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上海故事 > 上海故事2016年4期 > 为你推开一扇窗

为你推开一扇窗

分类:上海故事 更新时间:2023-09-22 20:22:48

聚源小区新来的保安叫李刚明,小伙子当过兵,军礼敬得很标准。而且,他爱笑,对每个人都很热情,见到业主有事就会主动上前帮忙,业主都很信任他。

这一天,聚源小区发生了一件意外,一位独居的大妈突发心梗,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发现时已回天无力。很多业主受到震动,纷纷找到小区物业,请他们多关注一下小区业主的安危。聚源小区是个老旧小区,里边住着许多孤独老人,这些老人的子女要么在外工作,要么搬去更好的小区生活,老屋子剩下的,就是些生活勉强能够自理的老人。

小区物业接到诉求也很头痛。他们不是不愿意帮业主解忧,而是这事做起来很麻烦,因为缺乏有效手段进行监控。但物业方面也不敢懈怠,就让保安每天对核实有独居老人的家庭敲门拜访,虽然麻烦,但心里踏实。但坚持了一段时间,不管是独居老人还是小区保安都有情绪。有些老人耳背,敲半天门也听不见;而有些听见了,见保安天天敲门也不耐烦,因为已经有点影响正常生活了。于是,敲门查看这事慢慢就淡了下来。

这一天,一对中年夫妇专门来找李刚明。他们对李刚明说,请他每天帮忙关注一下他们家的窗户。家里住着他们八十高龄的父亲,老人很倔,不愿随儿女住,也不愿请人照顾,这对中年夫妇没辙,又怕家里出事,就和老父亲商定,让他每天起床后推开窗户。只要李刚明看见窗户推开,就知道平安无事,如果没有按时开窗,就马上联系他们。这对中年夫妇还说,李刚明是小区的明星保安,这事交给他特别放心,说罢主动加了李刚明的微信。

李刚明点点头,算是应承下来,他觉得这是分内的事情,比起每天敲门查看,更简便易行。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那扇每天推开的窗户,让李刚明心里踏实不少。可一个月刚过,一个手机上飞来的微信红包,让李刚明心里忐忑起来。

这是一个2000元的转账,不用说,就是那对中年夫妇发来的。他们在微信上说:“谢谢你对我们父亲的关心。今后每个月,我们都会支付2000元作为酬劳,请务必收下。”

李刚明马上拒绝:“这万万不可。每天望一眼窗户,既不费时又不费力,而且我向物业经理汇报后,还准备把这种方法在小区推广开来,感谢你们的好主意还来不及呢。”

这对中年夫妇更执着:“如果你不收下,我们担心你对我们父亲的关心会打折扣。我们是真心感谢你,在一定程度上替我们照顾了父亲,而且这点心意,还不如请一个保姆费用的一半,请一定不要再推辞。”

李刚明千思万想,觉得这样拉扯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就给这对中年夫妇回了一个笑脸。

时间又过去了几个月。这一天,李刚明突然发现,那扇定时推开的窗户失约了。他不及细想,马上微信通知中年夫妇,不巧这二人正在外地出差,赶回来是不可能的。他们立马告诉了李刚明智能锁的密码,请他马上进去帮忙查看。

李刚明不及细想,立马跑去老人的家门前,按照中年夫妇提供的密码打开了门。让人意外的是,老人身体如常,正在阳台上费力地揉一大团泥巴。已是冬天,窗外寒风凛冽,屋内冷气逼人,老人的双手冻得通红,却很专注揉着泥巴,他甚至对李刚明的突然出现也不惊讶。

李刚明连忙解释:“老人家,您今天没有开窗,是不是因为天气太寒冷的原因?您儿子儿媳很担心,特意让我来看看。”

老人停下揉泥巴的动作,用布擦净双手,叹口气说:“担心什么呢,我没开窗,怕我出事?他们就是想,让我每天记住开窗,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李刚明说:“儿女们都是好意,老人健康,是儿女之福。不过您这屋子确实冷清了,而且这么冷的天,你还揉泥巴,揉来干什么呢?”

老人说:“人活着,得找活着的事干。这些年,岁数是越来越大了,但我心里,总想着从前,想着我们班牺牲的战友,我想做点事纪念他们。做点什么好呢,小时候我喜欢捏泥人,现在就想把牺牲的战友一一捏成像,让他们重新活在我的面前。”

老人把李刚明带到书房,在一个专门腾空的书柜里,摆放着七尊泥巴捏成的军人塑像,有挺立站岗的,有持枪射击的,有往前冲锋的,还有投掷手榴弹的……总之七尊塑像形态各一,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军人风采。

老人指着“他们”说:“他们都是我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们一个班,十个人,一场阻击战下来,牺牲了八个,还包括我的班长。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活在我心里,我已经塑了七个牺牲战友的泥像,还差一个正在做的,就是我们班长,我还没想好如何去展现他!”

老人刚说到这儿,李刚明的脑子霎时翻滚起来。他一下想到了自己5岁那年,因为贪玩,不慎掉进了大冬天的冰河里。是一个快退休的老工人跳进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通过电视台采访,才知道老工人当过兵,见到任何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因为这一次经历,李刚明从小对军人充满敬意,长大后又带着这种强烈的军人情结报名参军。退伍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保安,多少也离不开内心的军人情怀,见业主有困难总是主动帮忙笑脸相迎。当年一个退伍军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现在他也要像军人一样,见到任何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毫不迟疑。

李刚明想到这儿,连忙退后两步,以标准的军姿对着老人行了一个军礼。李刚明说:“老人家,您是老兵,我是新兵,请允许我在这儿,向您和您的战友,敬礼!另外我还想请您,每天按时开窗,您很健康,我们才放心!”

见老人舒展眉头,回以微笑,李刚明终于放下心来,立马给老人的儿子儿媳报了平安。从这之后,老人每天定时开窗,李刚明每天察看开窗,彼此间成了一种默契。可没过几天,问题又来了,老人开着的窗户有两天只开不关,这又让李刚明作难了。大冬天的,晚上不关窗,也不正常啊。

李剛明又来到老人的家门前,敲门没人应,就用上次记下的密码打开了门。进门一看,老人躺在床上,因为感冒发烧,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喝了。李刚明急切问道:“您生病了,为什么还一直推开窗户呢?”

老人嗫嚅着说:“又不是什么大病,推开窗,就是不想让你们担心呢!”

李刚明想到之前心梗去世的那位老人,就是因为没人照料才出意外的,而眼前的老人虽然不想惊扰别人,但生了病也不能马虎。这不仅是替老人儿子儿媳尽关心之责,也是作为小区保安的义务。想到这,李刚明立马呼来了“120”,把老人接到医院,一查,已经是肺炎。

幸好这次送得及时,治疗几天,老人已无大碍。老人的儿子儿媳几天后也赶到医院,精神好转的父亲却告诉他们,此刻他真想见一个人,就是保安李刚明。

恰好这时,李刚明提着水果,带着一对中年人来看老人。一见面,那对中年人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大声对李刚明说:“不错,这就是你当年的救命恩人!”

原来上次李刚明进了老人家,就依稀觉得老人似曾相识,和他5岁时在电视上见到的工人伯伯很神似。李刚明用手机拍下了老人的照片,发给了父母辨认。父母早已把救他们儿子的老工人形象刻进了脑子,当年就曾想上门感谢,但电视台却婉转表达了老工人的态度,还是那句话,他曾经是军人,见到任何需要帮助的人都会毫不迟疑,上门感谢的事就免了。父母没有当面见到救命恩人,但却叮嘱儿子要记住军人,长大也要像军人一样做一个有担当敢作为的男子汉。

李刚明的父母握着老人的手动情地说:“老人家,您不仅救了我儿子的命,还为他今生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榜样,如果他能为您做一些事情,也是他的福分啊!”

老人点点头,高兴地对李刚明说:“其实我也要感谢你,上次你敬一个标准的军礼,给了我启发。我刚进部队时,班长第一次带我,也是对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要我一生都要有军人的骨气,不管战场上还是战场下,都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你那次敬礼,让我想到了班长,我要为他塑造一尊军人标准军礼的塑像!”

几天后,老人出院,刚回到家,只见家里温暖如春,新安装的暖气片让整个屋子一扫寒冬,像春天一样温暖起来。老人扭头问儿子:“住了两周医院,你们啥时候把暖气安上了?”

儿子也奇怪:“听工人说,不是您让安装的吗?”

说到这儿,儿子悟出点什么,急忙打开微信询问。果然李刚明微信回道:“你们每个月打给我2000元,退还你们又不行,我就寻思着要用这笔钱为老人做点什么。他和小区的许多老人一样,为社会奉献了一辈子,作为后辈,我们理应也要让他们享受越来越美好的晚年生活。”

老人一听,抓过儿子的手机说:“好好好,等我把班长的塑像做好,我要把你请来,让我们老少军人一起,为创造今天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军人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李刚明一个劲应承:“也希望您记住推开那扇窗,让我们一起见证美好幸福的每一天!”

分类:青春派对 作者:杨力 期刊:《上海故事》2016年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