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小说月报 > 小说月报2021年12期 > 〖短篇小说〗活水公园

〖短篇小说〗活水公园

分类:小说月报 更新时间:2022-08-27 17:00:59

我住在高楼三十一层,除了厨房和卫生间,从哪一扇窗看出去,都能看见活水公园。但是,我看不见那里的一个人影,也看不见那里的一丝活水,因为中间隔着一片低矮的建筑,我只看得见那些树木的上半部分。

一个从前的朋友,突然从活水公园冒了出来。

我不知道,我们有几年没联系了。从前,我们常常在一起打麻将,至少打了两年。他喜欢吹口哨,就是拿了一把好牌也要吹上半口。另外两个搭子因此打趣我们,让他拜我为师写小说。我明白那意思,写小说就是吹。我并不是因为这个话就疏远了他们。我把麻将说戒就戒了,因为要是再打下去,别人还有几声口哨可吹,而我,可能就只剩几声叹息了。

手机叫起来的时候,我已经睡过午觉,刚在书房里坐下来。手机上出现“崔又生”三个字。我犹豫了一下,或者说思考了一下,接了。

“马兄……”

“又生!”

他那声叫得好像是在试探。我那声叫得却有一点亲热,有一点夸张。

“我以为你已经把我删了,马兄!”

他的声音大了起来。我听见他在吸气,就想到了他的口哨,赶紧把手机从耳边拿开,按了免提。我说:“怎么会?”

口哨并没有响起来,他的声音也降了回去:“马兄,你在成都吗?”

“在,”我说,“我在家里。”

“午睡过了?”

我把手机放在书桌上,说:“正要起床。”

“你每天下午都要睡到两点半。所以,两点三十五,我才敢给你打电话。”

从前,不到下午三点,我们的麻将不会开战。

“我想见你,马兄。”

“几年不见了?”

“八年。”

我刚算出来最后一次见面是哪一年,就听见他说:“马兄,我请你喝个茶呀!”

“你在哪里?”

“活水公园,”他说,“这儿有个旧雨茶舍,离你很近。”

旧雨茶舍,就在我书房的窗景里。那是一幢小楼,它在活水公园最高处,也在那些大树空隙里,我坐着都可以看得见底,要是有个望远镜还可以看得见他。这一回,我没有犹豫:“我在华阳,去活水公园大概要一个小时。”

“你又搬回去了?”

我不得不思考一下了。我低下头,对躺着的手机说:“我正写一篇怀旧的小说,在旧居里找感觉。”

他说:“这八年,你出了五本书。”

没错,我在明处,他在暗处。

“我们能不能加个微信?”他说,“你给我发个定位,我去找你。”

“有事的话,电话里说好吗?”

“我想见你一面,”他说,“我也是一个‘旧’,马兄。”

我们加了微信。我只好说:“还是我去找你吧。”

“我要是有车,就去接你。你会开车了吗?”

我说:“我不会走着去。”

“幽默,你还是这么幽默!”

一声口哨刚在手机里开了个头,就断了。活水公园那边,却有长长的口哨传过来。

这是春天里的一个阴天,下午的天空已经有了傍晚的颜色。我得掐一下时间,最早三点半才能和他见面。我要是十来分钟就赶到,那就是从华阳飞过来的了。

有了多出来的五十分钟,我就有点心血来潮,给当年一起打麻将的另一个“旧”打了一个电话。这位和崔又生一样,名字还在,并且手机畅通。

他小声问:“谁?你说谁?”

“崔又生啊!”

手机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好像突然被掏空。

我也小声问:“老常,怎么了?”

过了几秒钟,他就冒了出来,但那好像已经不是他的声音。他说:“当年打麻将那个,小崔?”

“啊,怎么了?”

“他不是没了吗?”

我也一下子被掏空了。

“你大概做梦了吧?”

我扭头看窗玻璃,眼睛发花。大树好像已经把那道空隙填上,把那幢小楼遮住了。

“你们作家就是这样,”他说,“前不久,我看了你的一篇小说……”

还好,他没有以为我也一并没了。我跟着他转移话题,问他看的是哪一篇小说,他却答不上来。我却还能记起来他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已经镇定下来,再让话题倒回去:“他是怎么没了的?”

“好多年了,你不知道啊?”他说,“听说,他刚买的车被盗,他去追车,出了车祸。老谭应该清楚。”

通话结束,我扭头看一看,那幢小楼还在那道空隙里。我在手机上点开前面那条通话记录,没错,崔又生。我想了想,那是他的声音,尽管听上去有了一些混浊。

我的通信录里有五个人姓谭,一个是女性,其余四个有一半我拿得准。还剩两个“老谭”,我就不知道谁是那另一个“旧”了。

我拨通了其中一个的手机号码。

“作家,今天怎么想起我了?”

“春天不是来了吗?”

“你说话还是这样,文绉绉的。三缺一?”

“当年打麻将那个小崔,你还记得吗?”

“春风吹又生?”

“对,”我这才知道电话没有打错,“从前你老这样叫人家。”

“怎么,春风一吹,他真爬起来了?”

我把手机交到左手上,用右手打开了一扇窗。我问:“他怎么了?”

“好多年了,你不知道啊?”他说,“他不是没了,就是成植物人了。这两样,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他已经把话说死,我无话可说了。

“你要是三缺一,我手上的人一大把,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戒了,戒了,”我打断他,“八年前他向我讨一本書,刚才我清理书橱才发现,书我早就签了名,却并没有送给他。”

“这几年,你好像一年一本书。”

接下来,他说他准备退休以后也要少打麻将,要搞一搞写作了。我耐着性子听着他的写作计划,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干什么的。

半小时过去了,我还坐在书房里,书看不进去,不时扭头望一望活水公园。我当然知道,并不是每一场车祸都会死人,并不是每一个植物人都会一睡不醒。妻子出差去了上海,我独自一人去见崔又生,也并不是一点顾虑没有。

老谭却把电话打回来了。他说,老常给他打电话了。他们已经统一了认识,崔又生并没有死,于是决定和我会合,一起去见“春风吹又生”。他们大概想从一个乌龙故事中寻找一点刺激,反正有我在前面,他们巴不得遇上一个灵异事件。

我突然觉得有点对不起崔又生。除了口哨,我还想起他牌风不错,并且每一次都比我们到得早。

“我今天不见他了,”我对老谭说,“我刚刚接了一个电话,我需要立即动身去上海。”

“去干什么?”

我用乐意的口气回答:“谈小说改编。”

“电视,还是电影?”

我用不乐意的口气回答:“谈了才知道。”

老谭对我的口气并不在意,还对电视和电影发表了一通高见。我只好生硬地说:“我的飞机快要飞走了,老谭。”

他要我把崔又生的手机号码发给他。他突然压低了声音:“我早就把他删了。他不是曾经死了嘛。”

我并没有把崔又生的手机号码发给他,而是点开了刚刚加上的微信。

崔又生的朋友圈没有限制,总共只发了四条,每一次的照片都拍于春天。第一次拍于五年前,只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棵岩崖上的玉兰树,看不出那是哪儿。其余三次都拍于活水公园,都是九宫格,并且都是一个年轻女人的照片,看上去可比那玉兰树漂亮多了。因为崔又生隐身,又因为那些说明文字侧重诗意而不写实,所以看不出他和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我记得崔又生帅气,却并不知道他还有如此文字功底。或者,他去“阴曹地府”走了一遭,文字功夫见长?我没有看到一个点赞,因为我们共同的朋友大概只有那两位,而那两位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

我把他去年拍的那一组照片多看了两眼,竟然在一张上面看到了我和妻子的背影,在另一张上面看到了我单独的侧影。我穿的是去年春节买的那件红色外套,无论是背影还是侧影,崔又生都不一定能够认出我。我和妻子每周都要去活水公园,不知多少次这样闯进了别人的镜头。我被那一团抢眼的红色晃花了眼睛,刚在想象中开头的故事变成了一团模糊的影子。

崔又生的朋友圈立即就有了新内容,他发布了一组刚在活水公园拍的照片。依然是一组九宫格,比照着去年春天那组照片一张一张拍的,无论取景还是排序,都是抄袭了他自己。不同的是,镜头里没有了那个漂亮女人,也没有去年那天的好阳光。

我换上了那件红色外套。一年过去,它的颜色已经不再抢眼。

下电梯,出小区大门,左转向前走几步,再左转穿过一条小巷,然后右转走一段到街口,再左转一路走过去,从斑马线穿过马路,就是活水公园低处的一个入口。

活水公园的地形,大致是一面斜坡,那设计出来的水顺着设计出来的小渠流下來。我和水相反,向那小楼慢慢走上去。我既不赏花,也不观鱼。我一路都在想那句“我不会走着去”,好像那并不是我刚刚说过的话。

“马兄!”

我还在最后那段坡路中间,只好把头仰起来。崔又生站在上方,颀长的身影印在灰暗的天幕上。清水从我脚边“哗哗”淌过,让我听不见自己的心跳。我没有应声,直到登上了他站立的平台,才说:“你还是这么帅。”

他弯了弯腰,好像要为自己的帅打一个折。他说:“只剩下个子了。”

旧雨茶舍在平台一侧,背后便是锦江,活水公园被马路和锦江夹在中间。我还从没到旧雨茶舍喝过茶。我说:“今天没太阳,却不冷,我们坐外面吧。”

平台中央有一个圆形水池,边上撑了几把遮阳大伞,下面都摆放了茶桌。崔又生快步走过去,低头看了看椅子,拍打几下,打了一个手势请我入座。然后,他叫来两杯竹叶青,说:“这是你从前喜欢的茶。”

我已经很少喝绿茶了,却说:“谢谢你还记得。”

他叫服务员放两瓶开水在那儿,就不用管我们了。他又弯了弯腰说:“要是在街头相遇,马兄,你还认得我吗?”

我也打个手势请他坐下来,反问他:“你呢?”

“我怎么会认不得你?”他说,“再说,我有你的书,我和你的照片随时都在见面。”

我说:“我本来要送你一本新书的,出门急了,忘了带。”

“我都会在网上买书了,”他说,“我本来想带上你那五本书请你签名,但我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你。”

我已经习惯了新作分享会上的这类寒暄,只想尽快进入正题。我望了望我居住的高楼,怎么也看不清我刚刚打开的那扇窗。

我们面对面坐着,他好像知道我在看什么。他说:“当年,我真该把我那破房子卖了,跟着你来这里按揭一套房子。”

我说:“你说过的一句话,我还记得。”

“哪一句?”

“先治小窝,后治大窝。”

“还真是我说的,”他笑得有点勉强,“小窝是车,大窝是房子。”

我们坐的地方看不见一辆车,车声却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奔涌过来。我问:“后来,你买车了?”

“一辆越野车,”他说,“缘分却不满半个月。”

我呷一口茶:“怎么了?”

“人有人的命,车有车的命。”

这样的话如今谁都会说了。我问:“你还在原单位吗?”

“街道办?”他抬起头,“街道早就把我办了。”

这就有他从前说话的味道了。我已经把他的故事想象出了一个轮廓,我想知道的是,他会不会照着我设计的路线走。我说:“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他却兜起了圈子:“我没有想到,今天真能见到你,马兄。”

“我又不是什么明星。”

“我的意思是,你忙。”

我从前对他的好感已经回来不少。我说:“今天不说我。”

旁边的银杏树上来了一群画眉鸟,吵个不停。他抬起头,一声口哨没吹,画眉鸟却一个不剩地飞走了。

“马兄,我来见你,主要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我埋头品茶,没说话。

“这几年,除开一个人,我还没和谁这样坐下来,说这么多话。”

我把茶杯推到一边:“我们才开了个头。”

“你那些书,马兄,我只看懂了一点。”

“刚才不是说了,今天不说我吗?”

他却自顾自说:“人,没哪一个是简单的。”

我不想跟他聊如此简单的话题,就替他起了个头:“你刚才说,你和那车缘分不满半个月,怎么回事?”

“才十二天,就没了。”

“你去追车,出事故了吧?”

“你都知道?”

“当时,车上还有一个女子吧?”

他看着我:“你什么都知道?”

我抬头看了一眼银杏树,问:“她叫什么名字?”

他低着头,好像我是来给那女子说媒的。

我只好幽默了一下,随口说出一个名字,那是我正在写的小说中的一个漂亮女人。

天色越来越暗,他却不紧不慢,好像那会儿还是中午,他可以说上半天。他为什么买越野车不买轿车,他的新车为什么会被盗,他为什么很快就有了破案线索,他为什么要自己去追查,我都没有认真去听。我不会开车,对什么车都不感兴趣。我听故事也一样,只想尽早知道一个结局。我亲眼见到一个“没了”的人还活着,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那个女人叫路小桃,正是他微信朋友圈里那一个。路小桃会开车,向她的闺密借了一辆越野车,他们轮换着开车进山。一句话工夫,那辆车就载着他们到了距成都几百公里的山区,在一条山谷发生了“车震”。茶早就不烫了,我喝了一大口,才听清他们是遇到了真正的地震。那是大地震以后一次很大的余震,岩崖上的石头早已松动,从头顶砸了下来。

说到这儿,崔又生的手机振动起来。他拿给我看,那是老常打来的电话。我朝他摆了摆手,他就一直等到手机没了振动,才说:“这是我几年前的样子,不接电话。”

我没吭声,等着他往下说。

他问:“你给老常打电话了?”

我说:“你一直隐居,突然出山,这个新闻自然要转播一下。”

“不是出山,是进山,”他笑了笑,“我们刚好进山。”

他用这样的话把我拉回到他的故事里,我在心里为他点了一个赞。

再前行二十公里,就是一个县城。天快黑了,山谷上空已经挂出了月亮。那会儿是崔又生在开车,要不是路小桃用手机拍摄那格外新鲜的月亮,车就不会开得那么慢,也就躲过了那些倾泻而下的石头。万幸的是,公路边安装了金属防护栏,他们的车被死死卡住,没有让石头挤下旁边的河里。

一块石头直端端砸在了车顶,他当即昏迷过去。

我说:“路小桃要拍照,所以车窗开着,她爬出了车。”

他点了点头,喝一口茶。

“她冒着被石头砸中的危险,把你救了出来……”

他放下茶杯,摇了摇头。

“那么,她也受伤了?”

“没有。”

“你很快就醒过来了?”

“没有。”

“她不会丢下你跑了吧?”

“当然没有。”

“她打电话求救了吗?”

“她当时正拍月亮,手机一震就掉了下去,让石头砸碎了,又埋掉了。”

“你的手机呢?”

“她够不着,”崔又生说,“她要是够得着我的手机,她也就够得着我的呼吸,也就知道我有气没气了。”

我问:“当时,天不是还没黑吗?”

他看着我,好像不明白我的话。

“我的意思是,前后都应该有车过来吧?”

“那条路上的车不多,”他说,“赶巧的是,前方和后方都有塌方,把两头的车都拦了下来。”

路小桃陷入了绝境。她孤身一人守着崔又生,却连一个小石头都搬不动。几年前的大地震新闻教给她一个常识,不能让被困的人睡过去,所以她不停地叫,叫累了就不停地说话。

我问:“你听见了吗?”

“不知过了多久,我好像听见了,一个女子一边哭一边叫……”

那就是醒过来了。我问:“叫什么?”

“春风吹,”他说,“我们认识以后,她就一直那样叫我。”

他这才回头说他们的相识。冬天,他独自一人跑到活水公园,因为这里适合吹口哨。这里大树遮阴,曲径通幽,既能让口哨亮出去,又能让口哨躲起来。他才吹了一口,就把一个美女吹了出来。美女把一部手机塞到他手上,要他帮着拍一下照。他显摆着他的高个子,拍完了美女和桃树,却不愿意把手机还给人家,除非互留姓名和手机号码。他没想到,美女让他自己直接操作。他在那部高档手机上按键,自己那部普通手机奏响的铃声也动听了许多。他存下了美女的名字。

路小桃把存下的“春风吹”给他看,说:“这三个字不容易写错。”

他還没有走出活水公园,就又打通了路小桃的手机。他对着手机,吹了一声长长的口哨。那口哨,由低到高,由快到慢,就像一支即兴创作的曲子。

山谷里那个夜晚,崔又生好像听见一个女子在喊“春风吹”。他在一堆石头加一堆废铁里一动不能动。他想打一声口哨,想说自己不叫“春风吹”,但是,嘴巴把什么准备都做好了,就是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

后来,她听见了半生不熟的口哨,一两声。

再后来,女子大概也受了伤,突然呻吟起来。那呻吟的声音越来越大,让月亮生了误会,躲到一边去了。水声却趁黑过来了,好像要使劲压住那呻吟,可怎么也压不住。

“春风吹,春风吹,你哼一声呀春风吹……”

水声也绕开他,顺着设计的小渠,流走了。

那个“小窝”,让他感到了冷,他却连一个寒战都打不动了。

崔又生并没有成为植物人,他在第三天下午睁开了眼睛。那县城里的医院,那悬挂着的输液瓶,那守在床边的警察,那单刀直入的问话,每一个都是梦。

梦里的那个声音,却没有了踪影。

他在那医院躺了五天,还好,他没有缺胳膊少腿,也没有傻掉。他已经知道,那辆“借”来的车让他摊上了大麻烦。他,崔又生,没有给车主打个招呼,就把停在街边的一辆越野车开走了。车主报了案,石头拦下了车。

石头就是石头。石头在岩崖上不知等了他多少年,一见到他就直扑下来。石头才是他的冤家,车不是。那辆“借”来的车和他自己那辆被“借”走的车一样,都是命不好。

那时候刚刚入春,崔又生浑身冷一阵热一阵。警察问他话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的车找到了。他就是再苏醒三次,也不能把自己和“盗窃”二字联系起来。不过,他还可以装一装头昏,也就是装一装糊涂。他闭上眼睛,也能看见路小桃那足以让他起死回生的模样。路小桃刚满二十岁,她那不过是为了解救一辆车而随意调动了一辆车,同样不能把她和“盗窃”二字联系起来。

他稀里糊涂地想,就算路小桃真是一个偷车贼,就算路小桃在危难时刻抛下了他,他,春风吹,崔又生,也要独自一人把那一切扛起来。

但是,路小桃,她在哪儿呢?

她是逃跑了,还是被后来的石头逼下河了呢?

崔又生的手机由警察保管。警察把电话打到了他的单位,证实并通报了一切。

他已经离婚六年,没有孩子,而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他买了一辆新车,很快就让人偷了。他没有报案,反而盗窃了一辆车去追他自己的车。要不是地震,他盗窃的那辆车或许就已经找到买主,换手了。

我问:“你那辆车,也是路小桃倒腾掉的吧?”

他大概注意到我没有用“盗窃”这个词,对我报以一笑:“不是,真不是。”

我听他往下说。

他却说:“我怕警察再审下去会露破绽,我都认了。”

“警察是那么好骗的?”

他朝左右看看:“小地方的警察,只想尽快结案。”

“你偷得来车吗?”我问,“至少要审一审你是怎么偷的吧?”

“我说,我看见车门没关,顺手牵羊。”

那辆车就停在他自己街道办的辖区内,他那还算是兔子吃了窝边草。

他被判刑两年零六个月。

他还要替石头赔偿那辆车。他除了“麻将基金”,并没有多少积蓄,就拿他那个“大窝”做了抵押。

路小桃固然漂亮,也不至于让他心甘情愿为她背上那样一口黑锅。

我想问他是不是中了美人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想听他重新说说开头那些内容,他却一句话说到了他刑满释放。

他不说我也能够想象出来,他服刑三十个月,没有哪一天不想路小桃。

他说,他并不是完全陷进了青春和美色里,但是,他只要把路小桃往坏处一想,那些飘浮在山谷里的声音就会像石头一样砸到他的面前。

那个带着南方口音的女子,在他们认识以后那三个月里,大半时间住在他那“大窝”。崔又生没有问过她是哪儿人,没有问过她在成都住哪儿,也没问过她靠什么维生,尽管那一切他都想知道。他担心一不小心,半声口哨都可能吹灭那“春风吹”的日子。那么,过一天算一天。结果是,他用了三十个月自由,抵了三个月的美妙时光。他只能把路小桃往好处想,越想越苦,他说那才是判给他的真正的刑。

工作丢了,房子没了,他出来以后才想起了自己那辆车。车如果还在,他就把它卖了,至少还可以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续上。

我问:“那车后来找到了吗?”

“可能也已经成了一堆废铁。”

他只有那部旧手机回到了他的手上,那个号码也还能用。他给手机充足了电,重新启动。他拨打路小桃的手机号码,已经是空号。他在三十个月里没有吹过一声口哨,他对着那个空号吹了一口。他听出来,重启的口哨是那样空洞。

“口哨可以不吹,生活却还要继续,”他說,“这好像是哪部电影里说过的话。”

“《闻香识女人》,”我说,“那句话是,舞跳错了可以继续,生活呢?”

他好像要纠正一下这句话,顿了一下,却继续说他的手机。他想把手机号码换了,最后却打消了那个念头。他说:“我出事以前还没有微信。我就是在出租屋里半夜醒过来,也要抓起手机看一看,有没有错过一个电话,或者一条短信。结果,没有一个电话打进来。陌生的电话没有,熟悉的电话也没有,就像死机了一样。”

我问:“你和老常老谭他们,是怎么认识的?还有,老谭是做什么的?”

“记不得了,”他摇了摇头,“脑袋挨过石头,都记不得了。”

我听出他的话半是玩笑,说:“我是真记不得了。”

“马兄,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吗?”

这一下,轮到我摇头了。

他却记得,我们认识是因为一个饭局。座中有他一个朋友,当时喝醉了酒,叫他过来帮忙开车。他赶到以后那个饭局还没散,他那个朋友向他介绍了我,他以茶代酒敬了我一杯。饭后,我提出打麻将,三缺一,他那个朋友把他推上了牌桌,自己叫了代驾。

我已经对那个饭局毫无印象,并且不知道他那个朋友是谁。他说,那个人当年要是愿意借车给他跑一趟深山,他大概就躲过那石头了。既然是那样,我也就不必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了。

“马兄,我买的那辆车,你可是出了份子的。”

我吃了一惊:“哪有?”

“当年打麻将,你输得最多,”他笑开了,“你那手艺也太差了,和我的文字功夫有一比。”

“我看你朋友圈里的文字,不错呢。”

“你看我的朋友圈了?”

“我都看到我自己了。”

“你对我的影响,你都看出来了?”

“你不是都在这里拍到我了吗?”

“哪里?”他赶紧拿起手机,“在哪里?”

我拿出自己的手机,把那两张照片点开。他探过头来细看一阵,然后回头看看我本人,就像才看见我穿了红色外套似的。他说:“当时,我怎么没有注意到你呢?”

“那会儿,你眼里只有美人。”

他好像有点不大相信我的手机,又在他自己的手机上点开那两张照片。他说:“无论侧影还是背影,我都一眼能够认出来,却让你在我这儿隐藏了一年。马兄,要是早几年,还真让你说准了,我会装着不认识你。但是,去年春天,我要是认出了你,一定会亲热地喊你一声,马兄!”

崔又生重上那条被石头砸断的路,又去找他那辆车了。他坐的是客车,中间转了一次车。客车开进了那条山谷,他却认不出那个差点让他丧命的地方。他把脸紧贴着冰凉的车窗玻璃,也看不出哪一处石头和他前世有冤后世有仇。那岩崖上的紫荆花,倒是让他两眼发热。第二天一过完,他和路小桃“生离死别”就整整三年了。其实,他一上路就知道了,他不是出来找车的。越野车本来就是跑山路的,既然一声口哨不能把它唤回来,那就让它在那山水间自在地跑吧。

他到了那个县城,在宾馆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吃过午饭,他叫了一辆车,慢悠悠沿着那条公路往回走。他问司机:“三年前的今天,有一场很大的余震,你还记得吧?”

“多少级?”司机问,“八级半?”

他突然就起了气:“你是嫌那地震小了吗?”

司机是个胖子,口气一软下来就成了喘气。他说:“我是说,我记那烂地震干什么?”

他摇下车窗,扭起脖子向岩崖上望。

“别担心,兄弟,”司机说,“我从前开大车,现在开小车,在这里跑了几十年,你看,毛都没伤一根。”

他还是一声不吭。

“你说跑二十公里去看景,活水谷有什么景?”

“我去捡几个石头!”

那胖子大概以为他脑子有问题,把他放下车就溜了。

崔又生才知道,那条山谷与活水公园同名。他沿着水泥公路擦边朝前走,过去过来的车都朝他鸣喇叭。路面干干净净,一块小石头也看不见。金属防护栏看不出哪儿有碰撞或更换的痕迹。那条河还没有锦江宽,却波高浪急。他就那样一直走下去,却还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哪儿才是那个让他的命运转了急弯的地方。

他步行了大約三公里,就走不动了。他并没有看见哪个人、哪辆车受了伤,人和车却在公路上搅成了一团。他不停地抬头向岩崖上望,生怕石头又突然砸下来,却不知为什么没退回去,还要继续朝前走。他看见金属防护栏外面有一段可以下脚,就翻了过去。他的手紧紧抓着金属防护栏,他的脚稳稳踩着河水,一尺一尺前移。

他拱到了一辆刚刚停稳的小车面前。

他第一眼看见的是那牌照,一块南方牌照。

他正要翻进公路,听见了一声软软的喊声。

“春风吹……”

他抬起头,双手一软,差点跌下身后的河中。

车门打开,一条黑裙飘下来,死死缠住了他。

后来,路小桃对崔又生说起那一幕,说那就是一场“穿越”。在崔又生三周年“忌日”头天,路小桃从南方赶到了成都。那会儿,路小桃知道目的地快要到了,却遇上了堵车,她向窗外一看,“春风吹”穿越三年时光,从河里爬了上来。

河水在咆哮,人群在争吵,没有谁留意那一场生死重逢。他们两人也没有留意,那乱纷纷的人和车是如何解开的。那辆南方的车应该立即开走,或者往边上挪一挪,但他们已经把那些过去过来的车喇叭声当成了一片欢呼。

车向前开了一段就停下来,路小桃对崔又生说:“就是这儿。”

那个地方并无特别之处,但路小桃在三年前记住了对岸岩崖上的一棵玉兰树。她说:“那天夜里,我一声一声喊你的时候,我听见了玉兰树跟着我一起在喊。我喊春风吹,它也喊春风吹。我喊你醒醒,它也喊你醒醒。我喊救命,它也喊救命。我哭,它也跟着我哭……”

崔又生轻轻拍了一阵那金属防护栏,然后,他朝着对岸稀里糊涂鞠了一躬,又用手机拍下了玉兰树的照片。

我在手机上点开了他朋友圈里那棵玉兰树。它立在岩崖上,就像一个风姿绝尘的美人。

路小桃没有说那呻吟。那个地方太局促,铺展不开如此张扬的话题。还有,即使她使出了自认为管用的一招,玉兰树,还有紫荆花,大概都不好意思跟着她那样叫。山谷却可以容下一切,它会把那叫声一一化成回声,只要能把一个人从死亡边缘唤回来。

那辆南方的车载着他们连夜回到成都。路小桃在成都待了三天,又“穿越”到了南方。不过,那一声南方口音的“春风吹”,不时会像春风一样吹过来。

崔又生说:“路小桃现身以前,我感觉自己都快要变成一个石头了,对谁说话都像对那个胖司机一样,冷冰冰、硬邦邦的。所以,我连找一份像样的工作都难了。”

我说:“你对路小桃就不一样了。”

“也不是最初那个样儿了。”

“你终于警惕了吗?”

“倒不是,”他说,“在我眼里,她一直就不是那一类人。”

我并不在意他那会儿什么样儿,反正他这会儿已经“春风吹又生”了。我说:“我都听见你吹口哨了。”

“什么时候?哪里?”

“今天,电话里。”

他想了想说:“马兄,那都是你构思出来的。”

我觉得这个话题也并不需要澄清。我打开手机,扶正眼镜,好像已经看不清路小桃的模样。我本来想和崔又生聊一聊那个关于呻吟的话题,却实在说不出口。我问:“要是没有路小桃那样一声一声喊你,你会怎么样?”

他说:“要是那样,要是她老早就跑了,我一定已经不在人世。这是我自己下的结论,我一辈子都会只认这个。一句话,她对我有救命之恩。”

“你前面说,你听见了一两声半生不熟的口哨?”

他说:“她跟我练过口哨,都能够吹响了,但在那个晚上却怎么也吹不响。后来听我一说,她说她大概真吹响了,只是自己没听见。”

“那是不是也是你构思出来的呢?”

他笑起来:“你也会钻牛角尖,马兄!”

我却自顾自说:“你命大,再顶上两个石头你也死不了。”

他收了收笑:“我知道你这是在考我,马兄。我要是也那样说,春风还会往我这儿吹吗?”

我想了想他在朋友圈里写下的那些话,把笑也收了起来。

他说:“就连这活水公园,它对我都有救命之恩呢!”

“你是说,你在昏迷的时候,把那河里的水声听成这里的流水了吧?”

他说:“应该是在路小桃离开以后。”

我问:“她是怎样离开那个现场的?”

河水在夜里响声更大,山谷中的一切都变得鬼魅起来,让路小桃害怕极了。还有,她感到了冷,浑身发抖。月亮很大,她更是被崔又生那一抹月光映衬下的脸吓坏了。她好像是要去哪儿找水喝,胡乱地在亮晃晃的公路上走起来。不知走了多久,她遇到了一辆侧翻的卡车,驾驶室和车厢都是空的。她从泥土中冒出一半的车轮上爬了过去。天亮以后,她到了一个小镇,在那儿买了两瓶矿泉水,上了一辆客车,再转了一次车到了成都。然后,她回到了南方,买了一部手机,换了一个号码。她不敢拨打崔又生的手机号码,因为那一抹月光已经收回到了天上,而天上一定是接不到电话的。

崔又生说:“三年以后,她独自一人带上鞭炮和纸钱,从南方开车到了那条山谷,才真正把我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

我望了望天空,问:“那天晚上,山谷上空又是大月亮吗?”

“没有,”他说,“我们等到黄昏时分,在那儿放了鞭炮,烧了纸钱。我听见她小声说,为那个死去的我……”

我听出他已經说得口干了,就给他的杯子里添了开水。我问:“为谁?”

“为她,”他说,“我想,也是为我。”

“你怎么说?”

“那会儿,我已经学会了什么也不说。”

“你应该有很多话要问她吧?”

“她在那个日子出现在山谷,我想什么也不用问了。”

我倒是无话可说了。

他说:“她都不知道我为她坐过牢,所以,我也不知道那辆车她到底是怎么弄来的。”

“你那个‘大窝’没了,她总会问一声吧?”

崔又生说:“我告诉她,我那辆车是借钱买的。车没了,我卖了房子还了账。”

这时候,妻子从上海外滩打电话来,听我说正和一个朋友在聊天,问:“谁呢?”

我好像听见了黄浦江的声音。我说:“路小桃。”

她以为我在写作,问:“你小说中的人物,穿越到现实中了?”

我问:“你吃饭了吗?”

“吃了,”她说,“在新天地吃的。你呢?”

“等她的故事结束了,再吃不迟。”

我听见崔又生小声说:“故事已经结束了,马兄。”

我们在那个圆形水池边上一直坐到黄昏,却好像是从黄昏坐到了天亮。整个下午天色都是那样,天黑以前突然出现了霞光,或者,那是满城的灯光上了天。

崔又生告诉我,路小桃结婚了。

天色已经有了催促,旧雨茶舍里的服务员也出来提醒我们,外面冷,请到里面去坐。崔又生又降低了声调,说话的速度比先前快了一些,我却把每一句都听清了。他对我说,从活水谷重逢那一天起,他们各自都在向对方隐瞒。崔又生说,路小桃大概看出来他已经知道那辆车是怎么来的,所以再没有对他提起过“闺密”。他相信,那辆车是路小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你为什么那么肯定?你那辆车真不是她倒腾掉的吗?”

“肯定不是。”

他没有什么依据。我看着他:“那么,你想过没有,要不是那些石头,她会如何处理那辆向‘闺密’‘借’来的车?”

“我当然想过,”他说,“她一定会还回去,只不过,她不一定能够还到原处,因为她是一个路盲。”

“她的身后,会不会有一个团队?”

我把“团伙”说成了“团队”,崔又生却好像并不领情。他说:“你要是见过她,就不会这样说了。”

“你想想,你成了她的什么?”

他当真做样子想了想,然后说:“一个刹车。”

接下来,他又放慢速度说了几句话。我听出来了,为了让路小桃停下来,就是让他做一块石头他也愿意。

那么,我也没有什么多说的了。我问:“你们没再联系了吗?”

他说:“我也结婚了。”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有点失落,有点沮丧。

“我现在那女人,就是知道了我的故事,说我是天底下第一好男人,非我不嫁。”

“那些你自己不说,别人怎么知道?”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不是还有句话,酒后吐真言嘛!”

我实在不好再说什么了。

“马兄,我今天来见你,有一件事求你。我马上就要做父亲了,就这几天……”

这一回,我的想象可不能再跑偏了。我打断他:“是要我给孩子取名字吧?”

“对,对对对,”他说,“你小说中那些人物,名字多好听啊!谁让我有一个作家朋友呢。”

“没问题,”我说,“儿还是女?”

“不知道啊!”他说,“儿一个,女一个,你就当我好命,一对龙凤胎。就算生不了龙凤胎,另一个备着,生了二胎还可能用得上。”

那一群画眉鸟又回到银杏树上的时候,我们都站起来。他去付了茶钱,还要请我吃饭。我对他说,有人正等我吃饭,微信上催几遍了。我说:“我把孩子的名字取好了,就在微信里发给你。你不满意,我再构思。”

他说:“马兄,我又到街道办工作了。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忙……”

我想说,你已经帮我辨认了一回我自己,却听见自己说:“你会是一个好父亲!”

我从那段坡路下来的时候,细心听了听,那水声好像不如从前那样急了。我走到平路一个拐弯处,看见那棵唯一的桃树花开正艳,好像比原来长高了一些。这时候,灵感一闪而过,我来不及多想,就拨打起了电话。

崔又生的电话却在通话中,但是,很快他就回了过来。他说:“对不起,马兄。我刚才给老常回了一个电话,又给老谭打了一个电话。我还在活水公园……”

我用生气的口气打断他:“你对我也有隐瞒呢!”

他不吭声,电话又像被掏空了。

我等一对年轻夫妻从身边走过去,才降低了嗓门问:“新夫人叫什么名字?她是不是叫路小桃?”

冷不防,一声尖厉的口哨在手机里炸响。我赶紧把手机从耳边拿开,却有更尖厉的口哨曲径通幽地追了过来。

原刊责编何燕婷

【作者简介】马平,1962年生,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山》《香车》《山谷芬芳》《塞影记》,小说集《热爱月亮》《小麦色的夏天》《双栅子街》《我看日出的地方我在夜里说话》,中篇小说《高腔》和散文集《我的语文》等。曾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等奖项。

分类:短篇小说 作者:马平 期刊:《小说月报》2021年1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