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当代 > 当代1999年2期 > 〖散文〗纯正君宜

〖散文〗纯正君宜

分类:当代 更新时间:2023-02-10 21:34:06

早在五十年代,我在北京市一个区做团的工作的时候,我就有机会见到君宜同志了。她当时在《中国青年》杂志社工作,她写了一些谈青年人思想修养的文章,写得很好,如《妹妹的故事》等。一些学校的团总支请君宜去作报告,我作为团干部前往旁听,发现她说话又急又有些口吃,和她的干净流畅的文笔相比,她的口才实在不强。

五六年,我发表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君宜同志主编的《文艺学习》组织了讨论,赞成与批评的意见都很热烈。她约我到她家里去过,同时见到的还有当时任市委书记的杨述。她(他)们与我交谈,是抱着关心帮助循循善诱的师长的态度的。他们的观点其实非常正统,但他们都十分与人为善。

后来由于毛主席的干预,《组织部……》的风波暂时平安度过。当然,等到反右开始,毛主席说过话也罢,刘少奇打过招呼(见今年第一期《百年潮》上的有关文字)也好,都没能保得住我,我还是在劫难逃地落水了。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我听到杨述同志催促本单位为我早日摘帽子的事。

到了六二年,情况刚刚好一点,我就收到当时由君宜同志主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稿信,继而,她与黄秋耘同志多次与我见面,他们千方百计地帮我想办法,希望《青春万岁》能顺利出版。君宜还把我的短篇小说稿《眼睛》转给《北京文艺》发表。但后来很快“精神”又变了,他们对我的呵护,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革”中她去过一次新疆,我去看望她,她是一句寒暄的话也没有,似乎不认识我。她吓坏了,她其实是不敢与我交谈。到了七六年,我爱人回北京探亲,她受我的委托去看望君宜,君宜也是一句话也没有。我理解,君宜是一个极讲原则讲纪律极听话而且恪守职责的人,她不会两面行事,需要划清界线就真划,不打折扣,不分人前人后。同时,我从来没有对她的与人为善失过信心。

进入新时期以来,她是极端认真地拥护三中全会精神并身体力行之的。她写出反响巨大的《思痛录》来绝非偶然,她用外在的要求克服内心的良知的经验太多了,她必须把这些“痛”告诉读者。

同时她是一个极诚实的人,最利索的人,从不模棱两可,从不虚与委蛇,从不打太极拳。办事,她没有废话,没有客套,没有解释更没有讨好表功,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与她打交道也时而觉得太“干”得慌;由于形势的原因,她认为不能与你交谈更不能帮你的忙,那就干脆一句话都没有。她确实是做到了无私,她不承认私人关系,不讲人情世故。她也算是绝了。而最好的情况下,如果她与你的意见不一致,她也绝不照顾关系,哼哼哈哈。例如,八十年代我曾在某个场合说过文学总体上看是人类的业余活动的话,君宜不赞成我的话,她立即也在一定的场合表示异议。

君宜还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极深,她写作速度极快,而且能够抓紧一切时间,有一次在机场等飞机时,我也看到她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她退下来后病中写下那么多好东西就是证明。然而,她长期服从党的安排做编辑工作,硬是牺牲了自己的写作,同时她帮助了那么多青年作者脱颖而出。这也表现了无私,这令人肃然起敬。

我常常想,在中国这个古老和讲谋略的国家,在有过那么多战略战术的国家,在经过了那么多沧桑和现代后现代炒作和姿态以后,还有君宜同志这样认真和纯洁的人吗?我不敢多想了。

1999年元月组稿王培元

分类:散文 作者:王蒙 期刊:《故事会》1999年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