬没台阶下是真的。他看着李宗仁和顶牛爷二人,对顶牛爷说:那就到我这儿来吧。

顶牛爷从此真跟了白崇禧,在他身边警卫排,当警卫,离白崇禧比离李宗仁还近,离当贴身警卫就一步之遥。但白崇禧去哪儿,他基本上跟去哪儿。他跟着白崇禧南征北战,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九年,跟了十一年。

一九四九年,解放军大兵南下,如秋风扫落叶,将国民党军队打残打败。白崇禧领军的国民党军队第三兵团,是节节败退,从东北撤到河南,再从河南撤到湖南。再撤,就是老巢广西了。

横宝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守住中南小半壁江山的关键一仗。这仗要是输了,就得退守广西,而广西的南边是海,再退,就像一群丧家狗被打落水里,注定上不了岸翻不了身。

國民党军队第3军团第7军,是白崇禧的嫡系,几乎清一色的桂军,作战勇猛彪悍,且武器装备精良,有“钢七军”的称号。白崇禧把全部获胜的希望,寄托在他的“钢七军”。

因为战事吃紧、生死攸关,白崇禧同样或不得不使出台儿庄战役的做法,或者说“法宝”,设立督战队。他把自己信任的警卫营的警卫,都分派出去,当起督战队的队员,或队长。

顶牛爷下到第7军171师,当督战队的队长。

171师师长叫张瑞生,是广西人。他看着已是膀大腰粗的顶牛爷,用家乡话说:拜托老弟,此战胜败,就看你督战的力度啦。

顶牛爷听了不爽,像当年乜子彬旅长说他一样。他直面甩挑子的师长,说:拜托我?那要你这个师长来做什么?我是督战的,不是指挥作战的。你是指挥官,仗打胜了,是你指挥有方;败了,是你指挥不力。我只是来帮助你打胜仗的。

师长张瑞生听了,尽管心里不悦,但对从白总司令身边来人,又是老乡,还是表示了尊重和欢迎。他对与他顶牛的顶牛爷说:171师六千多号官兵,都是我们广西老乡,但愿你开杀戒的时候,不要错杀和枉杀。

顶牛爷说:我打生打死这么多年,我比你心中有数。

171师防守的是横宝沿线的渣江地区。顶牛爷在主前沿阵地后面五百米,划定了警戒线。这意味任何后退都不能越过警戒线,违者军法处置,实际就是格杀勿论。

战斗打响了。先是解放军的炮火朝171师阵地一顿猛砸,像下饺子一样。顶牛爷看着同胞兄弟的血肉横飞,有的还掉到他面前,一阵阵心疼。这种对死难同胞的心疼与抗日的牺牲大不一样。为抗日而死,死得其所,心疼中犹然有一种尊敬。而这是内战,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死不值得,除了心疼,还觉得可怜。炮火压制之后,解放军发起进攻,国民党军队抵挡。两支敌对的中国军队交战,彼此拼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斗异常激烈。

171师开始出现了逃兵。

三三两两的逃兵,像河面漂浮的几根浮柴,出现在督战队的面前,自动停下,像是被大坝拦住了一样。他们没有强行越过警戒线,而是希望督战队放行,像船顺利通过船闸,那是最好。但那是不可能的,督战队个个面目铁板一块,黑洞洞的枪口对准逃兵,随时等队长一声令下,扣动扳机。逃兵们不愿死在这样的枪口下,也不愿回头去送死,就赖在那儿,听天由命或期待石头开花的样子。

顶牛爷既不下令鸣枪警告,也不直接格杀,像是忘记了自己是队长。他冷静、僵硬地站在那儿,像一尊石狮子。

逃兵越来越多,已经像被驱赶的羊群一样涌现。他们没负伤的扶着受伤的,有的把枪当成拐棍,有的索性把枪扔了。这些狼狈逃窜、丢盔弃甲的官兵,无非为了保命或求生。他们同样在警戒线和督战队面前缓行,或停下来,像是在手拿戒尺的先生面前彳亍的学生。

这众多的逃兵或骂骂咧咧,或喊疼喊死,全讲广西话,连呻吟也是南方腔调。顶牛爷听了亲切,更增加了同情和怜悯。生硬的他动摇了,像火塘边的冰块渐渐融化了一样。他情不自禁,浓重的乡音破口而出:爱拔灭够代当韦,瘦条吧,拜马然!(我死卵了,你们逃吧,回家去!)

逃兵们一听便知督战队队长竟然是老乡,无不释怀和欢欣。他们迈开了步伐,越过警戒线,像迁徙的动物涉过河水,然后择路奔逃。

顶牛爷原地朝天鸣枪,像是嫌逃兵们跑得不够快,也像是形式上的履行职责。

第一拨逃兵被放过,就像大坝有了缺口一样,还不是缺口,是故意开闸放水。第二拨逃兵接踵而来,自然而然也顺利通过了。

顶牛爷对其他督战队队员说:你们也逃吧,如果不想死的话。

其他督战队队员跑得一个不剩,他们各奔东西,像分飞燕。

师长张瑞生带着两名警卫也跑过来了。他衣襟敞开,露出肚皮,帽子也是歪的,但握着手枪。见顶牛爷独自在那儿,问:你的队员呢?

顶牛爷说:跑了。

你为什么不跑?

顶牛爷说:我为什么要跑?

师长说:你再不跑,就等着当解放军俘虏了。

顶牛爷说:我也不当俘虏。

那你是要杀身成仁咯,随便你。师长说。

师长正要走,忽然想起什么,要警卫把衣服脱下来,他要和警卫换衣服。两名警卫赶忙把衣服脱下来,让师长挑选着换,他们仿佛想在生死关头,过一把当少将师长的瘾。

顶牛爷在一旁冷峻地呵斥道:别动!再动我开枪了。

师长和警卫转睛一看,顶牛爷的冲锋枪正对准他们。

把衣服都穿回去,各穿各的。顶牛爷说,他拨了拨冲锋枪的枪口,每个人都点拨到。

仨人见顶牛爷不善,穿回了各自的衣服。

然后,顶牛爷对俩警卫说:你们走吧。

师长见警卫都走了,说:我呢?

你留下。

为什么?

你是师长。

师长?师长苦笑着说,我这个师六千多号人,死的死,跑的跑,快全沒了。光杆一条,还像个什么师长。

所以,你要留下。

我问你,留下干什么?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我可不想当俘虏。你可以,官不大。我官大,当俘虏也是死路一条。

不是留下,是跟我走。

去哪儿?

顶牛爷说:跟我去白总司令那里,做个交代。

师长张瑞生愣怔,看着顶牛爷,像看一个傻子或怪物,说:你脑子进水啦?

没有。

不进水你发什么癫?仗打成这样,怎么有脸去见白总司令?又怎么交代?

说白了,就是去承担罪责,顶牛爷说,我们都有罪。你指挥无能,我放走逃兵。你担你的责,我认我的罪。

我们去就是找死,晓得吧?师长说。

死活都要去。白总司令对我不薄,对你更不薄。

我不去。

必须去。我命令你,跟我走。

你没权力命令我!

我有。顶牛爷说,他示意师长看他督战队的臂章。我可以命令任何临阵脱逃的人,包括你。

那么多的逃兵,你为什么放他们跑,却偏偏不放过我?

因为他们是兵,是马。马是无辜的,所以我放马生路。你是官,最大的官,是骑马和养马的人,马死了和跑了,要不要给比你更大的主人个交代?你说。

师长犹豫,像是顶牛爷的话听进去了一半。

再不走我们可真是要当俘虏了,顶牛爷说。

不远处,烟尘滚滚,喊杀震天。

师长见状,说:走。

顶牛爷与师长张瑞生肩并肩,不紧不慢地走,像两个闹别扭但目的地一致的兄弟。师长的腰间别着手枪,顶牛爷的冲锋枪挂在胸前,看上去谁也不犯谁,怕死,又不怕死。

但无论快慢,他们去白崇禧总司令那里报到,显然是来不及了。解放军占领了阵地并消灭掩护,追击而来。

顶牛爷和师长张瑞生,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解放军优待俘虏。愿意投诚参加解放军的,欢迎。愿意回家的,发路费,回家。

顶牛爷选择了回家。

说来很巧,解放军负责俘虏去留的一个副连长,是上岭村人,叫韦正年。他才十八岁,顶牛爷二十九岁。两人刚见面的时候相互不认识,因为顶牛爷出来久了,双方面貌变化太大。有一次,韦正年给士兵一级的俘虏上思想政治课,用普通话讲。讲到他也是从国民党军队投诚过来的,并且是带着一个连的士兵投诚,顶牛爷在下面用壮族话骂了一句,意思是这个仔人小马大。一下课,韦正年把顶牛爷拉到一边,用壮族话说你骂我。顶牛爷一听乡音,用壮族话问,你哪里的?韦正年说都安。

都安哪里?

菁盛。

菁盛哪里?

上岭。

我也是上岭呀。

那我怎么不认得你?

你是谁的仔?

韦光球。

哦,想起来了。我出来当兵的时候,你还是小屁孩。现在你长大了,变了。我也变了。

你外号叫顶牛爷。

对,是我。

你年纪轻轻,就被称作爷,真牛。

因为我老和人顶牛。

我建议你投诚,参加解放军。

不,我要回家。

为什么要回家?

我为什么不回家?

当解放军好,有出息。

因为你十八九岁就当了副连长?

我这副连长是立功当的,不是买的。

论功劳我比你大多了。

杀解放军?

杀日本鬼子。台儿庄战役,刘家湖村,摧毁日军炮兵阵地的战斗,你去查一查,有没有我?

你放走了许多国民党军队的逃兵,我是晓得的。

不然怎么样?继续跟你们打,还会死更多人。

你参加了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人,自己人。

我回家当平民百姓,就不是你们的人吗?

你……爱回回吧。

两个上岭村人在异地,用家乡话说嘴、还嘴、斗嘴,不亦乐乎,一个说服不了一个。两人短暂在一起,便分开了,各走各路。

关于顶牛爷巧遇同村人韦正年的事情,我长大以后,有机会见到了另外的当事人韦正年。那是一九九○年,时任金城地委书记的韦正年接受了我的采访。我作为雜志的特约记者,在与他访谈了廉政方面的问题后,额外问了他和顶牛爷的事情,重点核实顶牛爷有没有和他说过那样的话。这位战功卓著、政绩斐然的上岭人说:他和我顶牛,但是没有吹牛。

我说:如果当年顶牛爷听了你的建议,参加了解放军,那么他今天说不定也像你一样,当领导。可能当的比你大,也可能当的比你小。总之肯定不会只是一个平民。

韦正年说:说不定他在战场上就战死了呢。

那倒是。我说。

原刊责编李寂荡

【作者简介】凡一平,原名樊一平,男,壮族,1964年生,广西都安人。先后就读于河池师专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乡中学教师、文化局创作员、专业作家等职。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跪下》《老枪》,中短篇小说集《浑身是戏》,及诗歌、散文百余篇,据其小说或剧本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寻枪》《理发师》《跪下》《十月流星雨》《鲁镇》等。曾获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铜鼓奖等奖项。《非常审问》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现在广西民族大学影视创作中心工作,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分类:短篇小说 作者:凡一平 期刊:《小说月报》2021年1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