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能赶走饥饿吗
黛尔是一个年轻老师,刚从外地来到奥斯小学教书。这天她在上课时,无意中看到一个老太太从教室外的巷子走过,老太太捡起地上的半块面包,把它塞进了嘴里。
黛尔问学生老太太是谁。有学生说:“那是锡妮太太,是一个贫穷的老人,经常没饭吃。”
黛尔想了想,对学生说:“我们挣点钱来帮助锡妮太太吧?”
一周后,他们编了一车粗麻,卖掉后获得90法郎,买了很多食物。黛尔让学生带路去锡妮太太家。
他们走到河边,一个叫伊西多的学生大声喊:“老师,河边有好多紫罗兰!”接着,他朝紫罗兰跑去,说:“我要摘些花送给锡妮太太!”
黛尔阻止道:“锡妮太太需要的是食物,紫罗兰不是食物!”
“紫罗兰或许能赶走饥饿。”伊西多笑着说。
他们来到了锡妮太太的住所,看到门外走廊上有很多空瓦罐,学生们把花插进瓦罐里。锡妮太太开了门,开心地接过食物,突然,她看到走廊上的紫罗兰,惊呼:“天啊!这些鲜花也是送我的?”
“是的,这也是送给您的!”
锡妮太太微笑起来:“太感谢你们了,花真美!”
黛尔发现,锡妮太太的倦容消失了。原来鲜花真的可以赶走饥饿!
(作者:李克红;推荐者:离萧天)
最咸蛋炒饭
我17岁那年,因为聚众斗殴,被学校开除,转学到离家很远的一个住宿学校。
某个周一早晨,我又顶撞了父亲几句,早饭也没吃,就匆匆乘班车去了学校。第二节课间,我发现有同学向教室外看。循着他们的目光,我看到了父亲。他站在窗外,手里捧着一个很大的白色搪瓷杯。我走出教室,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埋怨父亲:“你来干什么?”父亲不在意我的语气,将搪瓷杯递给我,说:“你妈担心你没吃早饭会胃疼,非让我炒了饭给你送来不可!”
我没吭声,父亲继续说:“我上班去了,骑车还得一个多小时。”我这才想到,小县城每天只有一趟早班车。为了这碗蛋炒饭,父亲要骑着自行车往返几十里!
父亲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捋了捋白发,又默默地看了我好一会儿,说:“行了,快去吃饭吧。”
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是忘不了那碗蛋炒饭的滋味。那是我一生中吃过最咸的蛋炒饭,因为其中掺了无数的眼泪。
(作者:于佳;推荐者:白丁儒)
牡蛎与桥
在洛阳江水道之上,横卧着一座有千年历史的跨江石桥——洛阳桥。桥基“粘”满了牡蛎,牢牢附在桥石之间。为何会有这么多牡蛎嵌入石块、生长在桥石间?
一切要追溯回北宋。泉州作为当时东方第一大港,海上贸易频繁。当时,人们在洛阳江上搭建的浮桥屡遭风浪侵袭,想造一座稳固的大桥并非易事。泉州本地有一个叫王实的工匠,他打算修建石桥,招募了一群匠人。等搭好桥基、桥墩,风浪竟将沉重的花岗岩桥基冲散了。造桥的挑战远超他们的预期。
王实陷入了苦恼,他在江畔踱步,看浪潮一次次退去。突然他发现:狂浪虽威力惊人,却带不走吸附在礁石上的牡蛎,甚至是它的尸骸。王实拿起一块被牡蛎攀附的碎石端详:只见石头和蛎房紧紧相连,以他成年男子之力也无法分离。
原来,牡蛎生性喜爱攀附在礁石上生长,通过自身分泌的黏液将自己“锁”在峭壁基部,直到死亡,蛎房依旧固定在原位。如果让牡蛎攀附在桥基间隙处,能否解决其松动的问题?王实将想法上奏泉州太守,太守颇为赏识,号召当地渔民种养牡蛎,并在大桥两侧用由牡蛎固定的小石柱来减缓潮汐对桥体的冲击。
洛阳桥历时六年零八个月,终于落成竣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石桥。“种蛎固基”的模式也开启了将生物学原理用于造桥工程的先河。小小牡蛎,贡献了自己绵薄而厚重的分量。
(作者:陈源源)
分类:三分钟典藏故事 期刊:《故事会》2023年19期