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9期 > 〖传闻轶事〗老铁

〖传闻轶事〗老铁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8-30 22:24:48

民国年间,哈尔滨老道外有一家锁店,是一个名叫尼古拉的俄国人开的。锁店是一幢二层小楼,店旁边有一个木板棚子,斜搭在锁店的东山墙上。棚子是個修鞋铺,掌鞋的叫张老三。这张老三把棚子搭在锁店的墙上,尼古拉一点也没在意。尼古拉的想法是,有人来借光,说明自个儿有光可借,有光可借,说明自个儿有能耐呀,这是好事儿。

尼古拉出了店门,一转头,就能看到张老三在修鞋铺里忙活,而张老三忙碌之余,一抬眼,也能看到尼古拉。不知是哪回的惊鸿一瞥,两个人对视上了,彼此就像有了心灵感应一样,张老三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尼古拉也不由自主地走了过来,隔着木板棚子的窗子,两人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唠了起来。两人唠得云淡风轻,不痛不痒,但时间长了,有一种叫做友情的东西,在两人心中像四月的小草一样疯长。

有时天黑了下来,锁店关门,修鞋铺子也没客人了,尼古拉就对张老三说:“要不,找个地场,咱俩整点儿?”张老三说:“整点儿就整点儿。”

整啥呢?整酒呗。

两人找到一个小馆子,点两个炖菜,一人整两斤烧刀子,越喝越觉得对方和自个儿对心思,越喝越觉得对方顺眉顺眼,喝着喝着,就成了老铁。

大家伙儿都觉得很奇怪,这样的两个人,咋能成老铁呢?一个是老毛子,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大商人,一个是修鞋匠;一个富得直淌油,一个穷得叮当响;一个干干净净板板正正打扮得溜光水滑派头十足,一个埋了咕汰不修边幅穿得破破烂烂浑身打满补丁。

这样的两个人,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呀!

再听听这两个人酒桌上的对话。尼古拉问:“老张,你媳妇儿在家呀?”张老三回答:“我没家,也没媳妇儿了。我媳妇儿死了,我就住在修鞋的棚子里。”尼古拉又问:“那你咋没再办一个呢?”张老三回答:“办啥办呀,不想再办了。我媳妇儿活着的时候,跟我吃过老多苦了,我不能对不起她。”尼古拉听了,就沉思了起来。张老三也问:“老尼,你呢?你媳妇儿在家呀?”尼古拉回答:“在家,在家生闷气呢!”张老三又问:“不好好过日子,生啥闷气呀?”尼古拉回答:“还不是为了我有五六个情人嘛!”张老三就说:“你都有媳妇儿了,还处那么多情人干啥呀?这不是瞎嘚瑟嘛!”尼古拉回答:“我不是寻思嘛,一辈子就守着一个女人,太亏得慌了,我可就只活这一辈子。”这一下,轮到张老三沉思了。

说归说,沉思归沉思,可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索性也就不去说服,不去改变了。

那就整吧,两人就经常出去整,一整就是每人两斤多烧刀子。

时间久了,有人看出门道来了,就说,啥老铁呀,就是俩酒友,真到了有事儿的时候,还不是大难来临各自飞。这话有点扎心,可也有道理。两人听了,就都笑笑,不辩解,也不理会。

那一年冬天,贼冷。西北风“嗷嗷”地吼叫着,卷着雪粒子,直往人脸上割。忽然就来了几个大兵,要拆张老三的木板棚子。为啥要拆呢?原来,吴大帅想在哈尔滨盖个大宅子。吴大帅就是吴俊升,是当时黑龙江省的省长兼督军。张老三的木板棚子挡了道,耽误大马车往建宅子的工地上拉砖头瓦块。

这木板棚子在别人看来,破破烂烂,住着嫌小,站着嫌低,可对于张老三来说,那可是他的家呀,里边有他的全部家当。张老三就拦着不让拆,几个大兵火了,扭着张老三的胳膊,把他押回军营去了,还扬言说,张老三这是妨碍公务,得枪毙。

真能枪毙吗?还真就能,当时在黑龙江,吴大帅就是王法。

尼古拉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张老三早被带走了。

听说张老三会被枪毙,尼古拉呆住了,一直喃喃自语:“不行,我得去救他。”旁边的人听了,很是不屑,心想:救?你是有军队还是有枪呀?人家一枪就把你毙了,还救个屁呀!可拉倒吧,还是乖乖回你的店里去多卖几把锁头吧!

可尼古拉真的就去救了。他没有军队,也没有枪,尼古拉自有尼古拉的办法。

那时候就很流行冬泳了,哈尔滨的俄罗斯商会每年都举行冬泳比赛,在松花江上,刨出一条宽宽的赛道。尼古拉每年都是第一名,连着五六年也没人能赶上他。

这天下半夜,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外面没有一个人。尼古拉在松花江上刨了个冰窟窿,脱光衣服就跳了进去,在冰层底下向前游去。

他要干啥去呀?当然是去救张老三。

原来白天的时候,尼古拉就都侦察好了。吴大帅在哈尔滨的兵营就设在靠江边的地方,为了用水方便,挖了个深沟,所以松花江里头的水和兵营里头的水,是通着的。因为怕水源冻上,没有喝的用的,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会有大兵出来,把刚刚结了一层冰的冰面砸开。

尼古拉从冰层底下游到了兵营里的水源处,从水下钻出来,进了兵营,七拐八弯找了老半天,终于找到了被关在一个房间里的张老三。还好,没有卫兵看守。尼古拉用手一划拉,门上的锁头就让他扭开了。到底是卖锁头的呀,专家!

见到尼古拉,张老三喜出望外,刚想说点啥,尼古拉一挥手,走。张老三也不矫情,跟着就走了。

到了水源边上,尼古拉解下腰上的绳子,一头拴在张老三的腰上,一头拴在了自个儿的腰上,跳进水里,拉着张老三在冰层底下游了起来。为啥要拴绳子呢?尼古拉知道自个儿来的时候刨的那个冰窟窿在哪儿,可张老三不知道呀,大晚上黑灯瞎火的,冰层底下更黑,万一两人游散了,上哪儿去找呀?

还好,张老三水性也不错,两人只游了几分钟,就准确地游到了那个冰窟窿的下面。

可是,尼古拉找关押张老三的地方,花了太长时间,冰窟窿这儿已经冻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咋整?现在往回游,回到兵营去,游到一半就得上不来气儿淹死。再说了,回到兵营去,一个劫狱,一个越狱,那不是回去送死吗?两个人就在冰窟窿底下,用手凿冰,可哪凿得动呀!凿不动,就用头撞,把头都撞出血了,也还是撞不动。

渐渐地,两个人都没有力气了,“咕嘟咕嘟”地喝了几口水,就都淹死了,沉了底儿了。

后来,兵营里的人发现张老三打开锁头逃跑了,可兵营的大门都锁着呢,墙头上都是铁丝网,他咋跑出去的呀?人们咋也想不明白。与此同时,尼古拉也失踪了,不见了。据说,有人在江面上一个冻死的冰窟窿旁,捡了一套棉衣,还有一件皮大氅,好像是尼古拉的。但捡东西的人把东西悄悄地带走了,是真是假,谁知道呢。

没有一个人把这两件事连在一块儿琢磨。

第二年开春,刚开江,就有人在下游不远的一个小江汊子里发现了两具尸体。这两具尸体,被一根绳子拴在一起,绳子挂在了江边水里的树根上,才没有被冲到下游去。虽然尸体已经被水泡涨了,但还是有人认出来了,这两具尸体就是尼古拉和张老三。再联想到尼古拉丢在江面上的衣服、江面上的冰窟窿、被打开的锁头,还有大兵营里的那个水源地,大家伙儿这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呀!

尸体被捞了上来,张老三没亲没故,尼古拉失踪后,他的家人也都回俄国了,两人的尸体自然没人理。就有几个热心人张罗着募了点钱,钉了两副棺材,找了一块荒地,把他们埋了。埋的时候,还特意在两座坟之间挖了一条深沟,把那根绳子也埋了进去。绳子的一头儿,搭在尼古拉的棺材上,另一头儿,搭在了张老三的棺材上。就是死,这老哥俩也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两个蚂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

人没了,可名儿留下了。在那之后的很多年里,总有人提起张老三和尼古拉,一提起来,就竖大拇指,说:“看人家那老铁处的,杠杠的!”

(发稿编辑:吕佳)

分类:传闻轶事 作者:胡继学 期刊:《故事会》2020年9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