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族·短篇 > 故事族·短篇2023年11期 > 死于"绞刑架"上的大汉奸汪精卫

死于"绞刑架"上的大汉奸汪精卫

分类:故事族·短篇 更新时间:2023-09-24 22:58:58

汪精卫于1944年11月间死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医院。据当时的日本矶国昭内阁宣称:汪系枪创复发,骨髓和血液染上铅毒致死。此话只说出了一个大概,但汪精卫因何中弹,因何复发,又如何开刀,如何绝命,今人尚不尽知。

祸起萧墙正义者枪击汪精卫

缘由得从1935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四届六中全会说起,当全体中央委员在中央党部礼堂前摄影留念时,一个在记者队伍中的正义者,突然站起身来向坐在前排中央的汪精卫连开数枪。一粒子弹,正好打在汪精卫的脊椎骨间。汪虽然没有丧命,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要取出这粒子弹也不容易,便让它留在了体内,这就是枪伤的由来。

那么行刺者是谁呢熢来这人是十九路军的一名班长,名叫孙凤鸣,公开的身份是南京《晨报》社记者。汪被刺,海内外哗然,国民党内部也乱做一团,后来虽捕杀了一些嫌疑犯,但真正的指挥者华克之,却一直没有抓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条内阁除了在日本国内大肆征兵以外,还在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地,强拉劳工,掠夺资源,以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为此他命令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久太郎,要汪精卫在一个月内,在中国"和平区"强征20万壮丁,准备编成20个师到东南亚前线作"共荣保卫战";限令汪精卫在三个月之内调集100万石大米,海运至大连港口,作为第一号战略储备物资。

当时沿海各省生产不景气,人民逃亡,一片混乱,要强抓20万壮丁,调集数量如此多的大米,显然是一桩难办的事,因此汪不免采取拖延手段。半个月过去了,松井久太郎见汪精卫没有动静,便带着武官犬养健雄亲自赶到南京汪精卫的官邸,进行恐吓和责问。当松井和犬养赶到时,汪精卫正在楼上卧室内与陈璧君商议征兵征粮之事,闻得总参谋长驾到,便慌忙下楼迎接。由于他心慌意乱,两腿一软,竟在楼梯上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三节曾经枪伤的脊椎骨,正好擦在楼梯的棱角上,汪惨叫一声,滚倒在楼梯下,虽马上有侍卫将他扶起,但原来的伤口已经裂开,无法站立,只好挺卧在沙发上。

松井和犬养看见,以为汪是故意拖延,非但不予安慰,反而进一步威逼。松井板着脸说:"主席先生,执行大本营的命令,容不得半点迟疑,要是误了大东亚圣战的使命,你我都吃罪不起呀"汪忍住剧痛,结结巴巴地说:"同舟共济,哪有不竭尽全力之理牨粮之事,请阁下宽容几日,本府即令各省火速征集就是。"

这些似可而不可的话,激起了武官犬养健雄的怒意。犬养生性粗鲁,态度蛮横,只见他"呼"地拨出指挥刀,笔直地擎在眼前。汪见状,以为对方要行刺他,"啊"的一声,吓出一身冷汗,其实,犬养之举,并非行刺,而是武士道的一种呈威架式,但见他将左手的小指搁在桌边上,右手挥动指挥刀,"呀"的一声,将自己的小指斩了下来,随即狂叫:"主席先生,军令大大的,你的违抗,当如这指头一般,死啦死啦的"

汪一见血淋淋的指头,不禁又出一身冷汗,两眼一翻,竟昏过去了。汪体内的元气早已损伤十之八九,待到醒来,已经躺在日本驻南京陆军医院里了。

名医药贴致汪于死地

把持日本驻南京陆军医院的中将医官铃木小荣,于1943年12月亲自握刀,替汪破背取弹,弹头取出后,陈璧君破啼为笑,特将一对宋宫窑瓷送给铃木小荣,以示感激之情。在南京的大小头目,也纷纷到医院表示祝贺。汪自己也强打精神,一连几次发表"卧床演说"。谁知好景不长,背脊椎的剧痛,手术后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波及腰部颈间。各科医生会诊后,认为弹头虽然已取出,但铅毒尚留在体内,需作消炎去毒疗法。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消炎药盘尼西林奇缺,日本主子为了挽救他的性命,特地从东京送来一盒。但注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汪创口的红肿虽有消退,可背脊的疼痛,却日重一日,且大小便失禁,弄得病房内外人人皱眉掩鼻。

汪的老婆见灵药不灵,便想用中医单方,经其侄儿陈春圃辗转打听,终于在无锡探悉到一位治骨伤疮毒的名医刘一贴。在特设的病房里,刘一贴替汪精卫仔细地检查,发现汪的伤口已经平复,只是内侧发烫,脉息细促,便开了两剂退火之药,并出示膏药一张,命贴于背心。用膏药贴后第二天,痛楚竟大大减轻,汪夫妇暗自庆幸,即派陈春圃去江城客栈,向暂住在那里的刘一贴送了一份厚礼,并派车邀他复诊。刘一贴收下礼物之后,随车再往医院,他见汪病痛减轻,便面露喜色地对陈璧君说:"汪先生创毒不重,只要照原方服上两剂,再贴一贴散毒药膏,便可一劳永逸了。"一面说,一面从小药箱内取出一张同样的膏药交给陈璧君,交代了几句后便告辞回去了。谁知此膏药贴后不到三个时辰,汪浑身上下痛似鞭笞,手心、脚心、额心,一起泌出汗来。原来那贴膏药的地方,一片紫黑色,骨髓里的铅毒已经迅速地扩散了。

与此同时,陈春圃气急败坏地来报告说,那刘先生当晚并未回转客栈,眼下四处寻找,已不知去向。陈璧君闻报后,料定这一贴膏药中掺了虎狼之药,才引起如此严重的病变。

为救皇家军官汪成为"试验品"

汪精卫病情恶化的消息,立即通过松井久太郎的军用电台传到了东条英机耳里,当时日本虽然在太平洋战争中处于节节败退之势,但汪精卫这个傀儡,他们还不能一抛了之。因此,东条英机立即作出决定,让这位"儿皇帝"去日本就医,1944年3月3日,一架由日本天皇赠给汪精卫的"海鹣号"飞机,载着近乎全瘫的汪精卫,从南京飞抵日本的名古屋机场,并立即被送进帝国大医院的一间特别的病房里。

经医院著名的内科大夫的紧急会诊,病情十分清楚,主要是铅毒入骨所致。第一外科部上野博子,立即决定进行第二次手术,作消骨去毒手术。手术就在当天午夜进行,执刀的是一位年青的副手龟田良宏。打开背腔后,龟田发现受铅毒感染的三节脊骨已经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并严重压迫神经。到第二天午夜,汪才完全清醒过来,虽然疼痛有所减轻,但他的躯体和头部,已被固定在石膏床上,一点也不能动弹。经过两番手术,汪骨瘦如柴,元气已经丧尽。一星期以后,经X线检查,消骨处非但没有愈合,反而已萎缩,要重做"植骨"手术,已经不可能了。原来院方坚决要汪精卫做试验性的自然愈合疗法,原因就在于他与渡边大佐患了同一种病,汪正好做了"试验品",为了一名日本军官的治疗问题,竟拿"支那国府主席"当试验品。

送上"绞架"一命归西

汪精卫既已成屠夫们手下的试验品,院方当然想在他的三节椎骨上找到一点"自然愈合"的效验,但事与愿违,尽管服用了大量激素和钙片,收效却甚微。半个月后,经第二次X光透视,那三节作过消骨手术的脊骨,仍在继续变形,背肩部的疼痛,重又加重起来。汪形如干尸,彻夜呻吟,只好苟延残喘,卧等其死了。但如何死法,这里还有精彩的一幕:

原来汪精卫到名古屋就医时,陈璧君虽一起随伴日本,但日方以加强"护理"为由,将陈璧君及其子女安排在离医院较远的西山宾馆里,因此汪与其家人,形成若即若离之势。待汪的病情严重之后,院方干脆谢绝陈璧君的探望。陈璧君无奈,只好回南京向另外的两个汉奸头目陈公博和周佛海哭诉。经陈公博和周佛海联名向日方陈说情由之后,日方军部才同意陈璧君去医院探视。但院方知道,汪精卫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断了脊梁骨的残疾人。如果让陈璧君与汪精卫面对面的交谈,势必将"试验品"的情况暴露在世界公众面前,况且汪僵卧在床上,连一点"病情好转"的迹象也没有。为了应付这一难堪的局面,院里的宪特头目,串通名医博士,精心设置了一个骗局,他们撤去汪的石膏床,搬进一间隔音的病房里,预先给他注射全身性的麻醉剂,待药性发作后,让他侧卧在一张倾斜的病床上,脸朝内壁,还在他手上放一本法国小说,形如看书休闲一般。与此同时,陈璧君正好赶到了医院,院方用各种理由阻止她进入病房,只许她在大玻璃窗外探望一会儿;既不能说话,也不能敲窗。这一招,使得这个风云一时的女人十分狼狈,她有苦无处诉,只好又灰溜溜地飞回南京。

日本主子的这一招,虽然应付了陈璧君的"探视",并骗过了南京的一帮汉奸,但汪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经过这一番折腾,汪的脊椎骨又受到挫伤,不仅脊骨随时可能折断,颈椎骨也渐渐变形了。本来尚能勉强坐卧,后来连头颅的重量也支撑不住了。

那班有帝国博士学位的先生们,为了尽到他们最后一点所谓的义务,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用一个特制的钢圈,套住汪的下颌,将他的头颅吊起来,用机械的方法,将头颅与颈椎骨拉直,就像投环自尽一般。汪自知死期不远,只好凭任帝国博士们的摆布。这样在病榻上吊了三个月,直到1944年11月11日,汪精卫终于无声地死在他主子设下的绞刑架上。

作者:江边 期刊:《故事族·短篇》2023年11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