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当代 > 当代2016年3期 > 〖往事〗我的亲娘

〖往事〗我的亲娘

分类:当代 更新时间:2023-02-19 16:08:00

我的亲娘,按现在的称呼法应该是我的保姆或阿姨,但我娘一直让我和姐姐叫她亲娘。亲娘没有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因为她丈夫姓孙,叫嘉木,所以村里人都叫她“嘉木嫂子”,晚一辈的就叫“嘉木大娘”。我们的缘分,是从那场中国人永远不该忘记的战争开始的。

1937年冬,青岛沦陷在即。市长沈鸿烈率领文武官员及眷属潇潇洒洒地撤退了,富商豪绅等体面人物,也争先恐后外出逃难,驻守青岛的海军、陆军,完全放弃了保护国民、守卫领土的职责。正在青岛铁路小学任教的我的爷、娘,却约集了七八个热血青年,满脑子“宁死不做亡国奴”的信念,奔赴时为山东抗日前线的沂蒙山区。我爷因为不但爱国,而且有文化,作战有勇有谋,很快被提拔为51军于学忠部中校干事,任博山县长。我娘却不能适应行军打仗的生涯,重病连连,体力不支,只好退伍,到沂水县二郎谷抗日小学教孩子们读书。我娘是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的高才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穷乡僻壤的二郎谷,简直就是最高明的文化人。方圆几十里的乡亲,有点关于文字的大事小情,一般都是来找她帮忙。我的亲娘,家住小学隔壁,一来二往,就成了我娘的贴心人与最得力的帮手。嘉木大爷种地是百里挑一的好手,又是小有名气的泥瓦匠,只是年轻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一次,右腿受伤,略显腿瘸。他们唯一的儿子,却出落得极其精神,才十多岁就在镇上杂货店当伙计,算盘熟练,记账精明,掌柜都格外重用。

1939年中秋前夕,我爷打了一个小小的胜仗。最让他开心的是,俘获了一匹纯白的战马,我姐姐也几乎同时降生了!于是二郎谷上演了有史以来最壮观的抗日将军“衣锦还乡”的壮剧。乡亲们听娘说这消息,锣鼓、酒席早就准备停当。我爷骑着高头白马刚刚进村,鞭炮就炸响成一片!酒席摆了四五桌!家家户户都希望我爷去做客,但他只去了亲娘一家。我姐满月时,我爷又回来一次。亲娘执意要让嘉木大爷跟随前往。爷、娘都不同意,因为他是家里的独子,下面又只有一个独生儿子。我爷回队伍时,骑马走了三十多里了,才发现嘉木大爷早在路边等候,已经多时!没有办法,队伍上又确实需要真心抗日的好人,只好带上大爷去抗日,去打仗。嘉木大爷是庄稼人里的能工巧匠,却完全不会打仗。一和他恨透了的鬼子照面,就忘记了军纪,更忘记了危险,从战壕里一跃而出,要和鬼子拼命!不幸前胸立刻被打成马蜂窝!我爷拼命抢回他的血糊糊的尸身,又损失了好几个弟兄。爷亲自把尸身送回二郎谷,我亲娘整整哭了一宿。第二天清晨,就把满身孝服的儿子交到爷面前,说一定让孩子亲自给他爷报仇!我爷没有保护好嘉木大爷,满心愧疚,哪会忍心让小小年纪的侄儿再去当兵打仗?却又拗不过亲娘的一片报仇爱国的诚心!正为难时,我亲哥从背后抽出一把锃亮的军号,系着大红的绸子,当着我爷和乡亲们滴滴答答吹了一曲冲锋号,我爷立马把他抱上战马,一溜烟飞奔而去。我娘这才回过神来,抱起亲娘就号啕大哭起来。

1942年春夏,沂蒙山区的形势极度恶化。鬼子连续组织扫荡,手段越来越残酷。二鬼子也越来越多,而且名目繁多,派系林立,有明的汉奸,还有暗的。国民党政府的游击队,更是四分五裂,各抓地盘。我爷的一个县政府,一个县大队,打来打去,只剩不到百人。给养与弹药,都匮乏到极点。5月中旬,他带队伍与日寇周旋了十余天后,由于汉奸作祟,被封锁在一个狭长的山谷里,两边都是陡峭的峰峦,天上是飞机,前后都是鬼子和保安队的大部队。我爷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命令我亲哥回家送信,让我娘日后来收尸。亲哥死活不去。他说亲娘有嘱咐,什么时候也不准离开爷半步!爷只好让身旁的勤务兵爬山越岭,回二郎谷报信。二郎谷那时候也在鬼子的扫荡圈里,等勤务兵找到我娘和亲娘,已经是血战以后十几天了。

亲娘让娘家兄弟拉一辆板车,自己扶着身怀六甲的我娘,来到战场,两个女人立马吓傻了——一片尸体,遍地血肉!绿头的苍蝇和红了眼的野狗,成了这里的主人!她们哭着翻动着每一具残破的尸身,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亲人!她看到远处有匹断腿的白马,从马肚子底下,找到我爷的一条腿,不远处是那顶血肉模糊的军帽!马脖子底下,是一把军号,红绸子变成了血块了,我亲哥的一只手,还紧紧地攥着军号,人却完全没有踪影了……我娘一下子哭昏过去。亲娘一把拉起我娘:“小鬼子祸害了多少人家,谁家不死三个五个,哭有啥用?你肚子里的孩子要紧!……”还是亲娘有主意,她在后面推,她兄弟在前面拉,不知费了多少劲,才把我爷的军帽,那条腿,那把军号,还有已经完全没有知觉的娘,一起拉回二郎谷。

那些日子里,我娘一天到晚就只是哭,不吃饭,不睡觉,更不下炕。亲娘火了:“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个屁用!你把咱儿哭掉了,靠谁去报仇?”我娘问:“你怎么知道就一准是个儿?”亲娘狡黠地笑了:“你没养活过儿,当然不知道。嫂子我——可是什么都知道。快,麻利地给我起来吃饭!”我爷和亲哥阵亡的消息传开后,前村后庄的乡亲们都来了,有的拿两个鸡蛋,有的捧一口袋小米,有的送来月孩子(即婴孩)穿的小衣裳。我娘说大家都不容易,坚决不让收下。亲娘却照收不误,连声谢谢都没有。这年阴历六月初十,我皮包着骨头来到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娘是一口奶也没有,一走路就天旋地转。亲娘每天两个鸡蛋,每顿一碗小米饭汤供养着。我娘问哪里来的?亲娘说:“不用你管,好好养你的月子!”可我没出满月,乡亲们送的东西都吃完了,亲娘就用她那件大袄,揣起我走门串户。谁家在奶孩子,亲娘就把我送上去,人家立马分一个奶头给我。实在找不到奶水,亲娘就一口一口地嚼烂煎饼,嘴对嘴喂我。亲娘和我,成了方圆几十里所有乡亲最亲的亲人!亲娘只有这一件大袄。冬天絮上棉花,就是棉袄。春天抽出棉花,就是夹袄。这件大袄,就是我的摇篮,我的暖床。因为吃睡都在亲娘的大袄里,我娘说我的鼻子尖给磨没了,要亲娘赔鼻子尖。亲娘说:“咱儿不用要鼻子尖,就有的是媳妇,俊着呢,丑的咱还不要!”鬼子来扫荡了,亲娘把姐姐交给邻居,怀揣着我,我娘背上包着学生作文的包袱,漫山遍野地跑啊跑!有一次跑迷路了,前面竟然是不知深浅的断崖,我娘说无论如何不能叫鬼子活捉,“跳吧?”亲娘说:“跳!你把包袱顶在头上,我揣着咱儿。”一、二、三——两个女人咕噜咕噜从山顶出溜下去,打着滚下去,一直坠到谷底!我娘摔晕了,亲娘掐着人中把她救过来,敞开怀,对娘说:“快看,咱儿命大着,你看他还睡觉哪!”我娘才破涕为笑。亲娘说:“咱儿可了不得,鬼子、汉奸他都不怕,该怎么睡觉还怎么睡觉,长大了保准当大官,骑大马,也是白马,像他爷一样打鬼子!”我娘说那时还有鬼子?亲娘说:“没有鬼子,不还有土匪?都打!”两个女人抱着,哭一阵,笑一阵,又上路了。

二郎谷抗日小学早就给鬼子烧光了。乡亲们认为,鬼子早晚得打走,可孩子们不上学不中。就草草搭起三间土坯房,算是在战火中重生的学校。抗日小学的牌子被汉奸烧了,乡亲们说我娘在哪里,哪里就是学校,不用挂牌了。从此,我们娘儿四个,就住在学校里,睡一铺炕。炕底下,留一个洞,鬼子一来,就把学生的作文本往里面一塞,堵上几块土坯,伪装得可像了。另外一间大屋,是教室,有十五六个学生,也不分班级,一起跟娘识字,写作文。一间小房,做饭。有一次,鬼子来得突然,眼看进村了,四面围得严严实实。亲娘一把把我娘按到炕里,挡上一堆黑乎乎的烂棉花套子,从锅底下摸出一手灰,往娘脸上一糊,她的一顶破帽子扣到娘头上,满院子撒着鸡粪、柴火,门槛上都糊着屎。鬼子一进院门,亲娘打着手势,意思是屋里有病人,跑茅房拉稀,肚子痛得厉害,传染哪!小鬼子的官儿用白手套捂着鼻子哇啦哇啦扭头就跑了。我娘问她,你哪来的这些心眼?亲娘说:“还不是叫小鬼子逼的?”

1943年,我满周岁了。我姥爷在齐鲁大学教书时的几个学生,都在寿光寺西十五联中做事。他们听说我娘的情况,三番五次捎信让娘去联中教书。我娘不愿离开埋着那条腿、那顶军帽、那把军号的地方。亲娘又火了:“咱儿在这里有什么发势头(我不知道怎么写这几个字。意思是发展的机会吧),谁给咱报仇?鬼子再来,还想抹一脸锅底灰?”娘想想也是,那时的寺西,确实比较安定。娘儿四个,就从二郎谷一起搬到联中的隔壁。我娘每月有六斗带皮的高粱粒的薪酬,日子好过多了。亲娘还养了两只母鸡。因为舍不得用粮食喂,好几天才下一个蛋。母鸡一下蛋,亲娘就哄姐姐说,村东头有人家将(我不知道这字怎么写,即“娶”也)媳妇,新媳妇那个俊啊,小喇叭呜呜呀呀吹得可好听了!姐姐傻乎乎地东找西寻。姐姐一走,亲娘立马用三块石头支起一个没有把的铁勺子头,点上一把豆秸,滴一滴豆油,炸一个鸡蛋饼,我几口就吃完了。姐姐回来问,哪有将媳妇的?亲娘说:“亲闺女啊,你去晚喽,人家早走了。下回,我一说,你快去,准能看见,可热闹了……”我一直受到亲娘那么特殊的优待,现在猜想,一是她老人家重男轻女,二是可怜我是“背生子”,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爷吧!

1945年,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胜利了!联中的朋友,听说青岛铁路小学马上恢复建制,极有可能安排原来的老师、职工复员,就力劝我娘回青岛,连路费都给凑齐了。可我娘就是不肯走。青岛离那埋着那条腿、那顶军帽、那把军号的地方更远了。我亲娘又说那里没有庄稼地,没法喂鸡,死活不肯一起去。朋友们板起脸说:十五联中风雨飘摇,眼看就要关门;青岛那边再去晚了,人家把职位占满,你们就没有了饭碗,两个孩子你怎么养活?!于是我娘和亲娘说定,她先去,安顿好再来接亲娘。好在青岛也不大,总可以在近郊找到亲娘热爱的庄稼地,继续养她的老母鸡。我娘拖儿带女,长途跋涉,不知遇到多少艰难,好容易来到铁路小学。不料日寇占领时期,铁小的所有文档都被销毁,当年的教职员名录等一概荡然。既然难以证明是铁小旧部,当然不予录用。何况新的校长正忙于安插自己的亲朋故旧,以及各路达官显宦支派来的“嫡系”!我娘从铁路小学找到青岛市教育局,找到胶济铁路局,可到处是一样的嘴脸。带来的盘缠很快用光了,旅店老板黑着脸吆喝着赶人。我娘只有沿门乞讨,把我饿得号哭不止。万般无奈,娘在栈桥左近的地上写起了求乞状。因为可怜是抗战遗孤,有时还能吃顿饱饭。一天,忽然一位穿长衫的先生,从洋车上下来,仔细看娘写的状纸,仔细看蓬头垢面的娘。看了半天,扑通一声跪在娘面前,呜呜咽咽地说:“于老师,你还认得我吗?我就是当年你资助过的即墨的那个穷学生!”我娘却一点印象也没有。他说先去旅店住下,其他再说。马上叫来洋车,拉起娘儿仨,住进车站附近的一家旅店。第二天,青岛几家大报,都在显要位置发出呼吁:抗日遗孤,流落街头,行乞无门,天理难容!我娘的好几个学生,看报后都来了。有的送面粉,有的送衣服,还有的向“铁小”说理。尽管他们奔走呼号,娘的位置还是被挤掉了。他的学生们只好凑集盘缠,护送我们娘儿仨踏上返回潍县的火车。娘回到潍县城里的娘家,得到我姥爷的学生的帮助,做了我姥爷参与创建的潍县于氏私立小学的老师,每月六斗小米的薪酬,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但各种疾病从未放松过对娘的苦苦纠缠。她只好让我舅舅——他是唯一见过亲娘的自己人——三番五次到沂水寻找我的亲娘。舅舅每次回来都说,二郎谷早被汉奸保安队烧成平地了,乡亲们多数被祸害,少数侥幸活下来的,也都逃亡四乡。我亲娘没有姓名,没有亲人,谁也说不出她的去向。……一个那么好的人,竟然像沉落大海的石头,一点音信都找不到!“这是什么世道?”娘每每说起来,就往往头磕炕沿,撞得咚咚响!

1948年初,我娘最要好的同学兼朋友丁某,是一位地下党员,不幸暴露了,必须马上撤离,可是没有盘缠。她来找我娘商借。我娘把全家最值钱的一件皮袍(是姥爷留下的唯一遗产),一个翡翠的蜜蜂形胸针(是我娘唯一的嫁妆),全变卖了,一文未留,一把交给她。丁某哭着说:“我的亲妹妹,这辈子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等我回来,一定报答!……”她一走,国民党县党部怀疑是我娘纵放“共党要犯”,立马开除了她的教职,全家也就立马失去了活命的依据。幸亏不久潍县就解放了,改名叫潍坊特别市,我们才没有成为栖身长街的饿殍!我娘最早向新政府报到,做了潍坊第六小学的第一批老师,还当选过潍坊市文教群英会的代表。

1959年,我和姐姐同时考上了大学。姐姐要去青岛学纺织,我则去济南读师范学院——我们家如实地叫作“吃饭学院”。那年春夏之交,院里养的一缸睡莲,冒出了两支花箭。西边的先开花,东边的后开,正应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早到而姐姐的晚几天的征兆。四邻八舍,都来参观。有年纪的邻居,啧啧称叹,说这是“祥瑞”!但早已病退多年的娘,却拿不出买两张火车票送没有亲爷的一双儿女上大学的钱!恰好一位女子师范的同学来潍坊探家,见到娘的困苦,说丁某在北京当大官了,你真应该向她求助。娘于是写了一封情词恳切的信,托她带去。那位老同学几天后写信告诉娘,丁某倒真是当大官了,但她说从不认识你这位朋友。你的信,她拒绝收看!……我看得真真的,娘的早已干枯的眼睛里,淌下了两行泪珠,浑浊的!

1963年7月,我从山东师院毕业,到8月下旬才去工作单位报到。一个暑假,完全陪我娘。那时娘的眼睛已经基本失明,因为血压太高,不但无法起立行走,连坐着也不稳当。她躺在炕边,我给她梳梳头发,剪剪手指甲、脚指甲。她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说起上面那些她什么时候也无法淡忘的旧事。她叮嘱我说,你是学中文的,别的什么都不写,娘也不管,亲娘的事,总得让世人知道。大官里不免有薄情小人,百姓里却多情重如山的好人!……从此我谨遵母训,一辈子做的最大的官,就是中文系主任。但东奔西走忙忙碌碌五十多年,把亲娘的恩情传至后世的承诺,却一直没有兑现。

每值长夜无眠,我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神奇壮美的剪影:蒙山巍巍,沂水汤汤,一位白马将军正驰骋在山水之间。他前面是小号兵锃亮的军号和飘扬的红绸,后面是一大队扛枪的勇士,排头的战士右腿有点瘸,军旗却举得特别高!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却清清楚楚认得他们的心,一颗颗炽热通红的中国心!可是,我的亲娘啊,我的亲娘,你在哪里?

癸巳除夕写,甲午初夏改

责任编辑杨新岚

分类:往事 作者:刘增人 期刊:《当代》2016年3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