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族·中篇 > 故事族·中篇2023年10期 > 父亲讲的故事

父亲讲的故事

分类:故事族·中篇 更新时间:2023-09-27 21:41:41

父亲说,给我泡一杯茶,今儿给你们再说个古今。

我们这里的人把讲故事叫说古今。

父亲说,这个古今是你三外爷说的。今儿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他就把这个古今给我们讲讲。

三外爷当过队里的队长,口才很好,我听过他说杨三姐告状。三外爷去世已经快三十年了。

父亲说这事发生的时候,他刚刚来到世上。说是个古今,其实也是个实事。那时候土匪多得很,一股子一股子像拧毛绳。来海城打土匪的是宁夏独一师骑兵团。把土匪打掉这一股子,那一股子虎汹汹的又来了。

土匪是野粮食吃下的,不要命,靶子又准,听说他们常常练着打野兔子,兔子小,跑起来也快,不好打,他们练着打兔子。夜里打香头。解放军吃了不少亏。但是解放军把蒋介石都弄翻塌了,几个毛贼土匪就是再硬成,能硬成到哪里去呢。大气候不行了嘛。结果一年时间过去,土匪就像霜打过的蚂蚱,剩下跳弹的没几个了。这时候牛参谋和韩团长想到打土匪的时节,老百姓也跟着受了不少的罪,说实话也出了不少的力。也快到老年跟前了,他们就决定办一场社火,和老百姓一起耍一耍,高兴高兴。社火就耍起来了。耍的是踩高跷。一个上了点儿年纪的解放军头上戴着纸糊的高帽子,装扮成美国的头头杜鲁门,在前头扭搭扭搭走。一个解放军在后头拿了枪逼着,也扭搭扭搭地走。拿枪的解放军明显还是个娃娃,他描着眉毛,红脸蛋也画得很重,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还是个娃娃。他是队伍里的通信员。他把那个“杜鲁门”看样子恨得很。嘴里呜里呜啦地骂着,把个“杜鲁门”骂得头都羞愧着抬不起来。老百姓都高兴得很,也跟了扭搭着,还乱喊着开枪开枪,喊着把狗特务“杜鲁门”赶紧一下打死去。小战士检查着枪栓,做出要扣扳机的样子,但只是吓唬着,只是把手指头在枪栓那里一弯一弯。大家看着都着急得很。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把小战士给惹着气了,出了个啥事呢?那个“杜鲁门”,他走得好好的,不知道心里头想了个啥,回头嘟嘟囔囔地骂小战士,还拿眼睛一下一下地剜人家,哎,这个狗特务,到这一阵子了他还嚣张。说来也是他的死辰到了,你好好走你的路嘛,好好踩你的高跷就是了,原本那个小战士就着气得很,他还骂人家,还拿白眼仁翻人家,这就把祸给招上了。那个“杜鲁门”,不知道是谁打扮的,那天把他打扮得也丑得很,鼻子上贴了些洋芋片片,看上去阔脸一个鼻子,头上还有着高帽子,纸糊的嘛,这么一打扮就是个好人也给打扮成坏人了。不要说小战士,老百姓看着他的嚣张样子也是着气得很,乱喊着打、打,把个狗特务一枪拾掇了去。人乱麻麻的,连枪响声都没听到,就见前头的土坡坡上,一个看热闹的娃娃一头栽下来,不动弹了。原来小战士忍不住气愤,开了枪,那个“杜鲁门”是个命大人,枪子儿穿过他的纸帽子,没伤着他,把田志清老汉的孙子给打死了。那娃在前头的土坡坡上看热闹,没想到一枪把他给打死了。

这一来闯了大祸,社火当然是耍不成了。

说来复杂得很。原本定下押“杜鲁门”的,不是那个碎解放军,是另一个人,还是个班长,原本定下是他押“杜鲁门”,可是他呢不知道吃了些啥,拉了一晚夕肚子。要不踩高跷他还能凑合,踩高跷他就不能上了。但是不踩高跷还有个啥看头呢?咋办?话都说出去了,总不能哄老百姓吧。就在战士们当中找会踩高跷的。总之是会踩高跷的人不多。肯定这样的嘛,不是随便抓一个人出来他就会踩高跷。其实咱们回民里头就没有一个会踩高跷的,咱们是喜欢看社火得很,自己呢不耍。长话短说,就找了两个会踩的!让谁上呢,通信员是个碎娃娃嘛,爱耍得很,争着要上,都快要哭鼻子了。那就让他来。为了图个好看热闹,开枪也是允许的,只是把子弹头给去掉了,就剩下一点儿火药在子弹壳壳里,拿棉花塞着,到时间开枪时能冒个烟花,让大家看个稀罕就行了,当初是这么安排的。可是呢忙中出错啊,小战士他把去了头的子弹装在口袋里,把个真子弹装进枪里头去了。结果“砰”的一枪,把个“杜鲁门”没打着,把田志清老汉的孙子给打死了。

田志清老汉也在人伙伙里看社火呢,这一下社火没心境看了,抱着个孙子把肠子都哭断了。

说来真是复杂得很。

田志清老汉的那个孙子,说来也不是他的亲孙子,田志清老汉是个羊把式,一个人过了半辈子,一天,门上来了娘儿俩要耶贴。庄里人劝田志清老汉,干脆把这娘儿俩留下来一搭过日子。当时的情况是那娃还没有离开他妈的奶头。田志清老汉当然是没二话说,满意得很。女人却不愿意。她说她是有男人的。不过田志清老汉要是想要这个娃娃,她可以留下的。庄里人都笑起来,说老汉留娃娃干啥嘛,他就是想把你给留下,要是你同意留下,把你那个小累赘留下也是可以的。这事当然是没得成。人家自个儿有男人嘛。结果是田志清老汉给了女人一脸盆面,把那个碎娃留下了。田志清是个羊把式嘛,偷着让母羊奶那个娃。队长说老田你再偷队里的羊奶我把你一绳子捆了去。就这么着把个娃娃拉扯大了。眼看着能得上益济了,叫人家一枪给打死了。

田志清老汉鼻涕涎水地哭着,大家都觉得这个老汉命苦。

很快队伍上就做出判决,把那个碎解放军判了个死刑。

这一来炸了锅,简直是比打死田志清老汉的孙子还要震动大。

寺里的阿訇乡佬们都行动起来了,带着田志清老汉去找牛参谋和韩团长,说这个万万使不得,错一次不能错两次了。那个解放军说来也不是故意的,再说他自己也还是个娃娃嘛。田志清老汉也一再说不能这样的,这样他心里会更不好受。一下子来了许多老百姓,回呢汉呢的都有。把个指挥部围住了,说解放军的纪律严大家是知道的,但也不是这么个严法,这干脆是跟我们田家套人给过不去呢,顶如是给我们的脸上一下一下地扇耳光呢。事情出下了就出下了,虽然谁都不愿叫出这样的事,可是呢既然出下了,就不要再错上加错了。翻来覆去就是这样的一些话。咱们回民,有时候话不好说,直着脖子红下个脸跟你硬嚷呢,有时候又仁义得很。关键是双方面都仁义,这话就好说了。

田志清老汉当场又哭起来了,说要枪毙那个碎解放军,还不如把他毙了去呢。反正他也是不想活了。

牛参谋长真是能说,把大家说得心服口服。他说大家的心意他领了,他也很感动,现在只是判决,还没有执行嘛,请大家回去等消息,他们再商量商量看咋决定。

看牛参谋和韩团长的样子,枪毙一定是不枪毙了,但处罚还是要处罚一下的。

大家于是就放心地回去。

可是第二个早上,突然听到要枪毙那个小战士了,不是在田家套执行,而是悄悄带到二十里外的庙山去了。

田家套人着气得很,觉得他们是叫人给骗了,解放军那么大的个官,红口白牙说下的话不算数。他们着气得很,呼啦啦一大片就朝庙山去了。赶到那里,是在一个坝湾子里,日头把坝湾子里照得红朗朗的,还好,小战士给五花大绑了站在那里,除了牛参谋和韩团长,还来了一个张部长,还好,张部长正在念判决书,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小战士把头勾得很低,不叫人看他的脸。也是让绳子捆紧了的原因吧,看上去他是越碎了,真是还没个枪杆高。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田家套人说他们出发的时间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但是人到场面上就由不得自个儿了。小战士的脖子断了那样站着,看上去他的头好像是已经没有了,好像他那个勾着的头是一个假头。准备着枪毙他的解放军就站在他的后面,刺刀明晃晃的,叫人看着心里头哇哇的、痛哇哇的。张部长看着突然到来的田家套人,冷着脸给他们点了点头,接着念判决书。坝湾子里的人紧张得连咳嗽都不敢咳嗽了。

咱们这个地方老鸦多得很嘛,这时候就见一只老鸦打坝湾子上头飞过去了,就像来给人送信一样。人们都推推搡搡地站不稳当。这时候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声,就见黑压压的田家套人像一大股旋风那样,呼呼地旋过去,把那个小战士旋进人伙伙里,一转眼就把他给旋得不见了。

坝湾里扬起的土尘罩得啥都看不着,呛得人直是个咳嗽。听见几声枪响,但明显是打到半空里去了。

这个事情暂时就这么结束了。

当天牛参谋和韩团长就来到田家套清真寺要人,没要到。两方面各有各的说头。寺里的阿訇也姓韩,叫韩四巴。韩四巴阿訇说,人是给抢回来着呢,这是个瞒不过的事实。可是呢抢回来的人只是在他的眼前头一闪,就不见了,现在连他也不清楚小战士给带到哪里去了。

军令如山倒。来不及处理这个事,就在当天夜里,宁夏独一师骑兵团接到命令,离开海城县,到别处打仗去了。他们临走还是给通信员做了处理决定,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他们给小战士判了十四年徒刑。有的说是十六年。

解放军一走,小战士就认田志清老汉当了干大。这娃是四川人,灵泛得很,把个田志清老汉侍候得好得很。田志清老汉那时间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在世上没几天活头了,老汉盘算着在自己无常之前给小战士娶一房媳妇,他打算给他找一个回民丫头。不知道为啥,小战士对娶媳妇的事总是不热心,好像是提到了一个叫他觉得麻烦的事。田志清老汉逼得紧了,小战士说,干大,你再说这个话我就走呢。这就说到了田志清老汉的怕处。老汉心里头着急,嘴上是不敢再说娶媳妇的话了。

日子过起来快得很,一晃两年就过去了。小战士长得像是换了一个人。田志清老汉吐出了最后一口气,也下场了。

小战士给老人送了终。周到得很,亲儿子也不过那样。他这个人,跟当地人比较,总还是有些不一样,有些洋气,一看就是个外地人,一看就不是个当地人。田志清老汉殁了,剩下个他咋办呢?大家都替他谋划着。但是田志清老汉的四十日刚过,这个碎解放军就不见了。再没见他回过田家套子。大家想他回队伍是不大可能的,他是那么个身份嘛,想着他也许是悄悄地回老家去了。这也好。就相互叮嘱着不要太张扬这个事。只知道那娃是个四川人,具体四川啥地方人,也没人能说得上。

要说事情到这一步该结束了吧,但是还结束不了,村里又出了个事情,丁良玉的二女子,都说她长得胖墩墩的,爱笑得很,谁也没看出来她会吃老鼠药,跌死绊活地救,救过来了,算是针算关里拔了个命。再问活得好好的,为啥吃老鼠药呢?问来问去问出结果来了,原来这丫头悄悄地看上了那个小战士。

老虎掌

今儿给你们说个少姑娘的古今。

这个古今也是父亲从三外爷那里听来的。父亲说其实少姑娘穿的啥衣裳长的啥样子,三外爷他也没有见过,但三外爷讲起来就像他真的见过一样。我听过三外爷讲的杨三姐告状,杨三姐三外爷当然也没有见过的。但三外爷讲的时候,却让人觉得杨三姐三外爷不仅是见过,而且相熟得很呢,好像杨三姐就是我们庄里的个女子。

三外爷睡到土里头快三十年了,他说古今的时候,眼睛在他茶色的石头镜后面一动一动,看起来像荒野里一点儿残余的火焰。

像父亲转述三外爷讲的古今一样,三外爷讲过的古今,村里很多人都像父亲这样转述着。

父亲说,少姑娘是甘肃省主席朱为良的小女儿。原本她跟咱们屎肚子老百姓也搭不上茬儿的,可是呢事情有时候就是那么的怪,说搭上茬儿也就搭上茬儿了。咋搭上茬儿的呢?少姑娘坐飞机到兰州去,飞机上拉着八个人,还有两个是德国人。飞机就从咱们海城上头飞过去。这都没说头,飞过去就飞过去了,飞得也高得很,看上去就跟个花鸨差不多,没啥看头。可是呢飞到鸡窝山一带,飞机出事了,一下子从高处跌到了底处,就像个遭瘟的老公鸡那样,摇摇晃晃地飞不稳当。就在那崖边边山畔畔上飞,飞又飞不远,只是个转圈圈。有时候眼看着碰到山尖尖了,有时候眼看着吃力得很,飞不动了。飞机看上去就重得很。看上去越来越重,好像咋飞也飞不动那么重的个东西了,时时刻刻都要掉下来了,这时候头尾都不分了,倒好像是顺着尾巴的方向飞才更好些。看的人紧张坏了,四路八下里都来了人看热闹,把人看着紧张坏了。叽里哇啦地乱喊叫着,又鼓不上劲,又想看这个热闹,又怕飞机掉下来砸着自己,真是紧张得很。飞机的响声那么大,好像整个鸡窝山都装不下,过去多少天了,一些人的耳朵里飞机还嗡嗡嗡地吼叫着。那么大的个声音,真是把人的眼睛都吵麻了,就是个聋子听了也受不了。飞机的窗子开着,能看到人的胳臂和头。一些东西从飞机的窗子里飞出来,乱七八糟的东西,啥都有。吃的用的都有。还有几双皮鞋也给丢了出来。地上的人都吓坏了,也没人敢去拾。当时天阴实着,雾也大得很,撇下来的东西都像是撇到雾里头没有了,就像是撇到雾里头给化掉了。就像那天的雾和那个飞机也有关系,要不是大雾,要是日头红朗朗的,那飞机就早飞走了。

长话短说,说来那个飞行员肯定是不得了的个飞行员,省主席把女儿交给他拉,说来他的担子也重着呢,出了事他吃不了得兜着走。不管咋说他还是有本事,没本事心里无论咋想也没用。不知道他用了啥手段,硬是把飞机开得躲开了一个个等着碰它的山头,开到了一个大坝里。那地方叫老虎掌。飞机摇摇晃晃地开到那里,然后就像看到兔子的老鹰那样,一下子扑下来。看的人都没有看清楚飞机是咋掉到地上的。都觉得好像是地震了,觉得飞机就是个房子,给震得哗啦啦的,给震得软稀稀的一簸一簸,像是要破开来要塌了,可是再一看时,它已经稳定在那里了。地上给犁出了一道深壕,看着那深壕,让人觉得好像是自个儿的眼睛都叫给挖出来了。

好半天飞机都无声无息。就像飞机是空的,里头并没有人。看热闹的人从四路八下里往飞机跟前走。但还是有些怕。不敢靠到跟前来。飞机就像个苦累了的老牛那样,一动不动地卧在那里歇缓着。雾大得很。看热闹的人在大雾里跑来窜去,就像是一些鬼魂。一顿饭的时间过去了,飞机里头还没有动静。人们耐不住性子,摸摸探探地往飞机那里去。有几个已经快到飞机跟前了。这时候就从飞机上下来两个人,都穿着军装,枪就在手里拿着。他们光着脚片子站在那里。一个举起枪来伸着懒腰。走近飞机的人忙忙踅身回去了。有几个人在大雾里捡到飞机上扔下来的东西,就给人家送过去。那两个军人接过送来的皮鞋,穿上了。对送东西的人冷淡得很,就像光看着送来的东西,没看到他们一样。最好他们还是离飞机远一些,最好还是各干各的事去,不要站在这里白白的耗时间。他们就离开飞机远一些,但是并不回去。他们看热闹还没有看够。一些人还在雾里面拾东西。有些拾到东西的人也没有还回去。反正雾大得很,他前前后后一看,看不到人,就揣着拾到的东西在雾里头跑掉了。也没心思再看那热闹了。

那时节看热闹的人还不知道飞机里坐着少姑娘,更想不到里头还有两个德国人。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人呢。后来说开了,有人就吹牛说他看见了外国人。是个啥啥样子,说得活灵活现。说也看到了少姑娘,是个啥啥样子,胳膊腕上戴着些这个那个,说得活灵活现。其实在园子河的王嘴嘴把飞机上的人接走前,除了那两个拿枪的军人,飞机上再没有下来过任何人。就像飞机上只有那两个军人,就像除了那两个军人,这飞机就是个空的。

少姑娘是园子河的王嘴嘴接去的。王嘴嘴是园子河一带的大财主。为啥把他叫了个王嘴嘴呢。说头也多得很。反正大家就把他叫王嘴嘴。那时节还是在解放前,还是咱们海城这样的穷地方,王嘴嘴他就有轿车子了。飞机里头坐着省主席朱为良的少姑娘,也不知道他用啥办法打听到了,就亲自开着轿车子来了,把少姑娘他们接去了。亏道是个轿车子,不然少姑娘也不跟他走。都说王嘴嘴这一下给海城人争下面子了哪。王嘴嘴来接少姑娘的时候,已经过了几顿饭的工夫,雾都要散掉了。等王嘴嘴把少姑娘接走,又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又来了一个接少姑娘的人,谁呢?是鸡窝山的马风岐。这个马风岐也是个有钱人,牛羊养了几大圈。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音信,赶着大马车虎汹汹地来接少姑娘。马车收拾得阔气得很。上头罩着花布帐子。马也收拾得干散得很,鼻子上都戴着大红花,五马拉的大车,实心实意地来接少姑娘。可是呢谋算不周,迟了一步,少姑娘早叫园子河的王嘴嘴给接走了。他这个土财主,他也不想一想,就算是他的马车快得很,就算他和王嘴嘴并齐并到了少姑娘跟前,人家少姑娘一定还是要坐轿车嘛,他马风岐还是得不上便宜。总之一句话,他从势力上来说就比不上人家王嘴嘴,他还要充老大。叫王嘴嘴听到,真是拿尻子笑话他呢。可是呢这个马风岐也不是好惹的,他是个吃野粮食长大的,没接上少姑娘,马风岐憋了一肚子气,他气坏了,反正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他一路打得马跑,马跑出了汗,半天都干不下去。马风岐一定是觉得窝囊得很,他看着他的马车空着不舒服,就把人家的飞机拉回去了。实际飞机那时间也不成个飞机了,就是少姑娘命大,飞机没有爆炸就是了。让它再飞肯定是飞不成了。马风岐胆子大是一方面,实际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就带头拆飞机,拆了个稀巴烂,拣重要的用他的马车拉回去了,装了满满一马车。他把车上的花布帐子都气得揪下来了。还剩了一些鸡零狗碎,不拿白不拿,反正少姑娘他们已经走了,也没有留下个看飞机的人。看热闹的人就觉得手痒痒,胆大的先动手,最后不管胆大的胆小的,都动手了。飞机不见了,就剩下了那个深壕。

再说王嘴嘴,他是高兴得很,一辈子也没有这么高兴过,就像早上刚睁开眼睛就捡了一个大元宝。把家里腾出来让少姑娘他们住着,不知道咋样子住才能让他们满意。好吃的好喝的供着,不知道啥样子的吃喝才能让他们觉得可口。少姑娘满意得很,要拜王嘴嘴当干大。王嘴嘴就当了少姑娘的干大。少姑娘把王嘴嘴喊一声干大,王嘴嘴就不知道用咋样的声音答复她才对。两个德国人也满意得很,呜里呜啦地给王嘴嘴说着啥,王嘴嘴也不明白他们说的是啥,但明白总归是夸他的话,也就像听明白了一样高兴得很。少姑娘满共在王嘴嘴家住了八天。这八天时间,王嘴嘴一家是把人耍了,但是呢也把这一家人折腾得不轻。少姑娘一走,王嘴嘴的婆姨一头丢倒,没动弹睡了两天。侍候人原本就累得很嘛,他们还弄下个难侍候的人。满八天那天,天麻麻亮,旅长李贵清就带了一个连来接少姑娘他们。少姑娘落了泪。人在难处是容易落泪的。一看少姑娘落泪,王嘴嘴的婆姨也是哭得不行,就这么几天就处出感情了。原本王嘴嘴是打算用轿车子送少姑娘的,可是呢李贵清旅长已经是准备好了轿子,李贵清旅长说他要为少姑娘的安全负责,因此大家最好还是在一起走的好。王嘴嘴觉得有道理,叫李旅长这么一说他也有些胆怯了,不敢冒这个险了,就眼睁睁地看着少姑娘坐在花轿子上让人抬走了。

少姑娘走后两顿饭工夫,园子河的上空来了一个飞机,看上去不大的一个飞机,盘来绕去的在园子河不离开。后来就看见银元从飞机上撒下来,王嘴嘴让家里人赶紧去拾银元。前后拾了四十多块。还有一些让村里人拾去了。王嘴嘴这个人就这一点好,是个大度人,村里人拾去的银元,他没有追着去要。撒罢银元,飞机尻子后头拉出一条白线,就飞走了。王嘴嘴知道这个飞机是来给他王嘴嘴道谢的,看着那些银元,王嘴嘴思前想后觉得这不是个事,事情不能这么着来,就把自家的银元又添了若干,凑够了八十块整,带了个伙计,两个人骑了快马追少姑娘,等把少姑娘追上,不光是马出了一身汗,王嘴嘴他们两个也是出了一身汗。王嘴嘴就把那八十块银元交给了少姑娘。然后两个人骑着马悠达悠达地回来了。

救人救难处,说来这也是个好事情。可是呢谁能想到,王嘴嘴后来为这个事差些儿上了吊。这个事情往后时间不长,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节,蒋介石打不过毛泽东,尻子一拧,跑到台湾躲心闲去了!朱为良是甘肃的省主席嘛,留下来危险得很,再说人家走嘛也方便着呢,就带着一家老小也跑到台湾去了。王嘴嘴听到这个事就闹活着要上吊,跌死绊活的要上吊,一家人跟他争着夺上吊的绳绳。这时候才传出一些机密来,原来王嘴嘴想当个官,在少姑娘身上下足了功夫,真不知道给少姑娘塞了多少钱,全靠少姑娘给她大朱为良说呢,哪里想到一下子遇了这么个事情。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个,有惆怅的就有欢乐的,前面我不是给你说到财主里头还有个马风岐嘛,这个马风岐一听这事,高兴坏了,说我老马弄了个飞机,他王嘴嘴弄了个少姑娘,我们两个都划算得很。

马风岐把那个飞机弄回去做啥用了呢?他把飞机弄回去,改成了一个个马槽喂马。他高兴得很,叫人们打听打听,除了他马风岐,这世界上还有谁拿飞机当马槽喂马呢?

但是马风岐高兴得早了一些。

解放后他家大业大,不跟新政府合作,口气还大得很,脾气也糟糕得很,就叫一枪给毙掉了。王嘴嘴呢,他原本是个富汉,把点儿家底都挪腾给了少姑娘,解放后他也是穷得屁淌呢,园子河人就是想给他弄个地主的帽帽儿戴也戴不上。

司徒县长

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司徒县长的古今。

父亲说这个古今记不得是谁讲给他的了,好像不少人都讲过这古今,因此上记得牢实得很。

父亲说司徒县长是广东人,官名叫司徒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仅某年到某年十年工夫,海城就换了八个县长。那时间光阴苦焦,县长也要养家顾己,因此上不贪赃枉法,不盘剥百姓的县太爷,就是细数也数不出来几个。那时节的当官的就没个好的。老百姓也没指望着好人能当上官。有一个叫韩义禹的人,他来咱们海城当县长,他是甘肃天水人,他来就不是来当县长,他就是应着县长的名字捞钱来了,他咋弄的呢?他一来就把县里的绅士财东一锁子给锁去了,叫拿钱来换人,当时叫锁去的人有常备队长田风鸣、康璐、马彦瑞等人,跟他们要钱,要多少,一人身上要一千块,乖乖,你听听,一个人就是一千块银元。马彦瑞想着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牙巴子一咬,把钱凑给了,田风鸣、康璐两个人硬气得很,不给,不给那姓韩的就拾掇你,反正人家是县长,想收拾你由人家着呢;还跟区长马成义、曹余、张成德几人要钱,要多少?一个人身上要一万块大洋,听听,一万块大洋,他也好意思把嘴往开里张。你张嘴我没钱给你。你不给钱我就拾掇你,拿锁子锁你,用铐子铐你。其实他还不是个县长,他还是个代县长。他的口也开得太大了嘛,你一个人身上要上三百五百,一来你的口好开,二来他们给起来也没有那么吃力。一个人身上弄一点儿,捧到一起,也一大堆了嘛。说来这个人还是个糊涂人,愚人。愚人有时就以为自己干的是聪明事,其实是愚得很,你一张嘴就是成千上万,这干脆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呢嘛。你把人往死里逼,人活不过了就想人家的办法呢,结果人家曹余家也是高门大户,人家曹家有在省上当官的人呢,就是曹启文嘛,没省主席大,可是呢职位也不小,能跟省主席朱为良见上面搭上言呢,就把这事给朱为良说了,你韩县长再能再牛,还能牛过省主席,听说朱为良一听就气得砸桌子呢,一声令下,他这个县长就给撤掉了,其实他还不是个县长,他就是个代县长,一声令下,他这个代县长就代不成了,这说明这个韩义禹也是个糊涂蛋,他要是不糊逞犯,好好干,屎肚子老百姓嘛,好哄得很,干上几天你不就成了真县长了?他这一糊逞犯,当了四个月代县长,就叫人一把给他搡下去了,这说明个啥呢?这说明你贪是个贪,不能太过分,过分了就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找绝路呢。

今儿说的这个司徒县长,他不是个贪官,他实打实的是个清官,要不几十年过去了,人咋一直念叨他的好呢,就因为他是个清官,就因为清官太少了嘛。但说是说呢,清官的下场都不好得很,有时候清官的下场还比不上赃官,你听我给你慢慢说。

这个司徒县长,在北京念过书,是个有真才学的人,是广东人嘛,不知道为啥到咱们这苦焦地方当官来了,当官也是个没办法,派你到哪里你就得到哪里,因此上说起来,当官的远路风尘,拖家带口,也是个不自由。

司徒县长一上任,就让男人们剪辫子,让婆姨女人不要缠碎脚。他不是硬来,他有他的一套呢,柔和得很,他给剃头的师傅说好了,要是不剪辫子,那么剃一个头要多少多少钱,反正是有些个贵,但也不贵到你干脆就剃不了头,贵得人剃不了头,这就有些硬来了,啥事情硬来都不好。要是剃头的时候允许把你的辫子也剪去,好,我剃头匠就不收你一文钱,我还要给你一点儿钱,把你的辫子剪了嘛,你辛辛苦苦留了多少年,一剪子给剪掉了,心里肯定是不好受,肯定觉得这是个损失,好,我就给你赔这个损失,给你一点儿钱,也不多,多就不像话了,老百姓嘛,心里头给捂暖和了就啥都干呢。其实剃头匠哪有那么多钱给人剪辫子,还不是司徒县长在后面掏腰包。其实司徒县长来之前县上剪辫子的人已经是不少了,就是一些顽固的死脑筋爱得很舍不得剪。把婆姨女子的那个碎脚也爱得很,司徒县长一提倡,他们的脑筋也有些松动了。

这是剪辫子放脚的事,再说个微服私访的事。

康熙王访宁夏就是个微服私访嘛。司徒县长也访。司徒县长穿上便衣人还是能认出他来的,知道他口袋里装着麻钱子的,就上去要,一般的百姓,你想一想,谁敢到县长跟前去要钱?简直是不要命了,可是司徒县长不一样。人就是跟人不一样。一看司徒县长在街上走,就上去要钱。司徒县长给不给呢?给呢。不给他的口袋里装钱干啥?他装钱就是要给人的。但也不是乱给,不是谁伸手他就把钱给谁,不是这样的,司徒县长会看人得很,不要看你穿得破皮烂衫,司徒县长就给你钱,司徒县长眼睛毒辣得很,确确实实是鳏寡孤独,确确实实是无依无靠,司徒县长才会摸出钱来给你。人心都是肉长的,人活脸树活皮,墙洼活下一锨泥,只要是勉勉强强过得去,谁愿意在人前头伸手呢。这么着司徒县长的钱实在给到了该给的人手里,不像现在的一些救济款,上头实打实地拨下来了,但是到老百姓手里,就像麻雀吐了几遍的食,剩下的就是点儿唾沫星星了。话说回来,司徒县长给的是他自个儿的钱,不是公家的钱,他说来是个县长,这么着给来散去,他也是受不了的,好在他的婆姨贤惠得很,会过日子得很,不然司徒县长也不敢那么一趟趟在街上走。凡是能干事情的男人,一定是婆姨都贤惠得很,司徒县长的这个婆姨,我后头还要说到。有时候隔上一段时间,不见司徒县长出来微服私访了,这就是司徒县长的口袋给空了,或者是还没到他领工资的时候,司徒县长不好意思出来了。说起来为人都是爱钱的,千里路上当官,为的是吃穿,就是这么个理,可是说司徒县长千里路来当官,为的是吃穿,那实在是说不过去的,也是说不得的。说起来叫人难过得很,司徒县长他是个不爱钱的官,但他最后还是死在了钱上。这个我慢慢给你们说。

说个司徒县长放舍饭的事。

民国十七年,从开春到古历六月,咱们这里一点子雨也没下。没下雨就行了吧,不,还给你刮黄风——呜——呜——刮得一世界不得安宁,一天风大起来,人老五辈没见风那么刮过,像是敦亚(世界之意)临尽了,要收这一茬儿人呢,把城墙上的垛口都吹得不见影踪了。树啊房啊的倒了不知道有多少。好人的命不好,司徒县长这个人是个好人,他的命就不好,在海城当了四年县长,总是不是这个灾就是那个难。但是反过来一想,也好,要是那几年换上个日鬼人当县长,不是司徒清当县长,那老百姓更是没有个活路了啊。灾难大得很,老百姓把树皮草根都吃光了,再吃啥呢?总不能吃人吧,人瘦得干肋巴挑骨头呢,吃也是没个啥吃头了。司徒县长就给省上写信要救济,当时咱们海城还归甘肃管。老人们把司徒县长的信都能背上一段子呢,我是一句也没记下,反正都是些古话。一句话就是要救济呢。省上收到信啥音信也没有。说来省上也有省上的事呢,那么大的个甘肃省呢,不能光来管你的海城县。见没动静,司徒县长又写信,这一次不要救济了,要也是白要,这一次司徒县长要求省里同意,把海城粮库里的库存粮先挪出来渡难关,信发走了,也还是没有音信。你那边没音没信,我这边在死人哪。司徒县长豁出去了,大不了不当这个县官。就在城隍庙前头支了一口大锅,放舍饭,这一来四路八下里的人都听到放舍饭的话,都赶到城里来吃舍饭,就加了一口锅,还是不够吃。后来加到了三口大锅。老百姓都把司徒清喊清官。说是司徒清一听吓坏了,叫老百姓千万不要说这个话。吃罢舍饭赶紧走就是了,不要说过头的话。到头一看放舍饭也不是个办法。司徒县长就出证明给老百姓,让他们到光阴好的地方逃难去。反正就这么胡凑合着把个灾年度过去了,死掉的人也是不少。但老百姓没有一个说司徒县长不好的,反而是一说起来就说他的好,天灾嘛,人有个啥办法呢。

可是呢话说回来,好人有好报呢。海城人报答司徒县长的日子到了。我前头说过,司徒县长人好命不好,民国九年是海城大地震,全县死了一大半人;民国十九年,难又到了,河州有个人叫穆夫提,带着一些人反了,影响大得很。不知道为啥带着队伍摸到咱们海城来了,隔下上千里路呢嘛,人家带着队伍悄悄地说来就来了。民国十九年古历二月十五的晚夕,月亮真格是圆得很亮得很,海城人刚刚吹了灯要睡觉,城里安静得很。守城的人都没有发现一点子意外嘛,等人们惊醒来的时节,城已经破了,你说这个穆夫提了得不了得,真是不得了。到处是狗咬鸡叫唤,到处是妇人喊娃娃哭,到处是人像没头的苍蝇乱跑着。因为穆夫提是个穆斯林嘛,大家就都往北大寺里跑;汉民没处跑,跟上那些白帽帽黑盖头往北大寺里跑;民团的把枪撇了,装成个老百姓往北大寺跑;县府的人咋办呢?知道穆夫提破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杀他们,也就糊里糊涂地往北大寺里跑。当时司徒县长正在办公,灯影子一闪,他就知道不好,穿了个便衣就带着婆姨跑出了衙门,街上的人像黑水一样跑着,挡都挡不住,司徒县长两口子赶紧混在人群里,也跟着跑进了北大寺。寺院里挤得没个下脚处了。司徒县长两口子也跑散了。

月亮亮得能看到人脸上的汗。穆夫提带人搜了县衙,没有结果,就带人虎汹汹地到寺里来了。穆夫提他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要杀官,长他们的威风;再就是要抢一些金银财宝。主要是要抢宝贝,这只能是到当官的那里去才有。但是到衙门里一看,衙门里已经跑了个一干二净,穆夫提他们就着气得很。到北大寺,见一个人在院子里像是一个当官的,上去二话不说,一顿乱刀就给剁了。那是个谁呢?正是衙门里头的秘书,不问三七二十一,上去就给剁死了。人一死就不像个人了,看上去就像把个啥复杂的东西给拆卸了。血腥味大得很。司徒县长吓坏了,一拧身,忙忙藏进一个小房子里去。小房子里人已经满了。有些上了点儿年纪的人就开始念清真言,大声念,意思就是要杀的话你就杀吧,杀了我们得舍希德呢。舍希德是个啥意思呢?就跟个烈士的意思差不多吧,虽然你死得凶险得很,但是你的死是真主受喜的。大概就是这么意思。有些对真主忠诚的人还争这个名声呢。当然是没办法了才把这个当名声呢,一般说来人都还是想好好活人的嘛。穆夫提就不杀那些想在他身上得舍希德的人。他就是要找当官的杀。高叫着让县长赶紧站出来,不然搜出来就没好果子吃。穆夫提主要还是要弄金银财宝,再把县官一杀,他的名声就出去了。十个官九个贪,穆夫提想着他总归杀不错人的。他派人在人群里喊着让县长站出来。情况危急得很。就像哪一群人里都有个县长呢。人就像挨宰的羊群一样乱哄哄的。这时候又有几个人给杀了,回民汉民都有,不是民团的就是有钱的。让人家在大伙儿里一认给认出来了。跑又没处跑,就给杀了。血腥气重得很。一些人吓喑哑了,穆夫提他们走了都吓得说不出话来。月亮真是亮得很,就像是专门亮着给穆夫提他们认人呢。人都把头勾着不敢叫穆夫提的人看他们。能听到人的牙花子颤得哗啦啦的。到夜里十二点,还没有把县长找到,穆夫提有些着急了,就下令搜,搜出来点了天灯去。就搜,满院子的人,多数人不知道司徒县长藏在哪里。司徒县长也实在没处藏。看见秘书叫剁死了,他就把身子一拧,躲进了一个小房子,是住满拉(指寺里的学生)的一个小房子,里头都是人,连炕上都挤满了。十个有九个都是回民。穆夫提的人进来检查了。紧张坏了,气都出不匀称了。谁认不得司徒清呢?谁都认得他的。但是不知道该咋办。紧张坏了。司徒县长跑到这屋里来真是把这屋里的人给紧张坏了。关键是不知道该咋办。穆夫提的人往一个一个的脸上瞅着,好像他们的眼睛是能认出县长来的。快到司徒清跟前了,人都惜命呢,司徒清的身子都颤着呢。这时候邓发华的妈妈悄悄拉了司徒县长一把,悄悄说:“娃,站到这搭来,不要害怕。”司徒县长聪明得很,忙忙弯下腰,装成个病汉,贴紧老奶奶站着。刚站好,穆夫提的人就到跟前了。老奶奶快八十的人了,大个子,白盖头戴着,脸面是黄俊得很。邓发华是寺里的乡佬嘛,人老五辈教门都好得很。到老奶奶跟前了。老奶奶一点儿都不着慌,她把身子一转,挡住窗子里进来的月光,对检查的人说:“老总,这是我的哑巴儿子,得的是痨病,没几天活头了,你们不要吓着他吧。”旁边的田百万老汉也帮了腔。和老奶奶是一个话。司徒清聪明得很,弯下腰站着,借着夜影子一看,就是个痨病汉。检查的人一听是个痨病汉,就不愿到跟前来细看,再看邓发华的妈妈也细淑得很,完全不像是个说谎的人,而且这样的时节,谁敢说谎呢?就点了点头放过去了。就这么着救了司徒县长一命。在另一个地方,司徒清的婆姨不知道让谁给弄了个盖头戴着,也躲过了一劫。

这事情过后,邓发华的妈妈名声大得很,有人和她开玩笑,说你老人家把人救错了,你要是救个贪官,这一下你肯定是发大财了,命苦着你救了个清官嘛。老奶奶当然也有她的说头呢。总之能救司徒县长一命,老人家是高兴得很满意得很。

这个事情对司徒县长的影响不小。他不想当官了。想当个教书匠。他原本才学就好得很嘛。可是既然当上官了,想再当老百姓就不那么容易了。叫海城人难过的是,时间不长,就把司徒县长给调走了,调到夏县当县长去了。夏县是个大县,离银川呢又近,就在银川的边边上。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对司徒县长来说,当然是个好事,但海城人就想叫司徒清当他们的县长。但人家调你走你就得走,司徒清自个儿都没办法,老百姓能有个啥办法呢?走了就让走吧。这么着司徒县长就到夏县当县长去了。

司徒县长离任前还欠了一些人的账债,债主们心里有些不悦意吧,还是让他走掉了,债主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司徒县长跟他们借来的钱,说来都在微服私访的时节舍散掉了。说来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从海城人身上借出来,又转给了海城人,司徒县长实际就是转了个手罢了。

让海城人没想到的是,司徒清到夏县不到半年,就上吊把自个儿吊死了,原来马鸿逵(一说马逵宾)给他定了任务,让他一年要筹措到三十万大洋。换一个人,这不是个事情,跟老百姓收钱粮嘛,又不是自个儿掏腰包。可司徒清觉得这个事情他办不到,就不能这么办。你不办?你不办你给上头咋交代?司徒县长就用一根麻绳绳把自个儿吊死了。

时间不长,一个婆姨搭着马车来到了海城,是个谁呢?一看原来是司徒县长的婆姨,她是遵她丈夫所命,来海城还那些账债来了。她说钱虽然还没凑齐,但账总归是要还的,一分一厘地还吧。

她这一来倒把债主们给为难住了。

都说,只有司徒县长,才配有这样一个婆姨。

曹居中

有些古今你都不记得是谁给讲的了。父亲说。

父亲说曹居中的事他就记不得是谁讲给他的了。一些古今在流传,却说不清谁是讲述者,这样的事情也是有的。

其实曹居中的事说来简单得很,就是曹居中这个人有些个特别,特别在哪里呢?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这个人的特别。

曹居中是汉民,本县园子河人。

这个人就是不会溜尻子拍马屁,他要是在这方面会上那么一点点,不知道会成就个啥人物呢。但是他不会溜尻子拍马屁。有些人灵泛得很,再啥不会,溜须拍马他在行得很,他把这一行会了其他的就不用学了,他单靠这一手就能把日子过得好得很,万样的虫虫儿,各有各的活法呢。不会溜须拍马的,你也得活啊,你就得学些别的本事。曹居中学的是大夫。给人给牲口都能看病。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夫,在河南、北京都当过大夫。你想国民党那个时节嘛,一般人一辈子连个固原州也没有去过,曹居中他一下子就到了河南跟北京,还在那里当大夫给人看病,你说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他先是在吉鸿昌的手底下干事,后来又到了董振堂的队伍里。在董振堂的队伍里给了他一个中校的头衔。你说不能干人家会给你这么个位置吗?就说明曹居中实在是能干得很,在咱们这么个苦焦地方,真可以说是不得了的人。还不成,还要送他到苏联学习去,到苏联要过新疆嘛,但是到新疆,走不成了,新疆是盛世才拿事呢,盛这个人霸道得很,一看来了几个军医,高兴得很,就扣下他们自个儿要用了。三磨两转,不知道咋弄的,曹居中又转回到老家来了。老家就是本县园子河嘛。苦闷得很,在家里开了个药房过日月。

这时节红军和马鸿逵的队伍在靖远打拉池一带打仗,残忍得很,两下里打起仗来都是不要命的人嘛,毕竟是在人家马家军的地盘上,红军的损失大得很,一个知情人介绍了,让曹居中去帮红军治治那些伤员。曹居中其实一直是国民党的个医生。但是当医生就有这个好处,只要你是个伤员病人就行了。再说园子河离打拉池也是太近了,你有那个手艺,离得这么近有那么多伤员,你不去也不像话。因此上中间人一牵线,红军派人来就把曹居中接去了。红军把曹居中当宝贝待呢。那当然得当宝贝着待嘛。

一天曹居中救了一个人,这个人伤重得很,咋晃咋摇他都迷昏着醒不来,悠下一丝丝气,眼看着就要断呢。这个人的腔子上中了一枪,子弹在前头留了筷子头那么大的个眼儿,穿过后背出来,在后背那里揭了盖碗大的一个洞。这么个人能治好吗?曹居中就给他治。也是那个人命大,也是曹居中的手段高,就把他给治好了。这个人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这个人姓牛,叫牛化东,是红军的一个小头头子。曹居中不管这个。队伍上一般都严格得很,红军就更是严格得很,两个人早晚在一起,但是两方面都不往深里打听。关系是好得很,那当然是好得很嘛,这个不用说。但是红军吃了败仗,牛化东的处境危险得很。红军叫给打散了嘛。曹居中他毕竟是当大夫的,手里头有几个积蓄呢,加上他家的光阴本身就不错,本身就宽展着呢,再一个跟牛化东脾性上也对路得很,救人救到底,曹居中就凑了几十个银元给牛化东,牛化东就带着这一点儿盘缠,悄悄摸摸地跑到陕西去了。

这就是这两个人的一段子交情。

解放后曹居中的难就到了,因为他是个反动军医嘛。他的毕业证上还盖着陆军部长何应钦的章子。这就让他的路窄狭得很。他们的光阴不是不错嘛,好,一打就给打成了地主。王嘴嘴都没当上地主,叫他曹居中给当上了。你说世上的这个事情。一般人到了这一步都灰心得很,跳崖抹脖子的事也不是没有。曹居中这个人不干这些事,曹居中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他这个人,你把我打成啥我就是个啥,你叫我戴个啥帽子我就给你戴着,从来不争辩没怨言。其实他还是对着呢,你争辩能争辩个啥呢?反正你确实就是个反动军医,你们家的光阴确实就好嘛,还有谁家的光阴比你好你说出来。你也说不出来。那就还不如不争辩,越争辩倒是越瞎。大夫当不成了,队里叫他干啥他就干啥。干啥都没个怨言。就是不敢再给人看病了。说是给谁谁谁看了个病,让给批斗了一顿,说得害怕得很,好像他就不是个大夫,干脆就是个屠夫。他就不给人看病了,就在队里劳动。毕竟他是个医生嘛,干下轻省活计的,他家里的光阴一贯好,说是出生在农村,农活没咋干过的,确实是受了不少罪,就像把一个羊羔子当牛犊使唤着,让它去犁地一样。

就在这时候,曹居中的运气来了,世上的事情,有因的总有个果呢,一天县上来了搞视察的大官,点名要见曹居中。这个大官是谁?他就是牛化东,牛化东当上宁夏军区的副司令员了,他点名要见曹居中。不知道为啥,名点到了,曹居中没有来。县上派人去叫,曹居中说可能是认错人了。牛化东也没有说明白要找曹居中干啥。县上的人一看曹居中也是真的不认识牛化东,想一想也是,一个是军区副司令,一个是反动军医加地主分子,两个人中间,咋能扯上线线呢?就去给牛副司令员说,详细地打问了,好几个叫曹居中的人呢,就是没有个认识牛副司令的曹居中。牛副司令员不死心。过了两年,又是他来海城视察工作,他又提起了这档子事,说是麻烦给他再查一查,他还是想见一见曹居中,说曹的年龄和他差不多,没意外的话,应该还活着的。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个面就行了。县上的人赶紧去打问。这一次说死说活要给牛副司令把这个事办到。曹居中确实是有几个呢。转来转去又打听到了反动军医曹居中的头上。曹居中还是那个话,说他不认识牛副司令,确实不认识,问个十回八回还是不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嘛,总不能把不认识说成认识吧。要是到牛司令跟前,两面个都是个干瞪眼不认得,也不好收场,倒惹得人家生气呢。这话也对。找就要找对,找了一个去对不上卯,叫牛副司令还以为咱们应付人家呢。反正是把心尽了,把腿跑到就行了。就回去一五一十地给牛副司令说了,说是阔世界打听了,没有牛副司令要找的那个曹居中。牛副司令一听是这话,也就回去了。

曹居中的家人以前好像是听曹居中说过这事,曹居中不承认了,不承认他说过这方面的话。家里人建议曹居中去见见牛副司令,不管认对也好认错也好,先去叫人家看一看嘛,反正是他牛副司令想看人,又不是咱们追着去认他,一认要不是,咱们再回来嘛,又伤不着咱们的一根毫毛。曹居中说明明就不是嘛,还去叫人家认个啥?死活不去。家里人那时间在下坡子活着,日子过得难怅得很,想着这总是个指望嘛。就把曹居中惹着气了,说再要是逼着他去认这个认那个,他就走呢,走得远远的叫他们说去。

曹居中是说到做到的。家里人就不敢说了。

到1959年,出了个事情,啥事情呢?那时间已经是到农业社里了。曹居中给队里犁地,没小心,犁铧碰在了一块石头上,把铧给别破了。犁地打铧的事,也是有的,石头在土里头嘛,人又看不着,防也没法防,等你觉来铧已经是打掉了。要是贫下中农打个铧,打了也就打了,可是呢反动军医叫土里头的石头把犁铧给打了,那就不得成,就是个事情,批斗起来了,问他为啥要把农业社的犁铧给打了,是不是给农业社里犁地,心里头气不忿得很。这个事情还没有罢,又来了一个事情,人倒霉的时间就是这么个,事情一个跟着一个来呢,这一次来了个啥事情?这一次是曹居中犁地用的那头草驴,不知道得了个啥病,白眼睛一翻,吐着沫子死掉了,这更不得了了,曹居中你个反动军医,你又是打铧,又是叫农业社的驴吐着白沫子死了,你究竟想干啥?你不是个医生嘛,你看着农业社的驴吐白沫子,你咋光是个看,你咋不给救一下?其实曹居中没看到驴吐白沫子,驴是晚夕死掉的嘛。但是这两个事情碰到一起,曹居中的罪行就大了。他的运气呢又不顺当,赶上了1960年,碰上了双反运动,一绳子把他给捆到县里去了,很快就给他判了刑,判了二十年,弄到银川劳改去了。

这时节曹居中的后人总还是抱着点儿指望,想去找找牛化东副司令员,想背了曹居中去找。又怕曹居中知道了犯病。更怕一找找错了,牛副司令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终究还是没去找。曹居中的儿子去监狱里看曹居中,不知咋的就说起了牛副司令员。曹居中其他的话都听得专心得很,听到说牛化东,就低头吃儿子带去的炒面,像没有听到儿子在说啥一样。

判了二十年徒刑,满打满算,曹居中实际就劳改了十三年,到1973年,全国正是困难的时候,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曹居中那时间在劳改队上,吃饱肚子倒是没问题的,说个实话,劳改队上吃得倒比外头要强一些,至少是不叫你饿死嘛,我说这话也不是胡说,我是有根据的,那些年你爷也在银川劳改过,你爷从劳改队回来,就说在劳改队上还能吃到鱼呢。这就说明曹居中他在劳改队上也吃过鱼呢。但曹居中就在这一年死掉了,死在了劳改队上。

他的几个儿子拉着个架子车,从海城到银川,再从银川到海城,来去整整是走了半个月,把曹居中从劳改队上拉回来了。数九寒天的嘛,路上又下了大雪,等把曹居中从银川劳改队拉到海城园子河,胡子都冻得硬翘着,身子冻成个硬冰棍了。

老堡子

我们这里老堡子多得很。父亲也给我们讲了一个和老堡子有关的古今。

父亲说民国时期,海城一带土匪一股子一股子的,多得拧毛绳呢。那时间兵荒马乱的,当个老百姓也过不安稳。你当土匪害我还不如我自个儿当土匪弄你。就这么着,胆子稍微大一点儿的人就吆喝上一些人当土匪去了。胆子小的德性好的忍耐着不当土匪,反过来就成了受土匪欺负的人。说是土匪,其实也都是些屎肚子老百姓转变成的嘛,说来都是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兔子不吃窝边草。土匪也是有规矩的,规矩就是不在自个儿的庄子附近胡逞犯,在自个儿的庄子里胡逞犯连土匪都看不起,土匪们还专门收拾这样的人呢。那时节咱们海城的大土匪有吴发荣、王富清这么些人。这些人先是当土匪,当着当着势力强了,就成了国民党的团长营长啥的。这个以后有机会了单另再说。你就说那个吴发荣,当土匪的时候,才刚二十岁,二十岁的个人能当个啥土匪你说。原本也是个良民嘛。跟着他哥打铁当铁匠呢,国民党派去收款子的人就在他家住着,好吃好喝的供着,但那几个仗着自个儿是公家人,要施个狠呢,真是嚣张得很,霸道得很,霸道嚣张到了啥程度呢?就拿尿尿来说,人家专门有尿尿的地方嘛,你端端走过去尿你的尿就是了嘛,他不,他皮子胀了,死命尽了,专门惹着人家收拾他呢。他们咋尿的尿呢?他们把人家的窗子掀起一扇子,站在炕上,对着窗子就往外尿,还比赛,赛着看谁尿得高,你想人家的家里也有个老小呢嘛,也有个妇人女子呢嘛,看不下去,就反了,反也不是好反的,当铁匠的哥哥就不敢反,他兄弟吴发荣是个二十愣,就反了。那几个打了半晚夕牌,还在睡梦里头呢,吴发荣把门窗给弄严实了,一把火就把几个人给烧坏了。这就是不好好尿尿惹下的祸。人不能太过嚣张,太嚣张就要吃嚣张的亏呢。蚂蚁虫儿惹急了也能咬下你一疙瘩肉呢。吴发荣后来是名声大得很,领着满山满洼的人当土匪,把海城都给破了几回,可是呢他当上土匪就是为了这么一泡尿的事。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脑子一热,心一狠,就弄了这么大的个事情,才发现自个儿真是个当土匪的料,听说国民党给了他一个营长,他还白眼睛翻着看不上呢。吴发荣死的时节才二十四岁,叫给枪毙了嘛。

吴发荣的事以后说,今儿先说个大土匪王富清。

这个古今是曹子方说给我的,曹子方你知道吧,给你教过几天书呢,我当民办教师的那些年,他也还是个民办教师,他是后来才考上公办教师的。当民办教师的时节,县上把我们弄到进修学校去培训,我跟曹子方分在一个房里,没事了扯闲磨呢,他就给我讲了他大曹顺义的事情。

说起他们曹家,解放前光阴还是可以的,这个海城人都是知道的,就那么巴掌大的个海城嘛,谁家的锅大碗小基本上都清楚着呢。我给你们讲过曹居中的事吧,曹居中跟曹子方不在一个庄子里,说起来也是一个曹家,再往前头数几辈,都在一个锅头上吃过饭的。

不说曹居中了,就说曹顺义。

一般富汉家的光阴,都是几辈子人辛苦着攒下的,曹顺义不是。曹顺义先是在一家商号里给当站台相公,当了几年,能干得很,机灵得很,就自个儿开了一片店铺。这么着到曹顺义四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家的光阴已经是叫人眼红的了。其实曹顺义的上辈子还是过得很一般的,你想他不过就是个站台相公嘛,实际上也就是人家的个伙计。比伙计好上那么点儿罢了。碰到乱世,你攒下的光阴都是不保险的,你说不上给谁攒着呢,曹顺义也不管那么多,他就是好好做他的生意,其他都听天由命吧。

土匪闹腾起来了,曹顺义提心吊胆的,但是能有啥办法呢?就盼着土匪不要把他给盯上。比起人家光阴真正好的人,他算是不太起眼的。

是祸躲不过。

一天,大土匪王富清虎汹汹地来了。来就住在曹顺义家里,曹家还开着一个店房,房子多,房子都给住满了。王富清就住在曹顺义家的上房里。上房原本是给曹顺义的娘老子住的,这一来给王富清住着了。把他家的绸褥子缎被子又是铺又是盖的,真是由着人家胡逞犯呢。

曹家人早就跑了个干净。跑到哪里去了呢?跑到方家湾的方家堡子去了。有个堡子遮挡着,人心里会踏实一些的。很快王富清就带着队伍来破方家堡子了。方家是大地主,养下几个枪手的。但是知道王富清的本事,不敢跟人家来硬的。王富清开了个单子。要方家如数满足,方家一看这个口张得太大了,没办法同意的。王富清就火了,要破方家堡子,说是只要破开堡子,那么连堡子里的月里娃娃也要杀掉,要一个一个在门槛上磨盘上摔死。王富清派一个麻利土匪到堡子门上来放火,想着把门一弄开就顶如把堡子破了。这时候方家人紧张得很,一个枪手忍不住了,关键是他的枪法也准得很,人能了就不容易把持住自个儿,他一看那个土匪娃娃几蹿就蹿到堡子底下,要烧堡子门了,真是嚣张得很,把一堡子的人没在眼睛里放着。他大概也是放火放惯了,没失过手,没丢过丑,但是这一次他算计错了,方家的那个枪手就等机会呢,等那土匪抬头往堡子上看一眼的工夫,“砰”的一枪,子弹就打进他的眉心里了。一下就把他给打死了。这一下就顶如把马蜂窝给捅了,王富清哪里丢过这个人,吃过这个亏?王富清吼叫了一声,亲自带头要破堡子了。方家人吓坏了,叫枪手们再不要开枪。你终究打不过人家嘛,你开的啥枪?你只有觉着你能打过人家你才能开枪嘛。所以说方家的那个枪手枪法好是好,但人还是太冒失了,你枪法好,人家王富清的队伍里就没个枪法好的?人家王富清的枪法就没你好?王富清的队伍里,能人多着呢。方家人支不住了,这么着下去,堡子肯定是一破开,等到人家把堡子破开的那一步就迟了,因此赶紧要商量呢,要商量个万全之计呢,毕竟土匪也是人嘛,硬不起来了说些软话也还是起作用的,就是要会说,要说到土匪满意,咱们还不至于太吃亏,就是这个原则。当时方家的人有些乱,说不到一块儿上。有人说干脆把这些家底都给王富清去,先保命要紧;王富清一开头开的那个单子,过头是有些过头,可还不至于要了咱们的命吧,当时要是如数给他,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形势,现在是不行了,再按单子上的来肯定是不行了,现在就狠个心,要给就把这点儿光阴都给出去,一下子就把他喂好,喂满足,叫他把咱们老老小小的命留下就行了。提这个建议的是方家老三,当场就叫方老太爷一个大嘴巴子,就再也不敢说保命的话了。这时候方家的那个枪手没忍住,又放出一枪。这一枪打得巧妙,寒冬腊月嘛,王富清戴着个狐皮耳套子,方家的枪手这一枪出去,就把王富清的一个耳套子给打飞了,但是呢没伤着王富清的耳朵,巧就巧在这里,要是打着了王富清的耳朵,就不好收拾了。这一枪把王富清也吓了一跳,在自个儿的耳朵上拿手摸了好几下下,把剩下的耳套子扯下来扔在半空里,朝着它打了一枪,当然就把剩下的耳套子也打成碎片片了。这一枪实际上打得好,对方家来说是有利的,王富清摸着耳根子的手总是放不下来。

方家就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跟王富清谈判。

派出去谈判的人是谁呢?两个人,一个是方家的老大,他的主意多得很,人也稳当,就是嘴头子有点儿拙,点子多不会说也不行;一个就是曹子方他大曹顺义,曹顺义读过几天私塾呢,要不他也当不上站台相公嘛。他这个人的特点是,沉稳,遇事情不慌乱,嘴头子也麻利,就把他两个派去和王富清谈判。两个人趴在堡垛上跟王富清谈。土匪虽说是胡逞犯呢,但土匪当大了也还是有规矩的,比如谈判的时间就不能开枪。说是这么说,两个人也还是防备着的。两个人商量好了,由曹顺义和王富清的小舅子谈,王富清在一边摸着耳朵抽大烟。王富清的小舅子在队伍里是二掌柜的。曹顺义先是道歉,为那个小土匪的死;尤其是为王富清挨一枪,说我们吃了天胆也不敢打王司令(王富清喜欢人这样称呼他)的,我们的枪法再好,也只是敢打个王司令的耳套子啥的。对方首先提出把那个枪手交给他们处理。这是个为难事情。就算是方家想把那个枪手交出去,枪手自个儿也不答应的,还会引来别的麻烦事。人是不能交出去,这是原则,就看曹顺义咋说了,都靠曹顺义的说了。这个曹顺义真是太能说了,说得方老太爷直竖大拇指,曹顺义咋说了呢?曹顺义说,这个事你(指二掌柜)大概没有跟王司令商量过吧,单怕我们同意,王司令也不接受的,我知道你们这些人跟着王司令,都是很讲义气的,比如现在有人要求你们把你们的一个弟兄交出去,你们也不会交出去吧?这一点仁义你们有,我们也是有的。二掌柜说,你不要耍你的巧嘴嘴,那个王八的胆子也太大了,你看他朝谁开枪呢。赶快把他交出来再讲别的。曹顺义笑着说,你不要总是把你的意思当王司令的意思嘛,王司令啥事情没经过?他不会这么没肚量的。这时候王富清朝堡墙上说了一句:先不要提这个事,找机会我跟他比枪法。方老太爷听到这话,一再对着墙垛上曹顺义的背影竖大拇指。

有时候就是这样,谈判比放枪还要管用。

长话短说,就这么着谈判了两顿饭的工夫,谈妥了:

方家给王富清三千五百个袁大头,另加两杆枪。枪要新的。旧的不行。

王富清从今往后,不再搅扰方家堡子。

这个谈判结果两方面都能接受。

方家的意思是地有呢粮有呢,可是钱一下子凑不出这么多,尤其还要买枪,也是要花费时间的,请王司令给宽限上几天。

王富清同意。但是要求派出一个人去当人质。这是规矩,总得一个人去当人质的。谁去呢?谁有胆量把自个儿弄到土匪窝里去呢?说是去当人质,其实跟去送死也差不了多少。这一次是方家堡子内部商量了,简直是比跟王富清谈判还要难,但是容不得你细嚼慢咽,人家王富清就在堡子下头等着呢。长话短说,最后谁去了呢?是曹顺义去了。曹顺义自个儿提出来要去当人质。说来曹顺义也是没办法。曹家一大家口人躲在方家,方家把你接受了,危急的时间也没有咋着你,也没有给你脸色看,这已经是大恩情了,现在方家有了难,就要报答这个恩情呢,反正一家子老小在方家这里都安全着呢,自个儿万一就是有个啥事,也是值得的。这个时候再让方家的人去当人质,他们曹家人脸面上就有些过不去了,还不如自个儿痛痛快快地提出来去当人质。方家正为这事争得不可开交,曹顺义这么一提,他们也就顺水推舟。这时节曹顺义才看到自个儿原来就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就也高兴得很痛快得很,倒好像是要去一个他想去的地方。方家人感动得很,说了一世界好话。让曹顺义去了千万小心,千万不要和土匪争嘴,就是想办法惹土匪高兴,土匪叫咋弄就咋弄。他们这一面呢,赶紧喀里嘛喳去准备钱去买枪。曹顺义的意思是钱数太大了,他出不起,枪的钱曹家就出了吧。方家怎么会允许这样?方老太爷抓紧着曹顺义的手,一遍一遍地拍着说,娃,你不要说这个话哪,你不要说这个话哪。

就把曹顺义从堡子上吊下来,跟上王富清的队伍走了。王富清走的时节留下了话,给宽限一礼拜,一礼拜七天,七天一过,东西就不要送了,送来也不要,来把你们的人拉回去吧。对于说话不算数的人,他们也是有规矩的,一般凡是队伍里的人,包括伙夫,一人朝人质开上一枪,把他打成个筛子,叫他浑身都是枪眼眼。

好,一言为定。就跟着走了。

方家人曹家人到处忙着凑钱。派那个枪法好的枪手去买新枪。

也是曹顺义的命好,王富清的队伍里有一个吹号的,叫霍炳庆,也是园子河附近的人。曹顺义当相公站柜台的时节,来买过东西,双方面都有些印象呢,这时候就起了大作用,给曹顺义帮了不少忙。他在王富清面前把曹顺义夸成了一个大秀才,王富清的队伍里都是些大老粗嘛,霍炳庆就推荐曹顺义给王富清当文书。曹顺义当得细致得很,就像他一辈子打算给王富清当文书一样。他还写了几句夸王富清的诗,念给王富清听,王富清嫌他写得太文,霍炳庆说诗就是要文呢,让曹顺义破解给王富清听,这个对曹顺义说来是不难的,曹顺义把王富清说得一愣一愣的,嘴唇一跳一跳的,总像是忍不住要放声大笑。王富清当场夸曹顺义的诗写得好,说原本模模糊糊的还不清楚自个儿是个啥人,让曹顺义这么一说,才一下子清楚自个儿是个啥人了。好好好,这个诗写得好,好得很。就骂他手下的那些人,跟了他王富清多少年了,没一个把他挖得有这么透彻,光是个呆眉鼠眼的跟上他瞎跑,光会个上房揭瓦,偷鸡摸狗,好好地跟着人家曹秀才学上一学吧。骂过了手下人,王富清让曹顺义把写他的诗再抄上几份,他要给谁谁谁谁谁谁几个人送送。曹顺义就认认真真地抄写了几份。曹顺义没想到他到王富清的队伍里竟会是这样子。他把霍炳庆感激得很,霍炳庆呢,也因为推荐了曹顺义这么个人,脸面上感觉光彩得很。

日子一天天往前走,王富清的队伍到哪里曹顺义就跟到哪里,土匪们干土匪的事情的时候,曹顺义也跟着凑一凑热闹。反正他是个文书嘛,要的就是他那份文气。也用不着他去打家劫舍。眼看着七天的时间快到了,王富清表面上不动声色,曹顺义可是着急得很,期限一到,方家兑现不了咋办?霍炳庆也有些着急,给曹顺义说定下的事情最好还是能兑现的好,不然到时候他就是多想帮忙,也有心无力了。他不过就是个给人家吹号的嘛。这时候发生了一个事,曹顺义差点儿给要了命,夜里曹顺义出去尿尿,月亮亮得很,曹顺义正尿着,突然就觉得不对劲,回头就见一个人蒙着脸,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刀子向他戳来,曹顺义吓得尿尿都没尿罢就跑了,跑回去也不敢声张。只是悄悄地给霍炳庆说了说,霍炳庆说这是个谁呢?本来曹顺义的意思是这个事到此为止,不要再张扬了,张扬出去对他没好处不说,会更多些危险,但是霍炳庆不这么认为,霍炳庆给王富清汇报了,王富清一下子就火了,还没兑现,也还没到兑现的时间,是不能杀人质的。这是规矩。你不能说土匪就没规矩,有些事情上土匪的规矩大得很。王富清火得不行,嘴里炒麻麦一样骂着,让那个人站出来。王富清的脾气他们都是知道的,就站出来了,这个站出来的土匪直朝着二掌柜的看。原来是二掌柜出的主意,让那个土匪把曹顺义收拾掉,二掌柜因为那一次谈判,对曹顺义有成见呢。二掌柜的见那个土匪看他,就也站出来了,说大哥还有我呢。王富清上去把二掌柜的推开,把那个土匪一枪打在鼻子上,当场就给打死了。曹顺义看着吓坏了。盼望着方家赶紧来人,把这个事情了结了去。那时节队伍已经到了同心王团,离家几百里了。曹顺义想着看来他难逃一死。几首破诗能算个啥呢。到第六天的夜里,曹顺义不打算活了,想着干脆自杀了算了,不然死在土匪手里,王富清不知道让他咋死一场呢。但是王富清好像是知道了他的想法,派两个土匪把他死死的给看着了,就是他出去尿一个他们也是前脚后脚的跟着。霍炳庆在远处拿眼睛给他鼓着劲,跟前也是不敢再来了。曹顺义就是想死也死不成了。他后悔没有早早儿动手,后悔得很。到第七天,晌午过了,还不见音信。这时候曹顺义已经是给绑起来了。吃饭都是土匪给他喂。曹顺义不吃不喝。对付这个,土匪是有办法的。不吃不喝那是不可能的。王富清已经是见不上了。霍炳庆也见不着了。实际霍炳庆没闲着,他还给王富清说呢,他让王富清不要着急,等日头落下去了再说。反正给人家说下的是七天,七天也还没有满嘛,等七天满了再说别的话。还给看守曹顺义的人偷着给了一点子好处,让他们不要虐待曹顺义。

好在方家说话是算话的。日头到了西边离山头还有一大截,方家派着兑现的人来了。银元三千五百块;莱福枪两个,新新的,上头的油还油手呢。王富清一下子出现了,好吃的好喝的招待曹顺义他们。王富清让曹顺义干脆留下来给他当文书,不要再回去了。曹顺义吓坏了。嘴里说回去转转,把家里安排好了再来。王富清哈哈大笑,说,好,快回去安排一下再来,我姓王的等着你。但是从他的样子看,他是一点儿也不相信曹顺义会回来的。

曹顺义出了土匪窝子,就跑回老家查看,家已经不是个家了,叫王富清的人弄了个乱七八糟。值钱的东西都给拿走了。一头牛躺在当院,牛皮给剥了一半。不知道为啥连个牛皮都没给剥干净。

曹顺义受了刺激!刺激大得很!好在他埋在地下的一罐子银元还原封不动地埋着。他把罐子里的银元拿出来,就下了一个决心,他决心要打一个堡子。不行,光阴再大没堡子不行。没堡子就像房子没门一样没个遮挡。形势危急了去钻进人家的堡子里也不是个话。欠的那个人情太大了。人欠人的情不能太大,欠的情太大了就不好收拾了,会弄得两方面都不舒服。因此上曹顺义决定自个儿打一个堡子。曹顺义这个人有主意得很,家里把他是信任得很。他说个啥就是个啥。就开始打堡子。雇用了六七十个人,花了六十石粮食,花了半年时间,就把个堡子打成了,真是个好堡子,堡墙高三丈,宽一丈二,四面的堡墙,每一面长十五丈。前面还挖了个护城壕。看着就让人踏实得很放心得很。王富清要是再来也用不着东躲西藏了。

可是世上的事情总是不按你想的来,曹顺义把堡子打成时间不长,海城就解放了,土匪让解放军一股一股地给收拾干净了,辛辛苦苦筑起来的大堡子没有用了。

说没用也不对,解放后曹家人为这个堡子受过不少罪,曹子方提都不愿意再提了。

曹子方给父亲说,他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他大曹顺义,他觉着他大这个人遇事稳当得很,计划周全得很,可是这么稳当这么周全的一个人,一辈子干的最大的事情却是打了这么个堡子。父亲说曹子方说这些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古怪得很。

(本篇素材参照海原县政协《天都烟云》《天都遗迹》两本文史资料,说明并致谢——作者)

原载《十月》2008年第3期

原刊责编赵兰振

本刊责编章颖

作者简介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男,回族,39岁。宁夏海原县人。1989年毕业于固原师专英语系。现为宁夏文联一级作家。自1988年发表作品以来,已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百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清洁的日子》《黄昏》分别获得第七、八届《十月》文学奖;《清水里的刀子》获《小说选刊》奖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果院》获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等。

系中国作协会员。

作者:劫法场 期刊:《故事族·中篇》2023年10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