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族·历史版 > 故事族·历史版2023年11期 > 走西口的旅蒙晋商

走西口的旅蒙晋商

分类:故事族·历史版 更新时间:2023-09-24 16:26:58

旅蒙晋商,是指明清时代在蒙古地区做生意的山西商人。历史上,蒙古地区与汉族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从未间断过,虽一度有统治者的“边禁”政策,但也无法全部阻止,一般是和睦时期相对繁荣,战乱年代则趋于萎缩。

明代除贡市外,在蒙古地区设有马市,这是允许蒙汉人民在指定地点进行民间贸易的活动。明朝政府鼓励商人为边镇驻军运送粮草,并给予食盐运销权的优惠政策,山西商人借此捷足先登,在蒙古地区从事贩运粮盐的贸易。

到了清代,康熙帝曾先后于1690年、1696年和1697年3次亲征,打败噶尔丹统领的叛军。十几万清军在草原上展开军事行动,所需粮草自然要靠当地牧民提供。在与当地牧民的频繁接触中,负责后勤的清军官兵逐渐熟悉了牧民的生活习俗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掌握了一些蒙语,与当地牧民建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精通了以物易物的规矩及在商品交换中获利的秘笈。战争结束后,一些曾经为朝廷筹办军需的晋籍清兵干脆留在草原做起了生意。

清代在蒙古草原上的旅蒙晋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活动的地域非常宽广,除整个蒙古高原外,还活跃在西起新疆,北到中俄边界(现在的俄蒙边界),东到黑龙江入海口,南至山东、福建、浙江诸省的方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以后,他们越过了中俄边界进入俄罗斯,活动范围更加扩大,达到横跨欧亚大陆的程度。

旅蒙晋商是由许多个商业集团共同构成的商业大军,就像军队的野战兵团一样,人数动辄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计。其经商能力大得惊人,其所经营的物资以茶叶、瓷器和丝绸为主,源源不断地从中原的京津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和江南的两广、福建等地,辗转运到北方的商业重镇归化城。运输中间车倒船,船再倒高脚(驼、马、驴、骡),异常艰难。到了归化城,再由强大的驼队运往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直至欧洲腹地,用气势磅礴来形容毫不过分。

旅蒙晋商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一是行商,以推销货物为主,无固定经营地点。每到春季,行商开始出动,他们将蒙民需要的商品装在牛车或驼背上,一般是以三四人或十几个人为一组,沿途不做零售,一直到达目的地。在王府或寺庙附近支帐挂牌,吸引当地蒙民来购买商品,并把交易所得的牲畜和畜产品运到边口或内地进行销售。再就是坐商,这些人改变了春入秋归的贸易方式,在蒙古各地开设固定商业网点,有杂货栈、皮毛栈、牲畜栈、布栈、粮栈、茶栈等。

旅蒙晋商在创业初始,就非常重视商德建设,实行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其创业经历、处世准则和管理方法,无不体现出儒商文化和色彩。同时,他们又把关羽供奉起来,使儒商文化融合进关羽文化。关羽是三国时的人物,在民间是一个集仁、义、礼、忠、孝为一身的艺术形象。人们认为他能显灵降魔、惩恶扬善、扶危济贫、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深受海内外华人的崇敬。由于过去国人十分重视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加上社会动荡因素和背井离乡谋生不易,所以许多行帮会馆都把关羽这个有血有肉、富有人文精神的人物,作为他们同患难、共富贵、生死与共,增强自身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商家也把关羽奉为财神和信守商业契约之神,相信在他的护佑下,定能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加上关羽是山西运城人,这更使旅蒙晋商感到骄傲和自豪,自然会用关羽这个传奇人物来维系商厦的繁荣。

旅蒙晋商的敬业精神值得称道,他们招收学徒坚持标准,并在实践中选贤任能。学徒3年内不许回家,每天除伺候掌柜,提三壶(水壶、茶壶、尿壶),干杂活外,还要练习珠算和毛笔字,出师后贤者留用;号内人员一律不许携带家眷,亦禁止在营业地结婚;不许长借短欠、挪用号内财物或兼营其他业务;禁止嫖娼或吸食鸦片;不许向财东和掌柜送礼;凡打架斗殴、挑拨是非、结伙营私,或不听调遣者,予以除名,被开除的人员其他商号一律不用。

有些商号还规定,学徒入号头10年,除在总号学3年做生意的一般知识外,还必须到前营或后营柜台分别学习3年,学蒙语和蒙族生活习惯以及与蒙古人做生意的方法,并熟记经营的路线和住宿的地点。因而,几乎所有的旅蒙商人都会讲蒙语,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并练就了一身骑马和看牲畜口齿、估肉斤的过硬本领,这为他们走包串户售货和收购奠定了基础。

凭借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旅蒙晋商上通清政府,中结王公贵族,下伸蒙古包,把南方的烟、酒、糖、布茶千里迢迢组织进来,将北方马、牛、骆驼、羊长途贩运出去,艰苦创业,一度几乎垄断了蒙古地区的贸易和全国票号业务,直接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内蒙古民族贸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旅蒙晋商中的许多人原本是农家子弟,祖祖辈辈靠耕作为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活,只是为了生存才背井离乡,踏上了漫漫商道。这些人是旅蒙商人中最基层、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也是商人之塔的塔基。

旅蒙晋商具有刻苦、忍耐、勤俭、守素的品质,他们常年在草原上经商,一代代忍受着离乡背井的孤独和困苦,忍受着与亲人离别的痛苦、长夜的孤独,特别是来自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死亡就像影子似的随时跟在他们身边。

旅蒙晋商都有着几乎相同的规矩:一个人要想站得住脚,必须从少年时代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们的认真刻苦简直到了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旅蒙晋商由辉煌走向衰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节节退让,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民族工商业受到致命的打击。先是英法等国通过天津、大连等口岸,走私运进鸦片和其它商品,在蒙、青、新等地大量倾销。随之沙俄也乘机从陆路侵入,并获得在蒙古和新疆等地进行贸易不纳税等种种特权。

一时间,日、美、英、法、德等资本势力相继进入蒙古地区,与沙俄争夺贸易权。他们主要通过洋行和汉商买办,采取大量廉价倾销本国工业品、抬价收购蒙古地区畜产品的办法,不仅使整个中国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使蒙古地区的民族经济受到严重摧残。

旅蒙晋商自然不是这些外国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竞争的对手,加上外蒙古宣告独立,没收了旅蒙晋商的资财,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战乱,使其收不回赊欠的债务,因而纷纷倒闭或歇业,从而结束了旅蒙晋商200多年的历史。

旅蒙晋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产物,其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无不带有封建色彩。不过,在旅蒙晋商的经营活动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他们重信义、讲忠诚,把重商立业、以德取财作为立身之本;他们坚持信誉高于一切,宁肯赔本也不做玷污商号招牌之事,同行一经成为“相与”,就同舟共济,善始善终;他们视客户为衣食父母,用周到的服务和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去满足牧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他们选贤任能,不分门户,不徇私情,并用人身顶股的做法协调劳资关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用严格的号规和明确的分工,规范股东、经理和职工的行为,并身体力行,赏罚分明。

旅蒙晋商的经营及管理方式,总体上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础上的,这正是今天的商人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

作者:顾育豹 期刊:《故事族·历史版》2023年11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